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物理 學類 加入比較清單
數理化學群

資料更新時間:2023/3/3 下午 02:48:05

這個學類學什麼?

物理學是研究時空、物質與其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所有科學皆涉及物質與交互作用,所以物理學為所有科學之基礎。物理學探索與分析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並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包括力學、電磁學、熱物理、光學等古典物理學,以及狹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固態物理、量子光學等近代物理。除此基本學科之外,還有應用方面的電路學、電子學、雷射物理、半導體物理、生醫物理等。
如果你學習物理學類,除基本的物理知識外,你還可以學到完整的物理科學教學或研究訓練,養成你具有從現象分析背後的原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我學習與獨立研究的能力,讓你成為具備理論知識與實驗能力的人才,日後不論你以探索科學或是工程應用為發展目標,都能建立堅實的基礎。

相似學類比一比

物理學類以傳授物質、能量的基本性質為主,對大自然多一分理解為目標。藉由對物質之基礎性質的瞭解,進而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物理學類著重於培養基礎物理能力,是所有自然科學與工程相關學類的基礎,廣泛而深入的學習後,具備能邁入學術研究或科技產業所需的紮實數理能力。
物理學類不易與其他學系混淆。

就要你這款

就要你願意開拓人類知識的新疆域,接受未知的挑戰、具有積極探索新事物決心,同時渴望理解自然界運行的原理。如果你喜歡數學、解謎、邏輯推理,這可能會是適合你的學類。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這個學類有豐富的實驗課,實驗課前會寫一份預習報告,實驗結束後整理一份結果報告。藉由實驗課可以實際上觀察到課本裡的物理現象,增加探索物理世界的動力
●物理學類的基礎科目是數學。「數學」是物理學用來描述宇宙萬物的語言,如同想要進行文學創作必須先學好語言一樣,精準描述宇宙的運行規則需要有一定的數學能力
●除了理論與實驗之外,物理學也大量利用資訊科學解決問題。事實上,物理學研究需要的大量資料分析與計算研究,也是推動資訊科學進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現今不論是科學或工程都與程式離不開關係,大量的數值運算有好的程式工具可以幫我們運算與整理資料事半功倍
●物理學類科系與相關科研單位經常舉辦各種學術活動,讓本學類師生與研究人員能更進一步的了解物理學類裡各學門的研究近況,也有機會可以加入或交換至其他學術單位
●考試與作業不少,幾乎每兩個禮拜就會有一次攸關學期成績的測驗,因此花很多時間在念書上,十分辛苦,也因此學習非常紮實,對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不可不知的知識領域


物理 數學 資訊電子 化學

必修或核心課程?


●基礎物理領域: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微積分、應用數學、計算機概論、普通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
●專業物理領域:電磁學、力學、光學、熱物理、統計物理、近代物理、相對論、量子物理、固態物理、天文物裡、生物物理。
●應用物理領域:電子學、光電物理、材料物理、半導體物理、複雜系統。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物理只有理論 !?


一般都以為物理只有理論,其實實驗以及電腦模擬計算也是學習物理的一環。

物理就是要算數學 !?


其實物理是以數學為語言,藉以精確的描述並理解自然界中的現象與規律,並非指著重於代公式計算而不求理解。

物理沒有實際應用 !?


學物理如武俠小說中描述的是在練內功,而其他工程學科則是在學招式。由於數理能力極為優異,不僅在相近領域如電機、材料常見到物理人蹤跡外,電腦相關領域、大氣海洋,甚至財經也有很多物理學類的學生從事相關工作。

出路狹窄 !?


一般大眾容易認為學習物理出路只有研究員或工程師,但仍有許多在其他領域表現良好之畢業生(例如:高科技產業研發人員與工程師、科學教育人員與醫療相關與財經相關之行業等等)。

未來工作薪水不高 !?


根據教育部的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結果,不論是學士或是碩士學歷,基礎科學科系畢業生薪水與工程領域科系畢業生相差不遠,高於商管、設計科系。

學類內之各系選才指標仍有差異,若想了解特定科系資料,請點選至【對應校系】頁面進一步查詢。

適合從事工作


核心素養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3.62% Complete
23.62%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15.34% Complete
15.34%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12.41% Complete
12.4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12.07% Complete
12.07%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11.55% Complete
11.55%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11.21% Complete
11.21%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7.07% Complete
7.07%
more...


高中課程領域


物理
26.79% Complete
26.79%
數學
22.32% Complete
22.32%
英語文
13.04% Complete
13.04%
化學
6.96% Complete
6.96%
資訊科技
6.96% Complete
6.96%
國語文
5.18% Complete
5.18%
more...


加深加廣課程


數學甲
13.04% Complete
13.04%
電磁現象二與量子現象
12.68% Complete
12.68%
電磁現象一
12.14% Complete
12.14%
力學一
11.96% Complete
11.96%
波動、光與聲音
11.43% Complete
11.43%
力學二與熱學
11.07% Complete
11.07%
英文閱讀與寫作
5.18% Complete
5.18%
more...


圖表來源為學類內各校系之重視百分比的平均值,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多元能力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23.28% Complete
23.28%
計算能力:能熟練地運用基礎的加減乘除運算,並快速且正確地推算與導出答案。
9.66% Complete
9.66%
抽象推理:觀察部分訊息或事物變化的趨勢,歸納出規則或意義,產出合理的答案。
9.31% Complete
9.31%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9.14% Complete
9.14%
數學推理:了解數學概念、公式與推導邏輯,用以解決問題。
8.45% Complete
8.45%
外語能力:外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7.41% Complete
7.41%
操作能力:用手或手指完成精細的任務,例如抓取、操作、雕琢或組合物品。
6.90% Complete
6.90%
機械推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機械與電子設備的運作原理或方式,且能組裝、調整或修理。
6.03% Complete
6.03%
圖形推理:各種抽象的圖形或符號線索變化的推斷能力。
5.69% Complete
5.69%
more...


個人特質


探究性:願意突破現狀,接受新的及未知的挑戰、情境或學習內容
16.38% Complete
16.38%
堅毅性:專注投入,竭盡全力,有始有終,堅持到底,使命必達
15.34% Complete
15.34%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11.03% Complete
11.03%
變通性:思考行事彈性活潑,喜歡變化、改變、創新,充滿想像力與新點子
9.66% Complete
9.66%
自信心:自信自重,肯定自我,喜愛自我;有較高的能力感、勝任感及控制感,不易受他人表現影響
8.79% Complete
8.79%
深思性:思考深入,審慎嚴謹,考慮周詳。要收集完整資訊再做決定,盡力面面俱到。考量若不周詳寧可延遲
7.07% Complete
7.07%
活動性:動作迅速敏捷,積極主動,容易付出行動,喜歡動態活動
6.55% Complete
6.55%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5.86% Complete
5.86%
秩序性:喜愛周延規劃,做事按部就班有條理,事物整理的井然有序、不紊亂
5.52% Complete
5.52%
more...


圖表來源為學類內各校系之重視百分比的平均值,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學校 系組名稱 比較清單
國立臺灣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學系一般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成功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中原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東海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清華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淡江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  加入比較
淡江大學 物理學系應用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中央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中國文化大學 光電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輔仁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加入比較
輔仁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光電組  加入比較
國立中山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中山大學 物理學系量子科技組(全英)  加入比較
國立東華大學 物理學系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東華大學 物理學系奈米與光電科學組  加入比較
臺北市立大學 應用物理暨化學系電子物理組  加入比較
國立屏東大學 應用物理系  加入比較
國立中正大學 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嘉義大學 電子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加入比較

這個學類會不會是你很棒的選擇呢?投入體驗與這個學類有關的活動,會讓你更了解這個學類是否適合你喔!

這是一種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體驗活動,你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去體驗, 再想想看這些體驗活動會帶給你什麼心得與想法呢?


閱讀科普書籍雜誌:如科學人雜誌,藉由科普平易近人的描述閱讀新的物理相關新聞,廣泛閱讀了解是否對物理有興趣。


善用學習資源:利用開放式線上課程了解大學物理科目到底在學些甚麼,同時感受大學物理的課程內容是否可以接受。


訓練表達能力:科學研究最後是需要被拿出來討論得到大家的認同才會是有公信力的,表達能力能讓你的想法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嘗試做一些小實驗寫成報告或是與同學們討論難題練習表達能力。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