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1/8/18 上午 10:59:47
學系特色
不分科的空間設計課程,主要針對部落社會領域,學習原住民生態智慧,加強原住民族社會經濟的知識內容,以符合各族部落傳承的基礎上來復振其法政建制,為原住民各族及部落建立其自主的社會設計,以原住民文化內容為主,運用現在媒體傳達工具及技能,以當代藝術創作、原住民文化創意視覺設計及不分科的空間設計為目的,彰顯現在原生視野與價值。
學科意涵
以重視設計專業與原住民文化內容為基礎,透過原住民文化與社會設計、原生●媒體●藝術、共生環境、語境空間等課程,培育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與脈絡,且具備空間設計與數位技能之專業整合之人才。
學習方法

部落教學:以「部落教室」為原民文化教學場所,以「進駐部落」作為核心教學策略,走出教室,透過原住民文化研究之在地專家、耆老與學生之直接生活互動,並以「做中學」與「部落傳承」之非制式化教學方式,讓原住民學生重新體驗整合性的原民文化與生活環境;除了培育部落在地人才之外,同時改變現代原住民青年對自我的認知。
圖解:以活動舉辦之方式向部落學習與互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生實作:培養原住民學生返鄉、重建部落為目標。無論欲從事空間設計或數位設計,皆須以厚實的文化基礎作為起點。以經驗學習做為教學方法,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探討自然生態環境與原住民社會組織的連結。並與景觀學系共生生態學課程合作,進行生態體驗、觀察與盤點的教學活動。
圖解: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專業設計:學生認識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配搭專業設計知能,訓練學生具備文創產業與生活創意整合知能、永續環境與生態旅遊整合知能,並在專業基礎上養成原住民族自治之參與能力。
圖解:訓練學生具備部落價值信念與傳統智慧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產業實習:為本校原住民學生量身打造,以輔導職涯發展、公民參與、國際及體驗學習為課程目標。藉由參訪方式進行之微型課程,一學期中集中二或三次的參訪為課程內榮,參訪對象由桃園市青年局規劃當中。
圖解:花蓮吉安參訪 認識野菜及原生植物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民文化通識課程」之教學,帶動原住民師生與漢文化師生之互動,強化對原民文化的尊重,並啟發學生對原民文化的學習
圖解:介紹絹印之使用方法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深度瞭解自然及人文在環境資源上的保育及運用,並經過規劃者及設計手法,以滿足生活機能的需求(包括工作、休閒、遊憩、教育及社交)及提升生活環境品質。訓練學生對環境生態的敏感度及研判的能力及如何保育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動植物及原始地景),如何在開發建議環境中注重產業襲重、人文歷史、生活傳承、規軌等人文系統的價值及引用創意性的環境設計達到生活生產生態等三生共存共重的目的。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誤解之處1:中原大學錄取門檻較高。說明:原專班以面試的方式錄取主動學習,且有責任心的學生。
誤解之處2:因中原大學屬私立學校,所以學費較貴。說明:針對專班學生之學費,不管是原住民委員會或校內單位皆有獎助學金可申請。入學後,也可參加原資中心舉辦之活動,並申請學習獎勵金,以減輕學生在經濟上的負擔。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設計不等同於繪畫、產品製作等,更不只是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而是,必須有解決生活中多種問題的能力,藉由精準掌握對「形」的表達能力,並以不同的媒體進行溝通與創作,來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安全與幸福,才是設計的本質。
補充提醒與說明
我們尋求願意動手做、努力學習、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原住民族青年,加入中原大學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的大部落,一起為原住民族努力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設計倫理
- 原住民文化與藝術
- 原生文化與永續發展
- 原住民藝術與當代對話
- 全球原住民族文化
- 原住民青年發展研習
- 狩獵漁撈文化實作
- 流行音樂製作
- 影片製作(一):攝影
- 影片製作(二):剪輯
- 生活美學與民宿
- 原住民族社經與政治
- 田野調查
- 文化經濟與行銷企劃實作
- 手繪實作與設計表現
- 移地教學
-
大一必修
- 生態與文化
- 語境與文化
- 基礎設計
- 設計概論
- 數位應用概論
- 素描與影像紀錄
-
大二必修
- 生態與文化
- 語境與文化
- 民族色彩學
- 圖學
-
大三必修
- 原生設計
- 原生設計
- 部落研習
-
大四必修
- 畢業設計
- 策展理論與實務
- 作品集製作
專業選修課程
-
原住民文化與社會設計
- 部落研習(一)(二)、原住民族社經與政治(一)(二)
-
語境空間
- 語境與文化(一)(二)(三)(四)、田野調查(一)(二)、生活美學與民宿
-
共生環境
- 生態與文化(一)(二)(三)(四)、狩獵漁撈文化實作(一)(二)(三)(四)(五)(六)、共生環境研習(一)(二)(三)(四)(五)(六)、
-
原生媒體藝術
- 流行音樂製作(一)(二)、原住民青年發展研習(一)(二)、影片製作(一):攝影、影片製作(二):剪輯、民族色彩學、文化經濟與行銷企劃實作、策展理論與實務
-
基礎學養
- 數位應用概論(一)(二)、基礎設計(一)(二)、素描與影像紀錄(一)(二)、原生設計(一)(二)(三)(四)、畢業設計(一)(二)、圖學(一)(二)、手繪實作與設計表現(一)(二)、設計概論、作品集製作、移地教學
-
通識延伸系必修
- 原住民文化與藝術、原住民藝術與當代對話、全球原住民族文化、原生文化與永續發展、設計倫理
特色課程

策展理論與實務
實際以原住民部落或場域,以部落畫廊或部落環境之戶外地景為展覽場地,讓學生們直接以部落為主體議題,提出具當代原住民文化及藝術領域,社會組織與口述歷史或神話與當代對話之各種不同主題,提出該部落的文化自主發聲的策展理念,讓同學們可以從策展活動中,學習部落的自主意識與行動主張的另一種軟性訴求。
圖解:從策展活動中學習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民族色彩學
1.認識基本色彩學之原理、原則,開啟體驗、觀察與生活相關色彩的現象之能力。2.培養民族色彩的分析及研究能力,並藉由系統的方法,整理民族色彩系統,建立民族色彩美學。3.提昇色彩創意及搭配的能力,並能應用於生活
圖解:提昇色彩創意及搭配的能力,並能應用於生活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生態與文化
本課程以原住民專班教學宗旨,以培養原住民學生返鄉、重建部落為目標。無論將來在高年級欲從事空間設計或數位設計,皆須以厚實的文化基礎作為起點。故以體驗式學法,在信實基地,進行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
並與景觀學系共生生態學課程合作,進行生態體驗、觀察與盤點的教學活動。
圖解:人與自然互動、部落結構與運作的教學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基礎設計
一、體驗來自大自然造形中的有機形式對於視覺設計的創意啟發性。二、培養基礎設計初學者一顆對大自然環境與生命形式的視覺美感之敏銳度。三、培養以大自然為師的寬闊胸襟與對基本設計素養之養成概念。四、樂活於生活週遭的一切,將生活美學呈顯在自我的生活品味中。五、讓設計初學者對於設計思維與造形原理基本概念
圖解:讓設計初學者對於設計思維與造形原理基本概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住民社會組織與法政
了解原住民族社會組織的演變,以及當代國家治理政策下原住民族社會組織的概況,讓學生對於原住民族相關法政過程有一定程度之了解,如何在當代情境中持續治理政策改革促進原住民族社會的延續及發展,原住民族自治倡議的出現,其內涵及實踐所遭遇困難,並重新認識原住民族自身傳統治理之內涵與價值
圖解:原住民知識、有機農業與部落
版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適合從事工作
-
地方及部落文史工作
-
從事部落事務,研究、評估、以及建立關於人類起源的公共政策;其生理、社會、語言和文化發展;其行為、以及其創造的文化、組織和機構。
-
-
活動企劃人員
-
協調員工、會場工作人員和客戶之間的工作分配,為商業集團會議、大型集會、重大盛會等做出最佳安排。
-
-
專業藝術創作工作者
-
透過部落社區營造,創作出具有原創性的藝術品。
-
-
平面設計師
-
設計或創造圖像,用於特定商業及推廣用途,例如:產品包裝、展示道具或商標。 會運用不同媒介以達到藝術或裝飾效果。
-
-
建築師
-
規劃部落空間,進行部落營造,建築設計
-
系友生涯發展

毛翠玲
大學時期,深度研究部落孩童之學習方式、學習環境,落實於未來之教育工作
茶山國小老師

田佳慧
大學時期對於自己族群的傳統工藝織布相當感興趣,透過原生設計課程漸漸地找到如何準備企劃、如何落實織布教學等來延伸織布手藝。
原資中心助理(提供原住民學生生活、課業及就業輔導、生涯發展、民族教育課程活動等各項協助;及設置區域原資中心,建立區域內學校聯繫、資源分享平臺,提供諮詢及經驗交流。)

魏巧柔
對於偏鄉社區的弱勢兒童關懷,從事原住民族其全人教育、文化、關懷之拓展, 研究、探討原住民族之處境。
原住民全人關懷協會(偏鄉社區的弱勢兒童關懷,從事原住民族其全人教育、文化、關懷之拓展, 研究、探討原住民族之處境,學術思潮與社會文化、教育的互動; 並積極開辦原住民族全人關懷之相關業務, 期望協會能夠成為臺灣社會振興原住民族的良知與教育、文化建構、身心靈健康的力量。)

林冠誠
大學時期就對建築設計相當感興趣,並在大學課程中的原生設計、語境空間、生態文化深度了解與學習部落社區營造,並在畢業設計中研究自家的海砂屋,從中了解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落實。
高雄大學建築系碩士

虎柏蒝
大學生涯中了解原住民族土地議題,於此同時,了解自身部落的土地議題。
國立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培養從台灣民族互動歷史、族群正義,以及深度的文化生態觀點來思考原住民族土地議題,於此同時,又以能夠掌握土地行政相關法制之能力為重要基礎。)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個人特質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