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7 下午 04:02:55
學系特色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設立於109學年度,主要發展領域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競技運動學群、山野教育學群以及水域活動學群。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系所發展的核心理念。
學科意涵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山野教育學群、水域活動專業課程學群以及體育術科與專項體能指導學群。除此之外,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的核心理念。
學習方法

產學合作結合考取證照,以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戶外課程學習
圖解:【部落之道:走讀與手作的教育】戶外教學課

講座研討
圖解:部落社會文化傳承講座

證照核證
圖解:浮潛與水肺潛水專業人才培育研習營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實務操作、返鄉服務、實習課程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一、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原住民族文化與傳統體育課程、耆老說故事系列講座等,並藉由參訪及實習課程走進部落實際操作。
二、山野教育相關領域:體驗與冒險領導課程模組及登山嚮導相關課程等。
三、水域活動相關領域:學習潛水相關系列課程、獨木舟系列課程、溯溪系列課程。
四、競技運動相關領域:各項競技運動之專長訓練。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無。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無。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專班將特色教學課程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領域、山野教育領域、水域活動領域及競技運動領域,並奠定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四個階段為導向,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予以專業證照核證,搭配業界實習,達到「畢業即就業」之構想。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野外求生術
介紹野外生活及戶外教育之義意及其特質
培養學生之野外坐活能力及具相關教學能力
瞭解如何拍攝野外生活及大自然情境,並能應用於教學活動中
使學生能藉野外生活活動的內涵設計國高中戶外教學單元

當代原住民族體育議題
本課程期望讓修課同學,從世界體育發展認識台灣原住民族體育史,探討未來可行的運動項目,以提升原住民族運動表現及身體健康。

水域救生
1.知識:透過專業的水域救援技術訓練教學,以習得水域救援的相關知識與技術。
2.技能:藉由實務操作熟悉相關水域救援技術。
3.態度:建立職場倫理觀念、熟悉水域救援技術訓練程序與規範。
4.其他:輔導學生取得救生員證照。
未上傳圖片
部落手工藝文化實作
1.探索和了解台灣原住民族多樣手工藝(染織、衣飾、雕刻、琉璃、陶壺、青銅等)。
2.深入了解工藝的多樣性及其在不同族群中的表現。
3.探討不同族群的服飾工藝,了解其與文化、生活的關聯。
4.學習並理解編織技藝的實際運用與文化意義。
5.實踐不同族群刺繡與抽紗技術,探討其形式與應用。
適合從事工作
-
水域活動人才
-
游泳教練、浮潛教練、水肺潛水教練、水域救生員
-
-
職業運動員
-
職業運動員
-
-
山域人才
-
山域嚮導、部落導覽員
-
系友生涯發展

黃頌緹
在大學期間,我逐漸發現自己對運動與文化研究的濃厚興趣,課堂上不僅專注理論,也積極參與與社會議題相關的討論與專案。透過修課與實作,我嘗試把興趣與專業連結,並在過程中思考未來要走向研究還是實務應用。這段探索不僅讓我確立了專業方向,也培養出跨領域思考與獨立學習的能力。
目前擔任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的專案助理,主要協助課程與活動規劃、行政統籌及跨單位溝通。在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專案管理的細節與挑戰,也學會如何在多元文化與專業需求間找到平衡。這份經驗不僅提升了我組織與協調的能力,更讓我看見推動原住民教育與運動發展的價值,進一步鞏固了我持續深耕相關領域的決心。

林曉珺
高中時期因柔道課程而培養了堅持與紀律,並逐漸對體育領域產生濃厚興趣。進入大學後,我選擇與運動相關的科系,課程中特別關注運動訓練與教育的結合,從理論中累積對專業的理解與應用想法。這些經歷讓我更加確立自己在柔道與體育教育上的興趣與方向。
畢業後除了讀研究所外,有在進行柔道教學,目前在關渡國小擔任柔道教練,也在溪崑國中帶領柔道社團。一路走來,除了專注於專業訓練,我也特別重視如何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帶領孩子們初次接觸柔道,到看見他們在比賽中突破自我,都是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未來也希望能持續培養更多年輕選手,讓他們在柔道中找到自信與堅持。

林承穎
在大學學習過程中,我逐漸對運動與社會之間的議題產生濃厚興趣。課程中,我認識到運動不僅是競技與休閒,也承載文化、性別與族群等社會意涵。尤其在探討原住民族相關案例時,更讓我意識到運動與文化傳承、身份認同及社會資源息息相關。這些經驗啟發我希望持續深入研究運動社會學,並以原住民族的運動發展作為關注方向。
在擔任國小體育鐘點教師的過程中,我累積了實際教學經驗,學習如何因材施教並啟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同時,身為高齡體適能指導員,我更理解不同年齡層在身體活動上的需求,並培養出耐心與專業指導能力。再加上研究生階段的理論訓練,這些執業經驗使我更有信心突破自我,並期望將專業知能回饋族群,推動健康與運動發展。
多元能力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