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3/3/22 下午 05:16:53
學系特色
1.建系悠久、系友熱情-本系四十多年來培育的自動控制專業人才,斧鑿處處。
2.專業師資、接軌國際-本系師資陣容堅強,並持續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
3.完善的課程規劃-課程兼顧控制理論與工程科技應用,以發展前瞻性高等控制理論和自動化、生醫工程與微機電等系統技術。
4.學生文武兼備、競賽屢創佳績
5.獎助學金豐富、全面個別照顧
學科意涵
本系是目前大專院校中唯一命名為「自動控制工程」(電機領域)的科系,自創立迄今已逾40年,本系以自動化為基礎核心,分為光機電工程和智慧生醫工程二領域,長久以來致力於培養機電整合與生醫工程的人才。
學習方法

【Freshman Project 課程】本系引進CDIO教學模式將Freshman Project(機器人和自走車等單元)融入大一計算機概論課程內,透過口頭報告和競賽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及早建立專業學習目標與動機。
圖解:自走車和機器人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深碗專題課程】本系引進CDIO教學模式設計3個深碗專題並配合跨年度課程,以培養學生完整軟、硬體系統之基礎實務實力、邏輯思考、協調整合、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之能力,並培養同學間的團隊合作的默契。
圖解:深碗專題課程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Capstone 課程】本系引進CDIO教學模式在必修的畢業專題製作課程,主要在培養學生的實務設計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藉由二以上人的團隊方式共同研究,訓練學生整合專業及跨領域的知識,畢業前舉辦成果發表競賽活動。
圖解:專題競賽評審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CDIO 課程】本系可程式控制(含實驗)課程採CDIO(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施、Operate操作)之教學法,建立學生之創新設計、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與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圖解:自動送貨機器人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程式設計 課程】程式設計(C++、MATLAB、LabVIEW、SIMULINK、PYTHON、R語言、AUTOCAD、嵌入式系統)等電腦軟體
圖解:程式設計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且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自控系(以下簡稱本系)和機械系的異同
本系強調機電整合學習,屬於電機資訊學類,整合感測器、控制系統與輸出致動系統,可落實工廠自動化、工業機器人、自駕車、智慧醫療與實現工業4.0的各項應用,訓練現代化頂尖科技人才。 而機械系為機械工程學類,強調機械設計、固體力學、熱流力技術、學習機構元件等主題,跟自動控制學系仍有一定的區別。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為培育高科技人才的搖籃,為工業4.0、AI人工智慧、機器人、自駕車、智慧生醫工程、智慧製造、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是屬機電整合的科系,其出路或生涯發展詳如附件檔。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同學們可以依興趣和就業取向,有系統性選擇課程模組領域來選修專業課程。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榮獲IEET認證通過,課程規劃與國際接軌。
本系簡介詳如附件。
學系聯絡方式
電話:(04)24517250轉3901
信箱:ace@fcu.edu.tw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二)
- 普通物理-電、磁、光
- 線性代數
- 邏輯設計
- 資電概論與倫理
- 計算機概論
- 計算機概論實習
- 邏輯設計實習
- 普通物理-電、磁、光實驗
- 中文思辨與表達(一)、(二)
- 大學基礎英文(一)、(二)
- 程式設計
- 程式設計實習
- 人文與科技:數位行銷
- 創意思考
- 公民參與
- 社會實踐
- 國防科技
- 體育(一)、(二)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一)、(二)
- 電子學(一)、(二)
- 微處理機系統
- 信號與系統
- 微處理機系統實習
- 專業溝通英文(一)、(二)
- 電路學(一)、(二)
- 感測與量度工程
- 電子學實驗(一)、(二)
-
大三必修
- 線性控制系統(一)、(二)
- 專題研究(一)
- 電子學(三)
- 實用職場英文
- 機器人學
-
大四必修
- 專題研究(二)
專業選修課程
-
智慧生醫
- 不分領域基礎課程、生醫工程導論、人體生理解剖學、可程式控制(含實驗) 、醫學量測、電機機械、醫學影像系統、醫用電子、數位影像處理、生醫信號處理、數位信號處理應用、生醫光電、智慧醫療、醫療器材專論、生醫工程專論、資料處理與分析科學
-
自駕車
- 不分領域基礎課程、靜力學、數值方法與分析、可程式控制(含實驗) 、動力學、線性控制系統(一) 、數位影像處理、線性控制系統(二) 、數位信號處理應用、智慧型控制、微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機器人學、線性系統理論、非線性控制、最佳控制
-
智能自動化
- 不分領域基礎課程、可程式控制(含實驗)、介面設計、智慧機器人概論與實作、智慧辨識檢測與應用、伺服控制(含實驗) 、自動光學檢測、感測與定位整合平台 、進階可程式控制(含實驗)、油氣壓控制工程、微傳感器原理與應用、自動化系統設計、機器人系統設計與應用、智慧型控制、數位控制系統、資料處理與分析科學
特色課程

伺服機構與機器人
本課程搭配各類伺服控制平台,訓練學生自動化領域之實務設計能力,同時藉由本系的工業級機器人訓練學生充分了解,產線自動化的相關機器人的操作程式與流程。
圖解:機器人與空氣彈簧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可程式控制(含實驗)
本課程『可程式控制(含實驗)』將融入基於Stanford設計思考與MIT的CDIO教育理念,藉由主題式教學方式並搭配團隊合作式的創意專題式實驗課程,使學生能從課程中學習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大層面的系統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
圖解:智慧住屋系統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油氣壓工程應用
本課程由業師林錫麟老師授課,需每週至國立中興大學農業自動化中心氣壓教室上課,並於學期末參加檢定,以取得氣壓乙級技術士之證照。
圖解:林錫麟老師授課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光機電系統設計
本課程除提供學生學習有關光機電系統設計之基本知識外,並瞭解光機電元件的設計概念與製程技術,以及學習利用工程軟體進行光機電元件的耦合特性分析。課程重點包括:(1)光機電系統簡介(2)光機電系統基本原理(3)光機電系統製造技術 (4)光機電系統設計與整合。
圖解:光機電實驗設備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醫學量測
本課程以模組化的課程設計,系統化地讓學生了解生醫訊號與醫學量測的關連以及相關應用。主題涵蓋了生醫訊號的特性與種類、生醫感測元件的種類與應用、醫學量測設備儀器簡介等。除理解生理訊號與醫學量測的定義與定理外,也能對醫療器材具備描述問題,應用現有工具,對生理訊號與醫學量測完成分析與設計。
圖解:醫學量測課程
版權: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微機電工程師
-
從事微機電元件或產品的研發、設計、測試、維護等工作。
-
-
系統分析師
-
透過分析使用者需求,了解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執行的任務,負責定義使用介面、程式編碼、切割功能模組以及系統規劃與分析,然後根據公司或客戶的目標建立適合的資訊系統。
-
-
醫療設備控制人員
-
醫療設備維修保養,有些也要負責擬定工作時程表、評估設備採購,或者兼負管理工作等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李瑞西董事長
版權:李瑞西董事長提供
李瑞西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1983年畢業)
現任 安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任 聯強國際業務部經理
曾任 安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逢甲大學105學年度第18屆傑出校友
李瑞西董事長於2000年12月成立安馳科技,為專業電子零件通路商,注重於工業、工業控制、工業儀器等領域,涵括數種不同產品應用,並有高比例之應用工程師人員協助客戶。安馳科技因具備優秀的經營管理、創業管理、創新策略等能力,於2009年獲得第18屆國家磐石獎,更多次獲得ADI年度績優代理商及四零四科技所頒發之最佳供應商獎項,並且於2016年5月18日成為台灣上市公司。

圖解:林俊良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
版權:林俊良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 同意授權
林俊良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碩士班畢 (1985年畢業)
現任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
曾任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曾任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講座教授、特聘教授
曾任 科技部控制學門召集人
曾任 逢甲大學自控系教授
曾任 中科院助理研究員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榮譽傑出系友
研究專長:控制系統數學、生物辨識 、導引/導航與控制 、節能控制。
林俊良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 認為:「無論做什麼工作,就像做老師也一樣,義不容辭、全力以赴。」即使現在為社會國家做事也是保持相同的心態,全力以赴。

圖解:張家鈁董事
版權:張家鈁董事 同意授權
張家鈁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畢(1980年畢業)
現任 南亞電路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現任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曾任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曾任 南亞電路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傑出系友
張董事表示:畢業後加入企業,參與了塑膠加工、電路板(PCB)、IC載板(IC Substrate)、記憶體(Memory IC)等製造產業,跨足非導體、半導體以及導體的加工製造;就讀自動控制系,讓我在職場生涯能充分發揮設計、開發、建構製造管理體系的整合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追根究柢全力以赴是我奉行的價值觀,與大家共勉。
多元能力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個人特質
樂群性:關心别人、對人友善、隨和、喜歡處在人群中、樂於參與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