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17 上午 09:51:38
學系特色
本系開設中國文學、語言文字學與學術思想相關課程,希望學生在紮實的學術訓練下,從中國傳統汲取養料,並靈活運用於現實生活,未來能夠成為藝文界、教育界、新聞界傑出的專業人才。近年學士班教學以「培育劇本創作人才」為重點,積極接軌文化創意浪潮;開設跨領域「戲劇‧創意‧想像學分學程」,培養戲劇創作人才,以拓植學生畢業後的進修管道或職場道路。
學科意涵
中國文學系係以嚴謹踏實的學科訓練,培育研究、教育與創作人才,厚植其學術研究、中文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等各項專業能力,包括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經學、學術思想、語言文字等五大領域。
學習方法
未上傳圖片
訪談或田野調查:了解現代文學作家學思歷程及民間文學實際踏查。
未上傳圖片
歷史文獻考證與情境回溯法:確認文獻真偽,及情境式引導探究文學作品,培養學生審美評鑑、感受力。
未上傳圖片
批評分析或歸納整理:掌握經典文本字義演變,並考察經典現代詮釋之文字、哲學思想的一致性。
未上傳圖片
邏輯推理法:進行漢語語言之基礎分析,解釋語音、詞彙、語法之演變現象,以建立漢語語言系統的整體概念。
未上傳圖片
實際創作或實習:藉由劇場排練實務工作,讓同學探索與了解劇場讀劇表演。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積極參與各項語文競賽或語言檢定,課餘能依自己興趣適當參與課外活動,如各式社團、志工、社會服務、研習或交換交流活動;或策劃並執行各種活動,以展現自主學習及多元學習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兼顧本土與國際、傳統與現代的視域融合,課程包括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經學、學術思想、語言文字等五大領域;近年並推動「戲劇人才培育計畫」開設相關課程。
1.臺灣文學系:以臺灣語文、文學為主。
2.華語文學系:以培育華文文學創作、華語教學及華語文應用之人才為重心。
3.應用中國文學系:以商業應用為導向。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中文系畢業或是成為中學國文老師、或是作家、或是一般行政的公務員、或是出版社的編輯等。
本系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專業能力、思辨力、對生命的感受力與創造力,著重專業能力之加成,而非技術之複製,故就業與生涯發展非單一而可以是多元的。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中文系常被誤解僅是中學國文課程的再延伸,學習法偏重記憶力導向,著重在古文(經典、詩詞、文字)默記。
本系提供文學閱讀解析與審美評論、經典詮釋、哲學思辨、語言跨科連結、戲劇創作等專業訓練,以培育學生具備人文領域的核心能力。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近年推動「中文劇本創作人才培育計畫」,開設文學院「戲劇、創意、想像」跨領域學分學程,讓學生得以藉由劇場展演、劇本創作之經驗,厚植其就業競爭力。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國學導讀
- 文學概論
- 詩選及習作
-
大二必修
- 歷代文選及習作
- 詞選及習作
- 曲選及習作
- 文字學
-
大三必修
- 中國思想史
- 中國文學史
- 聲韻學
專業選修課程
-
古典文學
- 中國小說選、史記、西遊記、專家詩、專家詞、民俗文獻選讀、楚辭、中國戲劇選讀、民俗文獻選讀等
-
現代文學
- 現代散文、現代成長小說、現代詩、張愛玲小說選讀、當代文學思潮、戲劇概論、臺灣文學等
-
思想
- 道家文獻選讀、論語的哲學詮釋、儒家政治哲學、周易、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宋明理學、佛學概論等
-
經學
- 詩經、左傳、陰陽五行經典選讀與現代詮釋等
-
語言文字學
- 語言學概論、 詞彙學、修辭學、訓詁學、古文字學、說文解字等
-
實作應用
- 寫作指導、書法、篆刻藝術、水墨創作、應用文、編劇基礎、讀劇表演、畢業製作與展演等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文學領域課程
包括文章、辭賦、詩歌、詞曲、戲劇、小說之原典,及當代文本之鑑賞與理論探討。
未上傳圖片
思想領域課程
包括先秦諸子、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為主的哲學義理探微與現代詮釋。
未上傳圖片
經學領域課程
包括經書訓解、經學思想、經學史以及由經學衍生的課題,如諸子學等研究。
未上傳圖片
語言文字學領域課程
探討古代漢語的文字(形)、聲韻(音)的歷史發展,以及歷代經典文義之訓詁(義)等課程。除古代漢語之形音義研究之外,也擴及現代漢語之各領域研究。
未上傳圖片
實作應用課程
包括書法、水墨創作、篆刻藝術、茶道、應用文書寫作、散文小說劇本創作、戲劇展演等課程,培養學生產學與文創應用能力,目前已有多位畢業生考取戲劇或劇場藝術創作相關研究所。
適合從事工作
-
中學教師
-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
研究助理
-
協助研究計畫的進行,並處理與計畫相關的行政工作。
-
-
活動企劃人員
-
根據企劃策略及目標對象,從事有助於形象推廣、業務推廣之活動企劃提案、執行等工作。
-
-
編輯
-
規劃書籍、技術期刊、貿易雜誌及其他一般刊物等的內容,負責素材之選用、複查及編輯書籍與文章的草稿、提供意見改善等工作。
-
-
編劇
-
編寫或改寫劇本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獲得2017南投縣文學獎古典詩組首獎
版權: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友會粉絲專頁
李知灝
本系學士、碩士、博士,現為本校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所副教授。
如何從體察需求、創意發想、文字創作到產品整合、社群經營,進而對社會產生影響力,這是文學系學生必須思考的方向。運用自己的創發與書寫,無論是文學作品、學術論文或數位作品,在社會精神結構中取得能動性,讓明日與今天有所不同。過程中的自我砥礪、琢磨,是難以規格化的。也唯有如此,方能鍛造屬於自己獨有的人文修為。
圖解:2018.05.13攝於海德堡
版權:張琬琳提供
張琬琳
本系學士班,現就讀於臺灣大學臺文所博士班,曾任臺大專任助教、聯合報系U-story總編輯,曾獲歐盟獎學金赴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漢學系交換一年,現獲德國學術交流獎學金,正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撰寫博士論文。
本系的訓練,使我無論是人文視野的開展、理論和創作兼具的思考、或是對文化議題的實務關懷,都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畢業後無論是升學唸碩博士、在臺大留任專職助教、投入社會及文化公民運動、以及實際受聘進入業界工作、或獲獎學金到歐洲研究交流等,過往在大學所受的文學教育和文化養成,對我生涯發展有深刻的啟蒙和影響。
圖解:林宜瑾個人照
版權:林宜瑾提供
林宜瑾
本系學士、輔系外文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獲105年度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博士學位。
於美國進修東亞語言與文明博士學位,並錄取該校數位人文學科學程(CERT),亦於大學部教授華語課程,致力於傳統表演藝術、跨文化戲劇、華語教學、數位人文跨學科資料庫等研究。研究之餘,發表表演藝術文章、設計個人華語教學數位歷程網站,並擔任餐飲業「鳥麵包(Bird Bread)」產品包裝、菜單等美術行銷設計。
楊德威
本系學士、碩士、東吳大學音樂所碩士,為現為建國高級中學國文教師。
曾為「文學」與「音樂」的抉擇而天人交戰,慶幸自己先選擇文學領地,開拓高遠視野,涵涉古典與現代。極度厭惡城市紛擾,僻靜廣闊的校園讓人沉靜悠游;在學期間多方涉獵,除系上課程,亦參與古詩吟唱、新詩朗誦培訓;參與音樂社團展演、至嘉義大學音樂系、所旁聽,熱愛學習,真誠向學,皆成為日後堅實的教學基礎。
解昆樺
本系學士、碩士、台灣師大國文所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校畢業後,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攻讀博士,同時進行研究與創作。研究近作《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獲科技部人社中心專書獎助;創作兼及詩、散文、小說與電影劇本,各文類創作分別獲得教育部文藝獎、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臺北文學獎、彰化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高雄鳳邑文學獎。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