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4/10/29 下午 01:28:46
學系特色
中國文學學系著重學生自我療癒、文本分析及多元敘事的素養,課程設計兼顧古典、現代;以實務導向分選修課程為「創作編採」、「語文教學」與「學術研究」三大學群,每一學群均搭配實作或實習課程,務求學以致用;並以宏觀學術視野,溫厚學術關懷,彰顯AI時代人文學的價值。
學科意涵
本系課程結合古典與現代、理念與實務,培養學生閱讀與理解經典、文學鑑賞與創作、語文能力表達及文獻分析之解讀能力。
創作編採學群:劇本、採訪、新聞寫作、應用中文書寫、編輯與出版。
語文教學學群:E筆書法、寫作訓練、華語文教材教法、創意漢學產業概論。
學術研究學群:現代文藝思潮、台灣、中國現代文學史、漢學英文。
學習方法
1.經典閱讀與理解的能力:中國思想史。諸子哲學智慧,皆回應歷史背景下的時代問題,無論宇宙自然,社會時事,國家政治或是人生感悟,因而思考人生存在問題。閱讀經典,理解思想,透過與經典對話,向哲人借鑒智慧之道,知其生命何以自處,對現今學子補其「古文閱讀之能力」,更能增強其「傳統文化素養」。
圖解:思想史課堂與圖書館合作展出
2.文學鑑賞與創作的能力:教導同學對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生發、歷史進程、重要理論與流派等作概要性的認識,以期同學能對於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發展、各文類(詩、詞、曲、駢賦、新詩、散文、小說、戲劇)特徵以及代表性作家有所認識,並能在日後有進一步的延伸閱讀與寫作。
圖解:中文系文學獎作品集、古典詩、現代詩、雜誌
3.語文表達與應用的能力: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訓練同學具有分析、寫作、評論文章的基礎上,並經由對語彙的理解,更深刻地掌握時代脈動,配合寫作訓練,提升思想內涵。著重在語文應用與價值上,藉著聽、說、讀、寫的表達訓練,以增益其表達及語文能力。
4.文獻分析與解讀的能力:文學史。介紹歷代中國文學、現代文學史的演變與發展,了解作家、作品、讀者與時代、文化的互動;並進而舉一反三,體察當代文學發展的脈絡與意義。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一、接觸文學論著、小說、戲劇、影片、紀錄片等文藝創作,養成文字影視閱讀與賞析能力。
二、練習以口語或文字,整理、歸納各種文字影視閱讀文本的問題意識、結構安排與主要論點,進行優缺點之評論,並表達出個人想法,與他人進行溝通與討論。
三、關心時事發展,並進行社會參與,進而多做現在與過去之聯想與對話。
四、嘗試問題式探究,並以小論文之撰寫,或以小說、散文、詩之創作、戲劇之展演、作品集之製作等方式,具體呈現個人研究成果或觀點。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設有:「女性文學研究室」、「田野調查研究室」、「儒學研究室」、「圖像漫畫研究室」、「編採與出版研究室」、「兒童文學研究室」六間專業研究室。本系結合文學院文化創意產業課程,定期出版學習成果,以宏觀學術視野,溫厚學術關懷,彰顯中國文學之文化價值與實用功能。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以協助學生自我探索、量才適性,畢業學生遍及各領域,如:國高中教師、文藝創作、媒體傳播、圖書出版事業、創意企劃、國語文教學、華語教學、教育文化推廣事業、行政公務體系、博物館文物典藏與校讎、漢語文獻資源研究、學術研究員、高等教育師資人才,皆是本系畢業學生適才適所之就業標的。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通常刻板印象中多認為中文系保守,重古典,輕實務,實則本系課程與學系特色隨時代演變而與時俱進,102學年度開始就以模組化課程推出創作編採、語文教學、學術研究三大學群來規劃課程,並於106學年度將行之多年的學習成果展於轉型為「畢業專題製作」,近年更以策展理念推出校內外畢業展及線上學習成果展。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系有各校中文系難以企及的特色研究室,如:女性文學、田野調查、兒童圖文繪本、圖像漫畫、儒學、編採等,以特色研究室鏈結跨域習,更有許海外交流學習機會及國內出版社、作文班、華語中心的學習名額。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文字學(一)
- 文字學(二)
- 國學導讀(一)
- 國學導讀(二)
- 文學概論(一)
- 文學概論(二)
- 詩選及習作(一)
- 詩選及習作(二)
-
大二必修
- 聲韻學(一)
- 聲韻學(二)
- 先唐文學史
- 唐五代文學史
- 先秦文選及習作
- 兩漢宋明清文選及習作
- 先秦思想史
- 漢魏隋唐思想史
-
大三必修
- 訓詁學(一)
- 訓詁學(二)
- 宋元文學史
- 明清文學史
- 歷代詞選(晚唐五代)
- 歷代詞選(兩宋)
- 宋元思想史
- 明清思想史
-
大四必修
- 畢業專題製作(一)
- 畢業專題製作(二)
專業選修課程
-
基礎必修
- 文字學(一)、文字學(二)、聲韻學(一)、聲韻學(二)、訓詁學(一)、訓詁學(二)、文學概論(一)、文學概論(二)、國學導讀(一)、國學導讀(二)、先唐文學史、唐五代文學史、宋元文學史、明清文學史、先秦思想史、漢魏隋唐思想史、宋元思想史、明清思想史。
-
基礎必修(續)
- 詩選及習作(一)、詩選及習作(二)、歷代詞選(晚唐五代)、歷代詞選(兩宋)、先秦文選及習作、兩漢宋明清文選及習作、畢業專題製作(一)、畢業專題製作(二)。
-
實務選修A群:創作編採
- 現代文學導論、現代小說賞析、現代散文賞析、當代女性與性別文學選讀、現代詩賞析、現代詩創作、歌詞賞析、歌詞創作、採訪寫作、報導寫作、劇本寫作、文藝編輯、數位文藝出版、出版與策展實務、編輯、設計學、文學療癒與敘事—情緒與疾病書寫、文學療癒與敘事—困境與意義的追尋、田野調查與實踐、非虛構寫作。
-
實務選修AB群共選課程
- 兒童文學:基礎閱讀與創作、兒童文學:進階敘事與詮釋、圖文敘事與創作實務(基礎)、圖文敘事與創作實務(進階)、寫作訓練、中文實務實習、現代戲劇、電影與文學、講故事與寫故事。
-
實務選修B群:語文教學學群
- 基礎書法(名家筆法)、基礎書法(自運創作)、進階書法、高階書法、應用書法、創意書法、e筆書法暨繪畫創作、數位e筆與創意實踐、應用中文書寫、應用中文數位實務、作文教學教法、語言學概論、漢語語法學、漢語修辭學。
-
實務選修B群:語文教學學群(續)
- 漢字文化、華人社會與文化、漢字英語教學、華語文教學概論、華語文教材教法、跨文化溝通、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文測驗與評量、詩書畫與文創產業、古典文化與AI創意應用、數位語言學習教材設計與應用、數位溝通與設計思考。
-
實務選修C群:學術研究學群
- 論孟、學庸、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曲學通論、李杜詩、蘇黃詩、專家詞:婉約詞選讀、專家詞:豪放詞選讀、詩經:國風選讀、詩經:雅頌選讀、楚辭選讀、楚辭與神話、駢文選讀:六朝、駢文選讀:唐宋、戲曲選:雜劇、戲曲選:傳奇、易經概論、易傳概論。
-
實務選修C群:學術研究學群(續)
- 古典文論:文話、古典文論:詩話、詞話、古典長篇小說選—金瓶梅、古典長篇小說選—紅樓夢、古典短篇小說選—唐傳奇、古典短篇小說選—宋話本、經學與中國文化、經學與現代生活。
-
實務選修C群:學術研究學群(續2)
- 台灣現代文學史(日治時期到五○年代)、台灣現代文學史(六○年代到九○年代)、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現代通俗小說概論、現代文藝思潮、現代文學批評、中國文學批評(一)、中國文學批評(二)、英譯中文短篇小說選讀、英語漢學著作選讀、論文寫作指導。
特色課程
兒童文學:基礎閱讀與創作、兒童文學:進階
本課程包含兒童文學專業知能學習,以及公共事務之推動與反思。從課堂上理解兒童文學之定義、理論、解讀及創作方式,引導學生實作、編輯到出版。
文藝編輯、數位文藝出版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編輯與出版的相關職能,包含選題策略、書籍開發、行銷企畫、編輯技巧、印刷產業、定價原則、發行實務、版權、活動策畫等相關工作之闡述與介紹,俾使學生了解編輯、發行、印刷、行銷等完整的出版流程,以及編輯與出版工作。並透過編輯實務之練習,讓學生對出版相關產業有詳實的認識。
e筆書法暨繪畫創作、數位e筆與創意實踐
本課程為國內外首創以科技的數位e筆,進行傳統書法的學習,將書法導入電腦領域。e筆利用電腦筆 (e-pen) 在平版電腦或手寫板上書寫,可模擬出原子筆、簽字筆甚至毛筆等各種字體。另外,也可運用於習字、練字、書寫,進而各種書法作品佈局上,不再需要傳統書寫的用筆、紙張、墨水及字帖等,為書寫工具的創新革命。
古典長篇小說選、古典長篇小說選
探究中國歷代古典小說作品、特色成就以及對後世小說的影響及開展議題。長篇小說包含: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等,短篇小說包含:聊齋志異、三言二拍、世說新語、搜神記、唐傳奇等,並就各時代社會發展脈絡中,詮釋各時代小說作品,在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藉此啟發掌握當代小說之流變精神。
李杜詩、蘇黃詩、專家詞:婉約、豪放詞選讀
以中國古典詩詞為主要研讀對象,介紹各種詩體的結構特色,透過實練習與討論,熟悉各詩體的寫作要領,經由系統性的研讀,觀察詩史演變軌跡,體認詩人創作情意,對應當代生命情境,作出反思與批評。
適合從事工作
-
華語文教師
-
對外國人進行華語教學,即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老師。
-
-
編輯
-
規劃書籍、技術期刊、貿易雜誌及其他一般刊物等的內容,負責素材之選用、複查及編輯書籍與文章的草稿、提供意見改善等工作。
-
-
發行企劃/出版人員
-
從事出版品之編撰、排版、印刷等內部經營管理以及鋪書通路、出版推廣促銷工作。
-
-
公關企劃人員
-
負責公關活動之企劃與執行(如:企業活動、產品上市、獎勵活動、主題餐會、開幕剪綵活動、慶典儀式、展示會、慈善贊助、募款或是其它公眾活動等)。
-
-
節目企劃
-
蒐集及發掘可製作節目的題材,協助構想節目型態、撰寫腳本並企劃節目內容。
-
系友生涯發展
龔鵬程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臺灣教育家、作家,出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貫江西省吉安市,曾任《國文天地》總編輯、臺灣學生書局總編輯,是臺灣佛光大學與南華大學的創校校長、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現任盧森堡歐亞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校長,遊歷中國大陸,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南京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四川大學講座教授,作育英才無數,著作七十餘種。少年時代鍾情中國武術,並由習武而博考文獻,獲得許多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
王昭華
1995年淡江中文系夜間部畢
在校選修中文系《臺語概論》課及參加臺語文社,走上臺文創作一途。曾任《雄獅美術》文字編輯。以〈有無〉一詞獲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現為康軒版國小閩南語課本編寫委員,公視臺語兒童益智節目臺語顧問。
黃錦樹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淡江大學中文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
馬來西亞六字輩的旅臺作家。
房慧真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師大國文碩士、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
散文及報導文學作家,曾任職於《壹週刊》(Next magazine)、非營利獨立媒體《報導者》(The Reporter),擅長人物採訪與公共議題調查報導。
廖志峰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畢。
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編輯,現任允晨文化發行人。著有《書.記憶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生活》、《秋刀魚的滋味》。2019年跨足廣播於央廣主持「臺灣心風景」。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