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22 下午 04:13:55
學系特色
本系為全台第一所公立的舞蹈教育機構,自創立以來在歷屆主任的精心規劃與帶領下,以培養專業舞蹈表演、編創、教育人才為宗旨,教授各項專業舞蹈的知識。教師以專長施予學生系列性的技術課程,包含舞蹈相關知識的認識與運用 ,帶給學生更多元化的舞蹈專業知識與精湛之技能。
學科意涵
舞蹈學系旨在學習以身體為語言之動態表達藝術,在嚴謹的術科訓練中,涵蓋歷史及美學涵養,並開設有中西舞蹈史、運動傷害與預防、劇場實務、藝術行政等相關理論課程。
學習方法
術科練習:藉由多元的舞蹈課程內容,使自身察覺身體認知與身心連結,提升舞蹈技術表現之能力。
課堂講授:教師講述舞蹈歷史脈絡及相關學科理論,使學生更加瞭解專業史學背景、掌握正確的知識與觀念,進而將所學運用在舞蹈創作或展演應用實作。
創意思考:學習舞蹈創作與編排,透過自身發想將構思具象化呈現。
團隊合作:透過舞蹈創作為媒介,讓個體之間產生連結進行團隊交流與合作,進而學習溝通與人合作的模式。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對於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同學,不光需將自身身體訓練到一定的程度,也需對生活周遭事物和舞蹈歷史脈絡要有所連結與理解,進而幫助自身對舞蹈角色的詮釋和舞蹈創作的主題發想;平時多閱讀文學作品,增強聽說讀寫能力,以利對舞蹈解構與分析時的文字紀錄。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雖同為肢體的運用,但舞蹈學系與一般運動競技學系或運動休閒學系完全不相同。
本系著重於中國舞、現代舞與芭蕾等舞蹈專業訓練項目,不分主副修,以全方位的方式進行教學,並持之以恆的訓練,結合專業史學及美學之知識注入,以達到相輔相成之效。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之舞蹈相關工作包括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藝術行政、舞台技術等行業外,還能夠應用所學從事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藝術治療等就業方向。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為引導學生發展出屬於自我的風格特色,銜接職場全方位的需求,在中國舞、現代舞與芭蕾方面皆均衡發展,無分主副修,進入本學系後所有舞蹈皆需要學習。
除了在舞蹈技巧與展演上的訓練,本系畢業條件之一為撰寫畢業報告一篇,期能培養學生闡述舞蹈創作構想與研究歷程之能力。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交換學生:可依本校國際事務處規範申請出國交換學生,體驗異國生活,在學習上亦有新刺激!
海外交流:不定期有海外交流機會,儲備能量,向外發光,為學習帶來新養分。
跨域課程:日間學士班學生必修一門他系跨域課程,藝術大學各系也是相互學習的好對象,除深耕舞蹈領域,也可跨域學習,增廣見聞與視野。
特色課程
中國舞蹈
中國舞蹈涵蓋中華民族各地方風格特色的舞蹈內容,其表現形式因各地區域風格特色而有所差異,課程中強化舞蹈基本動作技巧,與如何掌握中國舞蹈特有的動作質地,並加強道具動作之訓練。
現代舞
現代舞風格多元,訓練體系也有不同面向,課程中強化掌握肢體動作的特色外,並施予空間、時間與力量的變化訓練,強化身體語彙的表達能力,由內而外做出動作,表達個人的情感。
芭蕾
芭蕾有古典芭蕾及現代芭蕾等不同體系的訓練師資,課程強調暸解並掌握各項動作之質地及表現,並透過經典舞劇的分析、小品的練習來學習,增強芭蕾技巧之運用。
流行舞蹈
認識並熟悉如爵士舞、踢踏舞等舞蹈,使學生體會箇中妙趣,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
適合從事工作
-
舞蹈專業人員
-
從事舞蹈之創作、指揮、或演出之人員。
-
-
其他才藝類老師
-
負責設計與開發才藝教學課程,並教導學生才藝表現。
-
-
藝術行政
-
負責藝術團隊文案企畫撰寫、行銷宣傳和場地協調
-
系友生涯發展
楊乃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
小事製作藝術總監
TAIWAN TOP 團隊
2025 雲門劇場春鬥《誰在意你的生日願望》及國家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漚少年》編舞者
2024 率領舞團前往巴黎文化奧運及夏佑國家劇院演出作品《小島小宴》
2022-2023 法國西帖駐村藝術家
2021-2022 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田孝慈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個人創作發表於臺北藝術節、新人新視野、下一個編舞計畫、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系列、墨爾本Dance Massive舞蹈藝術節、嘉義草草戲劇節與美國舞蹈節等。作品《洞》曾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中國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巡演。作品《莖》曾赴印度加爾各答Dance Bridges Festival巡迴演出。2020年,與趙卓琳合作創作之舞蹈影片《灰的漂盪》於高雄、嘉義、馬德里三地進行放映。
林美宏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修畢中等教育學程。
臺北市立大學舞蹈教育碩士。
具視覺藝術第二專長教師資格。
現職:
彰化縣立北斗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彰化縣藝術領域輔導團團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輔導團藝術領域分團輔導員暨副召集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資師培育中心兼任講師。
經歷:
現任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組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
文化部北區文化體驗計畫課程諮詢委員。
國教署提升藝術教師教學專業精進計畫團隊講師。
國家教育研究院亞太美感研究室《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指引》編撰教師。
蘇威嘉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
2019年獲選傑出校友,舞劇場創辦人之一,
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
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 Ballet tech 舞團,擔任客席舞者。
2013年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2016年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作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於各地。
謝慧超
學歷: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
美國麻州Lesley University表達藝術治療研究所—舞蹈治療專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專長:
成人自我探索與成長、身心賦能與調節
舞蹈治療
焦慮、強迫特質調節與自我照顧
失落與悲傷歷程陪伴
家庭照顧者紓壓與賦能
經歷:
自由接案諮商心理師
ONEdmt相癒空間舞蹈治療培訓課程臺灣端班主任暨講師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中心舞蹈治療探索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親子生活舞蹈團體講師
法務部矯正署敦品中學輔導教誨志工
2015-20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專業認證與訓練
國考通過諮商心理師
美國舞蹈治療學會(ADTA)認證舞蹈動作治療師(R–DMT)
多元能力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