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16 下午 05:55:31
學系特色
戲劇學系創辦於1982年,目前共有兩個單位:戲劇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與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戲劇學系有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台監督之主修。
授予之學位如下:
①理論:博士、碩士(另有戲劇顧問組);
②劇本創作:藝術學士;
③導演:藝術學士;
④表演:藝術學士 ;
⑤舞台監督:藝術學士。
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有導演、表演、劇本創作之主修,授予之學位為藝術碩士。
學科意涵
戲劇為一綜合藝術與文學,涵括多元內容廣泛,有關文學、編創、表演、導演、理論、設計、技術、戲劇顧問及舞台監督等領域都屬於戲劇及劇場的範圍。
學習方法
獨立思考
圖解:大師講座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團隊合作
圖解:劇場內的每個工作都需要大家同心協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多方閱讀
圖解:戲劇系圖書館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身體訓練
圖解: 秋季公演Pornography排練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深入研究
圖解:東亞大眾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對於戲劇有興趣的同學,建議:
1、多參與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2、多方閱讀、觀賞電影、舞台劇、藝術、文物等相關展覽,瞭解各種藝術創作方式及媒介。
3、找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培養對該主題的深入探究。
4、多參與相關領域的講座、工作坊、研討會等,瞭解「戲劇」的多個面向。
5、關心時事,與之對話,
6、拓展自己的生活圈,觀察日常,從生活中的細節瞭解各式人物個性、特色及其行為動機,尋找各種創作的發想。
7、練習口語表達能力。
8、身體訓練。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為戲劇學系,主要教學內容為舞台劇範疇。考生常同時報名本系與電影學系,兩系之差異在於電影著重於「鏡頭」的觀看與詮釋,戲劇學系則著重於舞台劇的現場呈現。以「導演」訓練為例,戲劇學系的導演訓練會著重於整個場景的場面調度。以「表演」方面的訓練為例,必須讓現場觀眾感受到角色的能量,因此角色於舞台劇場上的表演投射與電影演員對鏡頭的表演投射有所不同,舞台劇非常著重現場的表演。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並非進入本系或完成本系學業即能成為藝人、明星,仍需憑靠自身持續不斷努力,堅持奮鬥,才有可能的成功機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主要以舞台劇訓練為主,課程大多著重團隊合作且強調實務,在學期間會佔據大量的時間排戲。實務之餘,本系亦重理論課程。學科課程有一定比重,有中國/西洋戲劇及劇場史、劇本分析、戲曲賞析、戲劇批評等,務必先參考本系學分科目表了解本系上課內容及方向是否符合心中想像。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系網頁:https://theatre.tnua.edu.tw/
本系演出製作臉書粉絲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TNUATHEATRE
本系學分科目表:https://academic.tnua.edu.tw/academic/course/plan.php
本系擁有不同大小的劇場及眾多排練教室,每學期皆有大小不同的展演及課堂呈現,豐富學生實務經驗。舞台劇幕前幕後之工作,皆有專業程度的訓練。「排演」課必須進技術組學習燈光、舞台、服裝或行政等基礎知識,並於每學期學院製作公演時實際操練。每學年接受國外國內學校交換申請,可赴合作學校學習。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劇本分析 I、II
- 文學作品導論
- 戲曲動作 I
- 戲曲聲腔 I
- 戲曲賞析
- 表演基礎
- 排演基礎
- 技術劇場與實務
- 劇本創作 I
- 西洋戲劇及劇場史 I
-
大二必修
- 排演
- 劇本分析 III、IV
- 導演 I
- 西洋戲劇及劇場史 II
-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 I
- 台灣劇場史
- 中國話劇史
- 表演 I、II (主修表演)
- 化妝與造型(主修表演)
- 聲音專題 I (主修表演)
- 導演 II (主修導演)
- 劇本創作 II、III (主修劇本創作)
- 表演藝術製作設計概念(主修舞台監督)
- 舞台監督Ⅰ (主修舞台監督)
-
大三必修
- 排演
-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 II
- 研究方法
- 戲曲名著選讀
- 表演 III、IV (主修表演)
- 動作專題(主修表演)
- 多元文化表演藝術(主修表演)
- 聲音專題 II (主修表演)
- 導演 III、IV (主修導演)
- 導演與設計(主修導演)
- 戲劇批評(主修導演、劇本創作)
- 戲劇原理(主修導演、劇本創作)
- 導演與表演(主修導演)
- 劇本創作 IV (主修劇本創作)
- 劇本創作專題(主修劇本創作)
- 舞台監督Ⅱ (主修舞台監督)
- 舞蹈、音樂劇場舞台管理(主修舞台監督)
- 現當代劇場
-
大四必修
- 亞洲傳統劇場專題
- 排演
- 畢業製作
- 表演專題 I、II (主修表演)
- 導演專題(主修導演)
- 戲劇家研究(主修劇本創作)
- 寫作專題(主修劇本創作)
- 非典型劇場製作管理(主修舞台監督)
特色課程
排演
「排演」課為本系最具特色課程,由老師帶領學生一同在劇場工作,完成一完整製作。
圖解:排演課:於本校劇場內實習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畢業製作
「畢業製作」為本系師生一對一之指導課程,老師就學生之畢業演出給予建議,過程中給予陪伴、指導。
圖解:畢製整排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戲曲動作、戲曲聲腔
為本系於西方舞台劇訓練之外的傳統戲曲課程。
圖解:京劇動作基礎練習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表演藝術教師
-
國中、高中表演藝術教師
-
-
藝術創作者
-
於舞台劇或其他領域擔任導演、演員、劇本創作或文學創作者
-
-
企劃、行銷或專案人員
-
擁有創意、專案控管能力等,從事行銷、企劃或專案人員。
-
-
劇場工作者
-
各演出或大型活動舞台監督、幕後技術人員、執行製作、前台服務人員等。
-
系友生涯發展
謝盈萱
戲劇系表演組畢業
2018年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獲得2018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2022年以《四樓的天堂》榮獲第57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莊凱勛
戲劇系表演組畢業
2015年以公視人生劇展—《回家路上》榮獲第5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連俞涵
戲劇系表演組畢業
2020年以《一千個晚安》榮獲第24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傅孟柏
戲劇系導演組畢業
2023年以電影《本日公休》獲得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施名帥
戲劇系表演組畢業
2022年與楊貴媚、溫貞菱、林柏宏主持《阮三個3》,獲第57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2024年以電影《角頭—大橋頭》榮獲第6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