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1/10/19 下午 02:01:01
學系特色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實務課程涵蓋樂曲編創、影視配樂、製作出版、錄音技術、聲音科技工程、展演活動、媒體行銷等內容,以議題導向啟發創新思考與自主學習,透過田野踏查,創造具備在地特色、人文關懷的國際共製實作專案。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全球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和跨藝整合能力的人才為目標。
學科意涵
本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
學習方法
暫無圖片
核心領域探索階段
各核心主修以簡易數位化實作課程引導、激發學習動力,並在適合時間點回歸紮實理論學習。
暫無圖片
核心主修間跨領域專題實作
結合系外之既存或新創之影像或多媒體素材,讓音樂編創、聲音設計與錄音製作三門主修學生,透過系上媒合完成專題製作實戰。
暫無圖片
產學合作
媒合以最頂尖的音樂製作師資及畢業校友,讓學生在畢業前即能與產業接軌,以盡早的時間接觸國內外頂尖製作鍊,並透過國際產學媒合實作,讓學生反思並修改學習方針。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程結合古典、傳統與跨界的音樂課程,以及視覺藝術類之新媒體、電影、動畫與美術等跨域合作、豐富多元的各項專業課程設計。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新時代所面臨的國際產業及就業趨勢,並非只有過去專精樂器演奏人才發展,還包括與多媒體影音科技的跨界合作。透過本學程最前瞻的音樂編創、聲音設計及錄音製作等課程規劃,為二十一世紀的影音產業,培育具備多元跨域整合能力的新時代領袖與人才。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臺灣專業音樂教育學習內容,以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的演奏和教習居多,而結合現代影視音配樂、聲音設計、科技流行及跨界創新的傳播應用整合內容比例較少。本學程正視二十一世紀科技帶來的全球影音內容革命,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與科技跨藝人才為目標。
補充提醒與說明
1.學士學位學程與一般學系相同。
2.招收對象、修業年限、課程規劃等與一般學系相同
3.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專題講座
- 風格探討與合奏演繹
-
大一必修
- 音樂基礎訓練
- 和聲理論
- 音樂史綜論
- 影像音樂史與賞析
- 器樂演奏藝術
- 聲音與影像
- 音樂製作導論
- 編曲與配樂導論
- 音效設計導論
- 錄音I
- 跨域創作思維I
- 創意專案 I
-
大二必修
- 影音製作
- 跨域創作思維II
- 創意專案 II
-
大三必修
- 音樂與聲音製作專題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
專業選修課程
-
音樂編創與聲音設計實務
- 透過不同領域之專題,如音樂創作、廣告/電玩/動畫/微電影配樂、跨界音樂合奏與展演、合成器理論與實務等課程。
-
錄音與音樂製作專題實務
- 透過錄音實作、演唱錄音技巧與人聲編輯、混音與聲音後期實務、有聲出版,結合影像素材進行共構專題合作。
-
跨域創作思維與創意專案
- 透過多元跨領域專題,與本校相關系所進行創意專案與策展,如表演藝術、電影、動畫、新媒體藝術…等。
特色課程
暫無圖片
音樂創作實務
多元風格音樂創作與編曲,包含流行、搖滾、民謠、爵士、電音、嘻哈、台灣原創…等。
暫無圖片
電玩音效設計
針對電玩及其動畫短片,以創意思維佐以豐富合成器基礎訓練製作音效。
暫無圖片
混音實務
多元風格之音樂混音技巧學習,涵蓋國內外跨域風格音樂、電視劇、電影、電子音樂、電玩音樂…等混音製作。
適合從事工作
-
影音製作
-
製作人、製作助理、行銷企劃、串流平台內容製作出版、製作發行、數位音樂製作、廣告文案設計、廣告媒體企劃等。
-
-
傳媒製作
-
節目製作人、製作剪輯、節目主持、導播、Podcast製作等。
-
-
創作編曲展演
-
錄音室樂手、樂團演奏家、歌手、電玩音效、廣告音樂製作、音樂創作編曲、配樂後期製作、聲音特效設計製作等。
-
-
錄音工程
-
專業錄音師、錄音剪輯、音樂舞台現場音控、3D音效工程師等。
-
-
跨域整合
-
跨界整合策展人、藝術總監、舞台製作、聲音總監等。
-
系友生涯發展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多元能力
藝術創作:透過音樂、舞蹈、繪畫、設計、戲劇或雕塑等創造或表現,來傳達想法與展現自我。
個人特質
感受性:能感受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對音樂美術或藝術作品被吸引與共鳴,具有浪漫的氣息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