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27 下午 01:45:44
學系特色
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實務課程涵蓋樂曲編創、影視配樂、製作出版、錄音技術、聲音科技工程、展演活動、媒體行銷等內容,以議題導向啟發創新思考與自主學習,透過田野踏查,創造具備在地特色、人文關懷的國際共製實作專案。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全球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和跨藝整合能力的人才為目標。
學科意涵
本學程以音樂為軸,學習三大核心領域: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並透過跨域實作,進行整合呈現。
學習方法
核心領域探索階段
各核心主修以簡易數位化實作課程引導、激發學習動力,並在適合時間點回歸紮實理論學習。
核心主修間跨領域專題實作
結合系外之既存或新創之影像或多媒體素材,讓音樂編創、聲音設計與錄音製作三門主修學生,透過系上媒合完成專題製作實戰。
產學合作
媒合以最頂尖的音樂製作師資及畢業校友,讓學生在畢業前即能與產業接軌,以盡早的時間接觸國內外頂尖製作鍊,並透過國際產學媒合實作,讓學生反思並修改學習方針。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在高中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希望看到學生們,無論在相關課程、社團活動中參與的 或 自行規劃舉辦 的各種 未來可連結至本學程專業的能力和成果表現證明。
可詳述自己在活動中 扮演的角色、執行的內容、遭遇的困難、克服與未克服的做法,成功或失敗的心得或教訓、以詳細的 反思、來 呈現投入程度和學習成果
另外鼓勵多方涉獵當代音樂與影像跨域的作品、文化風格潮流和科技藝術跨域的相關知識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程結合古典、傳統與跨界的音樂課程,以及視覺藝術類之新媒體、電影、動畫與美術等跨域合作、豐富多元的各項專業課程設計。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新時代所面臨的國際產業及就業趨勢,並非只有過去專精樂器演奏人才發展,還包括與多媒體影音科技的跨界合作。透過本學程最前瞻的音樂編創、聲音設計及錄音製作等課程規劃,為二十一世紀的影音產業,培育具備多元跨域整合能力的新時代領袖與人才。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臺灣專業音樂教育學習內容,以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的演奏和教習居多,而結合現代影視音配樂、聲音設計、科技流行及跨界創新的傳播應用整合內容比例較少。本學程正視二十一世紀科技帶來的全球影音內容革命,以培育新時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影音製作與科技跨藝人才為目標。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1.學士學位學程與一般學系相同。
2.招收對象、修業年限、課程規劃等與一般學系相同
3.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
更多介紹可至MIT官方網站查詢
https://www.tnua-mit-program.com/
特色課程
音樂創作實務
多元風格音樂創作與編曲,包含流行、搖滾、民謠、爵士、電音、嘻哈、台灣原創…等。
合成器導論
介紹各式電子合成器的發展史與應用,學習合成器的基本概念與邏輯,透過學習過程強化學生對於聲音設計與音色運用之敏銳度,過程中將實際操作並且應用於現代音樂製作。
混音實務
多元風格之音樂混音技巧學習,涵蓋國內外跨域風格音樂、電視劇、電影、電子音樂、電玩音樂…等混音製作。
錄音製作導論
本課程旨讓修課學生有基礎錄音、剪輯、混音等能力,並對聲音訊號有基礎的認識,具備基礎的數位聲音製作、操作能力。
適合從事工作
-
音樂/作曲/歌唱家及演奏家
-
從事作曲、作詞、編譜與樂器之獨奏或協奏等工作,及歌曲獨唱或合唱之人員。包含廣告音樂編創、動畫配樂編創、遊戲配樂編創、電視劇及電影配樂編創、錄音室音樂家、樂團演奏家、歌手等。
-
-
藝術指導/創意總監
-
對品牌、廣告、影像等之設計風格進行把關,並對設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與管理。
-
-
錄音工程
-
專業錄音師、音控工程師、影視廣播傳媒錄音剪輯音樂舞台現場後期作及音控等。
-
-
影視廣播傳媒製作
-
節目製作人、節目主持、聲音設計、特效製作、跨媒體製作、podcast製作
-
-
多元應用
-
數位影音出版發行製作人、舞台監督、媒體企劃宣傳、跨界整合策展等。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現場演出
版權:本人提供
曾羽萱
高中時讀的是北一女中,當時為大學想做什麼苦惱了很久,突然在簡章看到第一屆覺得很酷,想著可以試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來讀了。進了系上才開始發現聲音製作的世界比想像中的寬廣許多,加上北藝大的審美養成,每個領域的觸碰都讓我對於藝術與產業的了解更完全,理解如何用最好的方式串連起自己想完成的事。
在學期間老師們就常帶著我們實習,見識業界的實戰經驗與工作機會,北藝大環境也相當良好的促進藝術間的合作,我利用這幾年所學習的專業能力,成功申請了北流、文化部等活動與補助計畫,目前正在精進自己各方面的音樂能力,籌備展演與音樂專輯的製作,同時接一些製作案,希望可以延續運用大學期間所學的技術,在產業中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圖解:韓國Shared Campus策展成果
版權:本人提供
鍾承典
我高中就讀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時,因為參與畢業歌創作,第一次走進專業錄音室錄製單曲,從而了解到音樂製作的完整流程,也因此燃起了對聲音與創作的熱情。進入學程後,不僅能系統性學習錄音製作、音樂編創與聲音設計,更透過創意專案課程實際鍛鍊提案與策展能力。學程同時提供大小舞台,讓我們能在就學期間多方嘗試,將專業學習轉化為舞台經驗。
在就學期間,我獲得教授認可,參與多項商業製作與研究計畫。大三時便以詞曲作者身份,參與國片《夏日的檸檬草》主題曲〈不小心〉與《器子》片尾曲〈默聲〉,並與蕭煌奇、婁峻碩、艾薇等歌手合作。畢業前,我獲選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Open Lab 計畫舉辦專場演出,也通過青年百億圓夢計畫,將赴韓進行策展演出。MIT 學程不只培養我們的專業基礎,更提供實習與業界連結的機會,讓我們畢業後有能力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創作人。
圖解:學程第1屆系展於北流演出
版權:本人提供
蕭奕甯
在高中畢業以前我一直就讀音樂班,主要接受樂器演奏的訓練,在升大學時,開始意識到自己不一定適合幕前表演,也更想了解音樂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因此透過繁星推薦進入這個跨域科系。入學後,我發現音樂不只能被演奏,還能與影像、戲劇甚至其他創作形式結合。四年間,我學到音樂製作的完整流程,也找到自己對影視配樂與聲音設計的熱情。
在就學期間,我積極參與各類專案。學校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與合作機會,讓我能與不同科系的學生及師長共同創作。這些經驗讓我獲得與團隊溝通的技能,也逐步累積人脈與實戰能力。畢業後,我也已經開始在業界獨立接案及參與更大的製作,未來希望持續在影視配樂領域深耕,探索更多創作的可能。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