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29 上午 10:18:08
學系特色
本系為非師培學系,主要培育具備人生全程發展與學習專業知能之廣義教育人才,培育學校及社區之輔導與諮商、與教育訓練與推廣之人才。學士班著重人生全程之發展、學習及教育、紮實輔導理論與技術之基礎,培育學生具學校輔導及社區輔導與諮商知能。
學科意涵
含教育心理與輔導諮商兩方面,統合與發展教育心理與輔導諮商專業知能,結合學校與社區實務,讓學生有機會將理論融入教育與社區情境。
學習方法
專業領域知能理論:教師講授課程主題與分享輔導實務經驗,傳授學生課程相關理論知識。
分組討論與報告:由同學們分組討論,課後完成相關作業,於課堂上報告作業成果。
專題討論:以主題報告引導學生組統思考,加強彼此合作溝通。
實務演練:利用所學得之輔導架構及技巧實際運用,並透過實際演練於諮商技術、團體諮商、遊戲治療等實務課程中,強化學生實務技術,並邀請業師授課,讓理論與實務接軌。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為落實「培育具人文關懷及心理學素養之知識份子」的目標,本系體認課程內涵與實施方式的實質變革遠遠重於科目名稱及形式上的改變,是故,本系教師在規畫其課程內涵與實施方式時,皆依循「互動式教學」、「重歷程與成果」、「理論與實務並重」等三項原則(見附件)。各科目皆要求涵蓋基礎概念、指派作業、及實施活動環環相扣的三部份。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教育心理與輔導系與心理系都有心理學基礎知能培養(普通心理學,情緒,認知,人格,發展等心理學),但心輔系的心理學也涵教育心理,也培養輔導學知能,強調將心理與輔導學知識應用於學習、教育與輔導的情境中。
教育心理與輔導系與社工系都有基礎助人輔導知能培養,但心輔系著重學校與社區場域人與人之間關係問題探討與解決,而社工強調人和系統間的關係,傾向家庭、學校、社區、醫療體系與個人功能知能訓練與應用。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1)若要當國小老師,大學修業期間需通過國小教育學程考試並完成修業。若要當國小專輔教師,需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及修習輔導專長加註26學分。具以上資格才能報考專輔教師甄試。
(2)若想當諮商心理師,須考研究所修習相關課程與實習,以具報考諮商師資格。
(3)其他出路,如:社福機構、行政工作等。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許多人會以為若自己有一些困擾或創傷,念“輔導”系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事實上,本系對學生學習助人與輔導相關知識與技能有助益,但對解決學生個人長久以來的困擾或創傷助益有限,建議還是尋求諮商/治療專業人員協助。
補充提醒與說明
無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教育統計
- 人類發展
- 普通心理學
- 生命教育
- 大一入門
-
大二必修
- 心理與教育測驗
- 教育研究法
-
大三必修
- 專題研究
- 志工服務
專業選修課程
-
發展與學習
- 人類發展(一) 人類發展(二) 教育心理學 認知與教學 學業學習與發展 閱讀歷程 婚姻、家庭與發展 高齡者健康心理學 學習動機 數學認知與解題 學習診斷與輔導(一) 成人與高齡者學習 學習診斷與輔導(二) 成人與高齡者活動方案設計 高齡者心理評量與應用
-
學校輔導
- 人際關係與溝通 輔導原理與實務 學校輔導工作 諮商理論與技術 助人歷程與技巧 行為改變技術 個別諮商 團體輔導與諮商 諮商倫理 兒童輔導與諮商 生涯輔導與諮商 遊戲治療 青少年輔導與諮商 學校諮商
-
社區諮商
- 心理衛生 親職教育與諮詢 輔導方案設計與評估 物質濫用與成癮行為 家庭與婚姻諮商 輔導與諮商專題 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 多元文化諮商
特色課程
大一入門
為讓大一同學順利從高中轉換到大學生活,了解大學教育目標、本系課程與未來生涯發展、及大學課業與生活安排的技巧與策略。
內容:1.與心輔相遇 2.生涯規劃 3.大學生活規劃與適應 4.大學課業適應 5.人際與親密關係
遊戲治療
(1)
了解遊戲治療的歷史與發展
(2)
熟悉遊戲治療知的基本概念
(3)
熟悉遊戲治療主要的理論與技術
(4)
習得如何將遊戲治療運用於學校及社區情境
(5)
習得如何進行遊戲治療的初步報告撰寫
社會心理學
課程目的在介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與研究發現
修完這門課的學生應能:(1)了解個人與他人的互動歷程 (2)了解態度形成與改變的歷程 (3)了解人際關係發展的歷程 (4)了解團體與個人相互影響
內容:社會自我、知覺他人、偏見與歧視、態度、從眾行為、團體歷程、吸引力與親密關係、助人、攻擊等。
個別諮商
個別諮商課程主要是訓練助人者能幫助個案探索其認知、情感,並能洞察自己的問題,最後能朝向正向的行為改變。
目標:(1)了解當代十一大治療學派的觀念與技術 (2)能運用理論與技術於個別諮商
內容:心理分析、阿德勒學派、存在主義、個人中心、完形、現實、行為、認知行為、女性主義、後現代、家族治療
團體輔導與諮商
(1)
瞭解團體諮商的類型與基本概念
(2)
瞭解團體諮商於各領域的應用
(3)
培養學生具備團體領導者特質與省思能力
(4)
培養學生具備領導團體的技巧與能力
(5)
經驗團體歷程,瞭解團體動力特性與人際互動
適合從事工作
-
國小(專輔)教師
-
國小一般教師及國小專輔教師
-
-
公家機關相關人員
-
觀護人、監所/法院諮商師、心理測驗員、監所管理員等、縣市教育單位
-
-
文教機構
-
補習班、安親班、出版社等從業人員
-
-
社區諮商/教育機構之輔導與教育人員
-
社福機構、非營利社會機構、張老師、生命線、家扶中心、學諮中心、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2019 總統教育獎吳承嶸
版權:2020 鴻海獎學鯨吳承嶸
111級大學部畢業生吳承嶸
現職單位: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個案管理員
走出校園至今仍影響我的,是在不斷地自我覺察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特質,讓我能帶著信心步入社會,並持續發展音樂興趣。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得以覺知自己的需求,適時做出調整。這是我在四年裡,最大的收穫之一。再者,就是同理心的訓練,以及培養多元的視角,放開了二元的判斷而有多面向的理解,這是一個拓展視野,認識新世界的契機。且在與人相處時,運用傾聽、簡述
語意、情感反映等技巧,也有助理解、促進溝通,以及人際關係的發展。在課程奠定理論基礎,摸索與自身契合的學派,到了大三、四有則更多晤談技巧的訓練,培養擅長的晤談方式,並透過演練、實習實際運用,逐漸擁有助人工作者應具備的專業知能,且對諮商、對助人工作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期間我也參與了義務張老師培訓,除了精進理論與技巧的學習外,也有更多機會演練技術、模擬晤談情境,朝著助人工作的方向努力。
圖解:本學系108級畢業生黃信凱
版權:本學系108級畢業生黃信凱
108級大學部畢業生黃信凱
現職單位:高雄市立新民國民小學專任教師
我覺得心輔系有種特別的魔法,會讓班級凝聚力變得非常強!身為108級心輔系的一份子,即便已畢業近五年,同學們之間的感情還是不會散!
四年所學,很難用三言兩語就道盡一切。但我真心感謝屏大心輔系的栽培,也有幸能在畢業後就應屆正取國小專輔教師。
回想起四年的大學生涯,如同前述所言:並非幾句話就能道盡箇中滋味。前兩年,常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問題:「如果有機會重念大學,你會選擇你曾經/現在讀的這個系嗎?」當時,我的答案是100%會!如今,已事隔兩年。然而,我的答案依舊是:100%會。無論是系上專業或實務工作,我都覺得這趟旅程走得非常值得。最後,肉麻的話還是要再說一下:「謝謝屏大心輔四年的栽培,也期許自己能持續帶著溫柔的初心,徜徉於學校輔導工作中。
圖解:本學系112級畢業生殷楚涵
版權:本學系112級畢業生殷楚涵
112級日碩諮商與輔導組畢業生殷楚涵
現職單位: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在研究所三年的課程中,最大的學習就是將理論漸漸地帶入實務工作,透過碩一碩二的課程學習、碩二和碩三的實習、系上教授的督導課程,以及課後同學們的相互討論,逐漸裝備成為一位心理師。除學校課程外,心輔系所學會也會定期辦理工作坊,邀請校外講師辦理不同學派及主題之工作坊,擴展大家所接觸的到課程類型,使學習更加多元,也能慢慢釐清自己較有興趣的學派及族群。
在這段過程中也持續覺察及不斷整理自己,摸索與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看待人的眼光,以更彈性與多元的視角面對生活與案主,了解人們的價值、感受他們的感覺,看到關係的互動與界限。對我而言這些學習除了在工作中很重要,也很貼近日常,更認識自己之後,更懂得如何自我照顧及調適步調,讓生活成為自己更喜歡的樣子。
圖解:本學系95級畢業生許淨惠
版權:本學系95級畢業生許淨惠
95級大學部畢業生許淨惠
現職單位:臺北市仁愛國小專任輔導教師
老師:感謝老師們專業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溫暖關懷,像是幽默風趣的輔導人邱珍婉老師,認真嚴謹的統測權威張麗麗老師,善良溫暖的心理學專家羅素貞老師,特別是優秀用心的楊妙芬老師對學士專題的指導。因為老師們認真用心的教導,讓我在剛上碩士班時適應良好,在適應北部生活的同時於兩個月內完成托福和GRE考試並申請上雙聯學制。同學與學長姐:感謝屏東大學很多優秀的學長姐的照
顧和協助,以及本系和他系夥伴們的支持和陪伴,除了成功完成辛苦系的學業,也獲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經驗。室友:很開心能與科教系優秀和幽默的阿Law、米格魯和心輔系善良認真的小可同住,一起學習和參與活動,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社團:本身於大一和大二參與仙人掌社、醫救社、跆拳道社等,多次擔任國小暑假營隊之輔導員、參與和協助捐血與CPR活動、獲得紅黑帶,並參與全校的團體舞蹈比賽榮獲優等。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