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27 下午 05:21:31
學系特色
本系為嘉義大學最早成立、具悠久傳統與紮實教學基礎之系所,致力於培育具現代農業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人才。面對全球糧食需求與氣候變遷挑戰,課程除強調農藝學理與實務訓練外,更融入智慧與永續農業科技,涵蓋作物改良、遺傳育種、低碳農業及有機農業等面向,推動新世代綠色農業。畢業生除繼續深造外,也可經由國家考試進入公職體系服務,如農試所、農改場等,亦能投身農業產業與科技研發,為糧食安全與永續發展貢獻所學。
學科意涵
農藝學系主要是以作物栽培、試驗設計、生產管理、遺傳育種、生物技術、土壤環境及種原保存等學科為主要教學及研究發展方向。培養學生兼具作物栽培管理、土質分析鑑定、雜交育種或以生物科技方法提升作物品質等專業能力。
學習方法
課堂講授:由各學科教師課堂講解說明,藉由互動討論方式瞭解同學的學習狀況。
圖解:教師於教室講課情形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專題討論:經由文獻閱讀、分析整理及報告檔案的製作,訓練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及檔案報告的呈現。
圖解:學生閱讀文獻後,將成果整理進行專題報告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實務專題研究:學生個別或分組進入老師實驗室進行試驗研究,將能增進同學間及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關係,間接培養學生人際關係的應對進退及不同專長領域的統合能力,豐富學生就業相關技能及競爭力。再以學生學習成果的壁報競賽展示及舉辦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的口頭報告方式,具體化大學生涯的學習成果並銜接畢業後的生涯規劃。
圖解:學生分組進行實務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校外實習:大二暑假期間,同學們均需至產業界或政府相關試驗場所及研究機構進行校外實習一個月。本課程旨在鼓勵同學踏出校園吸收產業經驗及知識,在學習及追尋答案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同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能力。
圖解:訪視暑期校外實習學生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基於本學系大一暨大二的課程,在高中階段至少需要對於選修生物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對於植物的細胞結構、組織與其功能、營養與生殖器官、荷爾蒙的分類與功能、生理代謝需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孟德爾的遺傳法則至少要有學會基礎的運算;數學課程僅需要簡單的機率計算;再來為較為重要的部分,實驗室的基本儀器操作需要有一定基礎,如:玻片的製作、顯微鏡的操作,而英文程度則不要過差即可;而到了較高年級的課程,我認為可以於高中時參加科展等需要思考實驗流程的活動或是社團,對於實務專題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另外對於植株栽培要有基本知識,例如病蟲害發生時要有意識,當擴散時要懂得如何處理、水肥份的管理要會控制,而並非死命地灌,需懂得適量。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農藝系主要以農藝作物(包含五穀雜糧作物、雜草及藥用、香草及茶葉作物等)為教學研究的標的作物。而園藝系是以園藝作物(包含蔬菜、果樹及花卉等作物)為教學研究的標的作物。作物對象雖有不同,但基本的作物栽培管理、遺傳育種、作物生理、生態保育及永續經營理念是相同的。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農藝系畢業生不止單純的從事田間生產工作,幾乎有三分之一畢業生會經由國家考試進入公職體系,在全國的農試所、農改場、鄉鎮區公所農業課或台糖公司發揮其所學專長,從事作物育種、栽培管理及行銷等工作,出路非常廣闊及多樣化。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1.農藝系教學及研究的作物主要為水稻、玉米、小麥及高梁等穀類或雜糧作物及大豆、花生、馬鈴薯與甘薯等食用作物,及茶葉與藥用植物等特用作物等。蔬果花卉等屬於園藝系主要的教學及研究的作物。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本系教學重視理論與實務並行,課程設計涵蓋作物科學、遺傳育種、生物統計、土壤科學與生物科技應用等,並結合產業實習與實務專題研究,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農業問題的能力。學生可參與校外農場、農改場及農企業實習,或申請海外實習,甚至可交換至海外學習,拓展國際視野與創新思維。畢業後能自信銜接研究所進修、農業科技產業或教育推廣等多元職涯發展。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普通植物學
- 普通植物學實驗
- 農業概論
- 作物科學導論
- 農場實習(I)
- 作物生產概論
- 土壤學
- 食用作物學
- 食用作物學實習
- 農場實習(II)
-
大二必修
- 生物統計學
- 生物統計學實驗
- 生物化學
- 試驗設計學
- 試驗設計學實習
- 植物生理學
- 植物生理學實驗
- 遺傳學
- 遺傳學實驗
- 特用作物學
- 特用作物學實習
- 植物保護
- 作物育種學
- 作物育種學實習
-
大三必修
- 有機農業
- 校外實習
- 專題討論(I)
-
大四必修
- 實務專題研究(I)
- 專題討論(II)
- 實務專題研究(II)
專業選修課程
-
作物科技學程
- 普通化學、作物解剖學、作物解剖學實習、細胞學、分子生物學、作物營養學、種子學、作物生長與分化、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概論、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基因轉殖、稻作學、生物資訊概論、作物組織培養學......等計27課程
-
作物產業學程
- 永續農業概論、土壤學實驗、作物繁殖技術、農場實習(III)、雜草生態與管理、農場實習(IV)、種子學、土壤肥力管理、植物生長調節劑、稻作學、作物組織培養學、作物組培養學實驗、能源作物、農企業經營與管理、農業機械學、飼料作物學、有機農場管理技術與實務......等計28課程
-
作物環境學程
- 普通化學、永續農業概論、農業器械操作、土壤學實驗、作物繁殖技術、農場實習(III)、雜草生態與管理、作物營養學、農場實習(IV)、農業氣象學、土壤肥理管理、作物生長與分化、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概論、農業生態學......等計26課程
特色課程
校外實習
本系大二暑假期間每位同學必須至業界或政府相關試驗場所或研究機構進行校外實習一個月,鼓勵同學踏出校園吸收產業經驗及知識,在學習及追尋答案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同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能力。
圖解:同學至福壽山農場實習
版權:自拍圖片無版權
實務專題研究
藉由大四課程「實務專題研究」的操作學習,將能增進同領域或不同領域老師間、同學間及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關係,間接培養學生人際關係的應對進退及不同專長領域的統合能力,豐富學生就業相關技能及競爭力。本課程最後將以學生學習成果的壁報競賽展示及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的口頭報告方式,具體化大學生涯的學習成果。
圖解:實務專題研究研討會活動剪影及全體師生合照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茶作學
本課程著重茶葉植株的栽培管理、品質鑑定、及製茶技術流程等。課程修畢後馬上會安排修課同學參加製茶技術丙級檢定考試,幾乎每位同學均能獲得製茶丙級證照,學以致用的課程頗獲學生好評。
圖解:校外參訪南投茶園及茶葉製程
版權:自拍照片無版權
適合從事工作
-
公家機關相關人員
-
台灣糖業公司、駐外技術團、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國家公園管理處、各縣市政府、鄉公所、各級學校、農業部、動植物防檢局、農糧署、退輔會、種苗改良場等
-
-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
-
從事動植物品種、基因等成分研究,並將其研究結果運用至生物、農業、醫學、工業等領域。
-
-
農藝/畜產研究人員
-
從事農園藝作物、畜牧草料等研發,包括作物栽培技術、雜草防除、蟲害防治、農業資材、種苗培育與畜牧芻料育種等相關之研發工作。
-
-
高中職教師
-
具有高中職學校教師身份,擔任各高級中學、職業學校、綜合高中的教師。
-
-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
凡具有大專院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身份,從事大專院校教學、研究與推廣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羅正宗博士 高雄改良場場長
版權: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羅正宗
本系畢業校友羅正宗博士,大學期間專注於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科目,尤其對水稻的選種及生產甚感興趣,早期即埋下稻作專家的種子。
羅正宗博士畢業後參加國家高等考試及格,進入農試所及農改場服務。目前為高雄改良場場長,著名的台灣越光米(台南16號)即為其育成之品系。
圖解:本系畢業系友謝建復創立青苑洋芹公司
版權:謝建復提供
謝建復
謝建復為本系畢業系友,大學畢業後返鄉務農,他運用所學,將西洋芹規格量化,並有產銷履歷證明,已在芳苑鄉種植西洋芹超過20年,西洋芹種植面積已超過三十公頃。
謝建復現任青苑洋芹公司總經理,其生產的西洋芹除供應國內家樂福、愛買等大型量販通路外,亦成功外銷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帛琉等地,年營收逾億元,為台灣西洋芹產業的重要推手。於110年榮獲本系傑出系友殊榮,長期關心母系發展,熱心投入助學活動,並規劃設立獎助金以支持本系學生學習與成長,回饋母校、培育後進。
圖解:方信秀(右)
版權:農傳媒報導下載
方信秀
大學期間對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特別有興趣,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雖然個性活潑調皮,但進行專題研究卻是非常專注,專心努力完成工作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方信秀自本系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即考取國家高等考試二級,分發至鳳山園藝試驗所,從事果樹栽培及育種的研究工作,成為一位優秀的果樹育種家。
多元能力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