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2/12/30 上午 11:05:53
學系特色
本系教學品質優良,研究成績斐然,教師研究成果於地理學領域中居領先地位。本系擁有「空間資訊與社會防災研究中心」以及「沒課窩」創客中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本系除了培育中等地理師資,目前致力於社會防災,環境與社區規劃等領域,並積極與產業接軌,爭取學生移地學習機會。畢業生除了擔任中學地理教師外,系友從事測量,教育,環境等公職領域者逐年上升。畢業生進修管道暢通,涵蓋地理,環境,規劃專業領域。
學科意涵
地理學是橫跨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科學,綜整了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以及社會、都市、人口、政治,經濟等學科,在地理學當中整合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空間資訊三大領域。地理學主要目標在解決人與環境共存時產生的矛盾問題,以達到地球永續與人類幸福的宗旨。
學習方法

課堂講授:由授課教師規劃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報告
圖解:環境規劃與都市設計
版權:課程小組報告

野外實察:本系多數課程會依涵蓋內容安排實察活動,將課程中教授的理論與概念,於實際環境中進行檢證。野外實察花費時間1-3天不等,出發前學生必須依照實察主題設計內容,準備相關資料,定點討論報告。實察成果也需於學期中呈現,該項實地教學模式,能啟發學生實踐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團隊合作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圖解:地景保育實察
版權:地景保育實察-陳毅青老師提供

GIS操作:學生可以透過軟硬體的操作學習,將各種數據資料以空間化視覺呈現,除了繪製各種主題圖,更可以進行空間資料分析,是環境資源管理規劃的有利工具。
圖解: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版權:106年gis增能課程

校內外實習:本系的「空間資訊與社會防災研究中心」承接企業與政府部門計畫,提供學生校內實習機會。此外,部分學生也能於在校期間,透過教授推薦申請GIS,環境與空間規劃,NGO組織等校外實習機會。
圖解:中興測量企業參訪
版權:中興測量企業參訪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本系以「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為教育核⼼,內含「環境變遷」,「災害治理」,「空間數據」,「都市⼈文」與「綠⾊產業」五⼤領域,透過課程、專題與實察帶領學⽣學習,培養跨領域整合的能⼒,同時也能發展出⾃⼰的領域專⻑並培養學⽣具備關懷社會、改造社會的能⼒。依此,我們希望同學在高中階段,能夠培養觀察周圍環境變化的能力,非只是以課堂為學習場域。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地球科學與地理學主要差別在於,地球科學側重於物質環境的形成與運作機制探討,地理學則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與關連。傳統地理學雖然涵蓋了地球科學的範疇,包含解釋地球表面自然事物的自然特徵,但最終所關心的,還是以關於這些自然特徵如何與人類行為相互影響,以達到人與環境和諧永續共存的目標。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地理系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多數人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成為一位地理教師,有些人則誤解畢業後可以成為地理風水師。目前本系畢業生多數仍以從事教職為主,也有系友投入教科書出版業、旅遊業、公務人員、規劃設計、社區規劃與發展、防災/環境顧問公司、測量繪圖、地理資訊等相關工作,亦有學生自行創業,出路多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高中的地理學科為了建構人與環境的基礎知識,內容上多為地表的事實呈現,如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國家及城市等,因此容易被誤解為背科,事實上高中所學只是要進入地理學討論前的先備知識,有了這樣的知識理念基礎後,才能綜合討論、運用,來解決人與環境的問題。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近年以「永續環境 韌性社會」為發展核心,培育相關人才,解決人類活動與環境永續之間的矛盾問題,發展目標有五個策略方向:環境變遷、災害治理、空間數據、都市人文及綠色產業。透過本系開設的專業課程及教師們的學術研究,相輔相成而達成。期待培育具備解決人與環境的矛盾問題,創造永續環境與韌性社會的地理專才。
學系聯絡方式
電話:(04)7232105轉2806
信箱:geog@cc2.ncue.edu.tw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自然地理學概論
- 人文地理學概論
- 台灣地理
- 地圖學
- 地理資訊系統
-
大二必修
- 地形學
- 氣候學
- 世界地理
- 人口地理學
- 經濟地理學
- 遙測學
- 中國地理通論
- 都市地理學
- 計量地理學
-
大四必修
- 地理思想
專業選修課程
-
地理教育
- 自然地理學概論、人文地理學概論、地圖學、台灣地理 、地理資訊系統、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通論、經濟學、環境生態與保育、地形學、氣候學、經濟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都市地理學、計量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地理學研究法、鄉土地理、交通地理學…
-
區域發展
- 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通論、亞太地理、全球化與人口遷移、土地行政與法規、土地利用、都市與區域計畫、環境規劃及設計、文化地理學、國土規劃、都市地理學…
-
環境教育與觀光遊憩
- 休閒遊憩概論、環境生態與保育、觀光學、地形學、氣候學、觀光地理學、環境教育、生物地理學、生態旅遊與永續觀光、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概論、地理程式設計應用、環境暨觀光遊憩解說、自然人文景觀賞析、地理實察、地圖設計、節慶活動與會展規劃管理、觀光日語、環境災害
-
空間資訊
- 地圖學、地理資訊系統、遙測學、觀光地理學、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地理資訊系統運用程式、計量地理學、應用水文學、測量學、應用地形學、臺灣氣候、交通地理學、土地利用、地圖設計、環境災害、資源經營管理、區位與空間分析、應用氣象學、數位地球與環境變遷、資料科學導論
特色課程

應用水文學
透過科學方法協助解決人類面臨與水相關的環境問題,講授現代水文學中的計量分析方法,加強學生對水文資料分析與應用的能力。以水文為核心,將氣候、地形、土壤、生態、土地利用等主題加以串聯,以符合地理學之學科整合。
圖解:河川流速與流量測量
版權:應用水文學-修課學生拍攝

地形學
讓學生瞭解:
(1)地形學基本概念。
(2)不同時空尺度的地形作用。
(3)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區的差異及其特性。
(4)培養地形圖判讀與野外調查的技能。
圖解:中橫、花蓮聯合實察
版權:陳毅青老師

航照判讀
透過影像判釋和測計可以獲得一地之地形、地質和土地利用狀況,也可以透過多時期影像比對,分析環境變遷。本課程目標教導學生航空攝影探測基礎知識,實習觀測立體像對,使學生能對於航照判讀原理及其應用有深刻理解。也將教導新穎的無人載具與近景側影測量技術及應用Google Earth影像判釋技術。
圖解:航空攝影測量與判讀
版權:陳毅青老師提供

人口地理學
從鉅觀的世界人口趨勢分析,到微觀的小尺度社區人口資料的蒐集,以及透過社區實作,達到社會實踐的目標。本課程採取行動服務學習的教學方式,兼重理論與實作,使學生能掌握人口理論,對一地的人口現象有所掌握,並透過田野調查,社會設計的方法,進入社區實作,探討社區議題,並擬定解決問題方案。
圖解:社區探勘發現議題
版權:宋郁玲老師提供

農業地理
以台灣農業發展為主軸,探討農業與地理的重要、運作與永續性經營管理,期望建立學生
之尊重大地、了解地方農業地理的基本態度與行為,進而落實在人與農業環境對話的教育
的學習上。
圖解:王功漁港採蚵體驗
版權:彰化縣芳苑 二林地理實察-學生拍攝
適合從事工作
-
中學教師
-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
其他資訊專業人員
-
從事資訊專業方向的工作。
-
-
領隊
-
從事個人或團體旅遊、觀光、遊覽之引導人員,或在參觀場所之協助解說導覽及負責康樂活動、戶外活動等之安排與執行等工作。
-
-
量測╱儀校人員
-
接受測量師、土木工程師或建築師之指導,從事各種測量實務及協助編製測量報告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張仲德副教授
版權:東海大學熱帶生態學與生物研究中心
張仲德
彰化師大地理系86級公費師資培育生、89級碩士生、92級博士生。目前任職東海大學熱帶生態學與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於優秀國際期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及擔任國際期刊的領域編輯,受到國外學術團體的肯定。
畢業後進入中學服務,在教學領域中有了不同的體驗。體會到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故進入研究所進修,喜歡學術研究的樂趣,成為個人職業生涯上的重要轉折,離開中學教師職務投入學術研究完成博士學業。
在多所國立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及研究學者等工作,磨練及累積研究能量和視野,以回饋給更多有相同興趣的師生及台灣學術環境。
圖解:戶外教育體驗課程:攀岩
版權:潘能耀校長提供
潘能耀
彰化師大地理系86級。目前擔任竹橋國中校長。在彰師地理系學習期間,在自然與人文等相關課程的學習皆有豐碩的收穫,尤其戶外地理實察與探訪課程,結合理論和實務發展脈絡,讓學習歷程更加完整,是影響個人在往後教學時規劃安排學習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之一,畢竟「學以致用」和「教育即生活」是學生學習的關鍵。
畢業後,在關渡、楠西及竹橋等國中從事教職生涯,歷練過各處室的組長、主任等職務,協助規劃學校相關課程與活動,102年報考校長甄試,幸運的上榜,遴選分發回到母校─竹橋國中擔任校長,過程中一直思索的是如何帶領學校的學子打開視野,「勇於築夢,敢於逐夢,樂於圓夢」,而這大多建立在大學期間戶外實察時所養成的學習歷練。

圖解:洪敏勝老師
版權:洪敏勝
洪敏勝
彰化師大地理系96級。光復中學地理、地球科學教師;FB網路教師社群「教育公益平台」、2014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2013年7月在FB成立「翻轉地理教室」社群,逐步在1Know上建構教師集體協作平台,與學生聯合開發「翻轉地理教室app」,讓學習更加人性化。
畢業之後,曾經在體制外學校服務過半年,開始思考教育的本質,並萌生實驗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能影響現有教育體制的想法。所以後來在新竹光復中學任教時,開始帶學生去爬山,結合教育公益資源,促成許多山野活動,以最低成本,去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期許能夠建立一套系統模式,讓戶外教育能夠真正落實於教育現場!

圖解:吳國男
版權:吳國男
吳國男
98年獲彰師大地理學系學士學位,99年取得國中及高中三科教師證,102年獲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土學位。103年考上高考三級教育行政類科分發至雲林縣政府教育處,同年又以高考二級教育行政類科兩岸組分發至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期間在職進修以二年半的時間取得政大教育系一般生博士候選人資格。
於高雄市政府服務數年期間取得採購專業人員基礎訓練及格證書,辦理的業務中,涵蓋學校校地管理、都市計畫等,皆與地理學科領域有相當關聯性,有賴於彰師大地理系的全人教育。目前擔任雲林縣政府新聞處綜合宣導科科長一職。
圖解:江智民教授
版權: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江智民
在地理系課程領域多元,透過野外踏查養成對環境和社會的洞察力。在參與教授的研究計畫過程中,有多機會可以參與科學研究,將課堂所學運用在實際科學問題的發掘和解決,同時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促成我畢業出國求學以及後續的學術研究生涯。
彰化師大地理系86級。目前擔任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專任教授,地理系給我最重要的養分是對於空間資訊的敏感度,而且在地理系的廣泛接觸,如地質、地形、土壤、氣候等,讓我在生態學研究與教學,有更宏觀的見解。
多元能力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性格特質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