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5/2/25 上午 11:52:44
學系特色
我們在1987年創立,是台灣第一個設在醫學大學的心理系。老師的專長來自各種心理學領域,不論是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還是臨床與諮商心理學,都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和實際應用。近年來,因為心理健康概念的轉變,本系亦重視正向心理學發展,希望培育應用心理、臨床心理學等心理專業與健康促進人才。不僅如此,我們為了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日本人間環境大學總合心理學部合作,提供短期交換計畫,促進跨文化心理學學習。
學科意涵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理過程的科學,探索我們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動。它不僅關注個體的心理,也關心社會與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心理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反應,並應用這些知識來改善生活品質,解決問題,甚至促進心理健康。這是一門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有趣學科,適合對人性和行為有興趣的你!
學習方法
我們的學習方式多元,結合課內外活動,讓學生能全面發展。課堂內學習包括講授課程、實驗示範、分組討論與分享、團體討論與演練,以及跨領域專題講座等,幫助學生理論與實務並重。課堂外則有數位自學課程、翻轉教室(如影音學習及與校外單位合作)、主題參訪與見習、專業工作坊,以及自選單位的專業實習,讓學生在實際情境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架構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課堂學習: A.課堂的講習; B.實驗示範; C.分組討論與分享; D.團體討論與演練; E.多元跨領域講座;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 課堂學習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課堂外學習: A.磨課師線上課程; B.翻轉教室(如: 影音課程學習; 與校外單位合作); C.主題參訪與見習; D.專業工作坊; E.自選單位專業實習。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 課堂外學習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高中課程跟心理學有關的很少,因此建議多從各種管道接觸心理學,以及充實心理系的基礎能力。雖然有很多影集、電影或書籍跟心理學有關,或甚至套上心理學的名稱,但要小心很多是為了戲劇效果的誇大之作。如果想比較有系統瞭解心理學,建議在國內的大學線上課程搜尋「普通心理學」。這是大學的心理學入門課,可以瞭解心理學基礎跟不同領域的概要。而各大學心理系舉辦的心理營也是不錯的選擇。若想閱讀書籍,首要推薦的是「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以各種例子,很有系統地說明為什麼心理學強調「科學」。比起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心理學書籍,這本書能打破你對心理學的幻想,也能初步瞭解心理學如何研究人類。至於其他書籍的書單,請參考附檔。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你可以從類似科系的名稱,大致知道強調的重點。本系是「心理學系」,重點在科學心理學。因此課程會從心理學的研究思考到實際進行實驗,且涵蓋心理學各個基礎領域的全方位訓練。其他相關科系,像是臨床心理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系、諮商與輔導系、諮商與工商心理系、社會心理系等,在於相關科系會偏重某一領域。但有得必定有捨,因此會少某些基礎領域的培訓。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心理系畢業生無法參與醫師考試,但就讀特定研究所並符合規定者可以成為「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其次,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科學,與「人」有關的領域都能有所發揮,因此選擇職業時不必侷限於「心理」二字。除了心理師之外,心理學仍有許多多樣的未來出路,建議參考本系網站的未來出路。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過去最常遇到學生誤解之處包括下列幾點: (1) 心理系畢業後可以當「心理醫師」嗎? (2) 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有何差異? (3) 心理系可以學會催眠和夢的解析,占星術、讀心術或潛能開發嗎?由於上述議題需較多篇幅說明,有興趣之讀者請見附加檔案,亦可參照11題之說明。
補充提醒與說明
想用藝術來幫助別人嗎?本系開設「藝術治療學分學程」,教你如何運用心理學與藝術的結合,幫助自閉症、憂鬱症等患者,讓創作成為療癒的力量!此外,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大三下就能申請預研生,提早修研究所課程,畢業後繼續攻讀本校研究所,不僅能抵免學分,還能省下一年學費,讓你的學術之路更順暢!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普通心理學
- 心理及教育統計學
-
大二必修
- 心理實驗法
- 心理實驗法實驗
- 心理測驗(含實習)
- 生理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性格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大三必修
- 知覺心理學
- 變態心理學
- 心理學系職涯規劃
-
大四必修
- 心理學實務與實習
專業選修課程
-
基礎心理學
- 以本系基礎心理學與方法課程延伸的專業選修課程,如:應用社會心理學、思考與問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導論、正向心理學導論、常用統計軟體應用、消費者行為、親密關係與家庭...等課程。
-
臨床心理學
- 以本系臨床心理學為核心的專業選修課程,如:臨床心理學專題導論、臨床心理學導論、藝術治療、戲劇治療概論...等課程。
-
職涯探索
- 提供生涯職涯規劃課程,並結合許多畢業系友的百大業師資源、職涯講座、暑期研究、大專生計畫等管道,協助學生探索未來。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消費者心理學理論與實務
這門課帶你探索消費者的心裡在想什麼!結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我們會從行銷的角度了解為什麼你會買某個品牌、廣告如何吸引你注意,甚至價格怎麼決定你是否下單。接著,進入神經科學的世界,揭開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大腦運作!還有超酷的「神經行銷學」,教你如何用科學儀器研究人們的購買決策。
未上傳圖片
臨床心理學導論
這門課帶你揭開臨床心理學的神秘面紗!你將了解臨床心理師是如何誕生的、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成為專業心理師,以及他們在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不僅如此,我們還會探討臨床心理學的次專長領域,像是心理治療和評估等,以及那些令人頭疼的爭議、法律與倫理議題。想知道怎樣成為心理界的超級英雄嗎?這門課就是你的起點!
未上傳圖片
生涯職涯規劃
這門課超適合正在思考未來方向的你!我們會透過心理測驗和活動幫你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還有機會聽到心理學專家和畢業學長姐分享他們的職場經歷,讓你提前了解未來職涯的機會與挑戰。不只如此,我們還會教你求職時必備的技巧,幫助你能預備自己踏上夢想的道路。
版權:授課教師
未上傳圖片
親密關係與家庭
這門課讓你深入探討戀愛與親子關係,揭開家庭中那些愛與衝突背後的心理奧秘。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我們會一起討論戀愛、親子互動等有趣的議題,而且都有實際研究作為基礎。別擔心,這裡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盡情討論。我們還會結合生活中的真實經驗,幫助你用心理學角度重新理解社會議題。
未上傳圖片
藝術治療
這門課帶你探索藝術治療的奇妙世界,透過畫畫等創作,發現藝術不僅能表達情感,還能解決情緒問題。課程會讓你了解如何用藝術來輔導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從孩子到老人,不論是情緒障礙、行為問題,還是學習困難,都能透過藝術治療獲得幫助。除了學習理論,我們還會體驗藝術創作,並進行團體討論,讓你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適合從事工作
-
臨床心理師
-
這份工作超適合擁有溫暖心靈的人。考取臨床心理師證照後,你就能像偵探一樣,透過觀察、面談和心理測驗,深入了解個案的心理狀態、情緒反應,甚至生活中的適應問題。你還可以為他們設計專屬的療程,並且一路追蹤他們的進步,像是陪他們一起走過成長之路。
-
-
人力資源/市調研究
-
想成為企業裡的伯樂嗎?這份工作讓你負責制定員工政策,像是招募新人才、培訓與晉升合適的人,或是搞定薪資問題,幫助每位員工在公司中成長茁壯!
如果你對數據分析有興趣,不如考慮市調研究。會讓你運用統計專業,進行民調和各類市場調查,分析有趣的資訊,了解消費者的想法。
-
-
諮商心理師
-
想成為心理健康的守護者嗎?這份工作需要你考取諮商心理師證照,運用你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幫助人們解決各種心理困擾!你將進行心理評估,深入了解每位個案的情況,並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幫助他們改善行為、調整心態。
-
-
研究人員
-
如果你對某個心理學基礎領域充滿熱情,為什麼不考慮繼續深造呢?攻讀研究所甚至博士班,可以讓你深入研究特定議題,強化你的研究能力,讓你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未來,你可以在大學或研究機構發揮所長,與其他愛好心理學的人一起探索未知的心理世界,還有機會培育下一代的心理學家。
-
-
使用者介面設計師
-
想成為人與科技的橋梁嗎?使用者經驗(UX)設計正是你大展拳腳的舞台!這個領域融合對人性、科技與商業的深刻理解,讓你能透過精確的問題解決和邏輯推理,設計出超棒的使用者介面。畢業後,你將有機會創造讓人們使用起來更順手、體驗更愉快的產品,讓科技更貼近生活。這不僅是設計,更是讓每個人都能輕鬆享受科技的機會。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蔡志浩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蔡志浩 博士
悠識數位創新策略總監
前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現任理事
前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現任理事
專欄作家
這位超級厲害的專家擅長把心理學、認知科學、人因工程和眼動追蹤等領域結合起來,從人的角度出發,幫助各種產業進行市場和使用者體驗研究。他的工作就像是一名偵探,深入了解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和需求,然後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讓產品更符合人性。此外,他經常受邀到不同地區和企業演講,分享運動、心理學和使用者經驗的知識,幫助大家增進自我探索和需求觀察的能力。是一位將科技與人性完美結合的高手!

圖解:林宜美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林宜美 博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部兼任研究員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體重管理中心總級臨床心理師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兼任總級臨床心理師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長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生理與神經回饋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臨床心理學刊主編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編輯委員
不僅在實務上擁有超豐富的經驗,現在還擔任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的理事長。她專門用生理與神經回饋技術,幫助現代人解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健康問題。她的研究成果經常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和研討會上發表,絕對是亞洲生理與神經回饋領域的重要人物!另外,她也是國內教授生理與神經回饋專業課程的關鍵師資,讓學生們都能受益於她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圖解:阮啟弘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阮啟弘 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智慧與精準健康照護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
聯新醫院聯新醫院聯合慢性疾病管理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他曾多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和「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等榮譽,研究實力堅強。阮博士專精於認知神經科學,利用各種神經回饋儀器,深入研究視覺注意力、衝動控制、犯罪科學及腦刺激技術。他的研究幫助我們揭開大腦裡的秘密,了解注意力是如何運作的,並且促進人類福祉,甚至對犯罪行為進行矯正。這位博士真的是把科學與人類未來緊密相連的先驅。

圖解:李佳穎 博士簡介
李佳穎 博士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
她的研究專注於神經語言學和認知神經科學,利用功能磁振造影(fMRI)以及腦電波和腦磁波等高科技手段,探究大腦如何處理語言。她的研究題材可厲害了,從語言習得到閱讀理解的神經機轉,甚至還研究嬰幼兒的語音知覺與閱讀發展,還有閱讀障礙的成因!而且,她最近更與資訊科學結合,開發出專門幫助有閱讀障礙和語言發展遲緩的輔助教學軟體。

圖解: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
繪星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所所長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兒童心理小組委員
高雄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屏東諮商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
高雄過動兒協會特約心理師
這位專家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她熱愛心理學、繪本和桌遊,曾在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還在幼兒保育訓練單位擔任講師。她開設的「繪星青少年心理治療所」,專注於幫助孩子和青少年成長。她經常受邀到醫療機構、社福單位和學校,進行各種專業課程訓練和親子諮詢,甚至還有繪本賞析和專題演講!
多元能力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