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24 下午 05:48:57
學系特色
本系著重族群文化教學與實務之訓練,培育多元文化視野及原住民族議題之研究和教學人才,增進社會實踐的行動力,實現族群平等暨多元文化之社會實踐。在教學上設有「民族文化教育」與「族群與文化」兩學程,是台灣第一個具有培訓學士、碩士、博士之完整教學單位研究族群關係與文化的學術單位。
學科意涵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承襲既有的「族群關係」與「民族文化」的教學研究特色,並擁有相互支持的豐富教學研究資源;使學生有能力承擔族群文化,作為多元發展及升學就業的基礎。
學習方法
(1)藉由跨領域學術基礎訓練:包括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學、法律及歷史等相關學科,以養成學生對多元文化之敏感度,及跨文化溝通能力。
圖解:本系特色與資源
版權:本系所有
(2) 專殊課題發展:如教育、藝術、宗教、經濟、文化展演、社會政策、性別,及各特定民族相關的研究及議題分析,使學生有反思與承擔族群文化的能力。
圖解:113級畢業製作【族見.族漸】海報
版權:本系所有
(3) 實務演練:如提供田野工作與社會服務方案,與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及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增進學生職場競爭力與工作能力。
圖解:本系實務課程與教學活動
版權:本系所有
(4) 二大學程彈性選擇,本系課程除了核心必修課程外,設有「民族文化教育」與「族群與文化」兩項專業學程,作為多元發展及升學就業的基礎。亦可以依個人志趣,選修它系學程,豐富自己的學業知識及能力。
圖解:小米園&竹麻屋手工藝課程
版權:本系所有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重視對日常現象的觀察與反思,以及社會議題的了解和參與。能夠在高中階段持續針對有興趣的社會與人文議題進行探索,並且提出自身的觀點與討論,最能符合本系的入學需要。參與各類社會議題討論社團,實際到現有族群議題與文化的現場進行參與觀察,是最佳建議。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與民族學系,社會系,以及人類學系有類似背景。但不同在於,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發揮在地之便,建立地方研究、原住民社會文化發展之資料庫,並推動地方議題與文化的創新構想。同時,在全球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前提下,結合原住民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或非營利組織之連結與合作,開創社區文化延續與開創的實務工作。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學生具備廣博的多元文化知識與社會實踐能力,以進入公私立機構從事族群與文化之研究或服務工作,協助制度及政策之制定與施行。畢業生可從事的工作,除了進入國內外族群文化相關研究所深造外,舉凡政府文化部門、博物館、文史工作室、原鄉社區工作等,皆是本系學生擅長發揮的領域。並非只做公務訓練,更是文化意識搖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方面著重於實務演練,課程上提供田野工作與社會服務方案,與部落社區、社會服務機構,及非營利組織合作,以增進學生職場競爭力與工作能力。本系訓練並非只針對原住民身份同學,更重視在主流社會與原住民議題的對話思考訓練。非原住民同學在本系得到比一般社會系或公共行政系,更具文化深度的訓練。
補充提醒與說明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期許同學成為族群議題的開路先鋒,文化觀點的翻譯橋樑,以及「全民原教」的種子教師,為台灣的族群議題注入更多生命力。歡迎您來報考本系!若有任何問題請直接與我們聯繫: sumay@gms.ndhu.edu.tw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
- 世界原住民族通論
- 文化人類學
- 社會學
- 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與哲學
- 學習方法與技巧
- 台灣原住民族史
- 族群研究概論
-
大二必修
- 基礎族語
- 族群藝術導論
- 性別與文化
- 族群藝術導論
- 文化研究概論
- 田野工作
-
大三必修
- 社會科學研究法
- 原住民族議題
- 政治經濟學概論
-
大四必修
- 專題指導
專業選修課程
-
本系最具特色、專長的發展領域包括:
- (1)「族群文化之發展與變遷」
- (2)「原住民知識體系與哲學」
- (3)「當代原住民議題」
- (4)「文化展演與桌遊設計」
- (5)「原住民生態與觀光」
- (6)「族群之教育與性別階級議題」
- (7)「社區發展與文化提案」
特色課程
原住民族神話與傳說
神話與傳說忠實反映了臺灣原住民族對宇宙創生的想像、對上古祖先遷徙的記憶、對歷史教訓的記取、以及對自然萬物、男女關係、族群互動的態度和倫理價值等。原住民族神話與傳說可說是臺灣寶貴的文化資產。
圖解:「穿越原住民當代工藝」-開幕式
版權:授課教師林素珍老師提供
原住民族飲食文化
本課程透過講座,結合「食」做,讓學生理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的內涵與社會意義。DIY的課程設計,讓「做中學」的經驗成為學生的知識與技藝。期末的市集方案設計,更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推廣族群傳統風土與創意美學的「原汁原味」。
圖解:原住民族飲食文化課程手做「彩虹竹筒飯」
版權:授課教師葉秀燕老師提供
台灣文面族群研究
本課程以族群互動與後殖民的觀點分析台灣文面族群之社會特徵,及其在變遷過程中所引發的議題 :
1.族群分類與文面族群的建構
2.文面族群的起源、遷移與分布
3.他者書寫的反思
4.文面族群的社會文化與組織
5.正名運動與認同的歷程
6.當代政治經濟議題
圖解:課程中進行編織實作與部落踏查
版權:授課教師賴淑娟老師提供
觀光與展演
本課程以社會學、人類學與文化研究的取徑介紹觀光與遊客展演之論述及討論。除了藉由課程讓學生認識相關理論及探討台灣在地個案,也透過專題演講、觀光參訪與行動劇場帶領學生透過實踐的方式,更深刻的理解觀光與展演之間的關係,並以花蓮在地的產業為案例,探討相關的議題。
圖解:至支亞干部落參與「香蕉飯製作」活動
版權:授課教師林明老師提供
社區發展理論與實務
政府面對城鄉發展失衡,祭出地方創生等相關發展政策。學生需建立社區議題敏感度並培育課程學生能夠具備未來社區創新和地方創生之能力,進而藉由花東地區特殊區域引導同學具備專業能力在各種崗位上活化地方。
圖解:走入台灣第一慢城現地學習
版權:授課教師藍姆路‧卡造老師提供
適合從事工作
-
小學教師
-
本系同學修「原住民文化與教育」學程,搭配教育學院課程,能夠非常深入地成為文化教師與民族教學工作者。
-
-
行政人員
-
本系也培育成為原住民公務體系的重要成員,本系畢業生原住民特考與公職人員考試上榜率為全院第一。
-
-
專案管理主管
-
本系訓練著重文化提案以及文化轉譯之訓練。畢業生可以成為桌遊設計者,文化基金會執行成員,以及社區發展協會重要幹部。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總統教育獎領獎
版權:本系藍姆路.卡造老師提供
藍姆路.卡造(曾文廣)
民族文化學系(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前身)學士班畢業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班畢業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博士生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2009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
2009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畢業
2011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小說組 佳作
2014年總統教育奬
前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佐理員
現任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圖解:葉雅庭同學
版權:國立東華大學網頁
葉雅庭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畢業
現任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研究所博士生
原住民族電視台工作
娥葛絲巧品屋擔任負責人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擔任講師
榮獲國立東華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
電視金鐘獎兒童青少年節目最佳主持人獎入圍(個人獎)
榮獲電視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獎(團隊獎)
圖解: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第一屆台灣研究博碩士論文
版權:Fasa Namoh本人臉書貼文
法撒克那墨禾Fasa Namo(高瑋毅)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士班畢業
國立臺灣大學城鄉所碩士班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研究生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台大政治系研究助理
中研院民族所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2017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
2012年獲原民會原住民出國短期研究進修獎助
2014年獲雲門舞集第11屆流浪者計畫文學美術建築類獎助金
圖解:《走,進城玩一天》繪本
版權:網路圖片
林佳誼
民族文化學系(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前身)學士班畢業
現任
小野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總監
蔚藍文化出版社 特約主編
經歷
蔚藍文化出版社創意總監
蔚藍文化出版社主編
小野心工作室負責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導覽員
南瀛文化協會企劃執行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實習生
著作
《走,進城玩一天》繪本(作者)
陳學祈
民族文化學系(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前身)學士班畢業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曾任《鹽分地帶文學》雜誌編輯
《新地文學》雜誌執行副主編
飛頁書房圖書部研究員等職
現任
「竹風書苑」,負責文獻史料之搜羅、拍賣工作。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