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14 上午 10:06:55
學系特色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以下簡稱本系),目前是臺北市及新北市私立大學中,教育部核定唯一師資培育學系,每年有固定的27名師資生名額,專供本系學生申請。本系主要培育「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人才、多媒體遊戲與新興科技從業人員、人力資源與管理人才、國高中職教師以及教育實驗機構和文教產業相關教學人才。
學科意涵
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能結合新興數位科技與教育理論之全方位人才」:
一、培養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人才、多媒體/遊戲與新興科技從業人員、人力資源與管理人才;
二、培育國、高中職教師,以及教育實驗機構和文教產業相關教學人才。
學習方法
【校外教學】系上師長帶著修課同學們,結合時下最夯的「戶外實境解謎遊戲」至農場進行校外教學;安排到中學進行觀課及行政實務教學參訪;安排到數位科技產業參訪,累積實務經驗。
圖解:校外教學活動「戶外實境解謎遊戲」
【合作學習】透過小組討論與合作,集思廣益,學習專題報告,選擇合適題材,進行田野調查或實地採訪,在課堂以PPT進行學習成果之口頭報告。
圖解:分組報告,磨練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實作學習】結合文創及知識管理等相關課程理論,通過實作文創商品及電腦遊戲及桌遊等,達到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學習效果。
圖解:實作自製桌遊及自製電腦遊戲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建議同學們先加強蒐集資料及判讀資料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深度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的發展主軸與培育重點如下:
一、培養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人才、多媒體/遊戲與新興科技從業人員、人力資源與管理人才;
二、培育國、高中職教師,以及教育實驗機構和文教產業相關教學人才;
三、因應社會趨勢,融入新興的教育重要議題,包括:教育科技、數位學習、雙語教育、實驗教育、社會責任與永續教育…等。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是「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畢業生出路如下:一、數位與遠距教學人才;二、多媒體科技人才;三、中等學校教師;四、教育實驗機構教育者;五、永續教育產業人才;六、升學(教育或數位科技相關研究所)。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是「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教學與培育重點如下:
培育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人才、多媒體遊戲新興科技從業人員、人力資源與管理人才;培育國、高中職教師以及教育實驗機構和文教產業相關教學人才;因應社會趨勢融入新興的教育重要議題,包括:教育科技、數位學習、雙語教育、實驗教育、社會責任與永續教育等。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教師群有多元的研究計畫及產學計畫,提供學生優渥工讀助學金,新生入學後,會由本系老師從大一帶到大四,一同學習、研究及參與競賽,師生情感融洽。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心理衛生、教育概論、數位資訊導論
- 未來學習與人工智慧、多媒體網頁程式設
- 數位多媒體遊戲概論
-
大二必修
- 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教學原理
- 班級經營、教學科技與運用、教育行政
- 輔導原理與實務、人力資源發展概論
- 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數位教材設計與製作
- 網站架設與管理、多媒體遊戲設計
-
大三必修
- 課程發展與設計、適性與差異化教學
- 教育研究法、學習評量、多元智能與創意教學
- 知識管理與組織變革、教育科技專案管理
-
大四必修
- 教育哲學、教育政策專題
- 生涯規劃與職業教育、教育策展企畫與實踐
- 智慧教室應用與實踐、多媒體與新興科技專題
專業選修課程
-
專業選修科目
- 綜合說明: 一、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課程; 二、多媒體、遊戲與新興科技課程; 三、人力資源與管理課程; 四、教育基礎課程; 五、教育方法課程; 六、教育實踐課程。
特色課程
未上傳圖片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為教學媒體設計相關理論之進階課程,規劃從認識數位學習環境、各式數位學習平台的介紹、建置,至教學策略與平台結合應用,藉以提昇教育人員之數位科技素養與教學能力,進而提高教學品質與教學成效。
未上傳圖片
多媒體遊戲設計
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數位遊戲設計的核心概念和遊戲策劃的大局,包括故事背景、角色建模、動作設計、遊戲介面設計等,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遊戲的應用以及相關技術,同時他們也會進行團隊合作,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溝通和跨學科能力。
未上傳圖片
教育策展企畫與實踐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學習如何有效地規劃、選擇和呈現特定教育主題、內容或教育活動,以創造有意義的體驗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參與度。本課程將介紹教育策展的概念、策展模組、策展方法以及數位策展平台等,讓學生可透過實體策展或數位策展平台創造全新的教育主題展或再現研究成果,藉以培養學生具備策展人的素養。
未上傳圖片
班級經營
本課程主要幫助學生瞭解班級經營相關概念與理論,培養學生具備班級經營之專業知識與能力。
修習此門課程,學生將能瞭解班級經營之基本概念與內涵,認識班級經營相關理論內容,並掌握班級經營實務作法與策略,以提供學生理論與實務兼備之班級經營知能。
未上傳圖片
學習評量
本課程著重教師在課堂中所使用的評量方式,特別強調實務的操作,並且將就歷年來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有關學習評量的題目詳加分析與檢視。具體而言,本科的教學目標有四:(一)使學生能認識學習評量的目的。(二)使學生能熟悉學習評量的基本原理。(三)使學生能瞭解各種學習評量的作法。(四)使學生能分析學習評量。
適合從事工作
-
中學教師
-
擔任百年樹人的國高中正式教師/主任/校長:
台北市大直高中總務主任楊O戎、新北市立豐珠中學教務主任林O如、國立東石高中輔導主任林O宇…等優秀學長姐成功典範。
-
-
多元類型教育工作者
-
成為發光發熱的多元類型教育工作者:
1.實驗教育(華砇國際數位實驗教育機構劉O妤老師等)。
2.海外學校(馬來西亞吉隆坡台灣學校林O桐輔導老師等)。
-
-
教育與學習科技人才
-
數位學習與遠距教學人才、多媒體/遊戲與新興科技從業人員、人力資源與管理人才
1.自行創業或至其他產業界:易勝資訊前端工程師張O元、三合通運股份有限公司李O蓉經理等。
2.魔豆文化總編輯黃O雲等。
-
-
教育研究人員
-
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公立大學、國科會等專案研究人員
-
系友生涯發展
劉習正(教育系+史學系)
【學習經驗】1998/06,新竹高中畢業,自小學起遇到許多優秀善於照顧的好老師,立下決心往教育之路邁進,在高中畢業後考取文化大學教育系。大學時期有感於專業知能的不足,又因國高中時對歷史科有高度學習熱忱,因此雙主修史學系。曾於台北市立西松高中進行一年的實習教師工作,在行政與教學上皆有成長。
【職業經驗】曾在台北故事館擔任過一年導覽服務人員,亦曾在誠品書店擔任過圖書管理專員,當然最無法忘懷的就是教學工作。結束研究所修習與軍旅生涯磨練後,考取光復高中教師。經九年歷練,對教學現場的掌控逐漸得心應手。放眼未來,希望能讓新課綱多元課程、帶得走的能力落實,讓每一個孩子,在離開教室時充滿能量。
圖解:以教師會長身份出席典禮
李聖宏(教育系+史學系)
【學習經驗】從小對於歷史就很有興趣,再加上成長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師長的教導,以及自身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於是在選填大學志願時,便將文化大學教育學系列入我的前幾志願,最後也幸運的雀屏中選。在教育系就讀時,對於心理學最感興趣,並且在實際教學現場中得以應用,對於學生的心理背景,能夠從多方面的角度來思考。
【職業經驗】畢業後,歷經多年努力,成功考取臺北市國中正式教師,並先後歷經組長、導師、教師會會長等職務。在教學過程當中,除了將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外,更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人處事態度。同時也理解到自己不足之處,而隨時精進自我專業能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不論與同仁、家長或學生,都應有良好暢通的溝通管道,以讓工作能更順利。
圖解:班上清寒生榮獲教育關懷獎
吳郁芬(教育系+地理系)
【學習經驗】就讀台南女中時,教師循循善誘奠定學習基礎。文武雙全的校風規劃校外教學體驗讓自我覺察更清晰,確定我成為地理教師的渴望。選填志願便以文大教育為第一志願兼地理系雙主修。教授們皆經師亦作人師,安排地理實察,四年的文化澆灌豐富學習視野,後考取台師大教研所,至UCLA研修,更開拓我對地理教育的眼界。
【職業經驗】進修與教職,是我堅持兼顧理論和實踐的對話。參與夢N,習得教學脈絡化與提問策略,成為實踐家;接觸學思達,發起共備與開放觀、議課等,翻轉教學型態,聘為講師。擔任多年導師陪伴學生成長,傾聽每個故事,莫忘初衷,乃為幸福。
圖解:國立新竹高中庶務組長
余晟杰
【學習經驗】教育系課程相當多元,除一般實體授課,還有參訪及實習等領域課程。系所師資也會安排不同的授課方式及回饋機制,使上課同學能藉由不同管道與教授互動。期中與期末也都會要求學生繳交簡報、影片或研究報告並報告。藉由上述課程除了學習到教育專業知識外更進一步獲得團隊合作及培養人際關係的技能。
【職業經驗】畢業後聽取教育系學長學姐的分享,在教職與公職的選擇下投入國家考試。在準備考試期間有大學階段的生活經歷,讓我能獨立自主規劃讀書計畫;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讀書會;教育系的專業知識讓我能快速地歸納重點並有系統的彙整。因此讓我能夠一次就順利考取並分發到教育單位就職。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