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29 上午 09:19:12
學系特色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有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及滿洲語文的教師,並延聘中央研究院學者為研究所開課。本系課程多元,中外領域兼備且強調實用性。
本系與美日韓港澳等海外知名學府簽有合作協定,每年均有學生赴國外參訪與進修。
學科意涵
歷史學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與史學專業能力,並涵養處事智慧與培育解決問題之能力。
本系課程主要包括史料與史學方法、中國史、臺灣史、世界史等四大學群領域,循序漸進規劃方法學、通史、斷代史、專史及實作與實習課程。
學習方法
論文撰寫:學生選定課程相關主題,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出一篇合乎學術規格的歷史專題論文,使學生能熟悉論文選題的要訣以及實際撰寫的方法與技巧。
史蹟踏查:透過老街區、博物館、圖書館、文獻檔案館、美術館、畫廊的實際參訪,以使修課學生能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並體驗各種文化藝術。
多媒體實作:透過GIS業師講授,培養同學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能力與技巧。同時以海山地區為實作場域,整合其他課程中習得的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際設計如何呈現地方的文史資源,訴說地方的故事。
策展與導覽實習:由業師指導,透過跨領域學習(如影像運用、展場規劃、多媒體行銷,美編設計),讓同學實際體驗展場規劃及服務,藉此瞭解博物館、文物館的運作,同時嘗試運用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與能力,思考文化展示的各種可能性與方式。
影像攝製:邀請紀錄片專業導演擔任業師,教導學生實際進行紀錄片的拍攝與後製,提供學生專業實習和跨界合作的場域,以深化並多元化其史學訓練,培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影視多媒體製作等能力。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最好的準備方式是培養自己多多觀察的習慣。你可以嘗試留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觀察社會現狀,也可以透過閱讀各種題材的小說、社會議題的報導,就有興趣的題材深入瞭解,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同理心與想像能力。另外,除了思考,嘗試將想法以分析、評論的方式寫下來,也有助於磨練表達的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常言文史不分家,但歷史學研究方法著重針對過往人類歷史現象與社會變遷,進行理解、分析和解釋,學習領域涵括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與中文系著重於中國文學、臺灣文學的詮釋和賞析,以及傳統中國義理、考據、辭章等專門之學的傳習,有所不同。此外,社會科學著重於當代社會現狀的理解與分析,重視理論的運用。而歷史學則關注事件脈絡的探索與解釋,透過蒐集、分析資料/資訊、論證史料,辨明現在為過往人類活動發展累積的結果。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歷史學系畢業生只能當歷史老師或是公務員?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的發展和出路極為多元,畢業系友從事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藝廊、出版社、文史工作等佔相當比例,另外任職私營企業(含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業等)的比例也頗高。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由於過往「背多分」的學習經驗,高中生容易將「歷史」視為一種記憶性的學科。實際上,大學歷史教育著重於強化學生的思想深度與創意思考能力,強調歷史思維的養成和應用,有助於學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職場,可以展現傑出的企劃、文創、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經營管理的能力。
補充提醒與說明
歷史學是一門重視思考分析的知識,也是一門可以結合生活、興趣、娛樂與工作的學問。根據本校委託校內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歷年度進行的畢業生流向調查,對於畢業後求職順利與否、解決問題能力、人際溝通協調、國際觀、專業知識的訓練等問卷數據皆在全校名列前茅,可見本系畢業生對於在學期間的訓練,普遍感到相當滿意。
歡迎觀看本系系友職涯分享影片https://history.ntpu.edu.tw/?p=8262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中國通史
- 世界通史一(上古-近古)
- 臺灣通史(一)
- 臺灣通史(二)
-
大二必修
- 臺灣通史(三)
- 臺灣通史(四)
- 世界通史二(近代-現代)
- 司馬遷至劉知幾史學的發展(3門課任選4學
- 宋元明清史學史(3門課任選4學分)
- 西洋史學史(3門課任選4學分)
- 中國上古史(9選3門課)
- 秦漢史(9選3門課)
- 魏晉南北朝史(9選3門課)
- 隋唐五代史(9選3門課)
- 宋史(9選3門課)
- 明史(9選3門課)
- 清史(9選3門課)
- 中國近代史(9選3門課)
- 中國現代史(9選3門課)
-
大三必修
- 史學方法
專業選修課程
-
史料與史學學群
- 原則上一、二年級為基礎課程,如新史料與當代史學、資料檢索與報告寫作等課程;二、三年級為進階課程,如專業實習、文獻檔案及加值利用等課;三、四年級為高階(含專題)課程,如畢業論文、淡水河流域藝文人物誌紀錄片製作等課程,循序漸進。
-
中國史學群
- 原則上一、二年級為基礎課程;二、三年級為進階課程,如中國上古史、隋唐五代史、宋史、中國近代史、近世中國的婦女與社會;三、四年級為高階(含專題)課程,如中國文化史、中國共產黨史、中國中古時期佛教史、清代滿洲語文與族群文化、中國通商口岸史,1841-1958,循序漸進。
-
臺灣史學群
- 原則上一、二年級為基礎課程;二、三年級為進階課程,如日治時期臺灣史、清代臺灣史、三鶯地區的人文與藝術等、海山地區文化史蹟導覽培力、臺語白話字與文獻選讀;三、四年級為高階(含專題)課程,如臺灣方志學、臺灣早期史專題研究、海山地區社區GIS的原理與應用、臺灣客家歷史與文化,循序漸進。
-
世界史學群
- 原則上一、二年級為基礎課程;二、三年級為進階課程,如日本史、德國史、英國史、美洲史;三、四年級為高階(含專題)課程,如西方近代思潮、納粹德國,循序漸進
特色課程
德國史
介紹德國歷史之發展輪廓、轉捩點、重大歷史事件與重要歷史人物,從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索「德意志地區」到「德國」的重要轉變過程。所提出的問題例如:位於中歐地區的「德意志地區」在政治發展上如何從傳統、長時期的分裂、各自獨立,轉化為政權整合的「德國」?整合的深度與強度如何?反抗的力量何在?
清代滿州語文與族群文化
滿文文獻記錄了滿族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亦因清代滿人的統治地位,滿文檔案成為解讀族群關係與文化的重要史料語文;此外,現代滿語及錫伯語文獻,亦保留不少滿族、清代旗人的史料,尤其錫伯語文傳承清代滿洲語文的歷史關係,錫伯文獻亦值得多加發掘、研讀。因此,本課程挑選各種滿文、錫伯文文獻,進行教學、繙譯、解析,
中國共產黨史
本課程以閱讀原始材料,與二手研究的相互對照,採取專題方式,探討中共由建黨到建國後在不同期間的課題,例如農村根據地、延安整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土改、鎮反、文革等。一方面介紹第一手材料的性質與特色,並帶領同學實際研讀史料與相關研究,使其有系統而宏觀地認識中共研究的現況,同時進一步學習如何應用相關史料
英國史
本課程旨在建立歷史系學生對於英國歷史的基本瞭解。本課程以教師講演為主,輔以期末的專題或書評習作,擴展學生的閱讀與學術寫作能力。
臺北地區發展史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瞭解北臺灣地區各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之發展過程及其特色,奠定學生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與在地文創的基礎。課程於學期中也會安排約二至三次戶外教學活動(如新莊、萬華、大稻埕、城內區、大龍峒、芝山巖、板橋等地或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
適合從事工作
-
教職、研究人員
-
進入研究單位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等擔任研究人員或擔任大學歷史相關科系教師。
擔任公私立中學歷史、社會科教師。
-
-
媒體工作者
-
擔任報社、雜誌、電視臺、新媒體的記者、編輯、主播、採訪人員等。
-
-
文字編輯校對人員
-
從事新聞紙、雜誌、圖書、冊籍等稿件及素材之選用、審核、刪改、編排、標題、排印、監督等工作之人員均屬之。
-
-
公職
-
透過公職考試進入政府部門任職。
-
-
文化場館工作人員
-
博物館、圖書館、文獻檔案館、美術館之研究人員、策展者等。
-
系友生涯發展
高震寰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上古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冠旻
1996年秋天生,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羅東在地人。
2020年因疫情,回顧家鄉、回顧人文的長期失去關注,故而返鄉致力於人文教育的推廣,以書店、媒體、體制內外教育開發等形式進行。
2020年創立文邑二手書店
2021年創辦《加禮遠》地方刊物
2021年設計「羅東年輕人的鄉愁」行動展演
2021年獲教育部青發署changemaker2.0銀牌獎
2021年受聘為宜蘭縣政府青年事務委員
2022年獲文化部青年村落計畫
2022年開設文邑二手書店二店文青
馬嵩惟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流行歌曲填詞。擔任2018年第29屆金曲獎評審。
好聽音樂製作 製作企劃/專業作詞人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新索音樂版權 作詞人
謝庭淳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NYU Hospitality management studies ,曾服務於The St. Regis New York ,專長旅館管理研究。
臺北文華東方飯店經理
王正維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遊戲軟體設計。
橘子遊戲公司、T3 Taiwan(鐵三角)技術主任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