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3/3/28 上午 08:39:47
學系特色
一、理論與實務兼重,透過實務實習,實踐畢業即就業之目標。
二、「司法社會工作學程」、「企業暨金融法律學程」及「不動產管理學程」提供學生跨領域、專業及多元化之修習選擇。
三、開設法學英文、法學德文及法學日文課程以強化法學外語。
四、結合本校411出國遊學計畫,鼓勵學生出國遊留學,培育國際觀及語言能力。
學科意涵
法律為團體生活基本規範,具鞏固團體生存發展基礎之效,法律系主要在培育實現社會正義、增進國家發展、遵守專業倫理規範、並具備社會關懷及國際視野之優秀法律人才,以因應國家社會發展之需要。
學習方法
概覽閱讀法:迅速瀏覽學習內容,由章節的標題、架構了解整體的概念
設問質疑法:利用章節名稱或概念以5W1H測試自己了解程度
精讀摘要法:標示重點、畫樹枝關聯圖幫助建構自己的知識
分析歸納法:將累積的知識比較異同並整合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平日培養閱讀報章雜誌習慣,熟悉新聞時事,並於閱讀後自我提問,以測試瞭解程度,過標示與條列重點,訓練自己可分析與整合,並融入自我見解。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注重基礎法律課程及法律實務之處理能力,提供學生多元實務實習機會,另規劃跨領域學程「司法社會工作學程」、「企業暨金融法律組」及「不動產管理學程」,增強對司法與社會工作等方面之專業知能,亦著重民營企業、金融領域與不動產管理之法律專業人才培育。相較國內財經法律、科技法律及政治法律相關學系,本系在課程規劃、實務連結與人才培育上更為全面性及實際性。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法律人的職涯發展不僅有司法官、律師或擔任公職,尚有多元發展,包含金融機構、科技產業或一般公司的法務助理,民間公證人、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等法政專業資格,甚至有商管、理工雙主修法律學生,也可朝向記帳士、會計師、稅務代理事務或專利師等商標、專利、著作權代理事務,商管、理工與法律領域的專業資格。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誤區1:法律學習內容艱澀難懂
誤區2:法律學習重在背誦,記憶力強的同學占優勢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將藉由校方411出國遊留學方案(四年間出國遊學及留學各一次),協助學生申請研修、交換、實習及參訪。現今,學生可至海外姊妹校(超過400所)、亞洲基督教大學聯盟(ACUCA)成員學校(共64所),甚而僅需繳本校學費及膳宿費,即可至國際學生交換計畫(ISEP)會員學校(共340所)進行研修或取得跨國雙學位。
學系聯絡方式
電話:(04)26328001#17041-3
信箱:pu20650@pu.edu.tw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民法總則(一)
- 民法總則(二)
- 刑法總則(一)
- 刑法總則(二)
- 法律專業閱讀與書寫
- 民法債編總論(一)
- 民法債編總論(二)
- 憲法
-
大二必修
- 行政法(一)
- 行政法(二)
- 民法債編各論(一)
- 民法債編各論(二)
- 刑法分則(一)
- 刑法分則(二)
- 身分法
- 民法物權
-
大三必修
- 商事法總論及公司法
- 民事訴訟法(一)
- 民事訴訟法(二)
- 刑事訴訟法(一)
- 刑事訴訟法(二)
-
大四必修
- 法理學
- 法律專題研討
專業選修課程
-
大一
- 法學緒論、會計學、經濟學、法院組織法
-
大二
- 公證法、英美契約法、地方自治法、消費者保護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大眾傳播法總論、法律社會學、票據法、法制史、智慧財產權法概論、法學日文、醫事法、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
-
大三
- 租稅法、法律倫理學、法律服務學習、進階刑法、進階行政法、修復式正義理論與實務、社會法概論、土地稅法規、保險法、海商法、勞動法、公法案例研習、刑法專題研究、著作權法、商標法、行政救濟法、法律與國情、行政執行法理論與實務、進階公司法、進階民法(物權編/親屬編/繼承編)等
-
大四
- 證券交易法、性別與法律、營業秘密法、跨國婚姻法律問題、基礎法學德文、民事法案例研習、刑事法案例研習、進階民事訴訟法、進階刑事訴訟法、金融法制與銀行法、強制執行暨非訟事件法、警察法規、國民法官法、公平交易法、訴訟書狀實務、信託法、破產與債務清理法制等
特色課程

設計思考與實踐(法律培力)
本課程主要由「司法改革基金會」及「法律服務社」提供學生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工作性質包含法律諮詢服務、法治教育服務、司法改革申訴中心服務三大區塊,希望學生可以藉由實際參與,透過做中學了解法律實務工作,學習中除專業知識養成,更能培育職場倫理之教育理念,以培力法律系學生的法律專業服務力。
圖解:法律服務社至中小學進行法治教育宣導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法律服務學習
本課程由本系數名專任老師擔任課程指導老師,課程模式為實習學生藉由實習計畫書的撰寫取得實習資格,於資格取得後依其計畫書志願排序進行機構分配,於暑期將學生非派至各法律專業相關機構進行實習。目的即在讓同學透過各種法律服務內涵的實際參與、實務操作,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刺激法律系學生學習,已達畢業即就業之能力。
圖解:系上教師拜訪實習機構,關心學生實習狀況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氣候變遷與原住民族規範
本課程將著重於災難與原住民族社會的理解,使同學們認識重建的相關法制問題,課程亦結合實際至災區部落之課室外課程,依災區部落或社區需求提供服務。
圖解:課程至那瑪夏鄉進行部落重建服務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拍攝

國民法官法
以國民法官法為基礎,並介紹日本裁判員法、刑事訴訟法作為比較,以利學習過刑事訴訟法之學生,進一步認識國民法官法與現行刑事訴訟制度之不同,以及未來實務運作方式之改變,並搭配司法院在中部法院模擬法庭之場次,進行移地教學。
圖解:透過模擬法庭瞭解與學習實務運作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修復式正義理論與實務
本課程除介紹其理論與發展歷程外,並教導學生面對衝突與化解之技巧,安排模擬演練。讓學生可以學到:(1)處理糾紛之新模式,(2)善意溝通之能力,(3)衝突化解之初步能力,(4)對未來可以應用之場域有粗略識認。
圖解:課程聘請修復式正義領域專家學者蒞臨講座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律師
-
具有律師資格,提供法律專業知識協助當事人解決問題、排難解紛,進行訴訟及擔任法庭辯護、進行談判等。
-
-
其他法律專業人員
-
律師、法官、大法官、檢察官、公設辯護人以外之其他法律工作人員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員屬之。
-
-
法務人員
-
協助企業或組織草擬、審查並處理相關法律文件、法律事件、保險簽約及其他財務交易事項。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蕭仕庸檢察官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蕭仕庸
現任雲林地檢署檢察官
國高中時對於學習的科目並無太大的興趣,亦不滿國高中的填鴨式教育,因此荒廢了學業許久。直到就讀法律系後,覺得大學畢業後即將進入職場,再加上對於法律科目有濃厚的興趣,在就讀法律系不久後,就決定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參加「司法官、律師」考試,除想證明自己即便是就讀非名校的法律系亦不比別人差之外,亦想測試自己學習法律的成果,同時想擴大自己的視野,瞭解實務的運作。
圖解:張方俞律師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張方俞
現任員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靜宜大學法律顧問
彰化縣員林市公所法律顧問
從法院書記官到執業律師,一路走來,除面臨角色轉換,工作時數亦有顯著的不同。從只有看戲心態,到須承擔勝敗責任;從朝九晚五,到加班為常態,這是律師界常見的現象,如此努力,無非是為了謀求當事人最大利益,並能兼顧實現社會正義及促進民主法治之正常發展。

圖解:王晨運主任
版權: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王晨運
現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
在靜宜就讀研究所期間,參加了民間司改會的實習計畫,擔任志工協助個案申訴、冤案救援等,因此研究所畢業後,投入了民間司改會的工作,組織了許多對各類司法議題有共同理念的律師學者及學生志工,從法治教育、個案申訴、冤案救援到立法遊說等不同面向推動司法制度改革,在司改會的期間,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不單只是解決紛爭的途徑,更可以是助人的工具。
多元能力
抽象推理:觀察部分訊息或事物變化的趨勢,歸納出規則或意義,產出合理的答案。
個人特質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