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比較清單
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28 下午 03:46:36
學系特色
本系具有極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與師資陣容,包含了生態、演化、生理、分子生物、基礎醫學、尖端生物科技等主要生命科學領域,以及病毒、微生物、植物、動物等所有生物類群。本系提供全方位具有彈性的課程和學習環境,讓有志於生態保育、研究教學或生物技術產業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科技的年輕人,能獲得最完整之教育訓練。
學科意涵
近年來生物科學在生態系統與分子演化、個體生理與神經科學、微生物科技與細胞生化、幹細胞醫學與基因體學等領域的飛躍進展,使人類得以由系統至分子層次瞭解生物之各種機制,進而更能掌握生物特性,開創出嶄新的分子生物技術,並結合生物技術於產業,創造新興市場與產業。
學習方法
 
                                                                    1.講授:分三大領域傳授專業知識。
圖解:三大領域傳授專業知識
 
                                                                    2.實驗:培養實驗操作技術。
圖解:實驗操作技術
版權:拍攝者
 
                                                                    3.專題討論:訓練資料檢索及生命科學相關國際期刊閱讀能力,培養演講口語表達能力,加強討論提問及答辯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重要課程。
圖解:專題討論
版權:拍攝者
 
                                                                    4.專題研究:由教授指導學生進入實驗室做專題實驗研究。
圖解:專題研究
版權:拍攝者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在閱讀各個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原理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在生物研發產業上,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參加科學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及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動手做的實力。此外,與國際接軌一直是科技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整合發展生物科學師資(約30位)、教學研究空間資源(含溫室、動物飼育室)、圖儀設備、研究題材及相關智庫與技術支援,打造出極優質的學習研究環境,為國內培育生命科學人才紮根。本系主要包含三大學群:生物多樣性學群、生理學群、生醫科技學群,為全國生命科學學群中發展最完整的系所。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網路上常有文章分析生命科學系 CP 值低,書念得多,畢業後報酬卻很普通。真的是這樣嗎?首先要分析生命科學系適合你嗎?在有興趣的領域中紮實的學習(學理及實驗操作),雖很辛苦但會非常充實,大學部生科系課程是生物領域的基礎科學,可發展的領域非常多,須放大格局才能看見生命科學無窮價值。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進入本系與高中端較不同學習方式為:(1)教科書大多為英文原文書 (2)須具備自發性學習精神 (3)注重實驗操作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生命科學系是基礎科學,有堅固的基礎能比別人看得遠、更具創新及研發能力,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系!
特色課程
 
                                                                    生物技術
介紹生技產程策略與規劃和全球生技產業近況,內容包括生技產業技術,如質體和載體建立、醱酵、純化、成品處理等,尚包含多次生技產業參訪,實際了解產業動態。
 
                                                                    植物組織培養
利用植物癒傷組織在適當環境下使之生長、發育、分化與增殖。課程內容包括植物組織培養觀念及實際無菌操作技術,教授組織培養發展概況、應用與原理;學習調配製作培養基、滅菌及無菌操作、試管苗健化、馴化與移植。
 
                                                                    水域生態調查
講授水域生態系(海洋、湖泊、溪流或溼地)常見生物形態分類和生態習性,參訪博物館展場、標本蒐藏室及水族研究設施,實際調查水域生態系的物種組成與環境因子,熟悉標本製作流程,學習水域生態調查技術,深入認識水域生物多樣性。課程包含期末至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實習一周。
未上傳圖片
微生物學操作技術
藉由實驗操作來瞭解微生物的課程。課程中可以學習分離、培養微生物的技術,熟悉研究微生物基本細胞、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方法,最後則為完成全套遺傳工程實驗。
蝦蟹多樣性
介紹蝦蟹分類地位與生態習性、親緣關係與動物地理分布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角色。課程包含至少一次戶外教學實習。
適合從事工作
-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 
                                                            從事動植物研究,並將其研究結果運用至生物、農業、醫學等領域。 
 
 
- 
                                                            
- 
                                                    生物學專業與研究人員- 
                                                            從事各種生命現象研究,藉以增進科學知識,並發展醫藥與農業等領域的學術與實際應用。 
 
 
- 
                                                            
- 
                                                    實驗化驗人員- 
                                                            應用化學知識,從事科學試驗、檢驗、分析、化驗儀器操作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楊秋忠
民國59年我從理學院植物系畢業,因當時植物系尚無碩士班,於是報考農藝系的「糧食作物研究所」(後為農藝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服務二年,之後經由美國東西文化中心提供獎學金,到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在夏大農業生化系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年半,回到母校土壤學系任教。
教授是台灣微生物肥料學術及應用與產業化之推手及領航者,協助為政府制訂微生物肥料之各項管理法規,促使微生物肥料成為正規之市場產品,以改善土壤及環境保護之創新技術,均使微生物肥料、有機質肥料及廢棄物處理產業提升競爭力。在研究課餘時為農民上課行遍台灣農村,並撰寫農業技術及推廣文章 183 篇。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賴本智
從小生長於農村,求學階段協助農務,考上中興大學後,念完母校研究所後到農業試驗所擔任助理研究員,離開公職後,依據畢生所學,回家鄉成立「台大種苗」之後改為「台大蘭園」。
榮獲十大傑出農業專家及十大經典神農獎,曾任中華盆花發展協會蝴蝶蘭產銷委員會會長,參與植物種苗法編審委員及日本東京大賞蘭展台灣代表評審委員。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李家維
我出生於澎湖,從小在海邊長大,對生物的熱愛多啟蒙於此時。但是對我學術研究幫助最大的,是就讀母校時的植物系系主任
易希道教授,其提供我很多研究上的資源,在清華大學任教26年,每年都對同學們說:歡迎來自由使用我的實驗室設備。
從植物系畢業已35年了,學術研究一直是我的最愛,實驗材料和主題大多以動物為主,然而從4年前開始,我發願要為瀕危的植物界盡力,開始籌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目前已蒐集約15,000種熱帶及亞熱帶活體植物。這項保育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行動,是我們對母系及母校的回饋報答。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林詠翔
求學期間對生物及化學愛好,於母校植物系(現為生命科學系)就學期間,除了生物領域課程外,也開始修習國際行銷學,每兩星期每回20本企業傳記,兩年累積出上千本閱讀量,期許自己能打造世界頂尖企業。
於2002年加入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擔任總經理,在十幾年來的帶領下,2009年創造公司10億新台幣營收。曾榮獲MVP經理人獎、青年創業楷模、傑出發明家獎,與母校成立「中興大學暨大江生醫產學聯合研發中心」,促進產學合作。
 
                                                                    圖解:國立中興大學傑出校友簡介
版權:國立中興大學校友中心網頁
吳啟華
在中興大學植物系就讀期間,打下堅實的生物科學基礎;後續於美國延續攻讀碩、博士,接受嚴格的科研訓練,熟練掌握食品微生物與安全檢測技術。在此過程中學會面對及挑戰解決問題,也深刻領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些學習歷程,不僅塑造我的研究思維,也為日後推動創新研究與跨國合作奠基。
任教於美國緬因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終身教授,後擔任美國農業西部研究中心農產品食品安全和微生物學研究部主任與首席科學家。專注病原體檢測技術,獲多項科技獎。曾任《Journal of Food Safety》總主編及華美食品學會(CAFS)會長,推動國際合作與產學交流。
多元能力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性格特質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