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10/29 上午 11:08:29
學系特色
本系結合地球環境與生物資源兩大學群,師資橫跨生態保育、地球科學、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環境政策、淨零碳排與城鄉規劃等領域,教學經驗豐富,研究設備完善。課程設計以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科學基礎為核心,培養學生理解環境變化機制、能源利用、碳管理與自然解方等實務能力。學生除必修基礎與核心課程外,並可依興趣選讀生態與保育、環境管理與教育或地球科學等專業學程,以培養兼具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的永續發展專才。
學科意涵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系名包含了生態學、地球科學及環境科學,主要在學習生態、地球物質與環境之知識與彼此的關聯性,並且進行實踐。
學習方法
觀察法:包含社會科學研究法、生態田野調查、野外地質考察,以及諸多課程野外實察。透過實際走訪研究區,藉由觀察、測量、採集、訪問記錄被觀察者(地景地貌、生物或特定人物)所發生的特定行為事件,需要很好的觀察及文字敘述表達能力。
圖解:學生於戶外觀察中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自有照片
實驗法:包含普通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生態田野調查與地球物質等課程,透過實驗操作與儀器使用,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實驗數據或進行實驗觀察探究特定對象的物理化學現象。
圖解:學生於共同實驗教室進行實驗。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自有照片
專題實作:包含專題研究課程與各課程報告發表。透過特定題目個人或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實作,除了考驗專業能力學習成果,也培養與他人合作溝通協調配合、整合與表達能力。
圖解:學士班專題壁報展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自有照片
實作課程:著重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應用訓練,學生實際進行碳盤查、碳足跡計算與減量增匯規劃,從操作中理解能源使用、排放來源及永續管理的實務流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務實習:於暑假期間前往企業、政府或環保單位實習,參與環境教育、碳管理或永續發展專案,透過實際經驗累積專業技能與職場歷練,為未來升學與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本系的諸多課程具有觀察,實驗、專題實作等學習方法的使用,建議高中生在高中的日常學習上能夠積極觀察並嘗試探究與反思現象或特定對象,並試著將心得或結果整理與表達。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與其他相關科系相同之處,在於以生態學與地球科學為主要學習主軸,透過科學方法探索大自然運行的奧秘。不同之處在於,本系特別強調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科學基礎,並重視自然與人文科學的整合,兼顧理論與實務應用。學生除能培養環境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外,亦能在碳管理、永續規劃與氣候行動上具備實務操作與研究的競爭力。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有些高中生以為本系畢業後可以從事獸醫或環境工程等職業,其實這是常見的誤解。本系的核心在於生態學與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的科學基礎,重點不在動物臨床或工程技術,而在培養學生理解自然系統、碳循環與環境永續的整體關聯。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常被誤認為與獸醫系或環境工程學系相同。事實上,本系的學習主軸為生態與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的科學基礎,並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整合。課程結合生態學、地球科學、環境資源、海洋、經濟、文化及教育等多元領域,讓學生具備跨域思考與實作能力。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自然與環境是一個複雜而多元的特性,不是只有單一自然本身的生態與地球科學問題,還有人類社會相關的環境資源經濟、文化及教育等影響。對於喜愛“自然”的同學們,可以籍由本系課程設計的安排,找出對於自然專業領域的方向,進而擴展跨領域知識整合的新方向。
專業選修課程
-
生態與保育
- 涵蓋生物學與生態學的基礎與進階課程,並結合氣候變遷對生態系影響與調適策略之探討。課程內容包含野外資源調查、物種監測與棲地經營管理等實務訓練,培養學生在保育與復育領域的專業能力。
-
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
- 以聯合國《二十一世紀議程》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強調氣候變遷減緩、碳管理與永續規劃的實務應用。課程引導學生理解政策制定、環境治理與教育推廣之間的關聯,培育兼具策略思維與行動力的永續人才。
-
地球科學
- 整合地球系統科學、環境變遷與地球觀測技術,強調氣候變遷成因、監測與調適的科學基礎。課程包含地質、氣候、海洋與大氣觀測分析,訓練學生運用資料與模型理解地球環境變化的機制,並應用於減碳與災害調適研究。
特色課程
保育生物學
以生物學為基礎、融合自然與社會科學之學理與技能,並落實於實務操作的危機處理應用學科,同時以瞭解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之保育與經營管理的理論、應用與實例為教學目標。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系自有照片
生態田野調查
結合本系教師專長,傳授田野調查所需的技術和方法設計並實作,使學生獲得生態研究工作的田野調查知識和經驗,對於有志從事生態研究工作的學生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入門課程。
圖解:於東華校園內進行生態調查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系自有照片
野外地質考察
藉由台灣地質、地形資源的介紹,讓學生瞭解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及所擁有地質、地形資源,培養建構鄉土教學資源,並瞭解自然環境的奧秘及大自然環環相扣的基本定理,進而愛惜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塊土地。
圖解:學生至中國武漢野外調查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系自有照片
環境教育
在於幫助學生瞭解環境教育源由、目的、內涵、及背後深層理念,培養分析及解決環境議題思辨能力及行動力,提升環境敏感度及培養與自然對話能力,深化對人與自然的關懷並願意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圖解:學生於合歡山進行實察
版權: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系自有照片
適合從事工作
-
專員
-
透過國家考試取得自然保育、環保技術及地質專業技術相關職資格後,可進入自然保育、環境教育、環境工程、生態工程顧問、碳管理與氣候變遷調適規劃等領域工作,或於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及企業永續部門服務,從事永續發展與減碳管理相關工作。
-
-
中學教師
-
本系修業方向包含生物、地科、地理等領域,學生可取得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分,通過實習與檢定後取得中等學校教師資格,能教授國中高中之自然科學、地球科學、環境教育等課程。此外,亦可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擔任校園或社區環境教育與氣候行動推廣人員。
-
-
研究助理
-
修畢本系課程並具備環境監測、碳盤查、碳足跡與碳匯分析等專業知識後,可升學至國內外相關研究所,或擔任研究助理、永續顧問、碳管理與氣候變遷專案助理等職務,投入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相關研究與實務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版權:范美玲提供
范美玲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畢業、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及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博士。
曾擔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助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臺北市政府技士、臺北市政府股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技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秘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任技正兼科長、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及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目前在台北行政院農委會主任秘書。
游麗方
日本國立信州大學經濟學部學士、美國德州州立聖休士頓大學商業教育碩士、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博士。
曾擔任日本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客員研究員、大漢技術學院財務經融系講師、大漢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系助理教授、大漢技術學院流通與行銷管理系副教授。目前在大漢技術學院研究休閒遊憩與觀光餐旅管理系擔任系主任,及兼任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版權:饒瑞玲所有
饒瑞玲
學歷:
1. 實踐家專
2.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碩士
經歷:
1. 花蓮縣政府主計室科員
2. 花蓮高商會計室組員
3. 公賣局花蓮酒廠會計室組員
4. 花蓮縣環保局會計室主任
現職:
1. 花蓮縣環保局副局長
「國家文官學院簡任官訓練及格」
版權:干仁賢提供
干仁賢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系畢業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系與環境學系(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畢業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博士班教育政策與行政組博士生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管理處土地組組員
花蓮大富國小、中城國小代理教師
花蓮縣溪口國小教師、組長、主任
花蓮縣港口國小、中原國小校長
花蓮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召集人
版權:楊淳凱提供
楊淳凱
博士 2021/11 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生物科學專攻
碩士 2016/09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學士 2015/06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現任職業: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 博士後
專業領域: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兩棲爬蟲學
跨領域研究:獸醫、毒物學等
教學經歷:指導過數位學士班研究專題
於部分大學課程當中擔任講師
於台灣各地舉行科普演講
其他:創立公民科學家社團:這是『蛇』麼東西,台灣蛇類志工調查
多元能力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性格特質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