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更新時間:2024/10/21 下午 02:14:49
學系特色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具有跨域整合人體健康與環境健康二大研究主軸,秉持求真、創新、育才的精神,傳授生物學紮實知識基礎,並培養獨立思考與價值研發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在醫學領域之創新研發,多次獲取國家新創獎,並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在環境保育領域之大學社會責任,參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多樣性計畫,建立那瑪夏區之國際研究基地與國外大學密切合作交流。因此生物系在研究與教學面向具有高度價創及國際移動力。
學科意涵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意指生物學之全面性知識,包含發現、思考、設計以及解決生物相關問題之專業技能。教學上主要著重於訓練學生發掘問題。研究上,則結合基礎生物學與基礎醫學技術,由分子層次開始探討物質組成、生化反應、細胞生理、乃至巨觀的臨床病理以及族群演化。
學習方法
邏輯思辨:統整所學,以瞭解前人研究的邏輯合理性,並進一步批判其缺失及衍生新概念。
圖解:血球血型顯微分析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實驗操作:藉由實際操作,學習生物學常用的技術,並印證生物學的觀念,以加強學習效果。同時由實驗報告的撰寫,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概念。
圖解: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學生實驗課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專題討論與報告:培養閱讀生物相關論文資料整理分析及應用,並培養彙整資料、整理書面和口頭
圖解:本學系專題討論與報告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1. 邏輯思辨:針對多於學習或是校內外競賽,從發想、設計、執行、成果及反思,包含成功或是失敗進行有系統之簡介。
2.實驗操作:著重在研究概念之形成與團隊合作。針對實驗技術原理,需敘述該技術在實驗中之重要性,勿流於網路資訊之抄襲。
3. 專題討論與報告:說明學習過程中如何找尋正確工具進行文獻閱讀,以及在彙整資料過程中,對於自己或是同儕間的相互鼓勵經驗。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生物學的範圍廣泛,只要是與生命相關議題皆為生物學研究的範疇。而生物科技系則較偏向於分子生物等研究專題;生態資源系則是專偏自然環境研究。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人常誤解生物學系無專業證照。然而本系定位並非職訓中心,只能有侷限性能力,而是以科學開放性視野,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及創新能力。因此雖無國家級證照,卻是有多元出路,舉凡中西醫師、研發人員、教職、公職等皆是以生物學為基礎而出。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對生物研究的印象,常停留在不眠不休的實驗狂人。實際上生物系是課程與實驗並重。本系更看重生物學在醫學相關及產業的應用,也有田野調查、創業實務等整合性課程,使學生所學能加以融通,未來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補充提醒與說明
1.
本系在研究及教學上持續創新,包含技轉價創、聘任青年教師與業界師資。
2.
成立國際研究基地,鏈結國外實驗室,增進學生國際移動力。
3.
本系具有外籍師資加強外語能力,有利學生留學生涯之諮詢與探索。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生物學(C)
- 普通生物學實驗
- 國文
- 英語聽講實習
- 英文閱讀
- 服務學習
- 體育
- Python程試設計
- 普通生物學(C) (EMI)
-
大二必修
- 生物化學
- 生物化學實驗
- 分子生物學
- 生物統計學
- 生物統計學實習
- 專題研究1
- 文獻利用
- 生態學
- 生態學實驗
-
大三必修
- 論文選讀
- 生理學
- 生理學實驗
- 遺傳學
- 遺傳學實驗
-
大四必修
- 英文專題討論(EMI)
專業選修課程
-
生物醫學領域
- 生物實驗技術、免疫學、生物醫學英文期刊導讀、細胞培養-原理與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生物學原理與技術、細胞與免疫實驗技術、組織學(含實驗)、病毒學、神經退化概論、基因體學、微生物學(含實驗)、神經生物學、分子癌症學、微生物遺傳學(EMI)、生物資訊概論(EMI)、生物顯微技術學.......等課程
-
環境生態領域
- 生物繪畫、環境生物英文期刊導讀、環境與公共衛生科學概論、本地植物學、生物多樣性導論、昆蟲學(EMI)、昆蟲學實驗、動物行為學、動物行為學實驗、鳥類學、鳥類學實習、植物分類學、生物多樣性產業研究、生物多樣性產業實務、真菌學、演化生物學(EMI)、生態模式...........等課程
-
共同領域
- 專題研究(I~VI)、如何創業、創業實務、現代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課程
特色課程
基因體學
教授基因體及後基因體時代的相關知識與技術。
圖解:基因體學教授過程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細胞生物學
介紹細胞內主要胞器的構造和功能,以及細胞生理現象的分子機制。熟悉主要的細胞研究技術,並瞭解細胞生理異常和疾病之間的關係。
圖解:細胞生物照片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張永福副教授提供
生態學
介紹生態學之分析與研究方法,並認識人在生態體系中所扮演之角色,最終引導學習利用生態學的知識應用於自然環境。
圖解:小琉球生態課程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謝寶森教授提供
田野生物學
由本系及國內外專家將其田野經驗先以講堂的方式進行教授,之後再進行分組討論及實際參訪田野調查的現況。最後進行研究案的設計,並在學期末進行海報發表。
圖解:田野生物課程捕捉田鼠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未上傳圖片
專題研究討論
讓學生可以獨立執行實驗研究和實驗操作的技術,訓練成為具有實驗設計及邏輯思考的能力。
適合從事工作
-
生物學專業與研究人員
-
從事各種生命現象研究,藉以增進科學知識,並發展醫藥與農業等領域的學術與實際應用。
-
-
研究助理
-
協助研究計畫的進行,並處理與計畫相關的行政工作。
-
-
講師
-
具有大專院講師的身分,從事大專院校教學、研究與推廣的工作。
-
-
生物科技研發人員
-
從事動植物品種、基因等成分研究,並將其研究結果運用至生物、農業、醫學、工業等領域。
-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系友連文慧
版權:系友連文慧提供
連文慧 副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
在學期間即展現對生物實驗研究的熱誠,在歷經系上老師的指導與英文專題討論的訓練後,於博士班期間出國深造,2008年取得華盛頓大學分子細胞生物所博士學位。
2009年至2013年於美國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Y.)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目前為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曾榮獲「2009 Harold M. Weintraub Graduate Student Award Recipients」;修讀博士學位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於J Cell Biol.、Science、PNAS等SCI期刊。
圖解:系友莊健盈
版權:系友莊健盈提供
莊健盈 教授/臺北醫學大學
修讀大學課程時雖然對生物研究有相當興趣,然而英文程度不好卻是一大致命傷。所幸指導老師悉心帶領,每日要求閱讀英文教材,三年間終於克服此一窒礙。之後甚至能於攻讀博士學位及博士後研究期間至美國進行研究。
NIDA/NIHVisiting Fellow 2011/08~2013/07
成功大學博士後研究 2010/08~2011/07
NIDA/NIHVisiting Scholar 2009/06~2009/09
圖解:系友吳復生
版權: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提供
吳復生 技術開發經理/大勝化工
自小即對昆蟲等生物感興趣,大學期間修習生態、演化、昆蟲等課程如魚得水。
畢業後也順利進入研究所鑽研生態問題。現於大勝化工為台灣農業奉獻心力。
多元能力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