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4/10/30 上午 11:05:30
學系特色
目前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擁有36名專任教師,各自深耕於其特色研究領域,並積極推動跨領域整合,研究成果屢獲國際肯定。本系教師迄今共獲得31人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亦有多位教授獲得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及玉山青年等重要學術殊榮。本系聚焦於多項前沿研究領域,包括半導體材料、生醫技術、能源與永續工程、負碳技術、以及程序強化與整合等,致力於提供學生最先進的工程教育與研究訓練,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化工專業人才。
學科意涵
化工是將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原理,應用於物質與能源的轉換與製造,致力於滿足人類生活所需,同時建構與地球永續共存的環境。其範疇已超越傳統製造業,涵蓋新興領域如半導體工業、生技製藥、尖端材料製程與再生能源等。化工人才在這些領域中皆能發揮專業所長,推動技術創新與社會進步。
學習方法

化工系課程特別強調數學計算與物理理解能力,並輔以紮實的化學知識。為了順利銜接大學階段的學習,建議同學在高中時期加強數學邏輯與物理概念的掌握,培養良好的分析與解題能力。這樣的準備不僅有助於理解化工核心課程,也能為未來深入研究與實務應用奠定穩固基礎。
未上傳圖片
加強數學公式推導的能力
加強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未上傳圖片
具備基礎的化學能力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化工系課程特別強調數學計算與物理理解能力,並輔以紮實的化學知識。為了順利銜接大學階段的學習,建議同學在高中時期加強數學邏輯與物理概念的掌握,培養良好的分析與解題能力。這樣的準備不僅有助於理解化工核心課程,也能為未來深入研究與實務應用奠定穩固基礎。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化工系與化學系的差別:
化學系著重於基礎科學的探索,其訓練強調學理推演與實驗技巧,適合對化學本質與研究有高度興趣的學生。化工系則以工程應用為導向,強調將化學原理結合物理知識與數學分析,設計並優化各類化工製程。課程內容涵蓋大型反應器設計、分離程序、流體輸送、熱交換器等單元操作,並強調系統整合與製程模擬。化工系的學習更偏重物理概念與定量計算,適合具備良好數理基礎並對實務應用有興趣的學生。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畢業生的職涯發展不僅限於傳統石化工業,亦廣泛延伸至新興領域,如半導體產業、生技製藥、先進材料製程等。這些高科技產業在製程設計、系統優化與品質控管等方面,皆仰賴化學工程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支援。化工人才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負責設計、改良並確保製程穩定運行,推動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雖然「化學工程學系」的名稱中有「化學」,但其實課程內容更強調數學與物理的應用。儘管必修課程中包含多門化學相關科目,這些主要作為背景知識,幫助理解物質性質與反應行為。化工系的核心訓練在於運用數學模型與物理原理,結合化學知識來分析與解決工程問題。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化工系的課程強調數學、物理與化學三科的整合應用,三者缺一不可。若同學對這三個科目感到排斥或不感興趣,在選擇科系時應謹慎考量,以免未來學習上感到吃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學階段所接觸的物理內容與高中課程有明顯差異。化工系所需的物理知識主要包括流體力學、熱力學與熱質傳輸等,這些領域在高中物理中僅略有提及,甚至未曾深入介紹。因此,即使過去對物理不甚熟悉,同學仍有機會在大學重新建立理解,透過系統性的訓練逐步掌握抽象概念與工程應用。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1234(8)
- 普通物理學甲(6)
- 普通物理學實驗(2)
- 普通化學學甲(6)
- 普通化學學實驗(2)
- 化學工程概論(2)
- 質能平衡(3)
- 計算機程式(3)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6)
- 有機化學(3)
- 基礎材料力學(2)
- 有機化學實驗(1)
- 物理化學一二(6)
- 流體力學及操作(3)
- 分析化學(3)
-
大三必修
- 化工熱力學(3)
- 熱質量傳遞(3)
- 物理化學實驗(1)
- 化學工業程序(2)
- 分離程序(3)
- 化學反應工程(3)
- 化學工程實驗一(1)
- 化工程序設計(2)
-
大四必修
- 化學工程實驗二(1)
- 程序控制(3)
- 化工程序設計實作(2)
專業選修課程
-
化工領域
- 石化工業程序/反應工程/觸媒化學/熱力學/單元操作專題/ 程序最適學/ 粉粒體物性/輸送現象( 一)、( 二) / 膠體與界面現象/ 微流體現象及應用/流體化工程/超臨界流體技術
-
生物技術與生醫工程領域
- 微生物化學工程/ 生醫工程概論/ 生醫材料專題/ 蛋白質工程/生物分子工程導論/ 生化工程專題/ 生物化學概論/ 生物界面工程專題/化工原理與生物現象/ 組織工程原理
-
高分子與材料領域
-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加工理論/ 材料科學概論/ 有機材料合成及應用特論/ 高分子物理/ 軟質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乙/ 應用高分子化學/ 膜分離程序/ 先端奈米孔洞材料/ 紡織技術與尖端紡織品
-
電子材料技術領域
- 半導體製程概論/ 精密陶瓷/ 光電材料/ 電子特用化學品技術/應用電化學/ 電子陶瓷/ 光電顯示科技/ 材料科學概論/電子與光電高分子/ 薄膜技術與表面分析/ 電化學工程/ 電漿工程專題
-
應用數學與分子模擬領域
- 工程統計學/ 數值解析/ 分子模擬/ 統計在化工上的應用/電腦輔助程序設計/ 中等數值方法/ 計算化學在化工上之應用/電腦輔助化工計算/ 化工應用數學一
-
環境技術領域
- 化工安全衛生與環保/ 工業污染防治技術/ 環境系統工程/ 氣固反應/多孔體流體力學
-
能源技術
- 電子與光電高分子/ 石化工業程序/ 能源工程/ 能源材料與元件
特色課程

生醫材料專題
本課程簡介生醫材料領域的最新進展及醫療器材之生物相容性的相關課題, 採讀書心得報告的型式, 先由授課教師或根據該週的單元主題邀請的專家學者和學員們分享其研究心得 (時間為1.5小時), 然後由學員們根據該週主題預先彙整的研究文獻, 分3人為一組以投影片方式報告讀書心得並回答問題 (時間為1.5小時)

能源工程
本課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能源科技,包括能資源、能量使用與轉換及與對環境之影響。內容涵蓋化石能源與再生能源及能源儲存。

半導體製程概論
介紹半導體製程原理,從晶圓到晶片製造。本門課相當受到歡迎,除了化工本系學生之外,亦有工學院以及電資學院的學生來選修。
適合從事工作
-
化學工程師
-
從事商業性化學、物理或生物轉換作業(如:化學品、石油衍生物、金屬、食品、藥品、添加物、合成材料等物品之製造、研發、品管及汙染防制等),並規劃與監督工廠之設計及設備之安裝、操作、維修。
-
-
自動控制工程師
-
從事自動化系統的整合與設計,負責自動化設備、系統介面各類規範與相關文件的撰寫等工作。
-
-
材料研發人員
-
從事材料、元件之研發、實驗、分析、改善與應用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廖俊智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工博士
第11任中研院院長。
背景:中研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
2008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他透過一連串的基因改造,讓大腸桿菌作為「工廠」,產出有5到8個碳的醇類。
在《自然》(Nature)的論文,則以類似的機制,產出了例如含有4個碳的「異丁醇」(isobutanol)等將來可能用作生質能源的高級醇類,這項技術,也技轉給美國的能源公司Gevo。

簡山傑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現為聯華電子共同總經理,負責聯電在核心製造和技術方面的研發和運營。
擁有逾30年的半導體研發經驗,於1989年加入聯電。
在現任職務之前,曾任聯電資深副總。
多年來曾領導公司內多個不同部門,涵蓋先進技術開發、特殊技術開發、客戶工程、技術移轉暨開發、矽智財與設計支援、企業行銷等。
曾發表21篇科技論文及擁有176項全球半導體相關專利。
於1998年獲經濟部頒發的國家創新獎。
於2001年獲頒國家傑出經理獎。
於200

張念原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工博士
中裕新藥執行長
張念原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醫學美容產品「肉毒桿菌」的催生者。
張念原在愛力根(Allegran)旗下保妥適(BOTOX)任職,他的團隊成功讓原本只用在治療眼疾的肉毒桿菌能夠量產。
中裕新藥將推動愛滋新藥TMB-355上市以外,將推動TMB-365及TMB-607分別進入臨床一期及二期。
多元能力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性格特質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