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4/10/30 上午 08:49:21
學系特色
本系以完善教育研究環境,培育具有宏觀視野以及國家現代化產業發展所需的電機工程專業領域人才為宗旨,目前已完成大學部、碩士班、產業研發碩士專班、在職碩士專班以及博士班等完整教育體系,教學研究涵蓋光電、通訊、計算機及微電子等四大領域,以培養具有科技與人文整合能力之國家產業現代化電機專業人才為目標,特別針對鄰近科技產業特色,除了扮演人才培育角色之外,也積極參與企業產學合作的執行與推動,以提昇產業技術能力。
學科意涵
電機工程學系係研究電力、電子、資訊與通訊等相關技術之綜合性學門,涵蓋理論、設計、製造、控制與應用等多面向領域。其核心在於電能之生成、傳輸與運用,以及電子與資訊技術之整合應用,藉由系統化的工程方法,發展創新科技並解決實際問題。本學系兼具基礎理論與實務應用特質,橫跨光電、通訊、計算機、控制、微電子、人工智慧與綠能等領域。
學習方法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專業學科。

實作課程:課程設計包含學生實作、上機演練。

團隊學習:分組專題報告及專題實務研究之探討。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同學在閱讀基礎學科時,基礎原理與邏輯推論需加以理解與運算。實作的練習可透過參加專題展出,在團隊合作下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同時培養動手做的實力。在基礎理論與實驗實作的相輔相成下,將問題歸納、聚焦並融會貫通,提升能獨立完成問題解決能力。此外,上課用書多為原文書,學生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不可或缺的工具,以降低未來在面臨英文授課時的壓力並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大致來說,舉凡和電有關的領域幾乎都是電機系的教學研究範疇。本系之教學研究分為四大專業領域:微電子領域、光電領域、計算機領域和通訊領域。由這四大領域延伸之子領域則涵蓋:半導體元件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光電元件設計、光通訊、電腦、網路、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通訊系統、訊號處理、射頻電路設計、微波電路設計和天線設計等。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畢業生就職範圍廣泛,不只科技產業工程師,更有系友結合創業計畫,創業成立系統開發公司。畢業出路及應用職別相當廣泛。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高中生普遍分不清楚電機系和機械系。電機系的教學研究領域甚廣,從電子元件到電路而至電氣系統皆是電機系的範疇。若欲以高中所學之知識連結,可以說是以物理學中的電學、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為主軸而延伸的教學研究。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高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涵蓋光電、通訊、微電子及計算機等多元領域,提供完整且扎實的電機專業課程,培養高科技產業人才。本系課程規劃完善、師資陣容堅強,研究成果屢獲肯定。除學術表現亮眼外,本系亦積極爭取豐富的業界實習資源與海外交換機會,協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累積實務經驗。
特色課程

電機實務專題
本系同學在大三上學期會依照自己的研究興趣與合適專長的老師進行討論,並在大三下、大四上選修適合領域的專題實務課程。專題實務課程的修習過程,除了訓練基本的資訊蒐集、分類與檢索的能力之外,特別著重於整合相關資源進行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並於大四上學期參加電機專題競賽,展現專題研究之成果。

電子電路工程實驗
培養學生基礎電子電路儀表操作能力。搭配電子學與電路學的課程內容,觀察討論實驗數據,由電路量測,配合理論與實驗結果。
圖解:電子電路工程實驗教室

普通物理學實驗
建立學生基本物理及電磁特性量測操作及分析方法,並透過實驗觀察與電腦化數據處理與分析,學習認識基礎自然科學現象,以啟發電機系大學部學生基礎工程及應用操作能力。
圖解:普通物理學實驗操作
版權:電機系教師提供
未上傳圖片
半導體元件物理
教授各式半導體元件之物理原理與操作特性,介紹各式半導體元件之製作。
適合從事工作
-
通訊系統工程師
-
從事電信、通訊系統與線路工程之規劃設計與整合、新技術開發,並提供技術支援等工作。
-
-
數位IC設計工程師
-
從事電子晶片設計與開發、佈局設計,並完成驗證模擬等工作。
-
-
系統分析師
-
透過分析使用者需求,了解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執行的任務,負責定義使用介面、程式編碼、切割功能模組以及系統規劃與分析,然後根據公司或客戶的目標建立適合的資訊系統。
-
-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
從事半導體製程實驗分析、測試等工作,從事製程維持與改良,新產品導入與設備管理等工作。
-
-
光電工程師
-
負責光電系統和元件的研究、設計、製作、測試、製程改善、良率產提昇等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游皓婷
2006年6月畢業於國立豐原高中。高中時期對數理課程較感興趣,復以喜歡高雄溫暖的環境,而選擇就讀國立高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大學時期,熱心參與系上事務和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系上師長親筆推薦錄取研究所碩士班及工作的公司。
2012年9月加入世界知名半導體公司—恩智浦半導體,擔任失效分析工程師協助公司開發新產品並為產品品質把關。在工作上,因與各部門合作密切,對於團隊合作及溝通協調的重要性有深刻的體會,而這樣的態度正是過去系上一直對學生培育的重點之一,也因此對於系上師長當年之教導深懷感激。

陳詣翰
2013年7月畢業於本系碩士班。碩士班與大學時期參加系上的系網小組,學習網站架設和系統規劃。碩士班時期進行機器人、平行運算和演化式運算等相關研究,對於邏輯思考與程式撰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之後,參與大學生Ustar計畫,並進入了創業接案工作室的行列。
2014~2018年間,擔任雷瓦迪恩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利用於大學和碩士班期間習得之軟體,與客戶協商溝通,製作出客制化專屬系統,解決客戶問題。
2018年起,前往國立高雄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擔任專案經理,認識並處理學校大型計畫的規劃與政府機關單位的相關行政流程,透過先前職場經驗加強中心與校外廠商的聯絡與合作。

王高義
2005年9月進入本系大學部就讀。大學一年級起,即加入教授實驗室,藉由所學開始協助建立系上及校內各處室之網站、資訊系統,並持續學習與累積相關軟體設計經驗。大學二年級起,加入另一教授實驗團隊,開始學習硬體與後端測試相關技術。2009年9月直升本系研究所,期間參與多起產學合作、共同開發案與期刊論文發表。
就學期間,曾與多位學弟組成團隊共同接案,範圍包含美工設計、網頁建置、資料庫管理、資訊管理系統。2012年9月退伍,隨即成立個人工作室。
多元能力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