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5/3/6 下午 03:23:57
學系特色
本系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方向,適時調整並提供適宜的教學研究環境與課程,用以培育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備並具有國際觀之電機工程專業人才為宗旨。本系目前教學研究發展方向包含通訊、電波、光電、半導體、計算機及AI智慧控制等領域,由專業的優秀師資來推動優質課程教學內容與產學合作計畫,訓練學生具備解決問題及實務應用之能力。
學科意涵
電機工程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以電路學、電子學及電磁學為基礎,跟高中物理的電學、磁學與光學內容密切相關,同時多項工程課程也會使用到不同數學理論知識。電機工程領域涵蓋3C(資訊、通訊、消費電子)的所有範疇.個人可以根據興趣去學習電機電子各項次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識。
學習方法

(一)基礎課程學習
電腦教室:經由教授專業的指導,利用實際範例及程式編寫,協助同學了解AI智慧控制及程式語言課程內容

(二) 實驗教學訓練
經由教師實驗教學方法的訓練,將抽象的理論具體用電路呈現,有助於學生理解理論,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討論、發表意見和成果,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體悟「動手做實驗」的可貴。

(三) 專題製作應用
專題製作藉由問題發掘的歷程,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從旁指導,並透過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訓練學生撰寫報告能力。
學生自行設計電路、製作電路,並量測有線或無線訊號,設計出實務產品。

(四) 產業實習體驗
為了銜接理論與實務課程,培育學生業界所需之技能,本系積極推展產業實習課程。
在學期間由本系安排學生至電機領域相關企業或機構實習(例如工研院),培養學生務實致用的能力並及早體驗職場工作,有助於深入了解自己優缺點,以增加職場的適應力與競爭力,期望學生畢業後能與工作無縫接軌。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為了就讀大學電機系,在高中階段要特別強化數學、物理的電學與磁學的學識基礎。另外,因為電機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為了探究其基礎知識的應用面,可以透過參加科學專題研究,培養自己動手做的實力,自己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將有助於對於學科的融會貫通,並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分析與設計能力。
此外,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得以與國際接軌也是做為科技人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電機系與機電系二者差異頗大。電機系是處理與電有關的工程學系,以三電(電路學、電子學、電磁學)學科為基礎,其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大型電力、通訊、計算機、及微電子的晶片半導體等等。而機電系源自機械系,以力學為主,內容包含機械設計、製造,再加上電控制部分。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職涯發展方向,可能誤解為高職師資或侷限於早期光電與通訊兩大專長的工程師。實際上,修讀本系的畢業學生未來職涯發展方向主要從事於電機或電子工程相關領域,目前畢業學生在職場的專長分布甚廣,包含通訊產業、IC設計、半導體、光電產業、資訊業等。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電機系的學習內容不再侷限於光電及通訊兩大工程領域,亦包含半導體及AI智慧控制等熱門領域。
補充提醒與說明
高師大已轉型為綜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非師資培育學系,我們培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多數往頂尖大學碩士班繼續進修,且畢業後就職於高科技產業,專業技能素質獲得好評。另外,本系新增中等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資電」與「電機」專長甄選名額多名,用以提供少部分學生想從事教職的機會。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
- 普通物理
- 電路學(一)
- 電路實驗與設計
- 計算機概論
- 計算機實務與應用
- 微分方程
- 程式語言
- 電機工程概論
-
大二必修
- 電磁學(一)
- 電磁學(二)
- 電子學(一)
- 電子學(二)
- 基礎電子實驗與設計
- 訊號與系統
- 電路學(二)
- 線性代數
- 光電工程導論
專業選修課程
-
通訊系統與電波領域
- 線性代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機率、通訊系統導論、數位通訊系統導論、數位訊號處理實作與測量、系統晶片設計、通訊網路、微波工程導論、數位通訊系統、射頻微波電路設計與實作、訊號分析、天線設計實務、影像辨識、電磁相容、無線通訊系統模擬、天線理論、隨機程序、資料壓縮、密碼學及其應用
-
光電與半導體領域
- 微分方程、複變函數、近代物理、半導體物理、光通訊元件基本原理、Matlab程式設計、半導體製程概論、應用光學實作與量測、光學設計、光通訊實作與量測、雷射工程導論、顯示器導論、光學模擬軟體應用設計、光電半導體、量子光學導論、全像術、雷射技術及其應用、薄膜光學與應用、液晶元件製作與光電特性量測
-
計算機與AI智慧控制領域
- 線性代數、微分方程、機率、高階C語言、資料結構、物件導向程式、電機機械、控制程式、人工智慧、自動控制、最佳化理論、硬體描述語言、微控制器實作與量測、電力電子學、網路安全導論、再生能源科技、機器學習、演算法、物聯網研究、行動應用程式設計、網路程式設計、影像處理、影像辨識、數據通訊、隨機程序
特色課程

通訊系統基礎電路實作與量測
本課程主要介紹訊號與通訊系統的基礎概念.這門課將帶領同學踏入通訊領域的範躊.內容包含:訊號與頻譜、訊號的傳輸、取樣定理、線性及指數連續波調變以及雜訊對於通訊系統之影饗及分析;課程內容深入簡出.以建立同學對通訊領域的學習興趣。

人工智慧(AI)
本課程內容針對現在AI應用息息相關的技術做重點介紹,包含機器學習的發展歷程與原理,及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的應用。另外,也教導學生運用AI函式庫的技術如tensorflow或pytorch,並以此完成課程專題。本課程同時培養AI理論與實作能力,期望學生能藉由本課程順利與業界或研究領域快速接軌。

射頻微波電路設計與實作
本課程藉由實務製作與量測的訓練,教導學生使其具備常用的微波被動電路的設計能力。
課程內容包含傳輸線理論分析,高頻儀器的操作方法、電路的蝕刻製作流程、微波軟體的模擬、及各種被動電路的設計與量測方法。

微控制器實作與量測
本課程讓學生從實驗了解微處理機Arduino自動控制實務。內容包含輸出port之實習,輸入port之實習,計時器之實習,計數器實習、微算機器介面技術等。

液晶元件製作與光電特性量測
使學生瞭解液晶之物理特性及各種LCD之顯示原理,並能熟悉LCD之光學原理。
適合從事工作
-
電子產品系統工程師
-
從事電子產品系統之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裝設、驗證等工作。
-
-
電信/通訊系統工程師
-
從事通訊系統之開發、整合與規格訂立。
-
-
光電工程師
-
負責光電系統和元件的研究、設計、製作、測試、製程改善、良率產提昇等工作。
-
-
半導體工程師
-
從事半導體工程之問題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測試、改良等工作。
-
-
軟體設計工程師
-
從事設計、撰寫、測試各種軟體程式,並協助測試、修改、維護與保管程式之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李瑞倪
由於對理工領域一直抱有濃厚興趣。高中時選讀二類組,奠定了扎實的數理基礎,並於大學就讀於高雄師範大學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現電機工程學系)。
在大一、大二期間,我專注於工程基礎課程的學習,並取得優良成績,扎實掌握電機相關領域的核心知識。到了大三,參與陳弘典老師的專題研究,致力於天線設計與分析,進而激發我對電磁領域的極大熱忱。這段研究經歷深化對電磁理論的理解,也培養在專題研究中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目前任職於聯詠科技,擔任技術經理職位,工作任務是將電磁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在產品研發上。持續秉持學習與探索的精神,期許在工作上不斷精進並帶來更高效的技術應用與創新。

林雨沛
高中的時候對於電學方面有點興趣,到了大學修完通訊相關科目決定要走通訊組。
大二升大三暑假開始跟著黃富鑫教授實作專題研究。
就讀研究所期間,修了更深的通訊原理,之後就朝著通訊相關領域找工作,也有在研討會上口頭發表論文。
現職為聯發科技公司 資深工程師

楊惠文
高二選擇組別時,基於興趣選了第二類組,最後也順利的進入了高師大電機系(原光電與通訊工程學系)。
大一大二修課的主軸在於工程類科的基礎課程,大三開始,一方面修習光電通訊的專業類科,
一方面跟著陳弘典教授開始實作專題學習天線設計,在專題期間,也激起我對電磁波類科的極大興趣,希望未來就業也可繼續在這領域深掘。
我曾服務於宏達電公司、現職在Google公司工作,兩者皆是在手機產品的EMC部門,主要負責RF Desense及EMC的開發。此工作項目與我學生時代的研究相關,也是我的興趣所在,所學所用讓我在工作上得以更加容易上手,也因為工作等於興趣,讓我享受成就感及降低工作倦怠感,因此找有興趣的工作在我認知是相當重要的。

趙祐霆
剛進大學時,其實不確定自己主要興趣在哪,但是我秉持著凡事都盡力而為的心情,每一個科目都竭己所能的研讀,進而從中去找出自己的興趣或強項。大三開始跟著教授做專題研究,題目是程式語言相關,在專題研究中,也逐漸地奠定了我在寫程式上的基礎,並在推甄時,順利考取成大研究所就讀。
碩班畢業後,順利進入華碩集團任職,負責PC產品線,期間即便單位的工作內容有變,但是都還屬於程式相關,秉持著過去研究的精神,再加上我時常利用上班之外的時間,多加購書鑽研,因此工作上或許辛苦,但同時自己也越學越多,持續的精進是職場上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
多元能力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