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5/1/14 上午 11:39:02
學系特色
課程兼具藝術創作與設計實踐、藝術理論思辨與人文思想內涵,並融入數位媒體與科技教學。課程規劃有西畫、水墨、版畫、設計之實務與理論,以及藝術行政等體系,兼顧學生就業與深造之需求,學生得依個人興趣與生涯規劃選擇畢業製作專長,培養藝術與設計專業能力。本系並設有碩士班,亦是師培並行學系,旨在培養學理研究、藝術與設計創作兼具的專才與視覺藝術師資。
學科意涵
本系系名為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實則因系上發展課程主要涵蓋西畫、水墨、版畫、複合媒材…等純藝術創作課程與平面、立體造型及動畫課程兩個學習面向提供學生較多元的基礎與進階學習。此外更從藝術創作的學習底蘊下延伸至教育與藝術行政的人才培養,歷來更培養出在上述領域中許多優秀的傑出人才,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學習方法

實作:美術實作、設計實作、工藝實作、攝影實作;創作:藝術創作、設計製作

討論:提問討論、提報討論、專題研究與討論、個人或分組研究心得討論、閱讀討論;鑑賞:範例賞析、數位檔案賞析、以原作圖例說明、作品賞析、鑑賞批評、鑑賞討論、審美與思辨

發表:發表與檢討、報告發表、創作作品發表、專案製作發表;展覽:展覽理念與實務、講述介紹、教學及策展、實際展演
、博覽會參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藝術與設計領域強調學生獨立思考、批判與創造、展演與溝通等美感素養導向的相關能力。因此建議學生具備基礎的相關美學設計素養,例如培養素描描繪能力、鑑賞或觀展經驗、相關藝術或設計知識等、實務展演或創作能力等。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重點培育術科實踐與理論學習。
●課程以視覺藝術(版畫、水墨、西畫)、設計(立體造形、攝影、平面設計、動畫)為主要兩大面向,加上藝術行政及理論課程,培育術科與理論全方位人才。
●大一、大二以藝術與設計多元教學為主,大三進行專業技術課程以及未來畢業製作分組規劃,大四發揮專業領域完成畢業製作專題。
●邀請學界與業界專家辦理講座及研習營。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的畢業生在出路方面相當多元,除了繼續國內外升學之外,在就業方面,設計與動畫公司、藝術行政(博物館、藝廊、基金會等)相關工作之外,有些學生選擇自己創業開設工作室,工作內容多元.此外,本系亦是師培系所,亦能培養學生取得教師證,未來往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努力.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課程安排多元,理論與實務兼具,大一課程中必修課比較多,主要是希望學生能親自體驗每一種媒材,了解自身的興趣,以及自己較為專長的方向,大二之後學生即能有眾多的選修課,來發展適合自己的方向.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學生學習風氣優良,除參與校內課程與系所活動外,也積極對外參加美術與設計競賽,多次獲得優異成績,並與日、法、韓等國大學進行教學合作,未來將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舉辦多元工作坊及國際研討會,增進本系師生國際視野和競爭力,全力培養藝術領域全方位人才。近年來不定期教育部和各縣市政府有提供本系師資培育公費生名額,培育國中小學師資。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素描
- 水墨線性素描
- 水墨名作研析
- 電腦繪圖
- 藝術概論
- 設計概論
- 造形與構成
- 美學
-
大二必修
- 西洋美術史
- 中國美術史
- 設計史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
專業選修課程
-
西洋繪畫創作
- 素描、基礎油畫、人體素描、油畫創作、水彩、壓克力彩、油畫素材與表現、現代繪畫創作
-
水墨繪畫創作
- 水墨線性素描、水墨名作研析、水墨構成、水墨技法、水墨跨媒材表現、水墨圖像表現
-
綜合媒材創作
- 基礎版畫、當代版畫藝術創作、版畫創作、當代藝術創作
-
數位藝術與創意設計
- 設計概論、造形與構成、電腦繪圖、圖文編排與設計、2D動畫設計製作、色彩學、色彩計劃、複合媒材創作、立體造形與創作、視覺傳達設計實務、攝影設計、插畫與繪本編輯、3D動畫設計製作
-
藝術與設計相關理論
- 藝術哲學概論、藝術概論、美學、西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設計史、美術心理學、藝術鑑賞與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藝術行政與管理、藝術專業英文、藝術行銷與創意產業、圖像學、
特色課程

水墨線性素描
本課程以基礎水墨畫技能培育為主要目標。透過水墨畫線描的訓練,臨摹、學習傳統水墨繪畫技巧與內涵作為學生在藝術創作上的養分,掌握前人線描的經驗,重新認識中國繪畫的獨特藝術面貌,並在此精深的傳統線描基礎上表現現代生活找出個人的創作樣式,提昇創作水準,嘗試開創水墨畫之新視野。

當代版畫藝術創作
教授學生多元版畫技法與運用,提昇學生版畫創作發表、展演能力,銜接大一「基礎版畫」及大二「版畫創作」,規劃為完整的版畫課程,各單元讓學生充分學習凹、凸、平、孔、併用版等各版種技法及文創品製作。學生參與全國性及國際性版畫競賽,曾多次榮獲中華民國版印年畫比賽首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版畫類特優,成果優異。
造形與構成
建立學生對造形原理的整體理解,並且能靈活運用構成要素,再透過各種材料及工具實際操作運用,使學生具有綜和性造形思考的表達能力。培養從平面到立體造形以及各種媒材運用具有獨特的見解與表現能力,幫助學生自由發揮在造形創作上。
培養學生問題解決和藝術創作的能力養成,融合設計與創作的概念,提升創意產業的綜合。

基礎油畫
課程介紹油畫的發展脈絡,鑑賞古今名家作品。 教師示範教學西方傳統三大油畫技法,分別是多層次、間接、直接技法。上學期為多層次以及間接技法的教學演示與講解。下學期直接技法的教學與演示,透過色彩學與顏料的混色練習,培養對於色彩的觀察力與表現力。
適合從事工作
-
美術設計師
-
從事各種商品形象、平面媒體形象相關的產品、物品之概念設計與繪圖工具,以強化商品的視覺形象。並與客戶討論設計要呈現的內容,說明需要投入的成本。進行視覺設計並將設計後的作品交付給客戶。
-
-
美術老師
-
負責教授學生使用各式的繪畫工具及指導繪畫技巧,並設計及開發相關課程。
-
-
藝術創作人員
-
專職於藝術創作與設計,使用各種技法進行創作,包含工藝、繪畫、雕塑、造形、編織等方法,以藝術、設計、展演表達等呈現出社會、人文、藝術表現之人員。
-
系友生涯發展

鄭詠心
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動畫媒體設計研究所,曾獲選 102 年度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赴法國 SUPINFOCOM 高等資訊視覺傳播學院進修。
歸國後,投入業界超過 13 年,累積豐富的業界經驗,執行專案涵蓋動畫、電影、影視特效及遊戲開發。
曾任 實踐大學兼任業師、Studio2視覺美術師、大仁科大Zbrush專案講師、樂陞美術館資深3D角色設計師、Digital Domain資深數位藝術家、泥巴娛樂資深3D角色設計師。
現任 和碩聯合科技核心技術研發中心 資深技術經理。專長為 3D 模型及材質建構,目前專注於 AI 領域,深入研究數位孿生、機器人與虛擬人技術。

黃柏勳
2007年畢業於南大美術系碩士班。
現職業創作於台北。
以「既豐富又寂寞」作為創作主題,作品曾於國內各美術館,海內外畫廊與博覽會展出,並獲國內外收藏家與藝術機構的肯定與收藏。最近幾年,黃柏勳亦跟高雄榮總、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東吳大學、私人藝術公司、藝術基金會等做了各種創意跨界、公共藝術與品牌合作。

王宣靜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畢業,畢業製作為設計組,以2D動畫創作為畢業作品,獲得放視大賞新人獎。曾獲選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之工作坊資格。
畢業後工作資歷:
2017-2020 小紅帽動畫R.Animation
2020-2022 自由接案
2022-2024 雲雀工作室
現職 MAPPA Co.,LTD.

洪鈞元
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2004)、美術研究所碩士班(20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
現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創作專長及研究領域包括錄像藝術、當代藝術思潮、數位剪輯與後製特效。作品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數次入選各類國內外影展及錄像藝術節。曾獲第二屆義大利地中海當代藝術獎「攝影與錄像藝術類」第二名、法國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影展入圍、第九屆塞爾維亞Holy Serbia國際影展最佳實驗影片。

高義勝
南大美術系、美術研究所畢業。
2016 水墨作品「骨傘之二」由藝術銀行典藏
2014 水墨作品「腐水之三」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2013 攝影作品「流木-路燈與側坐者」由藝術銀行典藏
2010 水墨作品「餘牲」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
2010 水墨作品「牲禮之四」由八畝園美術館典藏
2010 水墨作品「腐水之二」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典藏
2009 攝影作品「逝水」由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