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比較清單
資料更新時間:2025/9/15 下午 02:48:21
學系特色
本系以「智慧機電整合」為核心,教學與研究分兩大主軸:
• 智慧機電控制:對應 AI 與影像處理、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兩大領域,課程涵蓋深度學習、嵌入式系統、強化學習與智慧製造實務。
• 智慧光電應用:對應光電科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兩大領域,課程包含光電工程、光機電系統設計及半導體製程與 IC 設計。
大三、大四專題整合 AI、光電、半導體與控制知識,畢業生可進入高科技產業或繼續深造。
學科意涵
機電工程的核心在於整合機械、電子電機、光電、電腦與控制,以實現系統智慧化。不同於傳統自動化,現代機電融入 AI、機器視覺與半導體 IC 設計,並結合精密量測與光電技術,推動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與微奈米機電等先進系統的發展,同時培育具跨域整合與創新能力的工程人才,迎接未來科技挑戰。
學習方法
1. 學習機電工程所需之基礎數理科學、機電控制與光電量測之學習。
2. 專題實作於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所需之思考力、能分析解釋並處理整合性的工程問題。
3. 使用光機電領域相關軟硬體之操作、能建立分析模型並管理專案之實務能力。
4. 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發展以及跨領域整合所需的知識。
本系重視理論與實作並重能力的培養,專題競賽分為「機電整合專題」及「光電元件與系統專題」兩組。專題課程獎勵表現優良之專題學生,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各種專題實作競賽,期望激發學生潛在創造力,發揮創意將之轉化成創新產品或方法,達到提高個人創新能力和提昇我國工程科技競爭力之目的。
圖解:本系專題
版權:自行製作
部分課程全英文授課,增加專業上產業科技英文的內容,同時吸引國際學生於產業與科技的多方交流,提高系所國際化之程度。
基礎學理:熟悉機械、電子電機、控制、光電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專業技能。
工程能力:具備工程設計的能力,能夠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從事設計、分析、測試和評估。
問題解決能力: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為實際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團隊合作能力:具備團隊合作的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有效地溝通、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創新能力:具備創新能力,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
社會責任感:具備社會責任感,能夠關注社會和環境問題,尊重知識產權,恪守職業道德。
終生學習能力: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能夠在工作後不斷學習和進修。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1. 高中生的修課紀錄,呈現選課具有數理、生活科技的方向一致,探索對於工程之興趣。例如: 自然領域的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包括力學、光學、電磁學等。
2. 修課提升自我對於未來在工程發展所需具有之基礎數理能力以及工程理論與實務之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以「智慧機電整合」為核心,結合人工智慧與影像處理、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光電科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四大領域,展現跨域特色。整合機械、電子、電機、光電與資訊技術,應用於智慧製造、精密量測、自動化檢測及生醫光電,具全方位優勢。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有別於傳統機械系,本系課程涵蓋自動控制、嵌入式系統、感測與訊號處理、影像與深度學習等領域,並透過專題訓練培養學生的跨域整合能力。學生可進一步探索 AI、智慧製造、物聯網、光電與半導體積體電路等前沿技術。畢業後可投入機電工程、光機電系統設計、半導體製程與設備、電子電機等產業,或持續深造攻讀研究所。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強調跨領域整合,非僅限於傳統的自動控制或機械設計。課程涵蓋控制理論、嵌入式系統、感測與訊號處理等基礎,並結合 人工智慧與影像處理、機器人、光電工程、半導體製程與 IC 設計等進階課程。學生透過大三、大四專題製作,將人工智慧、光電、半導體與控制知識融合於完整系統,強化升學能力及在高科技產業的就業。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課程涵蓋人工智慧與影像處理、智慧製造與物聯網、光電科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四大領域,並透過專題強化跨域應用與系統整合能力。同時注重獨立研究、創新能力、問題分析與工程設計,以及論文閱讀、口語簡報、技術報告撰寫與智慧財產權等專業素養。國際交流與前瞻視野,提升學生在產業與學術上的競爭力。
特色課程
機電系統實務
機電系統實務課程包含五個特色單元: 微型六軸機械手臂,無人機介紹與操作,精密光電量測,PLC 機聯網, 體驗人工智慧與影像辨識,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同時所有學生均參加本校工學院主辦之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創新實作競賽,通過跨學科整合和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
圖解:機械手臂
版權:研究生拍攝
光機電系統概論
1. 光機電系統介紹
2. 光電及電子元件介紹
3. 機械元件介紹
4. 馬達介紹
5. 致動器介紹
6. 系統整合技術
專題(一)(二)
本系共有三個專題課程:機電整合專題(一)(二)、電腦與控制專題(一)(二)、光電元件與系統專題(一)(二),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一修習,此門課程需結合理論與實作,並於課程結束時統一參加系上舉辦的專題成果展及競賽。
圖解:專題競賽成果展大合照
版權:工作人員拍攝
未上傳圖片
人工智慧
深度與廣度兼具:涵蓋從基礎概念到各類神經網路架構,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強化學習等。
實際應用導向:課程不只教授理論,更強調實際應用,學生將有機會開發自己的AI專案。
跨學科整合:整合機電控制、機器視覺、物件辨識、自然語言,提供學生全面性的學習視角。
適合從事工作
-
電機工程師
-
負責機械電控之規劃製作、裝設、操作、保養、修理等方面的規劃與監督工作。
-
-
自動控制工程師
-
從事自動化系統的整合與設計,負責自動化設備、系統介面各類規範與相關文件的撰寫等工作。
-
-
機械工程師
-
從事與機械有關之產品、廠房與設備的設計、製造、維修、操作等工作。
-
-
半導體工程師
-
從事半導體工程之問題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測試、改良等工作。
-
-
機電整合工程師
-
研究有關電機與機械之能量轉換與訊號處理系統、原理,從事機械模組及電控系統模組之設計、整合與測試規劃,使其符合設計規範,進而達成整體最佳化之工作。
-
系友生涯發展
吳晏丞
學習經驗:於2013年就讀機電系大學部,因申請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所以五年就順利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系上的課程包含傳統的機械與電類的課程,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廣的專業知識,讓我在升學或是就業上有更多的選擇,而學生不只書本知識,課程中也能透過自身興趣去發展該領域更深的內容,讓我在畢業之後能夠有一技之長。
職業經驗:因為系上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制度的關係,讓我能在五年內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使我能比就讀他校研究所的同學,提早一年進入職場。而我畢業服完兵役之後,就立即應徵上日本アウトソーシングテクノロジー的研發工程師,將於今年(108年)5月前往日本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是以汽車產業為主的研發與實驗工作。
曾致豪
學習經歷:2008年於私立徐匯中學畢業,2008~2013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在大三做專題時因為對半導體及系上研究事務極有興趣,因此選擇五年一貫的方式繼續留在系上升學,從大四就開始進入研究室學習,並以半導體為研究方向撰寫相關論文,並於畢業後直接進入半導體領域就業。
職業經驗:2013年9月畢業後直接至台積電擔任薄膜設備工程師,工作內容主要是機台良率改善、降低成本、提升機台製造速度,並與製程工程師一起合作減少產品缺陷,而當時在系上所學習到關於機械原理、電子知識及半導體原理剛好可適時的應用在工作上提升工作效率,讓我可以更快速的了解各個問題的原因並解決,幫助可說是非常的大。
蕭麒陣
麒陣在機電工程研究研修機電控制、光電感測之光機電系統相關課程, 專注在紅外線熱輻射溫度感測應用於機電系統的感測與控制之研究主題,進一步整合於電路板與潤滑油設備之應用。在實驗室自己架設測試環境, 滑軌進行溫度之效正與控制,進行系統穩定性分析與設計。將所學實際上應用到業界與本身的企業,創造產學雙贏。
現任恆鈦精機總經理, 於2007年,建立了恆鈦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銷售自動化控制設備起家,後來並跨入注油機、潤滑系統等產品設計、製造領域,恆鈦精機並推出自有品牌「ARTAIO」銷售全球。同時與機電工程學系合作研究發展智慧型潤滑系統與機械視覺, 進行製造的數據分析與診斷,發展出前瞻性的技術與產品。
多元能力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 熱門比較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