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3/5/8 下午 02:24:58
這個學類學什麼?
防災學類是以結合環境開發與災害防護的工程領域知識,包含了土地的合理永續利用、坡地開發、造橋鋪路等公共規劃與建設,且加入了對人為、自然災害的成因、認識、防範以及後續的修復、保育,都屬於環境保護與防災領域,近年來氣候劇變、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地震頻傳等災害,更注重與環境工程的跨領域合作。
學習內容涵蓋水土保持與消防兩方面,水土保持方面的學習內容包括土木工程與環境生態等跨領域知識與方法,如:集水區、山坡地開發規劃、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災害防治等;消防方面的學習內容則包含應用建築與區域規劃、環境與防災設計、災害搶救等。培育學生在對於災害的認識及因應,是永續經營環境,與自然共存的保育行為。
如果你學習防災學類,在水土保持方面可以學到土木工程和環境生態相關知識,自然災害的預防與治理等跨領域的學問。防災方面可以學到各類天然及人為災害相關的預防、搶救與修復等跨領域的學問。
相似學類比一比
本學類注重透過跨領域的知識整合,讓學生學習應付各種類型的災害。
不易與其他學類混淆,但學類中水土保持領域易與土木工程學類混淆。
土木工程學類:注重於以「工程」專業,專業在設計安全耐震的結構,專業科目是力學設計與施工管理,來提升人居環境的品質與安全,包括建築物與公共設施(如:道路、橋梁、水庫等)的規劃設計、建造與維護管理。
就要你這款
就要你渴望能對環境、社會有責任感,想要強化環境與人為工程之間的永續發展以及保護。如果你能以一般物理原理並能細心計算力學關係,積極地想要跨領域的團隊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達到環境保育與永續的目標,防災學類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你所不知道的大學生活
●課程除理論基礎外,有大量的實作課程,需要大量溝通、有效分工及團體合作,內容多元豐富
●學習到土木測量、生態環境、建築設計、消防安全等各種領域的基礎知識,未來發展很廣,跨領域的知識對未來研究或工作都很有幫助
●會開始觀察思考環境與人類的關係,更加了解台灣這塊土地,學會如何減免災害、面對氣候變遷、注重生命財產安全,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
●對環境開發有正確的看法及觀點,理解人類活動跟自然環境不是永遠相衝突的,培養更寬闊的視野,提高自己的眼界
●評估建築物或社區的風險,研究真實災害的案例,模擬如何在事前預防,並制定緊急計劃
必修或核心課程?
●基礎工程領域:普通化學、普通物理學、測量學、應用力學、統計學、鋼筋混凝土學、工程圖學、工程材料、熱力學
●水土保持領域:水土保持工程、植生工程、統計學、流體力學、水文學土壤力學、基礎工程
●建築科學領域(都市規劃):結構學、電腦繪圖、土壤力學、營建管理、生態工程
●消防安全領域(消防專業):消防安全設備(警報系統、避難系統、水系統、化學系統)、火災學、消防圖學、消防設備檢修、消防水力學、公共危險物品管理與消防設備、災害搶救、爆炸防制、個人防護具
●契約法規領域:工程品管、工程估價、水土保持法規、營建災防法規、契約與規範
有哪些可能的誤解?
學科廣而不精 !?
具備並整合跨領域的知識是未來趨勢,有好的基礎觀念,可再往專業領域更進一步。若想專精某領域,可多選修該領域課程。
只能當公務員 !?
亦可以考取技師證照(水土保持、大地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技師、都市計畫、消防設備、工業安全技師等證照),從事水土保持、坡地工程之規劃設計、施工監造、建築設計、消防安全、生態工程之規劃等工作。
學類內之各系選才指標仍有差異,若想了解特定科系資料,請點選至【對應校系】頁面進一步查詢。
適合從事工作
核心素養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高中課程領域
國語文
加深加廣課程
語文表達與傳播應用
圖表來源為學類內各校系之重視百分比的平均值,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多元能力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個人特質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圖表來源為學類內各校系之重視百分比的平均值,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
學校 | 系組名稱 | 比較清單 |
---|---|---|
國立中興大學 | 水土保持學系 |
![]() |
大葉大學 | 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 |
![]() |
長榮大學 | 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 |
![]() |
這個學類會不會是你很棒的選擇呢?投入體驗與這個學類有關的活動,會讓你更了解這個學類是否適合你喔!
這是一種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體驗活動,你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去體驗, 再想想看這些體驗活動會帶給你什麼心得與想法呢?
選修自然科學課程:廣泛選修自然科學類課程,尤其是物理及地球科學課程,對工程上的計算,以及現場勘查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重視體育及社團活動:未來常跑戶外或是在不同地形上下走動,需要良好體力及手眼協調,習慣動態及戶外活動,才不至於危害自身安全,除了增進體能,學習團隊合作、組織及領導,培養良好溝通與互動的能力,更能保障夥伴之間的安全,建議可以參加或體驗攀岩活動、參加童軍社或是登山社團。
嘗試觀察一些設施:觀察周遭環境的各項安全或工程設施,思考這些設施在那些災害情況下會失去作用,或是該進行那些工程項目來改善防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