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更新時間:2025/7/20 下午 11:28:12
學系特色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本學程)以「智慧學習」之專業內涵,培育學生人工智慧應用及設計能力;學生可依個人志趣,選擇跨領域專長組合,以提高就業競爭力與多元發展,例如智慧教育、資訊科學、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創意設計、企業管理等。
學科意涵
本學程以培養跨域整合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未來人才。完成本學程課程後,學生將具備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職涯挑戰,並於畢業時註記專長;亦能依本校轉系規定申請至欲就讀的學系。
學習方法

本學程在教學上聚焦於「智慧學習」專業內涵之統整,包含「AI素養」、「自主及終身學習力」、「跨域學習力」,培育智慧教育之未來跨領域人才。
圖解:「智慧學習」專業內涵之統整

本學程聚焦AI素養與教育推展的結合。本學程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具人工智慧的學習平臺,瞭解其適性教學模式,掌握未來於教育現場應用方式,提升適性教學素養外;亦透過機器人設備、AIoT設備與AI機器學習技術導入其教學場域,提升其運用新人工智慧技術與科技導入教學能力。
圖解:AI素養與教育推展

本學程冀望透過教育過程,培育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之終身的學習者。透過自知 、自理自評 自強等過程,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並調節學習方法和自我認知,以達至善,即為自主學習最重要的目標。
圖解:自主學習能力之終身的學習者

本校執行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推動總辦公室、雙語數位學伴中心、夢的N次方等,推動全國中小學數位學習實踐、雙語學伴人才培育及教師專業成長,結合智慧檢測服務,引領數位學習發展。希冀透過新興科技與智慧自造教育輔助資訊與設計課程與智慧學習服務,以達致跨域學習與實踐機會。
圖解:跨域學習與實踐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學生可展現多元能力和探索熱忱,著重於跨領域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不同學科領域的興趣和探索。 此外,探索興趣,建立自主學習動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競賽或社會服務,透過多元的發展,展現熱忱和領導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位學程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學習科學領域之專業人才、發展國內新型態學習研究與開拓學習實務之應用、培養學生將具備整合統計、程式設計、資料分析、資訊應用之知識與技能。本學程學生可依個人興趣及未來職涯規劃修讀本校四個學院(教育學院、人文學院、理學院及管理學院)之任一個學系主修或學程專長課程,或進行國立台灣大學系統跨校修課,畢業證書上將註記主修專長。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高中生可能誤以為不分系畢業生因無特定專業,未來出路較窄。其實,透過跨領域學習與自主課程規劃,學生能培養整合思考與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更具彈性與競爭力。畢業生可依個人專長發展於科技、設計、教育、創業等多元領域。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可誤以為全校不分系學位學程只是為尚未確定志向者設計,其實不然。本學程旨在培養具「多功能、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強調學生主動探索、跨域學習與問題導向實作。學生可依興趣規劃個人化課程路徑,融合人文、科技、社會等多元知識,發展獨特專長。
補充提醒與說明
透過多元且創新的教學設計,本學位學程旨在培養具備跨域整合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未來人才。完成本學程課程後,學生將具備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職涯挑戰;據此,學程畢業生無論是投身教育科技、數據分析、創新創業,或是繼續深造進修,皆能自信迎接未來!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人工智慧導論
- 人工智慧跨域應用
- 人工智慧在教育上的運用
- 生成式人工智慧輔助程式設計
-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理論與實務
-
大二必修
- 大數據分析與運用
- 科技生活與永續發展
- 人工智慧與數位人文
-
大三必修
- 跨領域科技與專題製作
- 人工智慧產品與服務設計
- 機器人教學運用
-
大四必修
- 人工智慧人機互動
- 人工智慧代理人與數位孿生應用
專業選修課程
-
人工智慧、數位人文、新興科技應用
- 1. 人工智慧與商業分析 2. 人工智慧與數位人文 3. 人工智慧產品與服務設計 4. 人工智慧代理人與數位孳生應用 5. 人工智慧人機互動 6. 科技生活與永續發展 7. 新興科技教學應用 8. 機器人教學應用
特色課程

人工智慧跨域應用
本課程介紹人工智慧在多元領域的應用,強調跨學科整合與實務導向。學生將學習基本AI技術,並透過專題實作,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提升跨域協作與創新思維。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聚焦於科技工具(如智慧學習平台、學習分析)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融合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學設計原則,搭配實務操作與案例分析,幫助學生設計並評估有效的學習環境與策略。

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本課程涵蓋資料探勘、機器學習與視覺化技術,培養學生在海量資料中找出規律與價值。學生將實作分析工具,並應用於商業、社會科學與公共政策等場域,強調資料驅動決策能力。

人工智慧與數位人文
本課程結合AI技術與人文研究方法,探討文本分析、文化資產數位化等應用。透過實作與討論,學生理解AI在文學、歷史、語言等領域的潛力與挑戰,拓展人文研究視野。

人工智慧代理人與數位攣生應用
介紹智慧代理人與數位分身之概念、設計與應用,涵蓋模擬、預測與人機互動等技術。課程強調實作與跨域應用,適用於智慧製造與虛實整合等場域。
適合從事工作
-
小學教師
-
修習本校提供的中等學校或國民小學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取得教師資格,進入中小學任教,推動智慧教育與數位學習的實踐。
-
-
其他研究人員
-
教育研究人員:目前「人工智慧」、「數據分析」以及「適性教學」等相關社群的發展日益蓬勃,由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的研究專案及從業社群可以看出研究能量之需求仍有其需要,本學生畢業生也可以在畢業後參與人工智慧、數據分析、適性教學等領域的研究,進入學術研究機構或大專院校,從事教育科技相關研究工作。
-
-
數據分析師
-
擔任教育資料分析師、政策研究員,投入教育資料與大數據分析產業、人力平台公司、各大教育資料庫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地方政府數位中心等研發領域,也包括傳播媒體、教材研發機構、數位學習、資訊遊戲、數位教育設施場所等相關事業領域。
-
-
教育科技與數位內容開發
-
投入學習軟體開發、數位教材設計、素養導向內容製作等領域,服務於軟體公司、數位學習平台、教育科技企業等。
-
-
公家機關相關人員
-
投入政府相關部門任職,研擬各種政策與研究,其中包括了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環保署等單位,各國營事業之展示館,科技業之展示館等。
-
系友生涯發展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性格特質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