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所屬學群 社會心理學群 文史哲學群
宗教學類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所在校區

校本部

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1號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學系特色

佛學組結合理論與實踐,培養學生具備佛學研究、文化分析及佛教藝術相關能力。佛教思想與藝術的發展相輔相成,形成悠久而豐富的文化資源。本組課程以佛典研讀、佛學理論、以及佛教藝術相關課程為核心,並鼓勵學生依自身規劃選修跨領域課程,拓展學術與應用的視野。

  下載詳細資料

教學課程涵蓋多元專業領域,透過課程的規劃,進階出水墨、繪畫、複合媒體、雕塑、版印媒體、視覺研究等專業。強化學生藝術創作實作及創作媒材的掌握能力,依個人學習需求規劃兼習藝術史學、理論與評論,孕育人文藝術思維,藝術展演能力的藝術創作專才。

學科意涵

佛學組是一場關於「心靈」的探險,不是背誦經書,而是探索內在、理解生命。我們相信佛學是一門「心靈的科學」,透過多元課程將智慧帶入生活。看電影時探討人生哲理,從花藝與茶道中體驗禪意與專注,用藝術創作表達內心世界。這裡沒有刻板教條,只有幫助你找到平靜與方向的智慧。在紛擾中學會與自己對話,打造屬於你的心靈淨土。佛學組,讓你活出更深刻、更自在的人生


下載詳細資料

美術在現代主義時代更直接與視覺藝術成為互通之類型用詞,隨視覺藝術形式的擴展,更涵括行為表演、概念、聲音等非傳統藝術脈絡之藝術表現,本美術系所指涉學科應該在既有視覺藝術脈絡延伸出之藝術相關樣貌、議題、表現之研究。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生活即是修行。帶著深刻與開放體驗生活的態度,佛教之精神將能逐漸領略。

可以利用課餘之暇多看展覽或藝術相關書籍,增進藝術涵養開拓想像與視野。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在台灣,有多個系所名稱含「佛學」或「宗教」,但學習重點與發展方向不同。我們華梵大學佛學組特色在於理論與實踐並重,並強調跨領域學習。宗教學系研究多種宗教,了解其起源與社會影響,範圍廣泛;而我們佛學系則專注深入佛學理論與哲思,並結合生活實踐,運用佛學智慧助人自助。系所提供心靈療癒、生命關懷、佛教藝術與文創等多元選修,促進跨界發展。若想深入佛學並結合生活與藝術,華梵佛教學組是理想選擇。


下載詳細資料

本系之創作立基於由純藝術創作,概念出發延伸之藝術表現類型為研究學習範圍。重於培養創意能力與個人創作風格,有水墨、繪畫、複合媒材、版印媒體、雕塑、視覺研究等學群。在課程上雖與其他藝術相關科系有所重疊,但本組在各類創作的課程上安排上,具有更佳的深度與廣度。其中視覺研究學群,課程涵蓋藝術史、藝術評論、策展,有別於人文社會學系或藝術史學系。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佛教藝術與佛學領域可充實個人涵養,職涯或生涯可一併學習,同時增長。佛藝與佛學在於圖像與文字不同的呈現。

雖然是本系以培育,培育優秀創作與理論兼修人才為主,但未來出路及發展仍具多樣性。
可從事藝術創作、展覽策展、承接個案創作、自行成立工作室、教學,及其它藝術相關之工作,並非以設計人才為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培養佛教藝術與佛學人才,分為佛學組與藝術組,且有跨領域課程,並非每人都需出家或吃素才能報名。

本系以培養藝術家、發展視覺藝術相關理論為主要教學目標,較不適合以設計工作為職志的學生就讀。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佛學組是除了佛學經典的薰陶也著重於人文生命關懷,並透過佛教藝術培養藝術氣息,展現佛學結合人文藝術後的深厚底蘊。佛學組不只是讓你學會知識,更是培養你「如何生活」的能力。這些能力在任何領域都能發光發熱,幫助你打造獨一無二的職涯。

本系所聘任專、兼任老師多達40位,師資經驗豐富、理論實務兼備,全方位指導教學,均為學術界之專家。

我的學系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天台思想(佛教義理扎根)
    • 佛教文學
    • 禪修進階
    • 佛教生命倫理學
    • 弘化講習
    • 梵唄
  • 大一必修
    • 佛學超入門(佛學概論)
    • 佛教發展史
    • 佛典解碼(佛典入門)
  • 大二必修
    • 內在靜心術(禪修入門)
    • 佛教文化與電影
    • 佛性思想
    • 漢傳佛教史
  • 大三必修
    • 佛學論文寫作
    • 覺醒教育學(覺之教育)
    • 佛門儀軌理論與實作
    • 華嚴思想
  • 大四必修
    • 般若智慧探索(般若思想)
    • 心靈與生命的對話(佛教生命倫理學)
    • 美學策展人(法會布置空間美學)
  • 大一必修
    • 西洋美術史
    • 素描A~M
    • 筆墨造型基礎
    • 水墨傳統技法(主修水墨)
    • 重彩(主修水墨)
    • 東西繪畫基礎(主修水墨)
    • 東西繪畫比較(主修水墨)
    • 繪畫基礎(主修繪畫)
    • 圖像的擴延(主修繪畫)
    • 繪畫材料與實踐(主修繪畫)
    • 繪畫中的身體與時間(主修繪畫)
    • 物件媒材(主修複媒)
    • 造形藝術(主修複媒)
    • 影像、聲音、文字與藝術實踐(主修複媒)
    • 活動影像與計畫執行(主修複媒)
    • 塑造(主修雕塑)
    • 木材質(主修雕塑)
    • 造形藝術(主修雕塑)
    • 凸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凹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東亞美術史專題(主修視覺研究)
  • 大二必修
    • 造形基礎
    • 當代藝術導讀
    • 書畫表現(主修水墨)
    • 水墨材質與創作(主修水墨)
    • 繪畫材料與實踐(主修繪畫)
    • 繪畫中的身體與時間(主修繪畫)
    • 繪畫綜合媒材(主修繪畫)
    • 跨領域創作基礎(主修複媒)
    • 計劃型創作(主修複媒)
    • 金屬造型-焊接(主修雕塑)
    • 石雕(主修雕塑)
    • 孔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平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複製圖像(主修版印媒體)
    • 西洋美術史專題(主修視覺研究)
    • 視覺文化導論(主修視覺研究)
    • 書畫論(主修水墨)
    • 繪畫論(主修繪畫)
    • 影像思維(主修複媒)
    • 雕塑論(主修雕塑)
    • 版畫藝術(主修版印媒體)
    • 臺灣美術史(主修視覺研究)
  • 大三必修
    • 創作論述寫作
    • 藝術理論
    • 水墨創作(主修水墨)
    • 繪畫創作(主修繪畫)
    • 複合媒體創作(主修複媒)
    • 雕塑創作(主修雕塑)
    • 版畫創作(主修版印媒體)
    • 展覽製作與策展實踐(主修視覺研究)
    • 展覽史(主修視覺研究)
    • 專題研究(主修視覺研究)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
    • 畢業專題與發表(主修視覺研究)
專業選修課程
  • 【思想家】
    • 技能樹一:【思想家】—— 佛學理論與應用 如果你對哲學、邏輯思考充滿熱情,這個模組將帶你深入佛學的智慧寶庫。
  • 【專業技能】
    • —深入佛學智慧,鍛鍊哲學與邏輯思考能力。
  • 【心靈教練】
    • 技能樹二:【心靈教練】—— 禪修與靜心
  • 【跨界藝術家】
    • 融合佛學美學,打造獨特文創與藝術作品。
  • 【實踐者】
    • 畢業專題
  • 藝術史與視覺文化
    • 宋元書法史 明清書法史 清代金石書畫 臺灣美術史 臺灣美術專題 藝術及其全球史 展覽史 藝術寫作與詮釋
  • 藝術理論與實踐
    • 藝術批評 視覺語言 媒體造形研習 視覺文化導論Ⅰ、Ⅱ 論文寫作基礎 展演實踐 現代與當代藝術專題 現代女性藝術家群像 當代女性藝術家群像 當代藝術思潮 台灣當代藝術展覽觀察Ⅰ、Ⅱ
  • 影像媒體創作
    • 動畫原理與創作Ⅰ、Ⅱ 藝術創作影像編輯 數位網路藝術平臺 暗房基礎 數位攝影 另類攝影技法 大型相機攝影 編導攝影進階 攝影與親密生活 影像技術實踐
  • 材質工作室選修
    • 鑄造 塑造進階創作 陶塑 赤燒 石材與造形 繪畫作為保存術 裝置藝術 造形創作與身體 觀念雕塑 立體造形 水墨裱褙 鑲嵌藝術 書法 書法研究 篆刻 篆刻的史論與應用 素材研習 油畫修復 敘事漫畫 當代版印策略與創作脈絡 版畫應用 藝術家的書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我的學系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文字編輯校對人員

    從事新聞紙、雜誌、圖書、冊籍等稿件及素材之選用、審核、刪改、編排、標題、排印、監督等工作之人員均屬之。在出版社或媒體產業,負責編輯、撰寫與哲學、心靈、生活美學相關的書籍或文章。你的深度思考與洞察力,將幫助你創作出能啟發讀者、引發共鳴的優質內容。


  •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凡具有大專院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的身分,從事大專院校佛學之教學、研究與推廣佛學的工作。


  • 宗教及心靈療癒相關人員

    透過宗教儀式、信仰活動、身心靈活動,協助他人改善生理、心理狀況及生活品質等。
    心靈成長導師 / 諮詢師 運用所學的佛學智慧與靜心方法,幫助人們處理情緒困擾、減輕壓力、找到人生方向。就像一位專業的心靈教練,陪伴人們成長。


  • 文創企劃 / 內容創作者

    將佛學中的美學、故事與哲理,轉化為受大眾歡迎的文創商品、社群內容或影音作品。例如:設計帶有禪意的文創小物、製作深度探討人生的 Podcast,或是經營推廣正念生活的 YouTube 頻道。


  • 藝術家

    藝術家


  • 中學教師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美術老師

    負責教授學生使用各式的繪畫工具及指導繪畫技巧,並設計及開發相關課程。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Complete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Complete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Complete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Complete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Complete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Complete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性格特質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Complete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Complete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Complete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Complete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