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跨
管理學群
文化產業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和平校區 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強調環境生態永續、社會文化永續、經濟資源永續、政策治理永續等四面向,運用核心理論,建立分析、規劃、管理、治理之專業知識,結合空間資訊科技,提供學生在環境與文化資源統整知識的學習,以培養新世代綠領人才。 |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素質優秀,注重倫理,和諧相處,凝聚力高,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動能,並依據「教育基礎理論」、「教育政策與行政」、「課程教學與媒體」及「心理輔導與測統」等專長領域分組,含蓋周延。教師教學嚴謹,在教學設施上亦頗為完善,並擁有國際知名質性研究軟體與師資;本系學生認真向學,實施家族制,學長姐導引提攜學弟妹,在理論與實務上相互切磋觀摩,成效卓著,相關說明如附件。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思考未來永續發展需求,課程特將環境、社會、文化、 經濟及法治多樣性列入考量,強調此五大領域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核心素養與知能,同時重視跨界統整,探索各種環境文化與永續資源等議題,藉由整合性的思考與策略,解決當代永續發展面對的相關問題。 |
教育學是社會科學重要學門之一,揭示並探討教育的本質,立基於其他的社會科學學門,諸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奠定教育理論基礎,研究教育政策與制度,研發課程、教學與評量,研討心理測驗與統計,致力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與對話,引發對教育現象與問題的關注與突破。 |
學習方法 |
![]() 任務導向學習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師給予學生學習任務,讓學生在透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並運用新技巧去完成某件事或解決一項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活動。 圖解:美國Timothy教授之任務導向學習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探究學習法(Inquiry-based learning): 以學生為主體,經由學生自己通過閲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以建立自身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 圖解:以社區參與調查讓學生主動探索在地產業變遷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問題來刺激學習者之思考,提供學習者主動參與議題討論之機會,並透過教學者之回饋與協助建構知識脈絡。在課堂上會由學生提出問題,經由與教師及同儕資料蒐集、研究、討論,加強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至同欣電子永續辦公室參訪與實務教學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田野調查實作:課程涵蓋環境與文化田野調查,進行資訊搜集與分析研判的施作能力。 圖解:達德能源環教中心了解離岸風力發電機現況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體驗學習:經由學生親自參與及體驗、實作,了解課程概念與實際運作的關係,藉由問題的解決、反思等達到學習的目標。 圖解:課程安排至原住民農場體驗學習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未上傳圖片 1.互動式與情境化教學:強調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教師透過對話與啟發引導,促進學生同理心及情感表達,將理論內化並應用於實踐,達成深度學習目標。 未上傳圖片 2.小組合作學習:每週設計有趣又實用的主題情境,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升學輔導等,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力!課程還安排小組報告,探討學習困難、差異化教學及成人學習輔導等實務議題,更特邀教學現場的業師與專家學者分享真實輔導經驗。課堂作業亦融入生成式AI,協助學生學習設計自主學習與學習輔導方案。 未上傳圖片 3.口頭簡報:培養同學能依據指定的主題範圍,兼顧學術與生活化的面向,製作簡報、進行口頭發表,並接受師生的提問與提供回應。 未上傳圖片 4.撰寫研究專題計畫及論文寫作:選定有價值的主題,提出具可行性的計畫並公開發表。 未上傳圖片 5.實習、實作與實察:接觸、結合教學現場,進行實地學習。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期待學生具有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永續發展議題上的問題體察和實踐。因此鼓勵學生擅用高中課程線上或線下自主學習的機會,洞察環境與文化發展上的相關問題,提出問題解決與資源運用的能力;可利用小論文或任何課程計畫及成果、或非修課紀錄之個人作品,展現實作或研究動機、探索與實證設計、結果反思與操作歷程等成就,以展現個人能力特質。 |
一、關心教育時事或新聞,培養問題意識及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著重於永續發展實踐,在修課上提供較大的彈性,以使學生較其他相關科系有更多的機會跨領域學習。 |
本系與心理輔導系、教育科技系、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的異同如附件說明。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永續發展是為當前世界重要的新興議題,未來將可擔任與永續發展的各種相關工作職場服務對象包含各類企業,在地民眾,社區與民間組織,公部門等,協助各式能包容環境與文化的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 |
常見的誤解及澄清之處,詳如附件說明。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永續發展議題只能有利於理工學科人才的天下? |
誤解之處及澄清之處,詳如附件說明。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為培育學生具有跨領域學習能力,透過專題研究(論文寫作)、實習(產業、公部門)、交換、移地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社會所需的能力,各課程將圍繞於環境與文化議題的相關主軸,且結合於每學年固定辦理「田野躍進」此一代表性活動。俾使學生以畢業128學分修習,具備跨領域實踐能力。 |
請參閱附件說明。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經濟治理永續課程經濟治理永續課程內容聚焦於探討氣候變遷、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環境政策、綠色治理等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並深入分析政府如何透過政策工具與治理措施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協同發展。課程以專題研究為核心,學生透過小組形式進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討各國如何管理自然資源、自然資本與實現環境政策目標。 未上傳圖片 社會文化永續課程為達永續目標,縮短社會差異,努力推動企業回饋社會,建構大眾尊重同理思維,包括國際人權、性別、社會正義、經濟轉型與社會包容性等議題,聚焦於當代 ESG 浪潮中的 Social;也需透過不斷的反饋修正,來向文化永續的目標,舉凡文化影響評估、文化遺產影響評估、以及社會投資報酬率等評估方法皆是需認識的工具。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提供 ![]() 永續發展專題本課程由學生依據專長取向選定指導教授,於大三起修習3個學期,並於第三學期期末進行公開成果發表。永續發展專題,可以畢業專題、實習或國內外學校交換呈現成果報告。 圖解:大四畢業專題發表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提供 未上傳圖片 11 圖解:1 版權:1 未上傳圖片 11 圖解:1 版權:1 |
![]() 學習輔導本課程專為關心教育與學習輔導的學生設計,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技巧,涵蓋學習策略輔導、時間管理、學科學習診斷,以及學習困難與低成就的輔導等議題。透過課程,學生將深入了解學習輔導的基本概念,掌握輔導兒童與青少年的核心能力,並學習設計實用的輔導方案,進而提升個人學習成效與專業力。 圖解:運用世界咖啡館討論理想的學習計畫 版權:授課教師 ![]() 阿德勒心理:理論與實務以體驗輔導教學為核心,結合理論與經驗學習,運用模擬案例、角色扮演及遊戲等多元情境,注重情感發展與實踐,培養師資生輔導能力,聚焦青少年輔導與心理議題。 圖解:運用角色扮演及遊戲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 版權:授課教師 ![]() 教育哲學本教育專業課程同時也是教師資格考試的準備科目之一,課程除提供生動且深入的理論背景與內涵介紹,也安排小組對指定的主題進行口頭簡報,培養修課同學提問與回應的能力,從而理解當前合格教師應認識的教育思想,進而發展自身有兼容教育哲思與課綱願景理念的一套教師哲學。 版權:授課教師 未上傳圖片 休閒教育老師將休閒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一個與休閒教育有關的團康遊戲和真正設計一趟一天的休閒之旅,是一堂受學生歡迎且有特色的課程。 未上傳圖片 哲學概論此課程介紹許多不同的哲學派別、代表人物,並提出問題讓小組思考並公開發表,是一門培養大學生思考能力不可或缺的課程。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版權:系友提供
董O瑜環文系提供了多元的修課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我在大學時主修環境經濟,並修習都市計畫、GIS、行政學等課程,奠定我在環境資源管理的基礎。同時,透過撰寫畢業專題並在國內外研討會上發表,我進一步擴展了自己的視野,也深化了對ESG領域的理解。 在大四一整年的職涯探索中,我發現自己對ESG領域充滿熱忱。畢業後,我積極考取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致力於協助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同時,我也運用環境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管理,期望在ESG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 版權:系友提供
胡O姍院學士班提供學生非常彈性的修課選擇,鼓勵學生往跨領域的專長發展,我也選擇本院的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科管院的經濟學系,並另外修習國小教育學程,充分接觸不同領域讓我擁有環境規劃、綠色金融、永續發展教育等特殊專長,另也考取國小雙語教師資格證,畢業後至臺灣大學氣候與永續發展碩士學程就讀,繼續於此領域深耕。 經過大學四年的探索,與研究所學習之餘,我同時於NGO擔任部落格寫手,並推動青年就職永續綠色職涯,希望未來自己也能成為業界需要的綠領人才,協助企業推動綠色轉型。 未上傳圖片
張O綺大學時期,我知道我自身對社會公益的相關事務很有熱忱,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共行政作為我環文系的主修。同時,環文系大量的實務田野課程,搭配上地方人文、環境永續的議題,抑或是與社會時事的結合,這些訓練扎扎實實的帶給我獨到的角度,學習分析並解決我眼前所遇到的問題。如果剛好又是投身社會永續相關的工作,環文系的課程能夠從頭地去理解永續的重要性跟發展邏輯,在未來10年的永續浪潮下,真的相當受用。 畢業後我任職於聯合報所支持的願景工程基金會,擔任品牌企劃一職,負責永續專案的規劃與執行。基金會主要關心的是社會公眾的議題,其中包括環境面、社會面,在工作中時常接觸社會議題,因為環文系過去的人文訓練,給予我相當大的助力,一來對於環境議題有很大的掌握,二來是在對外的互動上,豐富的田野經驗,讓我不會害怕與陌生人互動。這些都蠻類似環文系實務課程所帶給我的專案訓練,在職場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 版權:系友提供
陳O璇回想當初在思考大學系所時,發現環文系課程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未來適合朝向跨領域發展,因此選擇到這裡就讀。而在學期間我投入許多嘗試,透過文獻探討及田野調查實作,深入理解環境面的生態永續策略、社會面的地方創生方案,以及治理面的風險機會管理,這些完整專案的推動經驗與過程中培養的問題解決及溝通能力,為後續職涯歷程增添不少信心及正面效益。 目前我是企業永續部門的成員,主要協助規劃公司在ESG的發展策略,並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合作。因為永續涵蓋的面向多元,過去在環文系接觸的議題,例如: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及公共行政都可能成為企業重視的項目,大學時期的多方涉略幫助我在對公司內部提出建議時,能夠創造不一樣的觀點。 ![]() 版權:系友提供
郭O宏大一的「環境、文化資源分析」對職涯規劃與專業發展都是助益良多,「GIS課程」、「研究方法」以及「統計學」等學術導向課程,幫助我們訓練邏輯思維與資料分析能力,在「觀光資源概論」、「文化與地方產業」、「城鄉環境分析」及「社區服務與氛圍」等課程帶走出教室,深入社區。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在矛盾或衝突中找到平衡,思考永續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 系上課程的核心價值與教育部108課綱強調的素養能力(自主行動、互動互動、社會參與)高度契合。因此從大三開始,我加修了國小師資培育課程,以期在教學中導入地方創生、永續發展的觀點,利用所學帶給下一代的孩子正向影響。成為正式教師後,我不斷將學到的反思、 |
未上傳圖片
教育行政鄭英耀/教育部部長 吳清山/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 蔡培村/監察委員/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 蔡清華/教育部前政務次長 鄭淵全/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 戴淑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 王慧蘭/屏東縣教育處處長 葉子超/澎湖縣教育處處長 鄭新輝/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前局長 服務於教育行政機關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未上傳圖片
大學方德隆/高雄師範大學學務長、教育學院院長 鄭彩鳳教授、吳裕益教授/高雄師範大學 張慶勳教授、陳枝烈教授、簡成熙教授/屏東大學 李玉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 吳百祿/正修科技大學副校長 任教於大學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未上傳圖片
國民中小學黃秀霞/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前校長 翁慶才/高雄市四維國小校長 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黃怡雯/高雄市岡山國中校長 系友或在校生榮任校長名單眾多,詳見教育系網頁https://c.nknu.edu.tw/edu/Album_Images.aspx?Aid=14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