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
文史哲學群
跨
管理學群
文化產業學類 |
| 所在校區 |
第一(二坪山)校區 苗栗市恭敬里聯大1號 |
第二(八甲)校區 苗栗市南勢里聯大2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課程內容涵蓋「生活產品設計」、「文化商品設計」兩大發展方向,輔以「創新與創業」課程,提供完整的教育系統與環境培育設計專才。 |
本系為國內首創結合文創與數位行銷之科系,主要發展方向有三:文創商品設計、數位行銷、產業經營。課程規劃為跨學門與多領域之創新整合,並強調創意設計與產業營運之串聯。主要課程包括商品設計、會展實務、3D設計列印、APP數位行銷、數位影視音產製、傳統工藝創新與發展、專題製作與產業實習等。本系課程搭配各領域實務業師,培養具備文化鑑賞、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文創產業經營規劃、文創產業數位行銷以及數位策展能力之專業 |
| 學科意涵 |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是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是20世紀初工業化社會的產物。隨著以機械化為特徵的工業社會轉向以資訊化為特色的知識社會邁進,工業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朝向更廣泛的使用者參與、以使用者為中心成為設計的趨勢。 下載詳細資料 |
數位行銷、傳統工藝振興與發展、產學合作等,搭配不同產業領域的實務業師,培養文化鑑賞、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文創產業經營規劃、文創產業數位行銷以及數位策展等能力。採行分流教育,提供專業證照及能力養成,發掘個別性向與潛能,同時提供專業課程進修訓練,俾使學生能在四年內真正學有所長,以面對未來職場生涯的挑戰。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講授設計相關知識與理論,帶領同學釐清問題,了解課程內容。
團隊學習:透過分組教學活動、團隊討論、競賽展演促成此能力之養成。
跨領域互評學習:設計主軸課程採小班制的分組教學,包括來自留學美、英等不同背景師資及資深業師參與協同教學。內容包含實務設計解決問題、溝通發表、互評學習。 |
課堂講授:本系之規劃即結合四大理念與三大發展主軸,推展我國文創十六產業,「數位化」「國際化」「產值化」「在地化」四大理念,培養學子文化創意之文本力、數位設計之科技力與行銷企劃之產業力。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個案分析或研討: 針對國內外實務教學個案,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創意是點子、是想法,實踐這些靈感就是創造力,而文創系就是一間創意的工廠,希望培養你們可以實現夢想的創造力。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專題實務:課程學習崇尚做中學強化「產業實習」與「專題研究」。積極與企業、研究機構合作,包括CPC、商發院、臺經院、青創會、中衛等等。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自主學習:本系認為,一個健全的學習環境,不能完全依靠學校提供的正規課程機制,更有賴於學生課餘時間的共學交流。因此本系鼓勵學生成立各種自主學習團體(讀書會、共學成長團體),分享彼此學習經驗,進一步透過共商、共學,提出行動方案或計畫方案,做為教學創新的動力。這也是本系嘗試翻轉教室的另一種作法。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跨領域學習:為使學生職涯出路更為寬闊、強化未來的競爭力,使人才的培育更能切合產業的需求,目前本校共規劃有3D列印與生醫器材學分學程、物聯網應用實務學分學程、粉末冶金學分學程、設計與管理學分學程、創新與創業學分學程、智慧電網學分學程、智慧橘綠(iGO)跨領域特色學分學程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練習以口語或文字表達個人觀點,並與他人進行溝通與討論 |
藉由跨學門互相的合作與整合,著重新時代文創設計人才的跨界整合設計觀念,培育文化創意產業所需之高級經營管理專業人才,鼓勵大家不要吝嗇去嘗試,放膽去做,每件事情都會有它獨特的意義,以強化學生於文創產業界的國際競爭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強調設計思考及實作,並培養團隊合作、設計溝通、跨領域創意解決問題之能力。 |
國立聯合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本系數位行銷與文化創意為核心,課程包含商品攝影、會展設計、專案管理、3D設計列印、APP設計、數位行銷、雲端服務等,搭配不同產業領域的實務業師,培養文化鑑賞、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產業經營規劃、數位行銷以及數位策展等能力。理論與實務並重,大一:基礎理論教學;大二與大三:理論、實務課程與證照輔導;大四:研究專題/校外實習(國內與海外實務)。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工業設計系畢業生典型出路,包括進入國內外設計服務公司,科技或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或品牌行銷部門。近十年有更元的發展,包括開發新產品或新體驗的設計創業、於文化或社區場域進行設計策展及專案企劃等工作,具有設計的思維與技能,在私人企業、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中皆具有發揮的潛力。 |
現在的社會若是只會一種技能很容易被邊緣化,因此必須要多方學習,像行銷企劃與設計基本上即是一體兩面的事,但最常發生的是設計人不懂行銷,行銷人不懂設計,以前的環境只需搞定自己的專業即可,本系強調產學合一,技術與論述並重,培育跨界整合專業人才,教學資源豐富且充分與國際接軌。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有些外界誤認工業設計課程只是繪圖或造形而已。但是實際上,工業設計是注重跨領域的學科。學習內容除了設計基礎能力外,還包含工學、美學、經濟學,透過物件設計為中介,解決使用者與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及問題。 |
台灣文化創意相關科系紛紛成立,但要在文創領域脫穎而出,必須具備跨領域的能力,我們鼓勵學生發想,因創意是點子、是想法,實踐這些靈感就是創造力,希望培養你們可以實現夢想的創造力。讓我們搭著「數位行銷」這艘大船,揚起「文化創意」的風帆,開展屬於我們的國際自創品牌!創造無國界的被需求網。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除了學校的獎學金,本系亦提供豐富的設計專案與工讀機會,近五年輔導學生自行申請計畫所獲得補助與獎金超過520萬元,以培養學生具有社群參與設計專案的管理與執行能力,以符合本系四大教育目標: |
本系是高度產學合作,兼具研發能量的優質學習環境;擁有國際化資施,開設國際化課程,培養學生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的多元競爭力,並輔導學生考取專業證照。(一)本系8位優質國際化師資(二)本系強調產學合作、專題研究,與產業實務相結合,產業高階師資群聚。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課程架構本系學生應於就學期間修過共同之校、院、系必修課程,含大一至大四8個學期的「設計主軸(含畢業專題)」與「設計學理」、「設計技能」等專業必修課程,以獲得設計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選修課則依據「生活產品設計」、「文化商品設計」、「創新與創業」三個發展方向開設。 圖解:工業設計系課程地圖總覽
生活產品設計
a. 解決生活問題,並兼具創新概念與美學外觀的產品設計。
文化商品設計
a. 結合文化元素及故事性,導入量產製程的之道具設計。
創新與創業
a.培育創業家精神,涵養設計人才具備創業思維 |
色彩學在商品設計的領域中,使用適切的色彩更是最重要的設計要領,課程以色彩學理論導入並詳細介紹各種色彩學體系,以PCCS作為主要訓練參考工具,加強學生對各種配色技巧的認知與運用,期能讓學生增加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進而靈活運用色彩;當我們穿上衣服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再是消費者,而是表現自己的藝術家。 圖解:色彩*設計=培養流行敏銳度與思考邏輯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文化行政與政策本課程將探討法治國家的文化政策與行政實務運作,協助同學瞭解文化政策對於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可能影響,培養文化產業人員應有的觀念與涵養,並進一步在文化發展與政府角色的歷史關係文獻中,反思台灣過去的文化政策,並提出對台灣的文化政策構想。 圖解:學生組成專業拍攝團隊,整合地方文化資源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品牌設計以台灣文創商品之品牌案例分析(包含授課老師設計之個案分析)導入課程,使學生能清楚理解傳統特色商品轉化為文創品牌的策略、通路、定位設計過程,並藉由品牌故事使學生理解品牌行銷的方法與技巧。課程並結合實務製作,可藉個人識別系統品牌形象重塑,演練品牌識別系統設計之規劃。 圖解:強化品牌與設計技巧,提升企業整體品牌力 版權:聯合大學文創系教師自有照片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廖怡雅。藺子工作室創辦人。
廖怡雅藺子工作室創辦人。國立聯大工設學士班畢業,聯大工設所碩士班第一屆最高分畢業。 苑裡曾經因為藺編而繁榮一時。半個世紀前,藺編產品是上海高級旅館的必備寢具,也是日本的街頭時尚配件。怡雅投入傳統工法紀錄及工藝傳承,曾經遠征德國柏林、日本。現在,她自創『藺子』品牌,希望走向全世界,重現歷史榮景。 2018年第14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主 2016年 入選關鍵評論網「2016 地方再造領域未來大人物」 2015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村領航獎」 2015年 勞動部全國創新創業競賽優勝 2015年 擔任TedxTainan「故土新芽」沙龍講者 2014年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微型產業類首獎
圖解:施尚伯。國立聯大工設學士班畢業。
施尚伯國立聯大工設學士班畢業。聯大工設所碩士班第一屆畢業。帶領CCILU國際公司設計團隊、2017 義大利A’ Design Award白金首獎。2018德國點設計獎。 聯大工設以傳承鞋類設計自豪,施尚伯曾經擁有近百雙鞋,碩士論文研究台灣鞋產業的美學管理與市場規劃。畢業後飛往澳洲伯斯擔任PERTH888公司背包客棧經理,繼續前往布里斯本的Nivekeel設計工作室從事平面設計。施尚伯目前為Adidas主設計師,繼續朝向夢想邁進,期待引領著我們未來的時尚。
圖解:王宣淳,2009 年國立聯大工設畢業。
王宣淳,2009 年國立聯大工設畢業。王宣淳畢業後至美國 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攻讀碩士學位,曾經在美國芝加哥World Kitchen實習,並在芝加哥Enablon公司擔任互動設計師。 目前在亞特蘭大MAVEN DESIGN設計顧問公司 擔任工業設計師,繼續塑造我們未來的世界樣貌。
圖解:丁家威,2012年國立聯大工設畢業
丁家威2012年國立聯大工設畢業,為聯大拿下一座iF百大設計獎。 目前在義大利米蘭跨國電動車企業(Thunder Power Co., Ltd. )擔任設計師,為人們設計未來交通工具的面貌!
圖解:何佳潓目前在倫敦自創包包品牌
何佳潓,2001年聯合工設科畢業2001年聯合工設科畢業, 2010年於倫敦時尚學院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畢業。 何佳潓是英國黛安娜王妃的御用鞋匠周仰杰『JIMMY CHOO』品牌的第一位台灣徒弟,並成為其設計副手。2014年贏得Mercedes Benz Stylo Fashion Awards最有潛力設計師大獎。目前在倫敦自創包包品牌「ILLIZA HO」。 |
版權:本人提供
梁珍菱✓當初選擇聯合文創的原因: 接觸之領域較廣泛,學姊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確立對傳播行銷鑽研的興趣。... ✓想考研的學弟妹: 需要有一個目標明確的方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讀,進而專研專項目... ✓給正在迷茫的學弟妹: 此時的你,可能還不確定你的專業領域,但多嘗試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及 ✓工作經驗分享: 擔任產品經理,需了解公司業務,追蹤通路的銷量,且控管庫存量及生產狀況,進而規劃行銷活動。 √勉勵的一句話: 伸手摘星,未必如願,但不會弄髒你的手,所有勇敢追夢吧。
版權:本人提供
陳姿樺√ 課程與就業方向的連結: 在聯合大學文創系的課程中,設計與行銷的結合為此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然而,透過課堂上的項目操作,我學會如何從構思到執行規劃一場完整的行銷活動。而行銷領域的工作主要涵蓋活動企劃、籌備及宣傳推廣等,這些技能都是在大學期間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面對未來就業時更有信心。 √ 大學經歷與心得分享: 除了學業以外,學姐認為大學是探索自我和發展多方面技能的重要階段。大學時期的每一次嘗試都讓我對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有更深的了解。 因此,鼓勵學弟妹們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並全力以赴,這樣無論將來走在哪條路上,你都會感到無悔。 √勉勵的一句話: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保持熱情並相信自己,未來的路將由自己開創。
版權:本人提供
潘奕君√ 選擇聯大文創的原因與實習經驗分享: 因對創意、行銷與資訊領域的多元結合感興趣,他選擇聯合大學文創系作為起點。雖然沒有參與企業實習,但他在校內專注於維持良好成績,並透過選修資管系的課程(如計算機概論、進階程式設計),拓展了跨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為日後考取研究所奠定了基礎。 他認為,這段學習過程幫助他找到明確的職涯方向,也讓他具備了應用跨領域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在資訊領域中。 √ 工作內容介紹: 目前在台積電擔任CIM工程師,負責產線IT系統的開發與維護,主要工作是確保生產系統的正常運作、提升自動化效率,並解決系統問題。這份工作結合了資訊技術與製造管理,讓他能將學術所學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 給大一新生的建議: 大一新生可以多選修各類領域的課程,參加課外活動,這不僅有助於探索興趣,也能在未來的職涯規劃上更有方向感。
版權:本人提供
賴冠榮✓當初選擇聯合文創的原因: •訴求:自身對設計有興趣,也希望能接觸行銷方面的知識,也是逐漸發現自身對行銷領域有興趣。 •優勢:設計及商業兩大領域職涯探索,多方學習探索,摸索出自己的一條路,進而深入專研。 另外學長也從中點出了自學的重要性! ✓工作經驗分享: •第一份工作:德商-內容審查專員 負責內容審查及SOP檢定、流程規劃 •第二份工作:轉換跑道至IT公司擔任PM 從事產品管理,從產品開發至流程管理 ✓給學弟妹的建議: 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主動爭取機會,不怕試錯,多參與公共事務、活動,安排實習,多和不同的人接觸,進而多方探索,更清楚自身於大環境中的定位及自我了解。 版權:本人提供
陳孟蕎本系107級學生陳孟蕎- 橫跨華語、台語與客語演唱,並涉獵主持、戲劇、街頭藝人表演,甚至開設影音頻道探討汽車文化。 - 近期成就:在2024年原創流行音樂大獎中獲得客語組參獎,並持續參與苗栗各大客家音樂活動,如「苗栗客家歌手演唱會」 ✓工作經驗分享: - 融合創新與傳統:作品不僅保留客家語言的韻味,也融入現代流行音樂的節奏與編曲,吸引年輕族群。 - 文化推廣者:透過音樂、節目與社群媒體,積極推廣客家文化,讓更多人認識並喜愛客語音樂。 - 代表作品活動:《客家巴士666》實境節目中與其他客家音樂人共同演出,展現客庄生活與音樂創作的真實面貌。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 |
|---|---|---|
多元能力 |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7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