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華語文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跨
教育學群
華語文教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 所在校區 |
第二(八甲)校區 苗栗市南勢里聯大2號 |
府城校區 700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
| 學系特色 |
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課程設計以「語文、教學、數位」三大主軸為核心,培育具備語文素養、教學專業及數位媒體應用的人才。學生將學習語言分析、文學、文化、教學類的課程,並結合數位媒體應用、程式設計與大數據文本分析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本系透過教育部計畫,薦送學生至國外教學實習,歷年實習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家。學生未來可在國、內外從事華語文教學、教材設計與研發、數位教育等工作。 |
本系為全國唯一以「國語文」為名的人文學系,致力於培育兼具語文素養、創作能力與教育實踐的專業人才。課程內容涵蓋國語文研究、語文應用創作、書法篆刻及國小師資培育,兼顧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務,強調人文關懷與創意思維的融合。設有「語文專業組」、「語文應用組」及「書法專業組」,培養學生於學術研究、文創產業及藝術教育等領域發展的能力。透過課程學習與社區實踐,學生得以傳承語文之美,拓展文化視野,開創多元的未來。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乃培養對外華語教學人才而成立。本系著重華語文本體知能、華語教學及第二語言習得專業訓練;同時吸取傳統中文系核心課程精髓;並結合數位學程、第二外語、企劃文案、專業寫作等課程,以培養華語文產業人才為職志。 |
本系名為國語文學系,所稱「國語文」兼具中國文學與語文教學兩大範疇,融合人文素養與教育實務之養成。課程內容除涵蓋傳統中國文學、語文創作應用與書法篆刻藝術外,亦設有語文教育相關課程,並提供閩南語加註專長學程。相較於一般中國文學系,本系課程設計更為多元且重視實用導向。同時,本系為教育部核定之師資培育學系,擁有專屬國民小學師資生名額,致力培育兼具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是指學生必須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以提出深刻的問題,最後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此種學習法以「做中學」為核心精神,以實踐活動為要點,以真實案例為對象,解決實際問題,經過反思與回饋,最中主動完成建構知識體系。 圖解:校外參訪
語言學方面的課程主要採取問題導向、價值澄清教學法。問題導向: 課堂討論以實務、問題與現象為核心,教師根據語料引領學生思考、培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價值澄清: 著重引領學生透過審視語言現象與相關社會價值進行反思並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圖解:分組課堂討論
模擬試教:學生需要編撰與規劃華語文教學教案,於課堂中實際演練,模擬試教過程中再同儕相互評鑑教學表現。個案分析:學生需依照教學理論架構,分析實習教師個案,小組集思廣益提出解決個案遭遇教學難題的解決之道。 圖解:日本愛知大學華語教學
主題報告:需依照學科主題,擬定大綱、搜尋網路資料,撰寫主題報告內容並製作簡報,將成果發表於課堂。 分組討論時,學生手機扮演不同功能,包括檢視教學簡報、觀看個案影片、於學習平台記錄討論。 圖解:學生上台簡報
數位學習: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數位圖文軟體操作方法與講解,熟悉數位原理與運用,課堂進行實作,得以習得業界實際需求的數位圖文編輯能力。 圖解:電腦教室 |
本系在學習方法上除了文本分析與詮釋外,也重視跨領域的結合,如以戲劇、影片、展覽等呈現學期報告(本系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多元評量)。在學習方法上,有小組討論、專題實作、展演發表、實地探訪、跨領域結合等方法。 圖解: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並由老師從旁協助
1.研究報告語文專題組除共同課程外,並提供個別化指導,協助學生完成專題研究報告,並舉辦公開發表,培養研究與表達能力。此課程安排能有效訓練學生的學術思辨與研究技巧,為日後升學攻讀研究所奠定良好基礎。 圖解:專題研究與成果發表課程進行論文發表
2.實作發表本校設有課程發表會與展演補助計畫,鼓勵各類課程舉辦實作發表或成果展演,並可靈活選擇校內外場地進行。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得以展現學習成果、交流創意,並在實務操作中培養策展與統籌能力,為未來多元職涯奠定基礎。 圖解:書刊編輯課程進行成果發表
3.實地探訪本校位於臺南市中心,周邊古蹟與文化設施林立,步行即可到達孔廟、延平郡王祠、大南門、五妃廟、臺灣文學館、臺南市立美術館、法華寺、竹溪寺、林百貨等地。並延伸至安平、新化、鹽水、麻豆、將軍、北門等地區,皆為本系師生進行實地探訪與文化學習的重要場域。 圖解:課程結合踏查,探訪永華宮
4.跨域結合本系師生經常與戲劇、教學、數位科技及視覺藝術等領域進行跨域結合,並不定期舉辦相關研習活動。因此,在學習方式上,跨領域整合已成為本系學生的重要學習策略;作業形式也呈現多元發展的趨勢。 圖解:學生結合文創與視覺藝術舉辦活動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接觸本國(或外國)語文論著、小說、戲劇、歷史等文藝創作,培養國際化視野,並養成文字影視閱讀與賞析能力。 |
進入本系,教師在學習和評量上會先進行教學與引導,所以各種學習方法會在課程中培養;高中生在中學已有小組討論與各種發表經驗,在大學階段可有更好的展現。一般而言能完成簡報與圖文檔案的能力是應具備的,學校也會提供各種免費的研習機會。研究報告和實作展演都會在課堂循序教導,因此與其說學習方法,不如懷有一顆喜好探索並努力學習的心更佳。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培育國內外華語文教學、推廣、實務應用之人才,是語文類科的相關科系。但與中國語文學系、台灣語文學系不同。此兩類學系,或培育中國語文或培育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之文學、創作、應用之人才。本系學生則須具備漢語語言學知識、華文文學與文化知識、華語教學知識等,除從事對外華語教學外,亦可從事諸如:華語文教材編寫、華語文數位教學、華語文測驗評量等相關產業。 |
本系課程兼具傳統中文系與應用中文系的特色,以經史子集為基礎,再加上課程分流,分成三個副修:「語文專業課程」、「語文應用課程」和「書法專業課程」,並兼含國小師資培育。因此本系在屬性上是中國文學系的學門,但又有更多元的選擇,不但兼具實用中文學系的課程和師資培育的特色,也提供師資培育閩南語加註專長的課程。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華語文學系和中文系不一樣;兩系的課程內容雖有重疊部分,但華語文學系的課程裡特別設置針對外國人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課程。畢業出路多元,包括中小學語文教育、文書行政、文案企劃、出版業、數位編輯…等,畢業生亦具有對外國人教授華語的能力,可前往海外發展。 |
本系畢業生就業發展多元,除教職、公職與文書工作外,亦有進入高科技產業、新聞與大眾傳播等領域。因應社會變遷,課程設計持續創新,強化學生的跨域與實務能力,拓展職涯出路。雖外界常誤解文科生就業不易,實則本系畢業生就業率高,職場表現深受雇主肯定。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最容易把「華語文學系」和「中國文學系」搞混。華語文學系主要是訓練學生教導外國人學華語,中國文學系則主要是中國文學專業,教學以本國人為主。在學習內容上,華語文學系課程包含中國文學系部分專業,但更加強教學法、教材運用、語言學知識、數位科技輔助教學等。 |
本系強調學用合一,突破傳統中文系的侷限,課程設計多元,結合理論與實務。學生修習語文核心課程,培養語理分析與詮釋整合能力,奠定研究與就業基礎。寫作課程著重各類文體創作與職場應用能力培育。書法專業課程則兼顧技藝精進與人文素養,鼓勵創新表現,展現傳統藝術的當代表達。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大學教育究竟應該走「專」或走「通」的道路,很難有絕對正確的單一選擇。華語文學系的發展方向與課程三主軸(語文、教學、數位)正是企圖在專與通之間走出自己的特色。「語言是窺見人類心智最好的窗口」,從這一專業核心延伸出語文、教學、數位三軸,提供學生比較寬廣的基礎,同時為學生未來生涯發展更多可能的願景。這也是跟傳統中文系最主要的區隔。 |
本系課程規劃多元分流,學生可依興趣選修教育學程、語文應用課程或書法專業課程,學習方向彈性靈活。課程成果呈現可靜態展示也可動態實作,並提供多項配套與增能機制。學生在書寫表達、閱讀詮釋與口語溝通等核心語文能力上,皆能獲得扎實訓練,為未來從事教育、編輯、對外華語教學及其他語文相關職業打下堅實基礎。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華語文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語用學語用學是研究說話者如何使用單詞和句子來表達意義。本課程探討語用學中的核心問題及主要議題,並閱讀當前的理論。課程還涵蓋了語用學理論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學教學方式為教師引領學生根據情境、說話目的檢視人們的語言使用,並透過真實語料的呈現讓學生思考並應用有效溝通的語言形式。
華語文教材教法本課程乃應用教學演練方式實踐教案的操作流程。從認識華語文教學之程度分級標準與系列式教材,到理解與應用華語文詞彙、句型、課文、練習、評量與文化教學等各項教學要領。學習之具體成果為能夠設計完整之華語文教學教案。
華人社會與文化本課程為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師認證的考試科目,從對外華語文教學的角度介紹華人社會與文化。課程內容涵蓋:歷史與地理、物質與科技、制度與風俗、思想與觀念等等,有助於華語教師處理有關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問題,進而幫助外國學習者認識、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
數位圖文編輯本課程探討數位科技運用於圖像與文字編輯的方法。透過課程習得,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數位圖文處理能力,並能對之運用於華語文教材編寫製作,以及作為華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由本課程精進,學生並得以結合自我創意,延伸作為未來進入相關職場時,必備的出版及編輯能力。
海外華語教學實習本課程為境外華語文教學實習。配合海外公私立產學合作機構,每年選送大三以上同學分別赴海外進行教學實習。學生可結合教學理論與實務操作,拓展國際視野,接受海外教學的訓練與挑戰。 |
詩選
從傳統詩選課程中進行教學創新,透過詩歌創意轉化,讓學生藉由作品呈現,熟悉文學經典詮釋的方法;不但能深化經典的詮釋能力,在創意轉化的過程,也能適當的運用媒材,與當代生活連結。
文創產業學生透過體驗文創產業從無到有的過程,對文創工作有初步認識,並搭配業師經驗分享,讓學生對實際職場狀況能有所了解。本系畢業校友有多位從事相關產業。
楷書臨帖
選修「楷書臨帖」的學生以國語文學系大二學生為主。本課程在教學專業與技能上不斷改進,根據歷年的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回饋而有:
語文創作與教學應用
由學生在課堂上創發大四語文應用課程的成果展,教師協助與引導,結合本校附近古蹟與社區營造,完整展現文學的實用性與本系文學課程學習學生的實力,在課程中學生學習回饋有:
專題研究與成果發表
1.專題研究或論文寫作的相關議題,需要長時間的投注與累積,藉由不同意見切磋琢磨,以激發論述者對於論題再作更深入的思考。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華語文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郭屹恩本人 版權:郭屹恩
郭屹恩大一就讀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因對數位嚮往,大二轉學至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在就學時,積極爭取美國Irvine華語教學實習機會,並創立系上第一屆華語文數位創意小組。畢業後,進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學習認知科學課程,與業界數位學習遊戲公司合作,執行眼球追蹤儀相關量化研究 研究所畢業後,因眼動儀專長,進入Yahoo! Design APAC參與使用者體驗研究,開始接觸質性訪談研究。爾後進入台大智慧生活中心,擔任使用者體驗研究員。工作一年,赴澳洲打工渡假7個月。回國後至師大英語系擔任研究助理,負責教育部英語數位學習平台維護與網站改版專案。現職為狄卡科技公司使用者體驗研究員
圖解:何靜芬本人 版權:何靜芬
何靜芬嚮往對外華語教學,就讀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時,多次參與日本木更津工業高等學校的交流活動;在大三暑假前往德國斯圖加特實習。除了擔任老師的教學助理,因為喜歡編輯,參與了系上刊物《華亭》的編輯,並擔任系學會編輯部長,製作系上報紙。畢業後,以推甄方式進入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所就讀 研一時,在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擔任工讀生。爾後在天下雜誌微笑台灣團隊工讀。研究所畢業後正式加入天下人文出版部門擔任編輯助理,一年後升任執行編輯至今。工作中需要參與題目企劃、人力時程安排並執行編務工作;同時也參與行銷討論、新書分享活動等,宜動宜靜的工作挑戰,是在校參與各種活動的經驗累積 圖解:歐喜強華語教學 版權:歐喜強
歐喜強在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就讀時,積極參與外籍生或姊妹校之教學實習、系學會、學生會等自治性社團,學習團隊合作。畢業後,進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繼續建構紮實的理論知識。碩士畢業後,期望發展自己的教學觀,又再進入國立清華大學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人文組就讀 碩士期間,曾在「Yes! Mandarin」知識動能漢語學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擔任兼任華語教師,及美國休士頓中華文化中心擔任短期營隊華語教師。碩士畢業後,在國內語文中心擔任華語教師,從教學實務中增長自己教學技巧。除了教學工作外,2014年至2017年間擔任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秘書。現為國立空中大學數位華語文中心經理
圖解:林芳瑩本人 版權:林芳瑩
林芳瑩在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求學期間,除擔任國立聯合親善大使副團長要職,也擔任第三屆華語文數位創意小組組長,此外還參與華文系編輯部,負責編輯系刊。曾赴泰國中華國際學校實習,2015年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參與第九屆波士頓全球華語網路教育研討會。大學畢業後,進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數位教育研究所繼續深造 大學期間曾擔任短期騰訊行銷大使;畢業後前往位於印尼格朗市的八華三語學校任教。就讀碩士期間,曾進入「ACCUPASS活動通」亞洲最大活動平台實習。2018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回八華三語學校擔任華文部主任秘書、3M教務。目前參與國立空中大學數位華語文中心的課程計畫,負責支援印尼同步遠程華語教學課程
圖解:陳若樺本人 版權:陳若樺
陳若樺高中參加外語社團,對語言及多國文化學習產生興趣,遂進入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就讀。大學時期,曾參與日本木更津工業高等學校交流活動。透過海外教學機會,到舊金山從事為期兩個月的華語教學實習。畢業後,以朝著海外華語文教育與華語教材編輯為目標,進入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進修 碩士畢業後,曾在教學外派公司及各語言中心擔任短期夏令營華語教師。之後進入僑委會,負責華語教材數位化之行政工作。今年五月參加日本企業來台招募人才之就業博覽會,取得日本華語補習班華語講師一職。工作中舉凡課程安排、課室管理與班級經營等,都是大學時期系上多元課程所奠定的基石 |
版權:本系109級蘇亞芸同學繪製
郭繐綺民國94年考進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在系上教授專業教導之下,精進文學創作的能力,在校期間,曾創辦第一屆臺南大學文藝獎,擔任總召集人與系刊主編。大四應屆推甄上中山中國文學系碩士班,之後又應屆考上高師大國文學系博士班。就學期間曾榮獲全國語文競賽第一名的佳績。 現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也曾在本系、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擔任國科會研究助理。 其他工作經歷尚有:高雄市全國語文競賽作文組培訓講師與市賽評審、《幼獅文藝》雜誌教學專欄作家、三民出版社高中參考書作者、聯合報作文講師等。一直投注心力在寫作、研究、與教學等方面。
版權:本系109級蘇亞芸同學繪製
張蘇越中學時期對國文的精深感到嘆服,藉個人申請進入國文系就讀,並副修師資培育、書法學程。上大學拿起毛筆後獲得國粹的滋養,在師長的指導、浙江蘭亭書法藝術學院交流及課餘時間勤練下,畢業前已在國小書法社團授課,也曾受駁二藝術特區邀請,以青年職人身分在「好漢玩字節」展出書法、篆刻作品,擔任體驗課程及講座講師。 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106級,教育實習後應屆考上臺南市正式教師,現擔任高年級班導師,積極地為孩子推廣閱讀理解、寫作和書法教育,並指導學生在校內語文競賽勇奪作文和寫字第一名。大學畢業後回母系就讀在職專班並順利取得碩士學歷,覺得系上所學在教職生涯十分受用,工作穩定後怡情於書法、養性於讀書,將興趣與工作結合,為人生一大幸事。
版權:本系109級蘇亞芸同學繪製
鄭湘如國語文學系102級系友,於在學期間選擇語文應用學程作為副修,在學期間修讀各種實用課程,如:書刊編輯、文化創意與應用及新聞採訪與寫作等課程,在基礎課程中獲得語文實力的培養,並在實用課程的磨練下,滋養出對設計濃厚的興趣,並一步步朝語文設計這條路持續邁進。 畢業後於筆心視覺設計有限公司擔任設計師,迄今系上各類海報、書籍、文宣品等,皆出自其設計,評價頗佳,亦作為語文應用學程學弟妹的榜樣。
版權:本系109級蘇亞芸同學繪製
詹琇惠本系前身語文教育學系95級系友,大學期間於社團擔任過海鷗社文書股長、副社長等職務,團隊合作辦理營隊,並在92年全國社團評鑑擔任解說員,獲得康樂組優等;另為增加教學與行政實務經驗,曾任正音班、作文班、家教等工作。畢業後跨領域參加國家考試,高普雙榜考取公務員,現任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課長。 學校是進入職場的前哨站,所有職場所需的技能,包含口語表達、溝通協調、活動與方案企劃、新聞稿寫作、行銷宣傳、挫折容忍等能力或觀念,早在大學時期內建在腦中,職涯起落得失,有文學經典相伴,得意時常看論語,失意時常讀莊子,氣到不行時念金剛經,畢業後還是常感到受師長的關心與打氣,很感謝系所和師長的用心。
版權:本系109級蘇亞芸同學繪製
林家男從小學接觸書法,且興趣濃厚,高中得知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專授書法篆刻課程,努力成為了南大人,習得書篆基本技法與創作概念。大學畢業前夕,在系上師長指導與鼓勵下,舉辦人生第一次書法個展。畢業後,繼續以書法專業進修至博士學位。 目前為彰化縣國小正式教師,曾擔任書法研習講師及參與揮毫、展覽多次。樂於書法教學,指導學生書法參加語文競賽、學生美展多年,獲獎無數;更熱愛書法創作,享受探索筆畫線條表情達意與結構章法布局謀篇的樂趣,活躍於國內書法展賽。對於母系教授的書法教學與展覽的實務課程,覺得受用無窮,感念在心。 |
我的學系 |
國立聯合大學 華語文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4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