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醫務與心衛社工組)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跨
管理學群
醫務管理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 學系特色 |
畢業後可擔任醫務行政專員或醫療研究人員。主要學習領域包括醫療機構管理、公共衛生與長期照顧(選修)三大專業知識。在學期間可報考醫學資訊管理師、病歷資訊管理師、醫務行政管理人員證照,畢業後亦可考公共衛生師。多數證照通過率高於9成。若選修「長期照顧管理學程」,畢業後可擔任長期照顧相關行政人員。畢業生亦可逕讀本系碩博士班。 下載詳細資料 |
1學程分組:「家庭與司法保護社工組」與「醫務與心衛社工組」,呼應社會安全網與長照需求 |
| 學科意涵 |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係以公共衛生角度來發展醫療機構管理與長期照顧管理兩項專業。從全人健康與醫療照顧知識學習,接著瞭解健康照護機構與組織管理專業,進而參與健康政策規劃,以有效管理提升全民健康與福祉。 |
社會工作學系是社會科學學門,是專門訓練社會工作者學習人與社會的專業知識與技巧,有效協助個人、團體、或社區,達成預期的目標。以預防服務對象的社會功能失調,發掘個人及家庭社會資源及啟發個人潛能,恢復個人及家庭的社會功能。本系組培育兼具醫務、心衛、長期照顧之社工人才。畢業可於醫院、長照機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老人、身障、早期療育等機構服務。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問題導向學習(PBL):以實務個案為例,培養學生分析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解:分組討論分析問題解決方案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團體討論: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能力。 圖解:長照輔療課程分組團體討論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個案發表:培養學生簡報製作、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 圖解:學生實習結束後,返校進行實習成果發表。 版權:系上提供
實務學習:提供機構參訪、服務與學習、實務體驗等理論與實務驗證學習。 圖解:學生至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參訪。 版權:系上提供 |
運用翻轉教學,善用媒材,引導學生思考助人價值與自身優勢能力,思維在成為專業助人者可以有哪些特質與能力的長成,實踐翻轉教育的精神。 圖解:社會工作概論課程教師善用媒材引導學生思考
實習(做中學):課堂講授並實務操作,進入機構或社區,進行方案設計執行評估管理。 圖解:方案實習進行團體督導
多元教學策略:結合PBL教學、個案教學法、遠距教學、合作學習、服務學習、反思寫作、體驗式教學 圖解:本系三門遠距課程通過教育部認證 運用社會個案、團體工作等學習方法、學習個案研究、案例分享、團體活動設計與帶領 圖解:在團體工作教室進行團體工作演練 各課程種事業師協同教學,邀請業師或系友分享與探索職涯與專業發展歷程 圖解:實務經驗豐富的業師分享職涯與專業發展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資料收集:學習到各類學術網站搜集資料,如: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Google學術。 |
多參與學校社團活動、社會關懷服務的參與,藉由參與各項活動,增加人群服務接觸機會,探索了解自己對人群服務的喜好。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屬醫護學群,與學群中其它科系共通處,在以培育人才促進醫事人員提供高品質照護服務為目標。本系與其它管理學院的科系差異,在於醫療健康具高度專業性,因此需發展特有管理專業知識。本系與其它醫管相關科系之差異,主要是本系在公共衛生核心課程基礎上,發展出醫療機構管理與長期照顧管理兩個專業學程,學生具備多元專業。本系培養學生學習全人健康照顧的基礎學識,與健康醫療資訊與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
在專業核心上,社工系與長照系著重於身體照護與醫療技術的實務操作;而本組培育的社工專業則以心理支持、社會資源連結與系統性服務規劃為核心,強調「以人為本」的整合性照顧。在工作場域上,本組畢業生的服務領域多元,包括醫院、精神醫療院所、社安網體系、社區復健中心、長照機構、身心障礙及早療服務單位等,重點在於社會支持與心理復元,而非身體照護。在專業特質上,即使AI與科技照護快速發展,社工的角色仍具不可取代。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可能誤認醫務管理只是從事醫院的批價掛號、抽調病歷等工作,然本組除強調實務訓練外,更以中高階管理知能培養為目標。同學畢業後通常須要從基層開始累積經歷,才能有機會升遷到管理階層。本組學生畢業後可至醫療院所擔任醫務行政工作、管理職以外,也可進入政府衛生機關、參加衛生行政類高普考擔任公職,或自行創業。 |
最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是本系畢業學生只能從事慈善事業工作,但本系畢業生是以從事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心理衛生與個案管理師、醫務社會工作以及長期照顧社會工作為主。社會工作者不但不是志工外,還是國家社會行政高普考和專門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級的一員。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可能誤認醫務管理以中高階管理知能培養為目標,便將重心放在管理。然而醫管本身即為跨領域學科,除了要學習管理學的知識,也要習得醫療照護基本識能。本組透過公共衛生及醫療機構管理課程,訓練學生邏輯推演與多元思考能力,並鼓勵學生額外研修課程規劃外的就業學程,以開展醫務管理能力,拓展職場的寬度與深度。 |
學習內容或學習方法方面最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是對於社會工作的服務被界定為慈善服務,其學習方法與內容都是如何捐款與募款。但事實上本系是以學習如何整合社會資源,激勵個案、團體、和社區的能力為教學重心。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另開設「長期照顧管理」及「公衛核心」專業學程,本組學生皆能學習上述課程,以利未來投入長期照顧相關工作或公共衛生師的國家考試。學生修習長期照顧管理學程的生涯進路,另可參見本系健康產業管理組之介紹。 |
(1)在學習資源方面,本系長期深耕海外學習與交流計畫,提供學生多元的國際視野與學習經驗;同時配合本校推動的AI與跨域課程,強調跨領域應用與創新思維,培育學生能將AI技術整合至實際生活與專業場域中,解決複雜問題。(2)本系重視學生的社會關懷精神與團隊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溝通協作、組織規劃、問題解決與自我反思等核心素養,並在專業知能上不斷精進成長。(3)此外,本系師生互動良好,形成亦師亦友的關係,畢業後仍維持密切聯繫。系友之間透過系學會、系隊與社團所建立的緊密系友網絡,在職場上互相支援與交流,展現出對系上的高度向心力與認同感,並獲得業界的肯定。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醫務與心衛社工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醫療行銷管理本課程教授學生如何行銷健康產業服務,並提供行銷與溝通實例探討。以一般行銷訓練為基礎,針對健康產業環境、市場預測、行銷區隔、定位及溝通、消費者分析與溝通、市場研究、當前政策、科技應用等課題加以研討,以提升學生健康產業行銷之知識及技能。
專案管理與企劃應用翻轉教學多元學習方式設計,學習如何撰寫專案企劃、執行和控制專案,練習專案管理相關工具與技術,並結合全國性跨領域醫管專案競賽,從實作與競賽中進行標竿學習;並連結健康產業實習課程專案製作與報告之演練。
疾病分類編碼原則與實務採用多元學習的教學方式,以案例或實例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使同學了解各系統疾病與處置分類相關規則,並透過實務操作與工具書的翻閱做編碼練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
醫務社會工作1.認知面:讓學生瞭解醫療機構之特性,以及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內涵、實施理論與倫理。2.技能面: 訓練並協助學生習得醫務社會工作的方法與技巧,及其在臨床實務上的運用,以協助病人及家屬因應問題,進而提高醫療效能。3.情意面:培養學生從事醫務社會工作的興趣,並成為一位兼顧病人權益及醫院形象之社工。 圖解:醫務社工的形象。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1.認知面:促使學生了解身心障礙政策、福利服務的知識及相關議題 圖解:障礙體驗與休閒娛樂餐飲無障礙環境實地訪查 安寧照顧與悲傷輔導
1.認知面:培養學生理解安寧照顧理念與悲傷反應理論,建立對死亡與失落的正向認知; 圖解:學生運用Chatgpt繪製自己的生命故事 社會團體工作
1.認知面:了解團體不同發展階段之任務及學習各團體學派之理論架構及多元文化下的應用重要性。 圖解:學生至社區進行服務。
方案設計與管理
方案設計與管理 圖解:本系學生獲南山人壽菁英夢想金充實方案實習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醫務與心衛社工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蔡珮諮 版權:蔡珮諮系友提供
蔡珮諮因從小夢想嚮往在醫院工作,高三選擇了進入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就讀。大學時期我有選修兩個本系專業學程-長照學程與醫管學程,增加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在大學求學中,兩組課程皆有讓我們實際至相關機構實習,使我更了解比較適合自己的道路。 2016/07起於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擔任社區推廣課助理、2018/07至今擔任醫療科科秘書一職。在擔任行政祕書工作上,深自發覺學校所教授的課程皆與職場息息相關,像是遇到醫院評鑑需要資料的蒐集、統計與整理、公文的撰寫等等,實務型的課程讓我在職場上有莫大的幫助,使我很順利的完成各個工作事項。
圖解:陳紹如 版權:陳紹如系友提供
陳紹如在大學四年級決定未來將至醫院工作以學以致用,因此透過一堂堂的專業課程與醫務管理實習,我對於醫院的工作型態與類別更加的瞭解。舉凡醫療院所的後勤部門的資材從招標、採購、點驗收、保管至供應;一位病患看診之掛號、病歷調閱、批價與後續申報作業,甚至是住、出院所觸及之行政流程,都是我們可以去嘗試的範疇。 2018年畢業後6月即任職於某地區醫院病房書記工作。工作內容包括計價、非計價與管制藥品之衛材撥補及申請、出院流程解說等書記日常作業,以及依據醫囑內容來核對針劑、口服藥、外用藥與處置等之頻率與數量。這些工作將奠定未來從事醫院申報工作的基礎。
圖解:蔡宜凌 版權:蔡宜凌系友提供
蔡宜凌大學時除課程學習之外,也積極參與系上的大小活動,學習很多專業知識、技能及組織能力。在學期間比較感興趣的科目為醫護術語、疾病分類及癌症登記,當時就有想找類似的工作,所以很認真的學習。在大四要畢業時,有考慮是要繼續升學或是先進入職場,後來是想說要先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故先選擇進入職場工作。 2015年畢業後,於中港澄清院-癌症防治中心擔任秘書一職。進入職場後發現專業技能及語言的重要性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理也是相對的重要。很慶幸自己在大學時有積極參與系上活動,以及在系辦擔任工讀生的經驗,提升組織邏輯的能力,讓我在職場工作都能有良好的溝通。 |
蘇尚庭113保護專線社工督導 具多年第一線社會工作與危機處遇經驗,現任113保護專線社工督導,負責個案評估、危機介入、跨單位協調與人員督導,專長於家庭暴力、性侵害與兒少保護案件之處理與服務品質提升。
蔡教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會工作室副主任。 具豐富醫務社會工作經驗,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會工作室副主任,負責整合臨床社工服務、提供病患與家屬的心理社會支持、協調醫療與社會資源、協助經濟援助及處理出院後續事宜等,並進行跨專業團隊協作與社工人員督導,致力提升病患整體照護品質。
陳巧禎台灣原住民族社會工作學會/社工督導;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具豐富實務與教育經驗,從事減少傷害服務、藥癮青少年與成人及其家庭輔導,並推動愛滋與性傳染病防治教育與個案處遇;同時致力於性別與多元性別教育推廣,以及助人專業人員之培訓與督導工作。
黃凱威新北市瑞芳社福中心督導 具多年社會福利與個案管理實務經驗,現任新北市瑞芳社福中心督導,負責社工專業督導、資源整合與跨網絡協調,專長於弱勢家庭支持、兒少保護及社區福利服務推展,致力提升在地社福服務效能。
吳政杰嘉義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會工作師、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具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實務經驗,現任嘉義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會工作師,負責學生個案輔導、危機介入與家庭支持服務,並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與多元輔導方案,協助學生適應學習與生活挑戰。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醫務與心衛社工組)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2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