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宗教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宗教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1號 |
校本部 242062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
學系特色 |
教學目標與特色:培養具備佛學理論、文化研究及佛教藝術實務創作人才,佛教藝術隨著佛教的源起與發展深入且廣佈於世界,尤其印度及東亞地區深受其哲思的濡染。佛教藝術史伴隨佛教思想史演進成為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成為研究與創作實踐的寶庫,超過一般人對於宗教意義的想像,於是,將佛教藝術系全面性研究與開展,同時進行人才之教育培養,將成為積極性的時代思考。依照學生職涯規劃所需,選讀佛學理論、或是佛教藝術學群。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為全臺最早成立且具備最完整學制的宗教學系,課程涵蓋各宗教傳統、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等,師資專業完備,教學方式多元,包括宗教參訪、田野調查、宗教文學創作、宗教數位人文研究等,也開設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禮儀師證照等相關課程。本系鼓勵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或雙學位,亦可申請國外交換學生。 |
學科意涵 |
佛教藝術學系之佛學組主要弘化佛教之思想精神。大一至大四由淺入深,逐步了解佛學經典之教義。課程內容不單只是對佛學經典的基礎扎根,也以電影、花藝、茶道等多層面管道引領學生探究佛教與禪意,並期許學生將佛教之精神實踐於生活中,為心靈尋得一片淨土。 下載詳細資料 |
宗教學是從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等角度對宗教傳統與文化進行探究的學科。學習內容涵蓋各種宗教傳統之歷史、經典、思想、儀式、宗教生活,以及分析宗教現象之宗教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社會學。在理論分析外,也包含應用與實踐領域,如宗教與自媒體、殯葬禮儀、生命教育、文創產業、宗教資訊應用,與數位人文等。 |
學習方法 |
佛學組的邏輯判斷:從佛學經典中分析自我與他人對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並透過實際師生之間的交談過程中訓練溝通能力與思考的深入性。 佛學組的閱讀分析:欣賞佛教文學之詩歌偈頌、敘事文學等。而藉由教師引導以理解與分析其中之概念,習得對於佛教文學作品的多層次理解。 佛學組的團隊合作:透過實際參與法會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方式,以人與人之間團隊合作的關係實踐從佛學經典中學習的美德。 佛學組的生活實踐:透過讀經思維與禪修練習等等,將佛法融入生活情境之中。 |
理論課程:講授宗教學與各宗教傳統的基礎與進階知識、宗教學的研究方法、歷史、與人文相關學科間的關係等。 圖解:理論課程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田野調查法:進行宗教田野調查,觀察、記錄宗教行為、儀式等,並進行分析。 圖解:學生進行田野調查照片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小組動力討論法:配合課程專題進行分組討論,培養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也在討論過程中提升彼此專業知識。 圖解:小組動力討論法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實務技術練習:例如:配合「論文寫作-自媒體製作」課程指導學生使用Podcast設備、「宗教資訊應用」課程佐以資訊工具傳授如攝影、電腦文書與設計編排技巧等相關知識、「宗教與文創」課程指導企劃能力並分享實例。 圖解:宗教與自媒體製作課程訓練學生直播照片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多元論文學習方式與成果發表:藉由學士論文、報導文學、小說創作、繪本創作與自媒體創作(Podcast & Youtube)等方式學習多元技能,並藉由正式公開發表,展現學習成果。 圖解:論文寫作小說創作組學生新書發表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生活即是修行。帶著深刻與開放體驗生活的態度,佛教之精神將能逐漸領略。 |
宗教是文化形式的重要底蘊,可將宗教做為關注主題,連結至當代宗教現象,或者是歷史、藝術、心理、教育、傳播、政治、文學中與宗教相關之面向的方式,來進行宗教研究所需能力之準備。本系在課程與學習部分特別強調跨域能力,因此可以在所參與的社團與平日的個人興趣中,關注「宗教」、「宗教現象」這個關鍵字。或是可以參與相關的節慶活動,透過親身感受,來進一步地認識宗教的深度部分。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為培養德學兼備且具有人文學養的佛教弘化及學術專業人才,華梵大學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的設立,乃傳承創辦人曉雲導師自1970年起,創設蓮華學佛園與華梵佛學研究所的辦學宗旨與精神。更以台灣第一所由佛教人士所創立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提供佛教理論與實修、傳統與現代密切配合的教育,並有心靈療育、生命關懷、佛教管理等跨領域的多元學程。
|
宗教學系與哲學系或歷史學系的差別在於,宗教學研究以宗教傳統與宗教歷史文化現象探討為核心。宗教學除了運用到哲學思辨邏輯與歷史學方法,還會廣泛地學習其他人文、社會學科方法,例如心理學、人類學,並透過田野調查、小說與繪本創作、Podcast與Youutbe創作、展覽與戲劇公演等實作課程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與社會。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佛教藝術與佛學領域可充實個人涵養,職涯或生涯可一併學習,同時增長。 |
念宗教系以後就是要出家或當神職人員,是本系最容易被誤解之處。本系課程涵蓋各種宗教傳統與宗教學知識,且課程除理論外,也兼顧應用與實務,希望培養出能進行宗教交談的宗教專業學術人才,畢業出路包括教育界、輔導界、文化業、學術界、宗教相關產業界,也不是只能在特定宗教團體服務。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培養佛教藝術與佛學人才,分為佛學組與藝術組,且有跨領域課程,並非每人都需出家或吃素才能報名。 |
宗教系常被誤解是在傳教,其實本系課程是從學術性的角度探究宗教學理論與各種宗教傳統的思想、文化、經典等,希望能培養具有交談態度的宗教理論與實務人才。本系也尊重每位學生的信仰,不會因為本校是天主教大學就要求學生改信天主教。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佛學組是除了佛學經典的薰陶也著重於人文關懷,並透過佛教藝術培養藝術氣息,展現佛學結合人文藝術後的深厚底蘊。 |
1.本系課程涵蓋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對尚在探索階段的學生來說,本系提供機會讓學生認識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生死學等相關學科,讓學生學習機會更多。 |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天台思想佛法經時間與地域的流傳而至中國,產生許多對佛教教理的不同解釋派別。基於對整體佛教理論重點看法的差異,而有佛教宗派的分派現象。天台宗即為在佛法東來之後,代表漢地佛法修學成熟,並能自成體系之中國佛學宗派。 本課程之宗旨即在介紹中國天台宗思想的判教理論組織架講。 未上傳圖片 地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著名的佛門孝經,地藏菩薩誓願宏深:「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本經是漢傳佛教中的重要經典,常受信眾讀誦,佛教界亦常舉辦地藏法會。《地藏經》重在闡明善惡因果業報,強調聞經受持,能淨除業障,超度冤親,積聚福德,聖神護佑,現世吉祥如意,未來畢竟成佛。 版權:學校課程大綱 未上傳圖片 心經大意般若乃修行之眼目,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裏許;心經是般若之精華,辦若經六百卷盡攝其中。十方菩薩,由此啟揚根本大教;三世諸佛,從斯開示無上法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乃佛法經典之核心,故得「心經」之名。本課程盼透過理解心經之甚深義理,瞭解一切諸法虛妄不實、漸漸趨向解惑開慧之菩提大道。 未上傳圖片 禪藝茶道與實作
1.以茶禪修,開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覺察力,以落實本校「覺之教育」之理念。 未上傳圖片 覺性藝術療育
1.弘揚並落實本校創辦人曉雲導師提倡的「覺之教育」創校理念。 |
宗教心理學本課程以宗教與心理學對話的方式,介紹宗教心理學的範疇、基本議題與研究途徑。課程的設計以重要思想家之作品以及理論的研讀為主,相關課題延伸為輔,希望幫助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挖掘宗教研究的種種可能性。 圖解:老師授課一景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論文寫作-自媒體製作本課程從當代自媒體(Self Media)的基礎概念、企劃讓學生學習如何將自身學習與Podcast和Youtube創作結合。主要透過自媒體的創作,將自身在系上所學專業知識能以科普化或專題形式,展現自身學習成果。 圖解:自媒體製作技術指導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宗教學視域中的日本動畫搭配日本動畫的影片放映介紹其中的宗教意涵。透過宗教學研究與日本動畫之連結,開展學習者本身對於當代動漫文化之關注與學習興趣,並培養出可以用宗教學研究進路分析動畫之基礎能力。 圖解:動畫放映與講解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宗教交談專題本系在大四安排宗教交談的課程,希望引導學生在不同宗教傳統知識的基礎上,進而互相比較與交談。此門課程除了介紹宗教交談的理論、方法之外,也透過參訪讓學生實際與不同信仰背景的團體或人物對話,體驗在生活中的宗教交談。 圖解:參訪台北清真寺 版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版權所有 |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圖解:林耀堂教務長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林耀堂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現任文藻外語大學教務長、吳甦樂教育中心副教授;曾任宗教輔導中心主任、吳甦樂教育中心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以及學生事務長等。 為宗教學系所畢業生投入學校行政與教育界的代表人物。 圖解:宋世祥助理教授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宋世祥輔大宗教學系學士、台大人類學系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從宗教學系畢業之後,投入人類學研究行列。在2014年自美國回國後,一方面於中山大學擔任社會學系的人類學老師、也擔任創新創業領域的設計思考教師。另一方面也成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網路社群,推動人類學大眾化。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整合學程專案助理教授。 為宗教學系畢業生投入其他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及創意設計等行業的代表人物。 圖解:袁亦霆專員辦理內政部宗教團體訪視資料照片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袁亦霆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94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社會行政職系)及格。 94年:臺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會工作員。 96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宗教輔導科)薦任科員 98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薦任專員。 103年:內政部民政司(殯葬管理科)薦任視察。 為宗教學系畢業生投身公職行業的代表人物。 版權:照片為本人提供
潘春旭東南工專機械工程科、聖博敏神學院教義系學士、輔仁大學宗教學碩士、輔仁大學宗教博士 15年大安排骨店負責人,2013年於輔仁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當年在輔仁大學、靜宜大學任兼任助理教授,2016年於文藻外語大學任專案助理教授,2018年助理教授兼牧靈福傳組組長。現任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董事、鄭爵銘神父獎學金召集人。 為宗教學系所畢業生投入宗教輔導與宗教教育等行業的代表人物。 |
華梵大學 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 |
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