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950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校本部 950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全國第一所~~「競技運動」結合「運動科學」的科系! |
音樂、人文、藝術、科技的整合的研究,是本系所發展獨特的競爭的優勢,而東部地區多元的族群,更提供了音樂文化研究地利之便,有關音樂專業的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培育、產學合作、國小、幼教、特教、中教教師證取得及業界實習工作,皆為本系重點發展領域,均是其他大學所無可比擬。本系設有碩士班預修制度,於大四申請許可後預修碩士班課程,五年內取得學、碩士學位。 |
學科意涵 |
學系課程設計特色,除了積極發展競技與運動科學結合校隊專長訓練之特色課程之外,更結合校院的課程(通識、師範學院共選、自由選修)和學生輔導系統,學系高彈性低負擔的學習規畫,使運動選手在臺東大學全人教育和具在地特色環境下接受薰陶,在完善適性的學習輔導機制下兼顧訓練、比賽和學科學習。 |
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藝術領域」教學能力培養,開設「音樂教學法」相關課程,培養優秀藝術領域教師人才;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才和當代音樂科技能力之培養,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使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成為具有音樂特色的人才培育科系。 |
學習方法 |
![]() 學系課程彈性多元,並搭配計畫創新: 例如搭配運動員賽期調整的暑期英文通識先修專班,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必修科學學科,搭配相關計畫,自行開發數位教材、實作、虛擬人體解剖、骨骼肌肉記憶遊戲等設計,運動生理學數位桌遊等,以解決學生學習進度差異、學習動機提升,達到本學系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之宗旨。 圖解:骨骼肌肉記憶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跨領域學習,提升運動員資訊素養與現代競爭力: 例如本系大一開設特色課程,運動技戰術(一/二)學習比賽紀錄分析並與資工系合作開發相關紀錄軟體。大二則開設比賽資料視覺化與程式語言應用(一/二),學生學習R語言並對比賽紀錄資料進行視覺化的基礎學習。 圖解:運用Rapsodo進行投打訓練 版權:王信民老師 ![]() 專長訓練結合運動科學之實務與理論: 本系每年上學期皆辦理知識發表會,系上約8成學生,會將課程學習結合自身專長,以海報或是口頭方式呈現發表。肌力與體能、運動心理學以及訓練法等課程,會搭配專長訓練進行相關紀錄或是設計。另外,運動傷害防護科學亦積極推動,其中包括課程認證、人才培育以及實習。 圖解:知識發表會海報發表 版權:林玉涵 ![]() 自主多元的職涯輔導,資源提供與共享: 輔導學生成立共學小組,定期針對系所數個職涯主題學習進修,包括國小師資、日語交換、旅遊證照、研究進修、運動科學人才以及傷害貼紮與防護等。 圖解:研究進修 版權:林玉涵 |
![]() 演唱奏創作:栽培優秀的演唱奏及創作人才,培養紮實的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及作曲能力,提供樂理、音感訓練、音樂欣賞及合奏合唱訓練,並定期舉辦公演、大師班等活動。 圖解:協奏曲之夜活動演出 版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 ![]() 音樂教學能力:「藝術領域」教學能力培養,開設「音樂教學法」相關課程:歌唱教學法、鋼琴教學法、伴奏法、奧福教學法、達克羅士教學法、器樂教學法、亞歷山大教學法、合唱教學法,培養優秀藝術領域教師人才,結合本校師資培育中心及音樂系的師資與經驗,提供修習小教、幼教、特教、中教教育學程的機會。 圖解:奧福教學法課程 版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 ![]() 產學合作,學用合一,培養就業競爭能力:與臺東在地回響樂團以及索尼音樂(Sony Music)產學合作,讓學生實際參與音樂行政工作,學習演出規劃實務。 圖解:邀請業師辦理音樂專題課程活動講座 版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 ![]() 音樂數位媒材應用: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流行音樂與行銷等課程,培養數位編曲及音樂行銷人才。 圖解:數位化編曲課程 版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 ![]() 演出帶動教學: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組織了管弦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不定期會邀請客席指導教授共同參與演出,這些音樂展演成為東部地區藝文界每年期待的音樂盛事。 圖解:本系管樂團及三校合唱團聯合演出 版權:國立臺東大學音樂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強化具備基本運動競技能力:各項課程的學習都必須要具備競技運動能力,才能達成學習的目標。建議高中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利進入本系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
學習並參與各種演奏唱及作曲活動,練習音樂相關基礎知識,奠定演唱演奏技術或作曲能力,累積與音樂有關之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社團活動經驗、競賽表現、特殊優良表現。本校提供國小、幼教、特教、中教教育學程,提升國文語文、數學(小教學程)能力,為獲取學程資格的不二法門;本系開設許多音樂教學法課程,因應時代變遷也將科技與教學互相結合,學習如何操作相關軟體程式,未來在教學法課程中將會應用到的技能之一。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爲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招收學生以競技運動員為主,類似於其他競技學系。但本系強調「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學科緊密結合實務術科專長訓練,強調有效的運動科學練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活動辦理,培育日語、國小師資、運動科學研究、運動產業以及行政管理人才。 |
本系為古典及流行音樂課程/展演並重,入學後可選擇「演唱奏專業組」或「應用音樂與音樂教育組」,與應用音樂系、流行音樂系等較為不一樣的特點是注重西方古典演出的基礎,並新添加了原住民音樂特色、設立許多音樂教學法課程,並且利用科技整合,創作出應用音樂的各種展演型態。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只能當職業運動員或是專任教練。 |
本系雖然是傳統師範院校出生,但現在發展的是多元的職涯規劃,可選擇古典音樂的展演、也可以選擇師培學程去當小教、幼教及特教學程的老師,也可以走跨界流行音樂的就業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就是運動場訓練跟教室授課跟考試。 |
一般人認為音樂系只能專注於古典音樂、管弦樂團、合唱團等音樂課程,且認為未來職涯出入僅限於古典音樂演唱奏之發展,但其實本系的古典及流行音樂課程/展演並重,並依照自己的興趣入學後可選擇「演唱奏專業組」或「應用音樂與音樂教育組」;國小、幼教、特教、中教教師證取得及業界實習工作,皆為重點點發展領域。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1.本系辦理相當多元的樂團及跨界演奏,校內鋼琴、弦樂、管樂等術科課程,至少每學期或每學年一次校內或校外巡迴演出。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體解剖生理學
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並設計一套人體骨骼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人體構造。 圖解:骨骼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運動生物力學使用最新教學研究設備─運用無標記分析影像擷取系統進行柔道技術訓練。 圖解:無標記影像系統 版權:陳秀惠 ![]() 部落旅遊理論與實踐本課程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培養跨領域人才。本系開設此課程,鼓勵競技運動員跨出舒適圈,認識臺東在地文化,反思自身的文化價值,回饋在地。課程以部落資源、遊程規劃理論基礎,搭配部落校外實察參訪進行。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 版權:林玉涵 ![]() 運動技戰術(三)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透過蒐集競賽資料並使用EXCEL進行簡易的圖表及統計分析,結合R語言與R studio開發環境工具,製作一個影像回饋介面。教師做你看→我們一起做→學生做教師看→學生獨力完成。 圖解:學生操作實況 版權:莊國良 ![]() 運動教練實務實習本課程依照學生專長與喜好進行分組,分發基層至國中小學,並由各基層專任運動教練(教師),以見習教練的方式指導。透過不同專業師資的引導與意見回饋,協助學生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並從中學習訓練提升教學能力。 圖解:射擊至大王國中教學 版權:陳幸汝 |
![]() 各主修之個別指導課鋼琴、聲樂、絃樂(撥絃組)、木管樂、銅管樂、打擊樂、理論作曲等。本系每學年舉辦協奏曲比賽,大師班講座提供學生學習和演出活動機會。 圖解:比賽優勝者至協奏曲之夜音樂會演出 版權:臺東大學音樂系 ![]() 古典及流行的表演藝術及創作
透過課程,使學生具備音樂專業與開拓文化視野之能力,將多元文化運用到演奏、研究與教學上之能力。結合臺東文觀處、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史前館、臺東教育電台以及業界機構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國中小學的藝文深耕計畫、原住民團體、部落活動,增加學生專業表現與產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圖解:校園巡迴演唱會樂團與藝人共同演出 版權:臺東大學音樂系 ![]() 原住民音樂傳統樂舞文化與流行音樂開設電腦音樂、數位媒體、應用音樂、混錄音工程、數位編曲、流行音樂編曲等課程,在音樂系的基礎上提供相關原住民課程,培養原住民的音樂人才,規劃臺灣原住民音樂和音樂數位媒材應用等課程,期許在音樂專業、教學、產學合作以及創作、研究人才之培養均能發展。 圖解:音原獻樂團與哈佛大學合唱團演出 版權:臺東大學音樂系 修習師培學程利用讀書的時間修習師培學程(小教、幼教與特教),未來可以選擇考專業教師。取得的教師資格,擔任國中小教師外,畢業生亦可任教或經營音樂教室、擔任社團性質的合唱團、管樂及弦樂團等指導老師,或私人授課。 圖解:教導高中職管樂團課程 版權:臺東大學音樂系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東大職棒第一人 版權:蔡齊哲經紀人
蔡齊哲我高中的時候就讀成功商水從野手轉投手,但是都沒有上場機會,是教練鼓勵堅持下去。升大學時剛好東大成立競技系,公開組棒球隊成軍,讓我有機會可以留在臺東就讀。在東大有高教練給予我上場機會,且透過學校課程的設計讓我各方面都進步也成長,球速也提升才參加選秀。很幸運順利成為職棒選手,至今也在這舞台8年了。 中華職棒中信兄弟職棒球員-投手。為台灣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於2017年季中選秀會中被中信兄弟以第四指名選進,為國立臺東大學首位職棒選手。 ![]() 圖解:曾文經理 版權:曾文
曾文我從國中就是個柔道選手,從臺東體中畢業後選擇升學東大,因為就讀東大運動競技學程課程規劃中有健身產業就業學程,也因此我認識了健身產業,更發現可以將自己柔道訓練應用到健身產業,在修讀健身產業的過程中我考取了國際阿法證照、重量訓練證照,並在大四參與運動產業實習,提早就業進入健身公司為自己奠定職涯發展基礎。 威豪健身產業經理。 ![]() 圖解:李志源返校與學弟妹座談 版權:林玉涵
李志源我當初選擇就讀東大競技系因為我是棒球選手,但是因為受傷的關係一直沒有上場機會。因為東大有教育學程可以修習,我很在大二就申請到師資生,因為東大競技系的課程規劃高彈性低負擔,讓我可以同時完成競技系課業與小學教程。 國小正式教師,目前服務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國小,並擔任總務主任。 ![]() 圖解:擔任教練照片 版權:林姿婷
林姿婷我是一位柔道選手,大學期間修習了系上運動教練模組,且我有全大運第一名的成績資格,畢業後就順利申請到教育部體育署專任運動教練初級資格。大學期間也善用學校資源,前往日本仙台大學進行2年的交換生取得雙聯學位,成為我未來職涯的養分。感謝臺東大學有這麼好的師資、設備與學習資源。 屏東縣僑德國小柔道專任運動教練。 |
![]() 版權:蕭育霆老師
蕭育霆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主修作曲。目前為「聲。設計」音樂工作室製作人、台灣獨奏家樂團特約編曲家、Clap&Tap 室內管絃樂團團長。《無盡之聲》入選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甄選」(2009)。 2014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2015年首張個人創作專輯《臺灣巡禮-花東印象》入圍第27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白鷺鷥》獲選臺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尋找臺灣新聲命—臺北愛樂‧歡慶四十」徵曲 (2012),並成為2018年台北國際合唱大賽指定曲。《來自遠方》獲美國加州爾灣華聲合唱團 (Irvine Chinese Chorus) 中文合唱創作比賽首獎 (2009)。 ![]() 版權:成皓祥老師
成皓祥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主修打擊。九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開始學習打擊,曾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職個人A組木琴獨奏甲等、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打擊合奏高中團體A組優等、台北國際擊樂錦標大賽優勝。參與過本系舉辦之陸森寶彌撒、協奏曲之夜主奏者。並與大學幾位好友共同演出兩次聯合音樂會(梁丞擊時、後山迴響) 大學畢業後赴法專攻打擊樂並於2018年取得法國凡爾賽音樂院演奏家文憑,現於凡爾賽音樂院攻讀最高演奏家文憑,師事巴黎歌劇院定音鼓首席:Lionel Postollec。 ![]() 版權:陳芃初老師
陳芃初大學曾擔任音樂系系學會會長、音樂系管弦樂團副團長、音樂系管樂團團長、音樂系銅管五重奏團長,協助各團巡迴演出及比賽行政事務,參與管樂團比賽並榮獲97學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南區決賽大專管樂A組特優第一,帶領銅管五重奏參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榮獲大專A組銅管五重奏優等的成績。 畢業後於臺東縣新生國小實習,並於空軍樂隊服役。現為國立臺東大學管樂社、國立臺東女中管樂團、臺東縣立東海國中管樂團、臺東縣立寶桑國中行進樂隊、臺東縣立新生國小管樂團等學校團隊指揮老師、泰源書屋打擊及薩克斯風指導老師。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音樂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3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3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