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物理治療學類 |
所在校區 |
知本校區(校本部)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校本部 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全國第一所~~「競技運動」結合「運動科學」的科系! |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具備優秀的師資和多元的課程,涵蓋健康促進、運動防護、長期照護等七大專業模組,並提供現代化教學設備,讓學生擁有豐富的實務學習機會。系上積極促進國際交流,讓學生有海外見習和跨領域學習的機會。畢業後不僅可參加物理治療師執照考試,也能進入臨床、科研或健康促進等多元領域發展,拓展優質的職涯選擇。 |
學科意涵 |
學系課程設計特色,除了積極發展競技與運動科學結合校隊專長訓練之特色課程之外,更結合校院的課程(通識、師範學院共選、自由選修)和學生輔導系統,學系高彈性低負擔的學習規畫,使運動選手在臺東大學全人教育和具在地特色環境下接受薰陶,在完善適性的學習輔導機制下兼顧訓練、比賽和學科學習。 |
物理治療學科的核心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個體恢復或增強身體功能,促進健康。包含儀器治療–運用光、電、水、冷、熱等物理因子來減輕患者的疼痛與症狀;徒手治療由治療師進行手法處理,包括按摩、伸展與整脊,以改善患者的肌肉與骨骼功能;以及運動治療,通過多樣化的運動來恢復功能、增強體能。物理治療學的核心理念是以科學、實證的方法推動個人及社會的健康福祉。 |
學習方法 |
![]() 學系課程彈性多元,並搭配計畫創新: 例如搭配運動員賽期調整的暑期英文通識先修專班,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必修科學學科,搭配相關計畫,自行開發數位教材、實作、虛擬人體解剖、骨骼肌肉記憶遊戲等設計,運動生理學數位桌遊等,以解決學生學習進度差異、學習動機提升,達到本學系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之宗旨。 圖解:骨骼肌肉記憶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跨領域學習,提升運動員資訊素養與現代競爭力: 例如本系大一開設特色課程,運動技戰術(一/二)學習比賽紀錄分析並與資工系合作開發相關紀錄軟體。大二則開設比賽資料視覺化與程式語言應用(一/二),學生學習R語言並對比賽紀錄資料進行視覺化的基礎學習。 圖解:運用Rapsodo進行投打訓練 版權:王信民老師 ![]() 專長訓練結合運動科學之實務與理論: 本系每年上學期皆辦理知識發表會,系上約8成學生,會將課程學習結合自身專長,以海報或是口頭方式呈現發表。肌力與體能、運動心理學以及訓練法等課程,會搭配專長訓練進行相關紀錄或是設計。另外,運動傷害防護科學亦積極推動,其中包括課程認證、人才培育以及實習。 圖解:知識發表會海報發表 版權:林玉涵 ![]() 自主多元的職涯輔導,資源提供與共享: 輔導學生成立共學小組,定期針對系所數個職涯主題學習進修,包括國小師資、日語交換、旅遊證照、研究進修、運動科學人才以及傷害貼紮與防護等。 圖解:研究進修 版權:林玉涵 |
![]() 學生透過講授學習物理治療理論與技術,奠定基礎知識,並理解物理治療的科學原理。 圖解:課堂講授與專業課程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在專業教室進行徒手治療、儀器使用和運動治療的技術演練,學生可親身操作並反覆練習,達到技術熟練。 圖解:技術演練與實作課程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分組進行案例探討,學習診斷和擬定治療計畫,透過討論增強團隊合作與批判性思維。 圖解:案例分析與小組討論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生在不同臨床環境中見習或實習,將課堂知識應用於真實情境,了解臨床流程並增進實務經驗。 圖解:臨床見習與實習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通過實作測試、案例報告等多元評量方法,並進行學習反思,以持續改進技術並強化學習成果。 圖解:多元評量與反思學習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強化具備基本運動競技能力:各項課程的學習都必須要具備競技運動能力,才能達成學習的目標。建議高中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利進入本系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
1. 可以利用網上資源、書籍或參加相關營隊,培養對人體解剖與生理的認識,這將有助於理解日後物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爲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招收學生以競技運動員為主,類似於其他競技學系。但本系強調「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學科緊密結合實務術科專長訓練,強調有效的運動科學練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活動辦理,培育日語、國小師資、運動科學研究、運動產業以及行政管理人才。 |
物理治療(PT)與職能治療(OT)同屬於復健科學,但目的各異。PT著重於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減少疼痛,並提升粗大動作技巧,使其能獨立生活與預防傷害;而OT則側重於幫助患者適應日常生活的各項活動,協助他們改善精細動作技巧或調整活動及環境,以增進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隨著人口老化與壽命延長,兩職業的就業前景廣闊,應用範疇涵蓋醫院、學校、運動設施等多元場域。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只能當職業運動員或是專任教練。 |
物理治療學系的出路僅限於醫院?畢業生可在運動中心、長照機構、健身中心等多元場所工作,並參與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只能做臨床治療?還可進行研究、教學和健康管理,甚至跨足輔具研發和運動防護等領域,發展空間廣泛,並非僅限於單一職業選擇。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就是運動場訓練跟教室授課跟考試。 |
物理治療學系不僅僅是按摩或運動訓練,學習上也並不專注於研究物理定律或數學公式,而是包含解剖學、生物力學等理論基礎,並結合實作技術來進行系統化治療。物理治療專注於提升患者的運動功能與疼痛管理,因此,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場域廣泛,包括醫院、運動中心及長期照護機構等。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1. 高中生可透過參加校內體驗營、參訪醫院復健科或物理治療部門,親自觀察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或擔任志工,以更真實地了解這個職業的實務操作。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體解剖生理學
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並設計一套人體骨骼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人體構造。 圖解:骨骼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運動生物力學使用最新教學研究設備─運用無標記分析影像擷取系統進行柔道技術訓練。 圖解:無標記影像系統 版權:陳秀惠 ![]() 部落旅遊理論與實踐本課程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培養跨領域人才。本系開設此課程,鼓勵競技運動員跨出舒適圈,認識臺東在地文化,反思自身的文化價值,回饋在地。課程以部落資源、遊程規劃理論基礎,搭配部落校外實察參訪進行。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 版權:林玉涵 ![]() 運動技戰術(三)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透過蒐集競賽資料並使用EXCEL進行簡易的圖表及統計分析,結合R語言與R studio開發環境工具,製作一個影像回饋介面。教師做你看→我們一起做→學生做教師看→學生獨力完成。 圖解:學生操作實況 版權:莊國良 ![]() 運動教練實務實習本課程依照學生專長與喜好進行分組,分發基層至國中小學,並由各基層專任運動教練(教師),以見習教練的方式指導。透過不同專業師資的引導與意見回饋,協助學生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並從中學習訓練提升教學能力。 圖解:射擊至大王國中教學 版權:陳幸汝 |
![]() 社區物理治療社區物理治療學課程為配合政府十年長照政策推動,培育物理治療人員於居家、社區中進行健康促進及物理治療專業時所需具備的相關專業知能。並藉由此課程幫助同學了解物理治療專業在社區中服務民眾的義涵,及如何設計實證依據的運動課程。 圖解:社區據點活動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競技運動傷害評估與復健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在不同運動環境下管理運動相關損傷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將學習各種運動,以深入了解運動傷害的多樣性並培養實踐技能。該課程涵蓋篩檢、評估、管理和介入策略。目標是培養能夠為運動傷害復健領域做出有意義貢獻的熟練專業人員。 圖解:運動場域現場觀察與實作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小兒物理治療學本課程的目的為引導同學了解小兒物理治療的學理與治療評估模式,早期介入與發展,以及在醫療、公衛及教育體系提供各類型疾患適切的小兒物理治療。 圖解:以嬰兒模型解說及實作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復健聯盟之創業與行銷幫助學生透過創業行銷課程,業師講授及各種領域的現場參訪實習,了解創業的過程必須透過哪些行銷方法及會計成本考量,得到最佳的創業環境,以利學生可以在跨領域的工作職場,創造一片藍海的契機。 圖解:現場參訪實習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專題研究本課程規劃帶領同學進行初步的專題研究,使學生了解基本研究過程,協助有志報考研究所的學生完成一篇完整的專業研究報告。課程內容涵蓋:文獻回顧、主題確定、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報告、發表。 圖解:專題研究跨領域競賽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東大職棒第一人 版權:蔡齊哲經紀人
蔡齊哲我高中的時候就讀成功商水從野手轉投手,但是都沒有上場機會,是教練鼓勵堅持下去。升大學時剛好東大成立競技系,公開組棒球隊成軍,讓我有機會可以留在臺東就讀。在東大有高教練給予我上場機會,且透過學校課程的設計讓我各方面都進步也成長,球速也提升才參加選秀。很幸運順利成為職棒選手,至今也在這舞台8年了。 中華職棒中信兄弟職棒球員-投手。為台灣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於2017年季中選秀會中被中信兄弟以第四指名選進,為國立臺東大學首位職棒選手。 ![]() 圖解:曾文經理 版權:曾文
曾文我從國中就是個柔道選手,從臺東體中畢業後選擇升學東大,因為就讀東大運動競技學程課程規劃中有健身產業就業學程,也因此我認識了健身產業,更發現可以將自己柔道訓練應用到健身產業,在修讀健身產業的過程中我考取了國際阿法證照、重量訓練證照,並在大四參與運動產業實習,提早就業進入健身公司為自己奠定職涯發展基礎。 威豪健身產業經理。 ![]() 圖解:李志源返校與學弟妹座談 版權:林玉涵
李志源我當初選擇就讀東大競技系因為我是棒球選手,但是因為受傷的關係一直沒有上場機會。因為東大有教育學程可以修習,我很在大二就申請到師資生,因為東大競技系的課程規劃高彈性低負擔,讓我可以同時完成競技系課業與小學教程。 國小正式教師,目前服務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國小,並擔任總務主任。 ![]() 圖解:擔任教練照片 版權:林姿婷
林姿婷我是一位柔道選手,大學期間修習了系上運動教練模組,且我有全大運第一名的成績資格,畢業後就順利申請到教育部體育署專任運動教練初級資格。大學期間也善用學校資源,前往日本仙台大學進行2年的交換生取得雙聯學位,成為我未來職涯的養分。感謝臺東大學有這麼好的師資、設備與學習資源。 屏東縣僑德國小柔道專任運動教練。 |
![]() 圖解:在校生至系友所開之物理治療所參訪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吳定中學歷: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畢業 、 美國Ola Grimsby Institute研究 經歷:第二屆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2003~2004)、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脊椎保健』班專任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前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科技術組 副主任、美國一指刀手法研究院 台灣分院院長 圖解:系友回校經驗分享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范政弘學歷: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學士 經歷:社團法人台灣省物理治療師公會第三屆、第四屆 理事長、社團法人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 圖解:系友回校經驗分享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王興國學歷: 私立中山醫學院 復健醫學系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 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英國雪菲爾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運動醫學暨體育科學研究所碩博士、美國諾瓦東南大學 (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物理治療學系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所 教授、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 副秘書長、中華民國運動醫學學會 第十、十一屆理事、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Tendinopathy Symposium (ISTS) 國際科學肌腱病理研討會 委員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3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3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