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學系特色 |
以代表性的南管樂、北管樂、古琴、琵琶,結合音樂理論為五個主修項目。以保存、傳承、研究並發展傳統音樂為宗旨,兼融傳統與現代,發展精緻傳統音樂。從在臺灣流傳廣泛的樂種,延伸至亞洲傳統音樂的學習,並積極開發傳統音樂於當代社會的發展和應用,以培養具本國音樂專業技藝、國際文化視野的新世代音樂人才。 |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設立宗旨:「培養專業音樂人才,使具備成熟的美學觀念及演奏能力。」主修分為:鋼琴、聲樂、弦樂、管樂、擊樂、作曲及撥弦等七組,以課程及演出活動加強學生展演、創作與學術內涵,畢業生有極優異的表現,如國臺交、北市交及國家樂團團員中,本校校友佔極高比例。交通便利,學習環境活潑,課程可跨領域學習且接軌職場是本系教學最大特色。 |
學科意涵 |
「傳統音樂」與民族的社會生活及文化涵養有密切的關係;本系的教學內容包括臺灣、中國與亞洲的音樂傳統,傳承傳統音樂的智慧與技藝,並融入當代藝術發展與社會生活。 下載詳細資料 |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以精益求精的音樂專業,加上自由彈性的綜合藝術大學特色,推動符合趨勢的多元音樂創新教學。為學生演奏唱與創作基礎與學術內涵穩穩紮根,並使其嘗試21世紀跨界新興趨勢,加強其在職場專業上多元實務能力,畢業後能從事高水準教學與展演,以音樂專業來貢獻社會,成為國家未來的音樂棟樑。 |
學習方法 |
1.觀察與實作,口傳與寫傳,掌握唱奏技藝。 圖解:古琴教學法上課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2.講解與討論。 圖解:傳統器樂課討論(潮州音樂)即興演奏手法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李婧慧老師 3.展演製作及推廣教學實習,統整、強化專業技藝與知識。 圖解:北管樂之推廣教學(古亭教會松年大學)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4.小組創編能力訓練:從傳統音樂演奏者即創編者的生態,輔以跨領域和跨文化的課程涵養,激發創編能力。 圖解:傳統器樂創作成果發表-與電影及舞蹈系合作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大師班與展演活動本系以各領域大師班及午間音樂會活動給予學生刺激與啟發,使他們經過聆聽與學習不同時期作曲家及樂曲,學習將個人的思考與想法由內化轉為發揮,為學生奠定更有內涵、高水準的演奏與詮釋基礎。 圖解:國際大師班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音樂專業學術研究學生修習音樂史、音樂論文寫作、音樂評論等課程,並參與學術研討會。 圖解:學術研討會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樂團與合唱團訓練管樂團、弦樂團、管弦樂團、合唱團、打擊樂團、室內樂…等,培養學生團體合奏之能力。 圖解:管弦樂團與客座教授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跨領域學習本系除古典音樂課程外,另設有各種跨領域課程,培養學生興趣,並開拓未來的可能性。如: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流行音樂演唱、數位音樂與錄音工程、電腦音樂、製譜軟體實務等課程。 圖解:爵士與非洲古巴大樂團 版權:攝影師/陳長志。圖片版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不論是觀察與實作、講解與討論、展演製作及推廣教學實習或是小組創編能力訓練,同學須能自發性且積極投入高中端的各項課程學習或活動參與,亦要培養提問、思考與勇於嘗試的習慣。 |
1. 為具備未來專業優勢,建議聆聽各式音樂、音樂會或大師班,閱讀相關書目,使了解音樂內容及創作背景,有助對音樂的思辨與表達。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國樂系」(中國音樂系)本質上全然不同。國樂系是以交響化後的中國樂器及其相關理論為其課程建構,本系是全國唯一將臺灣兩大重要傳統樂種南管與北管列入主修的音樂系,教師包括國寶藝師;此外也以中國兩件代表文人與庶民的重要獨奏樂器古琴與琵琶為主修項目,又為了厚植前述展演相關的研究基礎,另設有音樂理論組。 |
本系以西洋古典音樂的教學為主要方向與內容。除各主副修,也指導學生認識:中古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國民、無調性音樂、十二音音列、聲響與多媒體,到在美國興起的爵士等不同時代的音樂與演出形式。多元跨域的新音樂風格仍繼續在快速創新與蛻變中,由於市場再也不是單一選項,音樂課程更需要多元化。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出路狹窄?本系注重培養學生多項能力,足以因應專業或往其他方向發展職涯。 |
音樂學系學生大眾普遍印象為當老師,但本系也提供多元資源可供學生參考,近年來,除音樂教師或國外留學深造外,也有更多畢業生走向音樂行政、樂器維修師、音樂錄音工程師、流行音樂編曲等多元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最常被誤解的是南北管主修,非單一樂器,而是多種樂器和演唱的學習。其方式亦非照譜唱奏,而是口傳與寫傳並用,從模仿、學習基本旋律/節奏開始,熟練後培養即興能力。使用的樂譜是很酷的工尺譜,而不是簡譜。
|
外界常以為音樂學系只專精在樂器演奏方面,但其實本校音樂系提供學生多元的道路可以選擇,樂器維修、商業音樂、製譜軟體應用、數位音樂錄音、亞歷山大技巧法、管樂/弦樂/鋼琴教學法...等,在在都提供學生多方面的資源可涉略,然也可兼顧古典樂演奏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對於未來的選擇及想像可以更加多面。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傳統並非一成不變的古板,亦非遙不可及的櫥窗化石。深耕在地傳統,往往是連結世界最好的跳板。相較於一般的音樂系或國樂系,傳統音樂學系的學生們,更有優勢帶著自己的聲音與文化,再加上跨領域、跨文化的學習視野,行走於世界各地,被全球化下的世界看見。
|
本校為完全藝術大學,共有5大學院、14學系所、2教學中心、文創園區、圖書館、藝博館及多功能活動中心,各系所間互動頻繁,可跨系修課,定期辦理各藝術領域學術研討會、跨域展演,例如:大台北藝術節、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臺藝大國際電影節等,是活潑且具多元創意的教育園地,提供同學愉快且充滿藝術氛圍的大學生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南北管主修系列課程從基本樂器演奏能力到樂種唱奏整合,加入戲曲排演實作,由國寶級藝師傳授身段和舞台藝術,融會音樂與戲劇展演,再以服務學習及推廣實踐課程,培訓學生從教學服務中建立各年齡層的教學能力。 圖解:南北管主修系列課程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琵琶組課程琵琶組的課程設計國內獨一無二,涵蓋五絃琵琶、日本薩摩琵琶、潮州琵琶、越南琵琶與月琴、臺灣月琴、冬不拉等樂器的介紹與實作,從傳統音樂演譯式思維之音樂風格與內涵,養成聽、說、讀、寫、奏之能力。 圖解:琵琶相關樂器照片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王世榮老師 傳統器樂創作課程與曲式學依序建構獨特的理論與創作課程,並延伸至跨領域、跨文化的教學策略,小組討論碰撞出火花,創作新的聆聽方式。小組成員各依所長,運用各種音樂創編新曲,或為各種媒體與表演伴奏。 圖解:傳統音樂劇場-昭君出閣演出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國際大師班系列課程國際大師班是邀請亞洲各國大師指導的實作課程,本系提供樂器,以擴展音樂視野,建立多元音樂能力與知識。歷年來已有東南亞(越、泰、緬、印尼)、印度與日韓音樂課程或工作坊,學生並且有機會甄選出國展演交流。 圖解:國際大師班課程剪影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樂器工藝專題(製作)以一學期到一年的時間,跟著老師選材、處理材料、製作自己的樂器,已實施的項目有北管提絃和南管簫。 圖解:樂器工藝專題-製作北管提弦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歌劇展演歌劇為複雜的多元藝術綜合體,一種只能夠在舞台上成長的表演藝術,對聲樂組學生而言,在演唱職業有很高的比例是需要往歌劇舞台發展的,透過系上課程安排,包括聲樂指導、語韻指導、肢體開發、戲劇、舞台妝髮造型等進而至導演以及指揮工作,體驗劇場操作模式與流程,累積實務經驗並將所學於發表性質的歌劇選粹成果公開呈現。 圖解:112學年度歌劇期末呈現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師培中心教育學程以「美感教育」作為師資培育之內涵及發展特色,培養藝術教育合格師資及藝術教育推廣人才,提供有志藝術教育研究者的學習機會,展望提高教師人力素質,為我國藝術教育提供「推廣服務之重要使命」,目前為國內少數有修習「中等教育學程」與「國小教育學程」的藝術大學。 圖解:112學年度外埠參觀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管/弦樂器維修方法由老師引導認識各項樂器細節後,實際操作維修自己的樂器。為學生打開另外一個就業專長領域。 圖解:弦樂器維修大工坊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聲響藝術實驗中心成立於2020年,旨在擴延聲音藝術實驗媒材,並結合電子音樂與聲響科技應用相關領域。透過創新課程、跨領域產學合作與專業空間建置等,以此促進聲響藝術研究應用、人才培育與實驗創作。 圖解:聲響藝術實驗中心上課狀況 版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葉時華(第5屆,主修古琴) 版權:葉時華提供
葉時華(第5屆,主修古琴)從小就對中國音樂藝術有很大的興趣,家長曾一度反對,最終還是被我的決心和毅力說服,如願就讀北藝大傳音樂系主修古琴。畢業後赴英國修讀民族音樂學碩士。曾任教於景文科技大學,之後定居紐約。因著對古琴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在紐約堅持專業表演及教學,累積學生無數。先後創辦了『紐約梅庵琴苑』與『夢想家音樂藝術中心』。 在美國音樂家多都是找一份正職的工作,假日才到音樂教室兼差。我選擇做自己的專業,所以我創辦了『紐約梅庵琴苑』。有別一般的音樂教室,這是美東第一所專業教授古琴的學苑。至此,我一直希望發展的古琴表演與教學才有了基地。雖然創業至今仍需努力,還未到坐等豐收之際。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很開心! 未上傳圖片
林玟君(第9屆,主修琵琶)一路學音樂到研究所,在國中時曾經想我是否要繼續學音樂,因為練琴好累,有一次我練琴練一練,抱著琵琶跟媽媽說我不要學了。在一次機會中,我聽到了一場好聽的音樂會,在音樂中我深深的被演奏者感動。聽完音樂會,我覺得自己好幸運,能和台上演奏者一樣走在音樂的道路上。 思考自己未來的志向時,很希望自己成為學校的老師,準備學程考試有一門課是特教導論,上課過程內心萌發一個強烈念頭:「成為特教學生和這個地球溝通的橋樑」,幾年努力,進入了啟明學校任教。歷屆表藝班已培育了許多表現傑出的街藝音樂工作者,雖先天的殘障,但憑藉音樂專長,獨立自主於未來的人生道路上。 圖解:廖尹君(第9屆,主修音樂理論) 版權:廖尹君提供
廖尹君(第9屆,主修音樂理論)期望在就學期間學習到校內外專業與其他相關知識。大學時加入校外南管音樂團體,學習將南管透過戲劇舞台傳遞給社會的每一份子。赴美攻讀碩士時,學習各項音樂治療技法透過音樂表演以外的方式,將音樂傳遞給大眾。現攻讀醫學院博士,了解音樂與人結合如何應用於醫學臨床。 就業期間期望自己提升專業治療領域,常與同行治療師請教與分享。學位在職場上的應用,除了專業領域外還可學習邏輯思維分析,並透過撰寫論文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而做出決定。學位在職場上的重要性,不在於學歷高低,而是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職場與學位兩者可相互應用。 圖解:魏伯年(第10屆,主修南管樂) 版權:魏伯年提供
魏伯年(第10屆,主修南管樂)自小喜愛中國音樂,四歲起學習鋼琴,國中學習竹笛,高中考取音樂班主修竹笛,自此開展專業音樂學習歷程。升大學時,由於國樂專業選擇較少,加上個人開始喜愛內斂深沉的音樂形式,便決心進入臺北藝術大學傳音系學習南管。在南管的浸淫中,深深著迷於南管的古老深邃,自此覺悟到無論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此生已離不開南管。 在學期間很幸運地跟隨系上出訪多個國家進行交流學習,也因緣際會進入心心南管樂坊參與多場演出,豐富舞台經驗。碩士班畢業,曾於新加坡城隍藝術學院擔任近三年的南管專任教師,回台後繼續從事南管教學及演出,並陸續將個人南管學習心得錄製唱片出版(入圍第27、28屆傳藝金曲獎),為弘揚這一古老的民族瑰寶盡一份心力。 圖解:蔡婷如,集思小劇坊《憶起‧南北》音樂會 版權:2018/8/29,拍攝劉妍伶
蔡婷如(第14屆,主修北管樂)國、高中主修二胡,副修鋼琴,期間學習了北管扮仙戲音樂,之後以北管嗩吶報考入取傳統音樂學系北管組,入學後才知自己對北管的認知不足,除了扮仙戲外,原來北管還有其他不同的音樂類型,從工尺譜開始學習,慢慢認識北管樂的演唱技巧、樂器演奏、不同樂曲的表現內涵,深刻體會北管樂的迷人之處。 為了繼續學習北管音樂,決定就讀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學習期間與系上同學、學弟妹共同成立「集思小劇坊」,除了保留傳統音樂的演奏以外,也希望借助眾人的創意想法,結合不同的元素,讓南北管音樂的展演有更多的可能性,並使更多人欣賞到臺灣的傳統音樂。最初以新編南北管戲《鏡‧私語》作為第一部作品參加臺北藝穗節,而後也嘗試以肢體動作配合傳統音樂的演奏,目前集思小劇坊積極參與不同場合的演出,並致力於推廣南北管音樂。 |
簡文彬簡文彬生於臺北市,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鍵盤組畢業。 簡文彬(1967年 ─ ),臺灣指揮家,2001年至2007年曾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現任德國萊茵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駐院指揮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黃貞瑛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巴黎音樂院,獲長笛及室內樂第一獎演奏文憑。師事樊曼儂教授,Pierre-Yves Artaud、Philippe Bernold、 George Alirol 、Philippe Pierlot 、工藤重典等老師。在活躍於音樂舞台之外,黃貞瑛更投入於教育工作,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 黃貞瑛演出經驗豐富,舉辦過多場個人獨奏會外,更多次應國內外知名藝文團體邀請合作,曾與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加拿大蒙特婁室內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世紀交響樂團等演出協奏曲。亦曾與Matvey Demin ,Andrea Oliva,Andrea Lieberknecht, Philippe Bernold、Alena Walentin 、金塔等長笛家合作演出二重奏。
李佳蔚現任美國德州三一大學 (Trinity University) 音樂系終身職專任教授。華人唯一一位在美國教授聲樂的專任教授。2003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聲樂博士。2001年於林肯中心 Alice Tully 廳舉行首演,之後並與國內外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合作。近年來受邀於臺灣, 中國及美國各大學院校舉行大師班以及專題演講。 2011年開始在學術會議上發表聲樂相關的論文。同時他也應中國音樂教育期刊以及歌唱藝術期刊之邀請定期為其撰寫聲樂相關文章。2005 年六月,李博士被美國聲樂教授協會遴選為聲樂教授培訓計畫的十二個教授成員之一。2007 年七月,應義大利暑期音樂節 Amalfi Coast Summer Festival 之邀請擔任聲樂指導。李博士於 2009 年在成立了國際亞太青年歌劇坊。
林天吉199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1999年以小提琴演奏最高滿分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林天吉的指揮則是由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首任音樂總監已故指揮大師亨利梅哲先生啟蒙。1999年任職於國家交響樂團NSO助理指揮,2007年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擔任助理指揮。 林天吉經常以客席指揮的身分與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市民交響樂團、宙斯愛樂管弦樂團、十方樂集、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灣弦樂團、台灣管樂團、台北市民管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等樂團合作。2006年起,林天吉陸續出任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駐團指揮、台北市民管樂團音樂總監台北市民交響樂團音樂總監、TSO管樂團指揮,專任於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
康和祥現任《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音樂總監、《躍演》核心藝術家 近期作品包含: 【作曲、編曲、音樂總監】 第35屆傳藝金曲頒獎典禮《日日》、金鐘58特邀表演節目《向導演致敬》、躍演《勸世三姊妹》、三點水製藝文化《台北大空襲》、《老男孩》音樂劇、花聲藝文x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鬼歸代言人》影集式音樂劇、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不親愛家人》影集式音樂劇、刺點創作工坊《誰偷走了我的字?》、廣藝《北斗星下的大煙囪》等。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3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4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