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跨
管理學群
文化產業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強調環境生態永續、社會文化永續、經濟資源永續、政策治理永續等四面向,運用核心理論,建立分析、規劃、管理、治理之專業知識,結合空間資訊科技,提供學生在環境與文化資源統整知識的學習,以培養新世代綠領人才。 |
本系成立於1987年,主要宗旨為培育國民教育教師、課程設計與發展人才、教育行政專才、教育事業經營人才、學習科技專業人才、以及教育學術研究人才。除了學士班,本系也開設碩士及博士在職專班,提供各級在職教師及文教事業人才進修管道。 102 學年度本系更名為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強調以教育為體,科技為用的發展特點。本系發展傳統師資培育兼具現代科技融入的特色,成為國內教育學理論與實務的重鎮。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思考未來永續發展需求,課程特將環境、社會、文化、 經濟及法治多樣性列入考量,強調此五大領域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核心素養與知能,同時重視跨界統整,探索各種環境文化與永續資源等議題,藉由整合性的思考與策略,解決當代永續發展面對的相關問題。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習學系」主要涵養教育領域的學科知識,探討教育的本質和基本規律,同時闡述教學原理、課程設計和學習評量,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並研究有關學習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發展、運用、管理和評鑑的理論與實務。 |
學習方法 |
任務導向學習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師給予學生學習任務,讓學生在透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並運用新技巧去完成某件事或解決一項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活動。 圖解:美國Timothy教授之任務導向學習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探究學習法(Inquiry-based learning): 以學生為主體,經由學生自己通過閲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以建立自身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 圖解:以社區參與調查讓學生主動探索在地產業變遷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問題來刺激學習者之思考,提供學習者主動參與議題討論之機會,並透過教學者之回饋與協助建構知識脈絡。在課堂上會由學生提出問題,經由與教師及同儕資料蒐集、研究、討論,加強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至同欣電子永續辦公室參訪與實務教學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田野調查實作:課程涵蓋環境與文化田野調查,進行資訊搜集與分析研判的施作能力。 圖解:達德能源環教中心了解離岸風力發電機現況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體驗學習:經由學生親自參與及體驗、實作,了解課程概念與實際運作的關係,藉由問題的解決、反思等達到學習的目標。 圖解:課程安排至原住民農場體驗學習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師提供 |
合作學習: 強調透過同儕互動的重要與群體溝通能力的培養。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自有照片 實地見習: 直接到國小教學現場實習與學習。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自有照片 翻轉教室: 學生需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透過課前觀看影片,再於課堂強化內容討論與深化學習效果。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自有照片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期待學生具有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永續發展議題上的問題體察和實踐。因此鼓勵學生擅用高中課程線上或線下自主學習的機會,洞察環境與文化發展上的相關問題,提出問題解決與資源運用的能力;可利用小論文或任何課程計畫及成果、或非修課紀錄之個人作品,展現實作或研究動機、探索與實證設計、結果反思與操作歷程等成就,以展現個人能力特質。 |
教育本身包含了多種學科知識,例如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課程與教學、輔導與諮商、教育科技與數位學習等多種領域。建議對教育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累積以下經驗: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著重於永續發展實踐,在修課上提供較大的彈性,以使學生較其他相關科系有更多的機會跨領域學習。 |
1.本系不同於傳統小學師資培育學系,強調以教育為體,科技為用,發展傳統師資培育兼具現代科技融入的特色。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永續發展是為當前世界重要的新興議題,未來將可擔任與永續發展的各種相關工作職場服務對象包含各類企業,在地民眾,社區與民間組織,公部門等,協助各式能包容環境與文化的永續發展相關的議題。 |
本系主要的出路是以國小教師為主,但因為教學科技一詞,容易讓學生以為與科技產業相關,雖然學生也有機會到坊間教育機構或教學科技廠商,同時也是學生生涯發展的一種可能性,但在本系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中仍屬少數。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永續發展議題只能有利於理工學科人才的天下? |
本系會有教學科技相關的課程,但程式設計或資訊科技的比重相對來說較少,會較多放在教學應用與教學方法上,若想要有專業的訓練與課程,建議可以到清大相關系所(資訊工程、電機工程學系)修讀進階課程。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為培育學生具有跨領域學習能力,透過專題研究(論文寫作)、實習(產業、公部門)、交換、移地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社會所需的能力,各課程將圍繞於環境與文化議題的相關主軸,且結合於每學年固定辦理「田野躍進」此一代表性活動。俾使學生以畢業128學分修習,具備跨領域實踐能力。 |
無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跨域實踐移地教學課程是透過實地學習之方式,讓同學深刻體驗理論與實務結合之應用層面,將學校課堂所學之理論,能夠在操作地點逐步實踐。 圖解:跨域實踐國內移地教學簡圖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提供 國際化課程國際化課程以建構學生在永續發展教育上跨領域能力與國際化能力為目標,本課程將與國外的姐妹校相關科系共同開課,透過共同參與資源調查或社會永續課題解決的議題導向教學方式。 圖解:國際化課程操作模式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提供 畢業專題本課程由學生依據專長取向選定指導教授,於大三起修習3個學期,畢業專題的形式可以為論文、計畫、成果作品...等形式。並於第三學期期末進行公開成果發表。 圖解:大四畢業專題發表 版權:由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提供 未上傳圖片 11 圖解:1 版權:1 未上傳圖片 11 圖解:1 版權:1 |
教育史老師透過戲劇、舞蹈、影片等多元且活潑的方式,帶著我們走入各個教育學者的生命故事,並從中找出教育觀點的變化,理出教育發展的脈絡。在趣味中學習、在發現中成長。透過教育史這門課,讓我們能站在教育學者的肩膀看世界。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 教育心理學想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嗎?想知道有哪些策略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嗎?修了這堂課準沒錯!這堂課不僅可以讓你知道孩子的行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正,更可以讓你藉由了解孩子讓你們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學習不再困難,師生間的誤解更少,成為孩子心裡的陪伴者。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 教學科技與運用傳統的講述與抄寫教學已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融入教學。市面上有許多網站與App專門為教學設計,加入有趣的聲光效果,使學習更加有趣,也能增加學習動機。我們尋找適合的媒材,在課堂中增加互動與歡笑,學習成效也更佳。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 戶外探索教學透過實際到戶外的小農場與動、植物相處,實際感受大自然的洗禮。從拔草、播種、施肥,細心呵護植物,讓孩子從中學習食物的得來不易,透過早起為母雞準備飼料,知道餐桌上每一道菜的珍貴。不僅可以藉由手作引起孩子的興趣,師資生更可以從中體會到許多樂趣。 圖解:徒手製作土窯之過程 版權:清華大學教科系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版權:系友提供
董O瑜環文系提供了多元的修課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我在大學時主修環境經濟,並修習都市計畫、GIS、行政學等課程,奠定我在環境資源管理的基礎。同時,透過撰寫畢業專題並在國內外研討會上發表,我進一步擴展了自己的視野,也深化了對ESG領域的理解。 在大四一整年的職涯探索中,我發現自己對ESG領域充滿熱忱。畢業後,我積極考取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致力於協助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同時,我也運用環境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與溫室氣體管理,期望在ESG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版權:系友提供
胡O姍院學士班提供學生非常彈性的修課選擇,鼓勵學生往跨領域的專長發展,我也選擇本院的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科管院的經濟學系,並另外修習國小教育學程,充分接觸不同領域讓我擁有環境規劃、綠色金融、永續發展教育等特殊專長,另也考取國小雙語教師資格證,畢業後至臺灣大學氣候與永續發展碩士學程就讀,繼續於此領域深耕。 經過大學四年的探索,與研究所學習之餘,我同時於NGO擔任部落格寫手,並推動青年就職永續綠色職涯,希望未來自己也能成為業界需要的綠領人才,協助企業推動綠色轉型。 未上傳圖片
張O綺大學時期,我知道我自身對社會公益的相關事務很有熱忱,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公共行政作為我環文系的主修。同時,環文系大量的實務田野課程,搭配上地方人文、環境永續的議題,抑或是與社會時事的結合,這些訓練扎扎實實的帶給我獨到的角度,學習分析並解決我眼前所遇到的問題。如果剛好又是投身社會永續相關的工作,環文系的課程能夠從頭地去理解永續的重要性跟發展邏輯,在未來10年的永續浪潮下,真的相當受用。 畢業後我任職於聯合報所支持的願景工程基金會,擔任品牌企劃一職,負責永續專案的規劃與執行。基金會主要關心的是社會公眾的議題,其中包括環境面、社會面,在工作中時常接觸社會議題,因為環文系過去的人文訓練,給予我相當大的助力,一來對於環境議題有很大的掌握,二來是在對外的互動上,豐富的田野經驗,讓我不會害怕與陌生人互動。這些都蠻類似環文系實務課程所帶給我的專案訓練,在職場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未上傳圖片 圖解:1 版權:1
11 1 未上傳圖片 圖解:1 版權:1
11 1 |
邱子庭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學士 通過2017年度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日本獎學金長期留學生(碩士)考試 大阪中華學校教師 版權: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蔣偉民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 臺中市教育局長
黃錦源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博士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
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