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桃園校區)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跨
法政學群
犯罪防治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
桃園校區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里德明路 5 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主要在培育具社會關懷熱忱之社工專業人員,課程規劃重視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及助人專業,提供海外學習機會,發展兒少、婦女、家庭等領域社會工作之能力。未來可擔任社工師、或應用於相關部門。本系畢業生表現優秀,歷年均獲縣市優秀社工表揚。欲繼續升學者,除可就讀社會工作研究所,亦可往心理學、諮商輔導等研究所發展。歡迎喜愛分析思考或具助人熱忱的學生加入本系。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教育宗旨以培養「犯罪防治、公共安全、司法社工」相關專業領域人才為主,整合刑事司法、安全管理與社會工作之理論與實務,落實知能並進、學用合一,使學生能具備專業知識、技能與國際視野。 |
| 學科意涵 |
本系畢業後取得報考社工師資格,可於兒少家庭及婦女領域、醫務社會工作、身心障礙社會工作、老人社會工作、心理衛生社會工作等領域擔任社工。學科內容涵蓋社會工作基礎課程(如:社工概論、社會學、心理學等)、直接服務課程(如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等)、間接服務課程(如研究方法、社會福利行政、社工管理等),及各領域選修課程。 |
犯罪防治學系係刑事司法範疇的延伸,結合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與心理學群相關領域規範之學科,串連預防(或防治)、救助及輔導的過程,進而達到跨域整合的能力。 |
| 學習方法 |
1.課堂講授與分組討論:老師的講解搭配同學的討論,使學習有伴、問題有解,課堂有趣! 圖解:課堂講授與分組討論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2.上機實作:結合生成式AI於課堂學習、運用統計軟體分析調查調查結果等 圖解:上機實作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3.機構場域學習:進入社會福利機構或社區場域進行學習,培養實務經驗 圖解:學生於老人社會福利機構執行方案活動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4.專題與發表:製作專題或閱讀重點,上台發表 圖解:成果發表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5.工作坊:課程理論搭配活動,產出型工作坊讓我們有效率的完成方案設計、個案研討等任務 圖解:個案研討工作坊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歸納學習法:透過專業課程的修習,歸納該學科相關領域知識,強化理論基礎及綜合解析能力。 圖解:專業領域範疇圖示 版權:銘傳大學犯防系自有照片 專題撰寫與發表:透過與他人團隊合作,選定一個特定主題,進行專題研究討論,利用相關研究工具,撰寫成專題報告;並透過成果發表方式,清楚且系統的陳述內容,培養合作溝通與協調,及強化撰寫與表達等能力。 圖解: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版權:銘傳大學犯防系自有照片
實務實習:透過對實務機構的了解,遞交個人計畫書及旅利申請實習機會;並由實務機構指派專人協助督導,引導學生確實了解單位業務性質及處理流程,進而培養人際溝通及應對協調等能力,並達到從做中學的實務經驗。並於實習結束後,透過成果會方式,彼此分享實習心得,提供學生及單位對應回饋。 圖解:教師訪視實習學生狀況 版權:銘傳大學犯防系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蒐 集有關市場資訊、調查報告、產業動態等文獻資料,從而全面而精準地掌握所要 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蒐集內容儘量要求豐富及廣博,再將四處收集來的資料, 經過分析後歸納統整,再分析事件淵源、原因、背景、影響及其意義等。 未上傳圖片 問卷調查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問題編製成問題表格,以郵寄方式、當面作答或者追蹤訪問方式填答,從而瞭解被試對某一現象或問題的看法和意見,所以又稱問題表格法。問卷法的運用,關鍵在於編製問卷,選擇被試和結果分析。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多閱讀,並練習摘錄重點,提升製作簡報並上台發表的能力。 |
人文關懷及自我學習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藉由個案、團體、與社區工作等方法,協助弱勢團體改善不利處境。但許多時候,改善弱勢團體不利處境必須從更大的制度與結構面向來思考,因此課程也引導學生看到問題背後可能的社會因素,進一步透過倡議發聲、政策立法引導社會發展。
|
1.廣義的刑事司法體系含警政、司法及犯罪矯正單位等各相關機構,但因當前社會錯綜複雜的各型態犯罪問題, 須藉助多元學科的理論與方法, 從各種角度各場域,進行整合的研究,找出諸多現象的根源,據以研擬整合性的犯罪防治策略;故特以犯罪防治為主軸,串連司法社工與公共安全,比社會工作相關學系或法律學系畢業出路有更多元選擇。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社工專業讓有志從事社會工作相關職業者有明確的職涯發展,同時,彈性的跨領域選課,也幫助學生朝諮商心理師準備第二專業,對未來有更寬廣的選擇。此外,畢業後除可報考社工師之外,亦可選擇「社會行政」高普考擔任公務員,亦能參與非營利組織倡議社會議題;學術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校行政等,亦是常見的選項。 |
犯罪防治學系一定是警官。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工作是一項助人專業,需要有社會學、心理學、社會福利、社會政策與立法等基礎,應用於個案工作、團體工作及社區工作等面向,不是隨個人意願行之的[志工服務],而是有規劃地提供專業服務。課程內容讓同學在學習助人專業理論與技巧的同時,也能反思政策與實務現狀, |
犯罪防治學系不需要學習數理或管理等知識。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本系於大一大二期間除參觀機構外,並邀請機構來校進行志工宣導,同學可以從志工參與中逐漸接觸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 |
學生可選擇心理系、公事系等相關社會科學為主修領域;另可修習輔系課程、跨領域學程等,發展個人的競爭優勢。同時建議自由轉換主修學程,有助於學生探索職涯性向,適性發展並發揮個人潛能,強化個人競爭力。 |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桃園校區)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社會心理學以漸進且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同學了解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與生活應用 圖解:講述搭配生活舉例,活學活用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透過案例分析、課堂辯論,幫助同學深化學習 圖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案例分享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工作實習透過相關機構實習讓同學能進一步的培養專也能力並發現自己未來職涯發展的興趣方向 圖解:實習之後的成果發表,幫助同學總整與反思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社區組織與發展透過場域實作,我們繪製社區地圖、學習調查社區資源與社區需求 圖解:我們繪製的社區文化資源地圖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統計統計很難?不,老師帶著大家一步一步了解,克服我們的統計恐懼! 圖解:統計課,動手算機率,了解大數法則 版權:佛光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機構實習該課程為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哩路,透過準備就學期間的學習歷程向實務機構申請實習機會例如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或消防局,如何完整呈現個人優勢,並於實習結束後透過成果發表的模式,分享實習過程所看所學,並反思自己的學習,達到從做中學,職涯無接縫的目的。
犯罪心理學除課堂講解之外,著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併濟,讓學生可以了解矯正署單位的業務與流程,也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圖解: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參訪 版權: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企業安全管理該課程結合社區服務,以小組分組方式實地訪查與實作,設計各項安全管理議題,透過問卷及親自服務,並於課堂舉行發表,互相提供各議題的成果,並提交專題報告及建議給予社區,達到產學合作的關係。 圖解:小組成果報告 版權: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自有檔案
刑法每年在校同學都有錄取四等警察特考與監所管理員。
社會工作每年應屆畢業同學都有錄取三等社會工作師。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桃園校區)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本系優秀系友—黃詩吟 版權:黃詩吟
黃詩吟學習經驗:於大二暑期參與家訪志工,看見弱勢長者即使接受物資救濟(如白米),但因住家無電,無法使用電鍋,仍然無法開伙,三餐均以庭院中自長(非刻意照顧、自生自滅)的鳳梨維生,引發對助人工作的興趣--自以為好心的助人,是否真的符合對方需求?因此決定以社會工作為職志,兩階段均於老人機構實習,累積直接與間接服務之經驗。 職業經驗:從本系畢業後順利考取社工師證照,在服務單位表現優異,現任長照機構主任。
圖解:本系優秀系友—黃胤凱 版權:黃胤凱
黃胤凱學習經驗:入學時表現平平,個性幽默。樂於助人。大學期間立定朝社工方向發展,在機構參訪、志工參與等方面積極表現。 畢業後考取社工師證照,隨即錄取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工作能力受肯定。 職業經驗:在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擔任社工期間,表現認真,獲教育處長官肯定。其後轉任社會處社工,並於110年度通過高考公職社工師,現任縣政府社會處社工師。
圖解:本系優秀系友—徐張泰 版權:徐張泰
徐張泰學習經驗:高中升大學期間,第一志願為法律系,因英語成績未達理想而無法如願。大學期間接觸社會學、社會工作等課程,引發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學校資源,在校內參與托福課程,以極少的費用完成托福考試,並通過2+2雙聯學制,取得佛光大學與西來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雙學位證書。國際學習經驗給他很大的成長動力,從此開拓視野,奠定朝向國際職場邁進的企圖心。 職業經驗:取得畢業證書後,應邀回校向學弟妹分享海外學習經驗;之後於群晟國際-喜喪百貨出租品公司共同創辦人兼董事,並擔任海外國際集團人資部主管,企業員工數2千餘人。 |
圖解:畢業校友協助拍攝系所招生影片 版權:擷取本系招生影片
林庭蔚銘傳大學安全管理學系(犯罪防治學系前身)學士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 目前任職大同分局巡官 大學時期積極探索興趣,於大三大四期間,認真規劃職涯發展,時常看見該生向師長請益相關進修事宜,也順利考取警察大學研究所。 而後參加三等警察特考,亦榜上有名,目前均任職於大同分局擔任巡官,也時常分享經驗於學弟妹,對於提攜後備相關熱心。
圖解:畢業校友協助拍攝系所招生影片 版權:擷取本系招生影片
蔡瑄錡銘傳大學安全管理學系(犯罪防治學系前身)學士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 目前任職大同分局巡官 大學時期熱衷於學生社團活動,也積極參與系上舉辦活動,席間擔任主持人或司儀,台風相關穩健。 大三大四期間,認真規劃職涯發展,時常看見學生向師長請益相關進修事宜,也順利考取警察大學研究所。 而後參加三等警察特考,亦榜上有名,目前均任職於大同分局擔任巡官,也時常分享經驗於學弟妹,對於提攜後備相關熱心。
圖解:與新鮮人的經驗分享 版權:活動紀錄
宋柏翰、葉修輔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學士(應屆畢業生) 大三考取警察特考 學生於大學時期就積極準備特考,並於大三考取警察特考;系上為協助學生可以一邊安心就學;一邊完成受訓。特別於假日開設輔導班,協助學生補齊課業進度。學生特別於新生輔導活動中分享經驗,給新鮮人帶來時間規劃的重要性與對未來職場趨勢的解讀,並鼓勵可於現階段以試水溫的方式多多參加國家特考。
林宛蓁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學士畢業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研究所 本系為全國第一經考選部專函認定得報考社會工作師之犯罪防治相關科系,該生於108年應屆通過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及格,為本系第一位應屆畢業通過高考社會工作師考試者。 未上傳圖片
陳嘉瑜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三年級 民國112年大二升大三時考取四等警察特考。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桃園校區)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