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土地資產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具解決問題與應變能力的學生,除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紮實的「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相關專業知識與素養外,亦透過包括「法制與政策」、「規劃與治理」、「經營與管理」、「測量與空間資訊」、以及「保育與防災」等群組課程設計,提供學生系統性與整合性學習環境;另藉由暑期公私部門實習機會認識未來職場環境,透過交換學生計畫、國際交流活動與國際認證取得,培養未來就業或升學進修之能力。 |
本系為台灣最早成立的社會學系,師資陣容堅強。本系提供數據分析與質性研究的專業訓練,培養學生數據處理、數據解讀與報告撰寫的能力,透過一系列課程訓練,可考取社會調查師。透過實作與在地連結等課程安排,本系的教學強化學生的跨領域能力,同時形塑學生作為現代公民需具備之思考批判能力與多元開闊的視野。畢業後,學生可進入學術研究相關產業、民調與市場研究相關的工作、新聞傳播與市場行銷產業與人資、行政管理等專業工作。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科屬於整合性與應用性學科,主要應用經濟學、財務金融、統計學、管理學、都市計畫、環保與防災、法律與行政、測量與空間資訊、環境生態..等不同領域的專業,探討土地與城鄉環境的規劃與管理議題。與高中主要相關學科為社會領域之地理、公民與社會,科技領域之資訊科技。 |
「社會學」意指透過嚴謹的科學程序蒐集研究資料,以理解社會現象。「社會學」形成了特殊的研究視角去觀察社會世界,企圖尋找出看似混亂世界中的規則與模式,並經常能夠針對行動者自身所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提出一套精闢的解釋。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與專題演講基礎課程部分主要由教師帶領同學了解專業知識、學習層面以及應用範例及方法。可以學習到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相關專業知識;同時,也會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針對相關議題進行專題演講,藉此進一步分析相關議題之核心點,並引用適當個案或案例進行說明與論述。 圖解:針對不同主題進行課程講授與專題演講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實務應用透過課程實作、職場體驗或參訪過程,可以學習到實務性課程內容或瞭解實務個案;藉此進一步應用專業知識或工具,解決或分析社會之相關議題。 圖解:實作、體驗與參訪活動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團隊學習學生利用分組的方式學習團隊合作之精神;可以學習到應用各種形式(書面或口頭)的溝通表達方式完成報告(或作業);藉此進一步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與他人溝通,並有系統的整合他人意見。藉此進一步與他人共組工作或研究團隊相互協調,並準時完成被指派的工作。 圖解:課程報告與地政服務分組討論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實務操作利用田野調查或社區參與之實作方式學習瞭解在地文化與土地之情感與重要性;學習關注公共議題的能力且進一步清楚陳述公共議題,並積極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或公民運動。另外藉由暑期至公私部門實習課程,認識未來職場環境以預先了解職場。 圖解:新北地政服務團與實習實作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成果發表綜合應用與學習成果展現後提出學習成果發表,展現已學習跨領域知識或工具之能力;藉此進一步融入不同領域概念與獨特想法,以解決問題或創造知識統整。 圖解:實習、報告與專題成果發表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
整體說明:本系常用教學方式十分多元,且重視實作及自主學習能力。除了一般課堂講授外,尚包括:課堂討論、課堂主題報告、調研實作、數據分析實作、任務導向作業、影片設計、社會實踐、工作單位實地參訪、業師演講分享經驗、職場實習等。 圖解:《研究方法》課堂-教授與學生討論過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調研實作:本系提供扎實的社會調查訓練及實作課程,以必修課《研究方法》為例,學生以自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懷出發,並透過親自進行深度訪談、設計、發放問卷等方式完成對三鶯地區的議題研究。而進階選修課《研究設計》教授更多元的質化、量化研究方法,學生得以透過與指導老師的討論與反饋,培養獨立完成學術研究的能力。 圖解:學生實際發放問卷過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數據分析實作:本系必修課《社會統計》讓學生以量化方法進行主題式社會議題相關研究。教授原理之外,同時搭配實作課程教授統計軟體操作與數據分析實戰技巧。此外,亦與經濟系共同規劃數據分析學程,提供《民意與市場調查技術》、《社會學資料處理》等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學習業界慣用的資料處理軟體,鍛鍊實務能力。 圖解:統計軟體實作課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任務導向作業:作業的設計原則為task-oriented(來自職場各領域的畢業生們所分享的實際工作任務),種類包括:新聞編譯、雜誌文章撰寫、數據資料分析、創意企劃案撰寫、教案設計、編劇企劃案前置作業等等。 圖解:社會實習分享會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業師提供實戰作業:為了讓學生更能瞭解職場經常面臨的工作挑戰及所需基本能力,除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來演講,分享職場經驗之外,也請業師直接提供職場實際任務作為課堂作業,並請業師一起評估講解作業優劣。 圖解:企業參訪-實地走訪企業與其他組織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本系無論在學期間或未來就業,均強調團隊合作,且因本系領域主要皆涉及公共事務,故我們希望學生在高中期間能多參與團隊活動以累積合作經驗,並對社會領域相關議題能多加關注,培養參與的熱忱。 |
在高中階段,有些學校課程會引導學生進行個人的或團體的社會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培養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過程與方法,包含研究主題的設定、研究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數據資料或質性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解讀、對研究結果的報告彙整等,這些訓練對社會學學習都很有幫助。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的學習領域較廣,主要分為土地行政與管理、不動產、城鄉環境規劃、空間資訊,環境生態等領域,以及各領域之間合作與跨域學習,有關地政、土地資源、土地管理、不動產經營、土地管理與開發、建築、都市計畫、測量、空間資訊、環境保育、防災、都市發展等均可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且注重跨領域間的學習研究與公民參與、社會關懷。 |
社會學與經濟學、政治學同屬基礎社會科學,經濟學著重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政治學關切政治活動,社會學研究則廣泛地包含社會整體的運作及社會變遷。這幾個基礎社會科學領域,一方面與許多實務導向的學科(如社會工作、教育學、商業管理、傳播媒體、公共行政)有緊密的關連,另一方面,在理論及方法上可提供更基礎的訓練。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大眾常誤以為本系畢業生只能當房仲或代書,但此兩種僅是本系畢業生之少數。本系畢業生以地政、都市計畫技術、測量製圖等公務員為主,近年至不動產估價、投資、開發、壽險業、規劃設計、測量與空間資訊等私部門就業人數有顯著的增加。本系可考取包括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不動產估價師、都市計畫技師、測量技師等專業證照。 |
高中生常認為「念社會系是不是以後很難找到工作?就算找到了,薪資也絕對不高?」。其實社會學的訓練讓本系的畢業學生具備邏輯思考、文字表達、調查分析等高度競爭力,畢業後的生涯出路極為多元。近年本校畢業生調查結果顯示,本系畢業生不但得以進入諸多不同的專業領域,在平均月薪上也絲毫不遜於其他科系畢業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生易誤解數理能力不好不能唸本系?其實本系包含土地行政管理、不動產、城鄉環境規劃、測量與空間資訊、保育與防災等領域,而經濟學、統計學課程是學習研究工具與方法,僅佔其中很小部份,也有課後輔助不需擔心數理較弱者無法適應。另不動產法規課程亦非僅在背誦法條,而是理解後有邏輯性地運用,學習如何有效發揮其功能。 |
有兩點常見誤解:一、「社會系是不是都在搞社會運動?」非也!社會運動只是其中一種被研究的社會現象。二、「社會系是不是沒啥專業?」大誤!舉例:調研訓練及數據分析是企業資料分析、市場研究及民調的專業基礎。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有關本系相關資訊,歡迎至本系網頁瀏覽相關資訊。本系網址:http://www.rebe.ntpu.edu.tw/。本系學士班將新增「學士班學生必須修習至少一科本系開設的全英語課程,方能畢業」之畢業條件要求,此要求於112學年入學者開始實施。 |
本系的訓練強調均衡與務實兩大原則。在專業能力的訓練上,除了質性訪談與量性調查的訓練兼具外;也強調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的並重。因此我們鼓勵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受扎實的訓練外,也應走出課堂去接觸真實的社會世界。且除了開授多元的課程外,在課程安排上也具備彈性,更鼓勵學生選修輔系或雙主修,以拓展視野、培養更多專業。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嚴謹的學術訓練之外,亦提早對於未來的職場接軌力做準備的務實考量。 |
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專題本課程引導及培養學生整合與反思大學所學,透過小班教學、專題研究方式指導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熟練應用專業知識、技能及培養從業應有態度等多元能力,訓練學生利用團隊合作方法來解決實際及複雜的問題。並由同學自行規劃安排專題成果發表會,提供同學整理前述專題研究成果於專題成果發表會中進行公開發表。 圖解:專題成果發表會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實務操作本課程安排同學前往校外公私部門實習,讓學生了解相關領域機關、運作狀況與工作內容,並在實習工作場域中培養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能力。近年前往實習的單位包括地政、規劃領域之政府單位,以及涉及規劃、不動產估價、投資、開發、法制、防災、以及測量與空間資訊領域的私部門公司。 圖解:實習單位參訪與成果分享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規劃實務、城鄉社區安全與減災實務
規劃實務課程,包括教導同學在規劃過程中所有可能面臨的法規、現況調查分析及預測模式,以及實務案例解說;實務操作從政策規劃、通盤檢討與專案規劃等三大類型,由同學分組進行實務操作;城鄉社區安全與減災實務課程由教師講授城鄉社區安全及減災相關理論與實務議題,並分組實務操作完成選址、初步現況及災害風險分析。 圖解:規劃實務成果與防災社區工作坊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不動產經營管理本課程希望能夠使修習同學透過個案參訪與實務操作過程,瞭解零售不動產經營管理、承租組合與承租商管理、招商作業、營運市場定位與分析、日常管理系統、財務POS系統、其他不動產類(休閒、銀髮族住宅)型經營管理、不動產經營管理與不動產開發、規劃、融資之關係。 圖解:個案參訪與經營管理分析評估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測量實務本課程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讓同學得以透過有系統的、密集式的測量實務課程規劃,熟悉基本控制、計算與繪圖等一貫流程的規畫與實作。近年與地政事務所合作,舉辦測量體驗活動與地政事務所參訪活動,以及模擬地政局實務演練等,藉此讓同學了解與認識政府單位之測量工具與政策之實務,此外亦輔導同學報考多旋翼無人機操作。 圖解:測量實作與體驗、參訪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編輯 |
障礙研究障礙者的處境經常在社會中不受重視、甚至是消音和遺忘。障礙研究的課程兼具理論與實證意涵,帶領學生認識此議題的重要性。更屬國內社會學系罕見的課程。 圖解:社會共融 版權:台北大學人社標竿計畫 性別研究儘管性別議題的重要性近年已獲得重視,但本系數位老師所開設的性別研究課程均受到學生的歡迎。課程中引導學生看見既有社會世界中的性別差異和不平等,更拆解父權主義所帶來的壓迫。 圖解:性別研究課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為本系必修課程,這門課程除了講授如何透過質性訪談與量性統計調查的方式蒐集研究資料,並要求學生實際規劃與進行調查,完成一份研究報告。由於這門課程鼓勵學生實際走入關心的社會場域與其他行動者互動、蒐集資料、解答研究提問,往往讓學生在嚴謹的學術訓練之外,也更厚實對於社會的關懷與認識。 圖解:學生們在三鶯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發表研究結果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研究設計研究設計這門課程主要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針對自身感興趣的議題,設計和規劃出一套研究企劃。由於修課學生近年感受到這門課程的確有助於獨立思考、邏輯推演、文字掌握等能力的提升,因此亦趨受到歡迎。值得一提的是,本系學生近年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成績斐然,正是因為這門課程所帶動之效應。 圖解:106學年度榮獲科技部大專生計畫補助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未上傳圖片 集體記憶與認同儘管我們經常以為記憶是極為個人之事,但社會學者主張記憶有其集體與社會的面向,並進而與人們的社會認同息息相關。這門課程從記憶研究的角度出發,討論記憶儲藏之處、記憶技術、記憶競逐、記憶與遺忘、轉型正義等議題,並鼓勵學生將所學實際應用至不同的社會領域。 |
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李承嘉於1980年畢業於本系學士班,在取得德國多特蒙德大學空間規劃學系工程博士學位後,於1993年返回本系任教,2016年獲聘為本系特聘教授,現任本校校長。曾於2002年榮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內政部地政貢獻獎。 於本系任教期間歷任本系系主任、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副校長,並於2017年接任本校第七屆校長,為本校自2000年2月更名以來,首位畢業校友出任校長。2021年連任本校第八屆校長,於校長交接典禮上,教育部長肯定李承嘉校長對本校BOT政策積極推行,改善學校財務收入,以及國際化和永續工作等貢獻卓越。
王靚琇1979年畢業於本系學士班,參加公務人員普考及高考,雙榜題名,於2001年獲頒內政模範公務員,旋再晉陞為地政司司長,現任內政部中部辦公室主任。接受大學四年的春風化雨,培育進入社會與職場應有的能力,也奠定工作所需的基礎,大學時期同學也很有成就,包括黃進雄擔任高雄市地政局局長、康秋桂擔任新北市地政局長。 地政司主管業務龐雜且高度專業,涉及地籍登記、土地交易、衛星測量、土地重劃、區段徵收等諸多範圍,更牽涉到財政稅務、環境保護等跨部會領域;全國有關土地的大小事情,都需要地政司來把關。對於地政業務,學姐的嫻熟程度已堪稱「達人」等級。儘管如此,學姊表示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淘汰。
卓輝華於1982年畢業於本系學士班,為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現任宏大資產評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長期勉年輕學子在校時要保持對各種事務的好奇心和熱情,經常問「為什麼」並試圖提出新看法;還要懷抱理想並努力學習專業,進而勇敢走出去。 大學時期老師經常提醒「估價」是土地政策的核心,畢業後一輩子與「估價」為伍。身兼估價業者、政府委員、學校老師,不同角色的衝突,但還是秉持學校所學的理論良心,相信土地正義仍然是地政人必須追求的目標。面對當今土地和房地產市場亂象,更連結許多學者籌組「臺灣土地社會聯盟」,號召學界聯合發聲,共同找回核心價值。
李怡寧於1993年畢業於本系進修學士班,現任和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說故事文創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MY WAY HOUSE民宿董事長。 於2010年成立和通建設,秉持「建築是良心事業」的經營理念,並以女性細膩心思與同理心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尊重工人與將心比心的態度,致力營造良好的工地文化與施工環境,另一方面則站在消費者的思考角度,堅守品質第一,讓消費者居住安心滿意。和通建設連續七年榮獲建築金質獎、台灣誠信建商,2019年更榮獲建築園治獎的殊榮。
黃瑞楠於2002年本系學士班畢業、2004年本系碩士班畢業。現任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董事長。 在學期間積極參與本系地政服務隊,投入地政相關專業服務,並將社團經驗與服務他人的精神作為進入職場就業發展的養分。 第一太平戴維斯為全球第四大房地産代理諮詢企業。學長於2007年加入第一太平戴維斯,專注於大型商用及工業不動產的投資與交易顧問,從最基層的分析師做起,2019年接任總經理時為五大外商不動產顧問公司中最年經總座,並於2020年升任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董事長。 |
未上傳圖片
邱宇翔-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邱系友對於系上開設的社會統計、高等統計或同性戀研究特別有興趣。除了在大學部在學期間培養專業統計能力外,對於多元的平權意識也有自己的獨特看法與意見。透過與同學溝通交流,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與思辯能力。 目前任職於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內容為專案調查的研究與執行,經過本系所開設的社會研究方法以及統計的訓練,工作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即使偶爾碰到較冷僻的產業,也時常利用所學的去思考,整合多元面向,讓其在工作上的表現十分優異。 未上傳圖片
簡士耕-電視電影編劇簡編劇在本系在學期間,其培養觀察基本權力結構分層的能力,能看到社會上更多不同事物的樣貌。他認為從社會學中學習到最重要的東西是,即便是個人創作也需要和外部資源結合,需要外部資源配合。且必須找到切入點、以及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角色的能力。 作為一名編劇,當在選擇題材時,通常都會做民意調查去了解目前社會大眾的偏好,例如主流觀眾最害怕嬰靈,雖然害怕但大家還是會結伴一起去看。但這當中,有持續剝削相同議題的知識份子及有利可圖不用白不用的商人兩大群體。但是當受過一些社會學訓練之後,其實可以看清楚題材和議題間的良心尺度和平衡在哪裡。 未上傳圖片
賴樹盛-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插班考上台北大學社會系夜間部的賴樹盛,長期待在海外的非營利組織,是此領域少數兼具專精社會學學歷與國際經驗的工作者。其認為在社會系就學期間,社會學理論該堂課對於他來說收穫非常多。課堂中透過與理論對話以及實際案例探討,激發其對於事物的觀察力以及批判能力。 現任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已於泰緬邊境洽談數處可租用種植有機棉的農地,並組成執行團隊。同時收購偏遠山區部落村民的有機棉織布,鼓勵山區克倫族部落栽種有機棉樹,再運用克倫族的手工藝增加織布成品種類。曾在台北市的學校咖啡館舉辦義賣,使台灣民眾對於泰緬邊境狀況有所認識,同時銷售推廣織布藝品,將收益回饋於克倫族青年培訓與緬甸孩童教育。 未上傳圖片
曹新南-1111人力銀行人資長曹系友長期在人力資源領域,並深耕勞資議題。從勞資雙方的橋梁角色,並由社會學的角度,看到許多不同的觀點與面向。在社會系的在期間,社會學系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強的思考能力,在各方領域都可以快速適應且能得心應手。 現任1111人力銀行人資長。社會系背景讓他獲得執行青年發展相關政府標案的機會。以此為出發點,在人力銀行中,曾修習勞工議題相關課程的背景也讓他更深入涉略勞基法令,關心勞工政策。因社會系的訓練,讓能夠看到跟別人不同的角度,加上專業訓練,搭配自我行銷及包裝,在人力資源領域有很好的表現。 未上傳圖片
鍾欣諭-民主進步黨民調中心副研究員鍾系友對於社會系課程給予高度肯定,其表示教授們將課程與實務結合,能夠更快速與社會接軌。尤其是北大在SPSS操作上注重語法,基本功相當紮實,在職業發展上有高人一等的優勢。 曾任TVBS民調中心研究員。民調產業與社會系訓練可學用合一,除了須快速擬定主題及蒐集資料算出報表外,還要懂得使用親民的語言撰寫新聞稿或與客戶溝通。社會系在學期間,培養了良好的訪調基礎,因此在工作上相較於他人適應力更強。 |
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