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成立宗旨在建立有跨領域能力的教學與研究機構,且創造一個能與實務界交流的平臺。本系設有五大學制:學士班、進修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和碩士在職專班。本系教學目標為提供公部門管理的基本智能,並修習科際整合之運作理念與策略。鼓勵學生參與公共行政與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學習研究,並藉由各項課內與課外活動,參與政府、民間與國際交流活動,擴大學習視野。 |
本系為台灣最早成立的社會學系,師資陣容堅強。本系提供數據分析與質性研究的專業訓練,培養學生數據處理、數據解讀與報告撰寫的能力,透過一系列課程訓練,可考取社會調查師。透過實作與在地連結等課程安排,本系的教學強化學生的跨領域能力,同時形塑學生作為現代公民需具備之思考批判能力與多元開闊的視野。畢業後,學生可進入學術研究相關產業、民調與市場研究相關的工作、新聞傳播與市場行銷產業與人資、行政管理等專業工作。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是一門探討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與政府體系的專業學科,涵蓋了政治體制的運作邏輯、政府與文官體系的管理策略,以及回應並解決公共問題的政策工具和制度設計。近年來專業觸角更延伸至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及如何透過與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結盟,並運用社會創新的手法來解決公共問題。 |
「社會學」意指透過嚴謹的科學程序蒐集研究資料,以理解社會現象。「社會學」形成了特殊的研究視角去觀察社會世界,企圖尋找出看似混亂世界中的規則與模式,並經常能夠針對行動者自身所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提出一套精闢的解釋。 |
學習方法 |
個案研討:以實際的政府管理、公共政策案例進行研討,培養資料分析、診斷與歸納問題的能力。 版權:本系提供 方案規劃:整合應用各種質性與數字資料之分析與管理策略技巧,針對公共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版權:本系提供 議題思辨:針對當前社會議題或政策,就不同的立場與觀點進行辯論,訓練邏輯思考、傾聽與溝通說服能力。 版權:本系提供 資料分析:運用各種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轉化成視覺化圖表,以達清楚呈現、理解的效果,並進行具有證據基礎的說理。 |
整體說明:本系常用教學方式十分多元,且重視實作及自主學習能力。除了一般課堂講授外,尚包括:課堂討論、課堂主題報告、調研實作、數據分析實作、任務導向作業、影片設計、社會實踐、工作單位實地參訪、業師演講分享經驗、職場實習等。 圖解:《研究方法》課堂-教授與學生討論過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調研實作:本系提供扎實的社會調查訓練及實作課程,以必修課《研究方法》為例,學生以自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懷出發,並透過親自進行深度訪談、設計、發放問卷等方式完成對三鶯地區的議題研究。而進階選修課《研究設計》教授更多元的質化、量化研究方法,學生得以透過與指導老師的討論與反饋,培養獨立完成學術研究的能力。 圖解:學生實際發放問卷過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數據分析實作:本系必修課《社會統計》讓學生以量化方法進行主題式社會議題相關研究。教授原理之外,同時搭配實作課程教授統計軟體操作與數據分析實戰技巧。此外,亦與經濟系共同規劃數據分析學程,提供《民意與市場調查技術》、《社會學資料處理》等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學習業界慣用的資料處理軟體,鍛鍊實務能力。 圖解:統計軟體實作課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任務導向作業:作業的設計原則為task-oriented(來自職場各領域的畢業生們所分享的實際工作任務),種類包括:新聞編譯、雜誌文章撰寫、數據資料分析、創意企劃案撰寫、教案設計、編劇企劃案前置作業等等。 圖解:社會實習分享會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業師提供實戰作業:為了讓學生更能瞭解職場經常面臨的工作挑戰及所需基本能力,除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來演講,分享職場經驗之外,也請業師直接提供職場實際任務作為課堂作業,並請業師一起評估講解作業優劣。 圖解:企業參訪-實地走訪企業與其他組織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重視學生對議題的探究、思辨、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而四種學習方法即在訓練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在高中時可透過「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與議題探索、公共事務參與相關之課程、社團或校內外活動,培養對公共事務的興趣,以及對公共議題的反思能力。從課程、社團或校內外活動針對公共議題的反思,就是個案研討的起點。若能針對個別議題探討問題的背景、成因,並思考可能的解決辦法,即是進入方案規劃階段;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不同價值的衝突、解決方案的選擇等議題思辨的過程;過程中通常會搭配資料分析,才能在實證資料的支持下,做出於理有據的判斷。學生若能持續針對公共議題進行探索,必能在高中階段奠定就讀本系所需相關能力的基礎。 |
在高中階段,有些學校課程會引導學生進行個人的或團體的社會科學研究、論文撰寫等,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培養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過程與方法,包含研究主題的設定、研究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數據資料或質性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解讀、對研究結果的報告彙整等,這些訓練對社會學學習都很有幫助。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著重在公共行政與政策科學的理論與實務,針對政府部門的管理稱為公共行政,至於政策科學領域則是著重政府所提政策方案的設計、執行與評估。本系的特色在於兼具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政治學理論與實務人才的養成,相對於其他法政科系,將更與政府管理實務連結,甚至可以應用所學內容到企業、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永續治理的管理工作上。 |
社會學與經濟學、政治學同屬基礎社會科學,經濟學著重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政治學關切政治活動,社會學研究則廣泛地包含社會整體的運作及社會變遷。這幾個基礎社會科學領域,一方面與許多實務導向的學科(如社會工作、教育學、商業管理、傳播媒體、公共行政)有緊密的關連,另一方面,在理論及方法上可提供更基礎的訓練。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常誤以為本系畢業生只能當公務人員,但本系常見的出路還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者、智庫研究員、非營利組織經理人、企業永續治理執行者等。由於各行業都需與政府互動,了解政府的運作模式,才能降低經營風險,這也是本系畢業生的優勢所在。
|
高中生常認為「念社會系是不是以後很難找到工作?就算找到了,薪資也絕對不高?」。其實社會學的訓練讓本系的畢業學生具備邏輯思考、文字表達、調查分析等高度競爭力,畢業後的生涯出路極為多元。近年本校畢業生調查結果顯示,本系畢業生不但得以進入諸多不同的專業領域,在平均月薪上也絲毫不遜於其他科系畢業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常以為公共行政相關科系學生都在背書,其實不然。除了知識面的學習外,本系更重視思辨與實務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因此個案研討、議題辯論、場域實習、公共問題資料分析與診斷等,均是本系學生常見的學習方式。
|
有兩點常見誤解:一、「社會系是不是都在搞社會運動?」非也!社會運動只是其中一種被研究的社會現象。二、「社會系是不是沒啥專業?」大誤!舉例:調研訓練及數據分析是企業資料分析、市場研究及民調的專業基礎。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對本系師生而言,「公共行政/政策」不只是學術名詞,更是社會影響力與行動力的展現。因此,本系積極推動學生在靜態知識外的「實際行動」,包含各類職場的實習、公共服務行動(例如北大文創城公共問題研究、參與式預算推廣等)、或是協助政府部門進行公共問題的「解題」活動等,以培養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以及對社會的關懷。 |
本系的訓練強調均衡與務實兩大原則。在專業能力的訓練上,除了質性訪談與量性調查的訓練兼具外;也強調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的並重。因此我們鼓勵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受扎實的訓練外,也應走出課堂去接觸真實的社會世界。且除了開授多元的課程外,在課程安排上也具備彈性,更鼓勵學生選修輔系或雙主修,以拓展視野、培養更多專業。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嚴謹的學術訓練之外,亦提早對於未來的職場接軌力做準備的務實考量。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公法類課程國家在行使公權力時,必然會對人民造成影響,因此必須以「公法」來規範國家與人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本系的特色之一,便是提供多個公法課程(例如憲法、行政法、行政法各論、行政救濟法等)供學生選修。 版權:本系提供 非營利組織管理非營利組織是政府政策執行的重要夥伴,近年也有非營利組織轉型為「社會企業」,成為同時具備社會關懷與獲利能力的組織,是未來富有潛力的就業市場。此相關課程針對非營利組織管理的重要面向進行討論,像是課責、志工管理、募款、行銷等,並結合非營利組織的實務運作現況做介紹,對同學非常有幫助。 版權:本系提供 民意調查與分析不論是政府或企業的管理者,了解民眾(顧客)的想法、態度非常重要,而此課程介紹民意(顧客)調查所需要的抽樣設計、資料除錯、加權、資料分析、以及調查報告撰寫等工作,並透過實務CATI系統操作,讓學生具備實務工作技巧,對於未來有志從事市場調查或民意調查工作的學生而言,是熱門搶手的選修課程。 版權:本系提供 公共管理實習本課程安排學生至政府單位(如國稅局、區公所)、智庫(如資策會)、政黨黨部或議員服務處進行實習,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與實務結合,一方面增加對未來職場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提升職場經驗與競爭力。 版權:本系提供 |
障礙研究障礙者的處境經常在社會中不受重視、甚至是消音和遺忘。障礙研究的課程兼具理論與實證意涵,帶領學生認識此議題的重要性。更屬國內社會學系罕見的課程。 圖解:社會共融 版權:台北大學人社標竿計畫 性別研究儘管性別議題的重要性近年已獲得重視,但本系數位老師所開設的性別研究課程均受到學生的歡迎。課程中引導學生看見既有社會世界中的性別差異和不平等,更拆解父權主義所帶來的壓迫。 圖解:性別研究課程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為本系必修課程,這門課程除了講授如何透過質性訪談與量性統計調查的方式蒐集研究資料,並要求學生實際規劃與進行調查,完成一份研究報告。由於這門課程鼓勵學生實際走入關心的社會場域與其他行動者互動、蒐集資料、解答研究提問,往往讓學生在嚴謹的學術訓練之外,也更厚實對於社會的關懷與認識。 圖解:學生們在三鶯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發表研究結果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研究設計研究設計這門課程主要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針對自身感興趣的議題,設計和規劃出一套研究企劃。由於修課學生近年感受到這門課程的確有助於獨立思考、邏輯推演、文字掌握等能力的提升,因此亦趨受到歡迎。值得一提的是,本系學生近年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成績斐然,正是因為這門課程所帶動之效應。 圖解:106學年度榮獲科技部大專生計畫補助 版權:台北大學社會系 未上傳圖片 集體記憶與認同儘管我們經常以為記憶是極為個人之事,但社會學者主張記憶有其集體與社會的面向,並進而與人們的社會認同息息相關。這門課程從記憶研究的角度出發,討論記憶儲藏之處、記憶技術、記憶競逐、記憶與遺忘、轉型正義等議題,並鼓勵學生將所學實際應用至不同的社會領域。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錢念群學姊 版權:錢念群學姊提供
錢念群/ 前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學習經驗: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及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從大學到研究所都主修政治,學生時期即關注人權、性別議題,課餘時間參與許多人權相關社群活動,也與相關網路媒體合作,撰寫性別議題相關專文。後獲得獎學金,到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進修,因此對多元文化議題產生興趣,並陸續累積政策專業、媒體及公關經驗。 工作經驗:曾於舊金山市議會擔任市參事法案助理並參與連任競選團隊志工,返台後投入媒體工作,擔任財經線與政治線文字記者,後投入公共事務,創辦議題製作所,專營線上數位行銷與線下空間策展活動。2022年1月任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與青年團體或協會合作共同推動青年公共參與、職涯發展及創業就業等,8月推出全國首創「青年,好險有你」計畫,提供青年畢業後到就業前的保險保障,並接軌市府相關青年服務,讓青年安心築夢。 圖解:張智堯學長 版權:張智堯學長提供
張智堯 / 意藍資訊公司行銷分析師學習經驗:大學修課期間,除了公共行政領域的專業知識外,也學習到量化研究與政治經濟等相關課程,讓視野更加開闊,並且能夠以更多元深入的角度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就讀研究所期間,有機會擔任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曾主責過十項調查研究案,並開始對民調、數據分析產生了興趣,畢業後便加入大數據公司團隊工作。 職場經驗:目前在意藍資訊公司擔任行銷分析師,主要業務是分析社群口碑內容並推銷公司產品。客戶橫跨各產業,包括金融、媒代、公部門等。在工作中,深感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的重要,因為在職場上與他人互動相當頻繁,與同事或客戶都需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以利業務的推展,而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則是經營此關係的重要基石。 圖解:蔡欣晏學姊 版權:蔡欣晏學姊提供
蔡欣晏 / 審計部新北市審計處審計員學習經驗:在大學修習階段,除了接觸公共行政、公共政策、政治學等基礎課程之外,系上也提供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量化研究等多元領域課程,從中累積跨領域及邏輯思考能力;研究所就讀期間,最大的收穫便是透過論文實際寫作的過程,培養「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公共行政領域的紮實訓練,不單單能運用於公部門,更能將邏輯能力、多元跨領域思考等「隱性知識」廣泛運用於工作及生活。 職業經驗:考取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績效審計類科,目前任職於審計部新北市審計處。審計工作內容龐雜,從例行性的政府財務審核,乃至政策計劃的執行效益評估,都是政府審計的範疇;工作階段,更需具備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並提出具體建議的能力。在系上六年完整的紮實訓練與培育,讓我能游刃有餘的應對及處理工作上的各種挑戰。 圖解:蔡昀庭學長 版權:蔡昀庭學長提供
蔡昀庭 / PIXNET行銷企劃主任學習經驗:我畢業於台北市立永春高中,由於在高中期間很喜愛社會、人文領域知識及公共議題,所以曾擔任青年社主編,常用文字與行動關心校園及社會。爾後在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獲得充分地培育,老師們也願意提供豐富且多元的實務機會,培養我思考能力,幫助我有機會在公益團體及企業間跨領域服務。 職業經驗:2013起,我便在公益團體及電子商務領域服務,目前於PIXNET擔任行銷企劃主任,負責社群商務及參與城邦CSR。工作歷程中發現系上所訓練「跨界思考」及「問題分析」之能力,深深影響工作轉換過程,使我得以將公益團體與企業所需的知能互相運用。我認為本系所學所用之多元,讓學子的未來發展有無限可能! 圖解:林于茜學姊 版權:林于茜學姊提供
林于茜 / 新加坡漢民科技公司產品經理學習經驗:於2009年進入本系碩士班就讀,主修政治與選舉行為。在臺北大學求學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求學經驗。研究所期間訓練的不只是學術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去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之後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找解決方案?這些都可以透過學校多元的教育與課程充分學習! 職業經驗:目前於漢民科技新加坡分公司,擔任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一職,雖然目前從事的工作與所學較無相關,但在臺北大學研究所時期所培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能力,能夠幫助我在研擬業務策略時進行更深層的思考。在就學期間亦擔任教學助理,更能培養除了學習之外,做事情和溝通表達的能力。 |
未上傳圖片
邱宇翔-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邱系友對於系上開設的社會統計、高等統計或同性戀研究特別有興趣。除了在大學部在學期間培養專業統計能力外,對於多元的平權意識也有自己的獨特看法與意見。透過與同學溝通交流,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與思辯能力。 目前任職於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內容為專案調查的研究與執行,經過本系所開設的社會研究方法以及統計的訓練,工作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即使偶爾碰到較冷僻的產業,也時常利用所學的去思考,整合多元面向,讓其在工作上的表現十分優異。 未上傳圖片
簡士耕-電視電影編劇簡編劇在本系在學期間,其培養觀察基本權力結構分層的能力,能看到社會上更多不同事物的樣貌。他認為從社會學中學習到最重要的東西是,即便是個人創作也需要和外部資源結合,需要外部資源配合。且必須找到切入點、以及找到自己適合做什麼角色的能力。 作為一名編劇,當在選擇題材時,通常都會做民意調查去了解目前社會大眾的偏好,例如主流觀眾最害怕嬰靈,雖然害怕但大家還是會結伴一起去看。但這當中,有持續剝削相同議題的知識份子及有利可圖不用白不用的商人兩大群體。但是當受過一些社會學訓練之後,其實可以看清楚題材和議題間的良心尺度和平衡在哪裡。 未上傳圖片
賴樹盛-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插班考上台北大學社會系夜間部的賴樹盛,長期待在海外的非營利組織,是此領域少數兼具專精社會學學歷與國際經驗的工作者。其認為在社會系就學期間,社會學理論該堂課對於他來說收穫非常多。課堂中透過與理論對話以及實際案例探討,激發其對於事物的觀察力以及批判能力。 現任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已於泰緬邊境洽談數處可租用種植有機棉的農地,並組成執行團隊。同時收購偏遠山區部落村民的有機棉織布,鼓勵山區克倫族部落栽種有機棉樹,再運用克倫族的手工藝增加織布成品種類。曾在台北市的學校咖啡館舉辦義賣,使台灣民眾對於泰緬邊境狀況有所認識,同時銷售推廣織布藝品,將收益回饋於克倫族青年培訓與緬甸孩童教育。 未上傳圖片
曹新南-1111人力銀行人資長曹系友長期在人力資源領域,並深耕勞資議題。從勞資雙方的橋梁角色,並由社會學的角度,看到許多不同的觀點與面向。在社會系的在期間,社會學系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強的思考能力,在各方領域都可以快速適應且能得心應手。 現任1111人力銀行人資長。社會系背景讓他獲得執行青年發展相關政府標案的機會。以此為出發點,在人力銀行中,曾修習勞工議題相關課程的背景也讓他更深入涉略勞基法令,關心勞工政策。因社會系的訓練,讓能夠看到跟別人不同的角度,加上專業訓練,搭配自我行銷及包裝,在人力資源領域有很好的表現。 未上傳圖片
鍾欣諭-民主進步黨民調中心副研究員鍾系友對於社會系課程給予高度肯定,其表示教授們將課程與實務結合,能夠更快速與社會接軌。尤其是北大在SPSS操作上注重語法,基本功相當紮實,在職業發展上有高人一等的優勢。 曾任TVBS民調中心研究員。民調產業與社會系訓練可學用合一,除了須快速擬定主題及蒐集資料算出報表外,還要懂得使用親民的語言撰寫新聞稿或與客戶溝通。社會系在學期間,培養了良好的訪調基礎,因此在工作上相較於他人適應力更強。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