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
校本部 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程以「跨領域融合與實務操作」為核心,致力於培養兼具藝術創意、數位科技應用及文化產業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不同於傳統音樂或藝術科系,我們提供結合音樂、舞蹈、數位設計、策展規劃與藝術管理的全方位課程,幫助學生在創作力與管理力上同步成長,打造未來文化產業所需的跨界專才。 |
自八十六學年度起,本系開設應用音樂相關課程,提供音樂學子們應具備之音樂應用知識;自九十三學年度起招收應用音樂主修生,著手培養在古典以外兼具多元語彙及多元展演(音樂科技)能力之生力軍;九十八學年度起將作曲組與應用音樂組合併,成為可運用跨界語彙及科技媒材之多元創作主修,並在音樂內涵、科技應用,以及商業連結等專業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跨界整合模組 |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是以創作為主,風格不限的專業訓練,涵蓋古典音樂、配樂與流行音樂。 |
學習方法 |
![]() •參與專案製作,從策劃到執行,累積真實經驗。•透過USR計畫與在地文化行動,學習如何結合藝術與社會實踐。•安排產學合作、校外實習與國際交流,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接觸專業現場。 圖解:跨界整合音樂舞蹈和策展演出 版權: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 ![]() 舞蹈多元學習,社會應用 ![]() 跨界流行多元整合 ![]() 劇場燈光實作 |
![]() 核心:音樂核心基礎能力之養成與培育 ![]() 適性:個人內在潛質與適性理念之探索 ![]() 多元:合作精神與跨領域之開拓與發展 ![]() 連結:音樂與人群密切連結關係之建立 ![]() 課程地圖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多元接觸及探索藝術活動的表演形式,親自參與事前策畫與展演過程。 |
可參與音樂類課程、展演、講座、工作坊、營隊等活動,增進音樂專業知識及技能。另外也可多接觸其他領域(不限於藝術),增廣跨域的視野。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學程以「跨領域融合與實務操作」為核心,致力於培養兼具藝術創意、數位科技應用及文化產業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不同於傳統音樂或藝術科系,我們提供結合音樂、舞蹈、數位設計、策展規劃與藝術管理的全方位課程,幫助學生在創作力與管理力上同步成長,打造未來文化產業所需的跨界專才。 |
強調創意取向於大一、大二階段之課程設計著重應用音樂領域之專業訓練,包括爵士音樂理論、商業音像內涵與創作元素、數位混錄音製作等課程之修習,同時亦涵蓋作曲領域之基礎課程,包括總譜閱讀及樂器學;大三之後則依學生志向與能力區分為作曲組與製作組,各組按照建議選修科目引導學生確立其創作或應用音樂專長之發展方向。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音樂系和舞蹈系就業市場較單一,本學程在生涯發展較寬廣多元,與社會脈動結合,擴及下列三領域 |
雖然是以培養創作人才為主,但仍可結合自己的專長,如:成為一位創作型歌手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音樂系或舞蹈系重視單一主修技能專精,大量時間投入練習,目標朝一單一專業舞台表演職位,本學程強調跨域整合,並在學習過程中參與社會,從策劃到執行,累積真實經驗。透過USR計畫與在地文化行動,學習如何結合藝術與社會實踐。安排產學合作、校外實習與國際交流,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接觸專業現場。 |
一般人誤以為是以流行音樂為導向,但其實是依據學生的性向,有多元的選擇,如:電玩配樂、影視配樂、現代古典創作、混錄音工程等。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學程每年規劃兩次海外學習,深化專業能力,並與社會文化結合應用,為將來進入職場建立完善社會網絡和實務經驗,並提供大量獎學金,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與海外姐妹校進行學期交換生,目前已有多位音樂、舞蹈學生至南京藝術學院、鄭州大學進行學期交換生學習。 |
本系「創作與應用組」學生於大一、二時之專業核心必修(主修)採大班共同上課,至大二下學期決定個人畢業導向(學術型之作曲畢業,或實務型之製作畢業),後於大三時依選取方向調整修課內容,並進行「畢業製作」之長線規劃。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舞蹈表演技法課堂探索各式舞蹈技法,整合表演和編創舞蹈能力 ![]() 藝術管理專題實踐與展演創作組同學並同協作,擔任幕後所有工作規劃、策畫和執行,並實際進行展演場所執行。 ![]() 流行樂合奏課堂整合多元元素,展演和編創實踐流行音樂的多元面向 ![]() 合奏合奏課程 |
數位混錄音製作
使用業界標準的ProTools軟硬體及專業錄音室的器材來實習錄製各種音樂作品(Recording.Tracking.Edit.Mix down.Mastering)。 ![]()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一)滿足跨領域音樂設計人才之培訓與針對聲音美感的培養。適用對於影像後製處理、遊戲音效設計與音訊後製處理感興趣之同學選修。瞭解業界動畫配樂師、遊戲聲效設計師、音效師、錄音師等相關職位之工作內容,並且思考如何將跨領域聲音世界的價值與現階段領域做連結。 ![]()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二)學習如何在設計體感醫療或體感遊戲產品時,以情境、情緒、速度感等三個共感面向作為跨領域溝通焦點,進而調整聽覺設計結果 (配樂寫作與音效製作),將其有效聯結至與視覺 (畫面場景與故事營造)及體感 (動力控制與動態工程) 領域的共作成果上。 ![]() 音樂科技概論
介紹音樂科技及音樂工業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並藉由專業軟硬體數位器材的相關介紹與實際操作,搭配商業音樂作品的觀摩與討論,使學生能運用巧思將個人音樂創作完整呈現。本入門課程將以深入淺出方式,將音樂科技相關知識做完整的介紹。 |
完整課程地圖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鄭辰惠音樂系創應組100級畢業生,雖非科班出生,求學時期曾主動致電智冠科技,爭取實習機會,在學時更積極拓展自我領域,不論是劇藝課程、管理課程、治療學程、活動策劃等皆多方嘗試。 畢業後即進入智冠科技製作遊戲音樂,曾任高雄鳳新音樂班應用音樂講師,現擔任向上國際科技音樂音效設計師,及自由編曲配樂師;參與製作之作品有『獵命師Online』、『古龍爭霸Online』、『刀龍傳說Online』、『俠客風雲傳』、『角子共玩』、『老子有錢』等線上遊戲、手機遊戲音樂音效師。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游怡婷學習經驗:學音樂出身,先是學鋼琴,後來中間又學習小號,大學的時候學過創作與編曲,在校期間曾多次發表創作與在各演出場所演出,畢業時發表首張單曲EP。豐富的創作與改編作品發表以及各式演出與比賽獲獎經驗,更成為畢業後就業的重要養分。 職業經驗:台灣獨立唱作人,代表作品為 ”在你肩膀上入睡”及 ”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等。2013年獨立發行個人EP”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並開始於台灣各大live house及音樂季演出。2015年以原創作品參加中國好歌曲第二季進入蔡健雅組八強。擅長樂器除Keyboard外,也曾參與滅火器樂團、柳葉魚及猛虎巧克力之演唱會小號樂手及專輯錄製。目前為自由的音樂人,以教學及演出為主。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林潔如學習經驗:大學時期除與校內劇場藝術學系合作外,也開始參與業界多項專輯、劇場、廣告的音樂製作,於畢業時發表個人作品專輯。 職業經驗:現為電視音樂節目執行企劃兼音樂後期、大型演唱會現場執行兼導演助理、所參與節目『大聲MY客風』入圍2018年金鐘獎 最佳綜藝節目獎 |
我的學系 |
南華大學 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2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