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藝學類 |
藝術學群
表演藝術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學系特色 |
臺灣傳統古建築蘊含許多傳統工藝,為民間習俗及歷史脈絡所累積形成之重要工藝產物,以培育臺灣文化資產之有形與無形資產修復、維護及保存所需專業人才,透過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傳統工藝美學之核心素養。孕育具修護知識技能人才,延伸結合建築、文物保存專業研究技術實務體系,鏈結古建築、聚落、文物及工藝,補實當今國家推動文化政策所需之產學人才缺口,為保存國內與國際之珍貴文化資產而努力。 |
以培育臺灣當代劇場的新一代設計人才為目標。設有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技術設計和舞台監督五項主修領域,招收對劇場視覺藝術設計及舞台管理有興趣之學生。課程結構從基礎到進階紮實規劃,強調重視設計與製作的實務能力,奠定學生未來從事表演藝術視覺設計、舞台技術指導與機關規劃設計、舞台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能與技能。畢業校友從事的相關領域有:國內外的劇場、電影、電視、廣告、演唱會和主題樂園等。 |
學科意涵 |
本系以古建築中木雕、交趾陶、剪黏及彩繪等傳統建築工藝技術,及歷史沿革發展中的裝飾圖案、吉語典徵與民間習俗在古建築文化上之應用為核心素養課程,同時以建築修復、文物保存、預防性維護課程分支,透過科技融入建築空間與監測文物,結合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展示教育與保存技術,打造在地化與國際化整合的學習系統。 |
「劇場設計」屬表演藝術領域中幕後設計製作一大範疇,涵蓋非常廣,除舞台、服裝、燈光與技術設計等主要設計領域及舞台監督外,尚有妝髮造形設計、音效設計、影像設計等,簡言之,為增添表演者於演出製作中所呈現的視覺與聲光效果。 |
學習方法 |
![]() 【田調紀錄法】學生由老師帶領至各實際場域進行建物調査報告書之前置或後置作業,包含修護檢視登錄紅、紫外線拍攝記錄、歷史文獻分析、訪談等。 圖解:汐止余厝田野調查 ![]() 【理論分析法】學生從本系課程之「吉祥圖案」、「民俗學」、「建築繪圖」、「棟架結構」、「修護理論」、「建築史」、「資料編輯」等課程中習得本領域之相關理論,並應用於分組調査或個案研究報告中。 圖解:文物保存課程 ![]() 【實際演練法】本系各類傳统藝術專業課程,由國家藝師、薪傳重要匠師參與教學,並以保存、修護及研究等領域,皆擁有專業學經歷背景之師資,配合各課程專業術科教室,進行各專業項目實作演練。 圖解:基礎雕刻課程 ![]() 【修護實習訓練】結合文化資產現場實際觀摩,將學校教學延伸於修復現場教學模式,讓學生透過實務瞭解產業趨勢,依主題教學融入產官學合作,提供學生產學合作機會,並媒合實習於各科專業課程,使學生與業界正式接軌前,具有基礎職能概念,達到學術研究、實務訓練與人才培育。 |
![]() ◆資料/文獻蒐集從設計美學看劇本創作與舞台發展的關係,並從大量的文本閱讀、資料與圖片蒐集開始,發展設計構思並建立舞台美術視覺風格。 圖解:燈光技術課程-控台示範教學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個案研討以個案分析與研討,針對不同設計領域,在創作上的分析方法,溝通方式,思考方向作一系統性的引導及實務經驗分享。 圖解:服裝設計課程延伸-特效化妝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實習/實務透過課堂呈現或實際參與演出製作,強調實際操作練習,作為各課程理論教學之應用,與劇場相關技能之延伸學習。 圖解:舞台布景製作過程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戲劇學院2018夏季公演《恐怖行動》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同學可以實地進行田野調查,參訪各大古蹟、廟宇、民宅等等,可嘗試探究其裝飾藝術的題材故事及寓意,也可多方了解施作的匠師及其文化背景,並可針對文化資產及傳統工藝,提供與本系傳統工藝美術相關之攝影或繪畫作品,說明理念與過程。 |
可多進劇場欣賞表演藝術活動累積經驗。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教學主要以歷史典故、稿作復圖、粉本搜集、資料登錄等項目,作系統化保存,再加上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僅能復興傳統工藝技藝,更能在典徵、稿圖、吉語諧音運用上,保存臺灣區域各個派別之差異性。 |
本系是臺灣唯一將「劇場設計」獨立於表演藝術領域外所設立的專業學系,設計課程從基礎到進階紮實訓練。相較於本系戲劇系或劇場藝術學系,其課程架構乃將表導演、文史理論及設計領域課程混合選修,學生無專業主修別,此為最大的差異點。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畢業後的出路,除了投入古蹟修復工程現場負責人(營造公司古蹟修復工地主任等相關職務)之外,國內外進修保存科學等領域、報考國家考試成為文化部門的管理人員,或是任職建築師事務所、國中小學鄉土教育師資、文化部門約僱人員、文創產品設計員、藝術創作等,均是適當的選項。 |
「做劇場」的都有一餐沒一餐,這似乎是一般人對劇場的印象。事實上,劇場設計師是屬於自由工作/創作者,較少有一畢業就依附於某劇團或某公司的型態。通常是透過累積作品知名度與風格來擴建與各單位的合作機會。但劇場設計的畢業出路很廣,也常有專職工作外,兼職接設計案的情形。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主要培育傳統工藝技藝之人才,以「仿作」為課程教學重要核心,藉仿作傳統匠師之工法、精湛的技術以融會貫通傳統古法之精隨,進而將其發揚光大。在修護課程上以理論教學,並聘請業界教師來實際操作,更能使學生能快速與修護市場接軌,增加未來的競爭力。 |
系上雖設立舞台、服裝、燈光、技術設計主修及舞台監督,但各領域另有搭配的相關技術性質課程,提昇學生劇場應用技能。如繪景專題、服裝結構專題、特效化妝、音響技術實務、聲音設計等課程。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培養學生美術設計能力、建築空間概念、東方美學概念、描摹概念、文物維護概念等全方位特質與能力,課程著重實務學習與經驗之獲得,以促進學生能提早瞭解就業之方向。 |
人文素養:培育學生具備基礎文史涵養,提升閱讀與解析能力。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傳統工藝(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以無形文化資產之傳統工藝為主,透過各類傳統藝術之國家藝師進行傳承,以古蹟建築之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等新作人才養成培育,以實務藝術手把手教學、培育具備藝術創作及傳統工藝人才為方向。 ![]() 建築修復(古蹟經營維護與管理)以文化資產產業發展為主體,透過建築保存的歷程,進行人才養成培育,以實務教學完成建築調查、修復與再利用之規劃及建築保存,做為未來經營管理及維護人才為培育方向。 ![]() 文物保存(古物與文物的保存修護)以建築空間內之文物進行保存維護,以科學保存方式,為建築空間內的壁畫、彩繪等進行維護工作,透過調查、清潔、加固、全色等方式,完成文物的保存真實性,以科學儀器方式為培育方向。 ![]() 文化資產(建築史、匠藝史)以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經營管理與再創新為核心,介紹文化資產的定義、分類與價值認定,涵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考古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與工藝等。並細部探討傳統建築匠師如鑿花作、彩繪、交趾剪黏等,分析其技藝體系與代表作品,理解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
![]() 劇場實作暨實務劇場實作暨實務系列課程為本系獨步全台,透過實際參與每學期演出製作,進行實作分組,讓學生於各專業主修所學理論知識在「知行並重」的學習模式下,獲得印證。並從此實作制度瞭解各部門之運作,學習作為協力組員、設計助理及專業設計所需劇場專業技能。 圖解:學生進行佈景繪製工作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系 ![]() 技術設計技術設計(Ⅰ、Ⅱ、Ⅲ)系列課程,主要教學劇場常用的佈景製作概念及懸吊系統設計,學習佈景結構之組成與製作方式、各式懸吊五金之規格與組合應用相關知識與技巧,進而搭配電腦工程及機械製圖概念進行施工圖的繪製。 圖解:學生於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操作懸吊系統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系 ![]() 燈光設計燈光設計(Ⅰ、Ⅱ、Ⅲ)系列課程從基礎到進階逐步建立學生對燈光設計在創作上的分析方法,溝通方式,思考方向,藉由實作練習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舞台燈光設計與表演形式及其他創作設計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運用燈光軟硬體設備來呈現具體的視覺效果。 圖解:學生操作燈光控制器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系 ![]() 服裝設計服裝設計(Ⅰ、Ⅱ、Ⅲ)系列課程從基礎到進階,培養學生劇場服裝設計的能力。從服裝設計基礎如線條、造型、色彩和質感的訓練,以及劇本與角色分析,資料收集和風格與設計構思發展等各種設計流程的技巧養成。進階課程以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形式之設計觀點與技巧進行訓練。 圖解:服裝結構設計專題成果展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系 ![]() 舞台設計舞台設計(Ⅰ、Ⅱ、Ⅲ)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從詩、散文、小說等素材搜集,進行理解、分析、感受,進入劇本的世界,透過獨幕劇綜合練習,學習如何在表演與導演的語言和視覺語彙之間找到聯繫,建立劇本詮釋的合宜性與各種可能。 圖解:課堂就舞台設計模型進行討論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黃拓維2010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為通過文化部認證之傳統匠師,目前在三重創立了黃拓維剪黏泥塑工作室。 「確定大方向後積極地去實踐,累積經驗,保持專精。」 ![]()
黃希宸2012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碩士班,現於台藝大古蹟系教授花鳥雕刻及修護,延續傳統工藝木雕傳承,也積極投入於民間推廣與教學,帶領學生了解產業並合作相關傳統廟宇、文物修復的相關計畫。 「希望每位學生可以對於職場的接軌能更多,獲得許多實務經驗,在未來就業又更多選擇與機會。」 ![]()
周孟勳2005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碩士班,現為傳統彩繪工作室負責人,專注於廟宇與古建築彩繪之修復與創作。投入彩繪工作以來,曾參與萬華高氏宗祠、白河大仙寺、台南陳世興宅、桃園統天宮、新埔朱氏家廟、寶山金山寺等多處建築的施作工程,期望透過傳統技藝為歷史空間重新注入生命與色彩。 「希望系上可以多辦建築藝術工地參觀,讓學生可以更了解業界概況。」 ![]()
李品誼2011年畢業於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2015年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專攻雕刻研究室碩士畢業。畢業後於同一研究室任職,參與多項文物修復和普查計畫。 2021年作為美術學院博士生總代表取得博士學位。 畢業後取得日本高度人才的工作簽證,在合同会社藤白彫刻研究所進行雕刻修復工作,現所屬國立東京学芸大学,任個人研究員進行文物修復保存相關科學研究。 「潮流轉變快速,資訊爆炸的現在,各行各業都有其困難和挑戰。但人生沒有正確解答,希望學弟妹們不要畏懼未來,盡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這些經驗都會帶引你走向適合你的道路。」
簡志剛為多媒材藝術創作者,作品橫跨平面、立體、純藝術、商業藝術、傳統與當代,同時也是一位藝術教育者。藝術作品傳達出在探討本土與外來文化交融下的群體心理與文化認同。並將傳統藝術形式加以轉換,融合為人熟知的卡漫角色,喚起大眾對童年記憶的共鳴,藉以剖析過去、探索未來。身為藝術教育者,致力於培養學生立基傳統、想像未來、反思自身,並將古蹟修護與創作現場經驗真實傳遞給下一代,推動藝術的深層實踐與跨世代對話。 「正視自己身邊的一切,都將會是你未來珍貴而獨特的養分,也會是讓你走得更遠更久的動力!」 |
![]()
王奕盛劇場設計學系第一屆畢業生,主修舞台設計,因對影像創作畢業後赴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新媒體藝術碩士畢。長期與雲門、果陀、明華園合作,作品的面相極廣,電影《看見台灣》片頭動畫、2013年全運會開閉幕影像都是出自王老師之手。目前為本系兼任講師,致力於劇場影像設計之教學與創作。 自2001年與雲門結緣,擔任「行草」影像助理,爾後陸續為「風.影」、「聽河」、「屋漏痕」設計影像。2013年以《屋漏痕》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多媒體影像設計銅牌獎,2014年以雲門舞集《稻禾》獲英國光明騎士獎劇場影像設計類首獎、2017再度以《十三聲》獲得世界劇場設計多媒體影像設計銀牌獎。 ![]() 圖解:《百年孤寂》演出劇照 版權:莎妹劇團
鄧振威第六屆畢業校友,主修燈光設計。畢業後繼續赴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深造,戲劇舞蹈學系藝術碩士畢,是劇場新銳燈光設計師。本系求學期間,個性樂觀、思緒靈活、問題挖掘與解決能力強,因此他的作品總是以創新技術、融合各種媒材,讓人耳目一新。2017以《小夜曲》的燈光設計拿下世界劇場設計展金獎,目前擔任台灣大學戲劇系專任教師。 他的作品風格多元,技術手法純熟,畫面處理得像撕畫一般柔美,也苦以充滿各種前衛的實驗性,為燈光敘事手法帶來嶄新的樣貌。類型更從戲劇、舞蹈作品到音樂劇到交響樂團音樂會,舉凡國家劇院、各大小實驗劇場、捷運機場、戶外空間,甚至是總統府,都可以見他以光影下的創作軌跡。 ![]() 圖解:奪得百萬首獎
陳亦歆第十四屆畢業校友,主修服裝設計。大三時,參訪布拉格四年展,愛畫畫的她,以插畫方式記錄自己的歐洲旅遊日誌,意外被出版社發掘出書而成為「作家」。畢業後繼續前往英國進修插畫,看見英國有文創結合傳統產業的模式,打造出精緻商品,觸動了她的想法,希望能將文創與在地產業結合,讓台灣有優質的文創生活雜貨。 陳亦歆、朱玉頎及靳孟達(後兩位皆主修舞台設計)3位劇場設計系的同班同學,一起創業成立「你好工作室」,以原創插畫結合台灣傳統製造產業,賦予生活雜貨新生命,奪教育部「U-START計畫」績優團隊創業百萬首獎,而今三人憑藉不同的專業設計能力,打開文創生活雜貨、織品設計知名度外,更將觸角伸向室內外空間設計。 ![]() 圖解:獲頒劇場創新發明獎
胡皓恩2007年入學,主修技術設計。大三時,在老師鼓勵下,參加由OISTAT技術委員會舉辦的第一屆TIP劇場創新發明獎,憑著平日在技術設計課程中,不斷被激發以巧思解決問題的能力,奪得劇場創新發明獎首獎。 胡皓恩以其作品「折疊式布幕稱平桁架」獲獎後,對劇場的熱情與專業知識的探求慾望更深,畢業後不久,便申請上耶魯大學,目前就讀二年級,繼續專研新的技術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設計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