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 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台北校區)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新聞學類 |
大眾傳播學群
新聞學類 |
所在校區 |
臺北校區 111臺北市中山北路五段 250 號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旨在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備之人才,歡迎有志從事新聞、影音、社群、傳播、網路媒體等工作的同學。發展方向結合數位匯流、媒體整合、內容企劃與展望全球視野的新聞與新媒體。 |
文化大學新聞系民國52年成立至今已60 年,我們以培養全方位新聞媒體人才為宗旨,從基本新聞報導製作、深度紀實報導及新聞幕後相關企劃與採訪能力訓練,本系均提供豐富資源及紮實訓練,在新聞及媒體產業備受肯定。本系培育人才遍及新聞、影視、公關、廣告和新媒體各個領域,設備包括攝影棚、廣播製作錄音間、報刊編輯室、及專業剪接影片製作教室,採用的新聞製作器材與軟體均和業界接軌,學生畢業後將可立即進入就業市場。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新聞已從傳統大眾傳播產製轉換成分眾傳播,面對行動時代的閱讀習慣改變,本系秉持新舊媒體融合立場,採影音媒體並翻轉內容產製課程。在數位匯流下,訓練學生最新的說故事能力、編採實務,結合社群媒體強化影音製作與內容行銷。 |
本系大學部教學分為理論充實與實務訓練兩大類。前者系統性介紹當代新聞、媒介及傳播理論及相關辯論,並輔以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律、政治學、文學、大眾文化等基本素養的培育;後者側重新聞採訪、編輯、出版、製作、播報及媒體企劃與管理等新聞實務訓練,並結合平面、廣播及電視等三大實習媒體實作,奠定紮實專業能力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融合媒體製作訓練學生,基本課程設計與實務操作方向:(1)新聞編輯採訪理念與原則、內容製作、影音基礎製作(2)媒體數位匯流理論與操作、專題企劃、影音內容進階(3)內容產製、實習平台發表作品實作演練(4)創意內容行銷、社群行銷與經營維護 圖解:銘傳影新系媒體融合教學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媒體數位匯流關鍵是平台建置,本系自2018年元月實習媒體全面改版,新的平台,編採作品、專訪與人物報導、電子書與影音製作等,皆在《銘報MOL》平台露出,與業界媒體產製過程相似,供學生學習。 圖解:MOL平台數位編採操作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強化內容行銷,結合社群媒體與大數據圖表新聞製作,讓學生了解未來媒體發展趨勢,更經由數據判讀、整理與分析而產生視覺化圖表,做為報導依據,同時也學習社群媒體上互動聲量與事件發展關係。 圖解:融合新媒體強化內容與行銷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
本系所大學部之教學方向前兩年以理論充實為基礎:透過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律、政治學、文學、大眾文化等人文學科基本素養培育新聞暨傳播專業知識。 本系所大學部之教學方向後兩年以實務訓練為主:透過採訪、編輯、出版、製作、播報及媒體企劃與管理等新聞實務之訓練,並輔以實習媒體之實際操作與營運,使學生們能從做中學,以奠定其紮實之專業實務能力。 本系所大學部之教學方向,透過各種新聞相關課程,培養具有知識性與獨立思考的新聞人,並且在校期間能夠積極參與各項公民活動,關心社會跟國家大事,系所老師會透過各種新聞時事探討社會相關議題,讓同學能夠成為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 課程結合平面、廣播及電視等三大實習媒體實作,使學生們能從做中學,奠定其紮實專業實務能力。近年來課程更強化和數位時代新媒體發展的銜接,讓課程更貼近時代轉變。 圖解:新聞系三大實習媒體支援全國中學運動會轉播 版權:文化新聞系提供 近年來本系課程更強化和數位時代新媒體發展的銜接,以及本著「融媒體」精神,本系學生在畢業之前,均須在本系三大實習媒體中有一定比率的實習時間,打破媒體的界限及格式,各實習媒體之間相互合作產出,讓本系學生可以在畢業後能因應目前業界的挑戰。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本系強調媒體整合,使用手機攝影、錄製影音、進行剪輯。平日手機操作多練習具體事實呈現(影音/文字並進) |
1.基礎的學理知識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與傳播相關科系共同核心就是「傳播」,最大的差異就是新聞內容的產製,不論何種媒體,新聞報導本身就是反映真實與真相,因此無論文字、影音、廣播或新媒體、融媒體的創作,一定要求查證,確實無誤才會發送。因應新世代強調互動,更重視內容的整合與行銷。因此,影新系比其他傳播科系更強調:真實與公義,查證與負責。 |
本系所以其他相關學系相同之處在於,對於整個傳播環境有者相同的教導方向,不同之處在於,本系是培養具獨立思考跟專業知識的新聞人,並且透過校內三大媒體,文化一周、華岡廣播電台、華岡電視台,讓學生能夠在出社會前,找到自己未來想走的方向。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對於新聞系出路認為只有擔任記者/編輯,紙媒已漸式微,所以最好去學廣電拍電影等,……較難理解新聞專業可做內容策畫與深度報導。 |
畢業之後常常被高中生誤解只有新聞相關產業可以發展,事實上除了新聞產業以外,公關公司、傳播、各大公司都是可以是職涯發展的方向,透過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運用在社會各個工作上。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對於新聞系認識易陷入一般刻板印象,以為記者都不念書,壓力大,薪水低,工時長。 |
新聞系的課程訓練是非常紮實與循序漸進的。每一位從新聞系畢業的記者,都具備有新聞專業知識。因當新聞記者在撰寫與報導某則事件時,都是需要深度且全面的了解事件的本身,才能夠報導出一篇完整的新聞。所以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作為支撐,那寫出來的新聞就會空洞且缺乏依據。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傳播實務的參訪有助於讓高中生更進一步了解新聞的發展與未來趨勢。 |
1.以「融媒體」精神為本系課程主軸,學生將在本系三大實習媒體(文化一周、華岡廣播電台、華岡電視台)中有一定比率的 |
銘傳大學 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台北校區)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影音製作在大一內容產製與新聞採訪基礎訓練下,影音新聞的產製與專題製作就是培養同學在新媒體與社群媒體最受歡迎的內容產製能力。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培養學生成為一人多工的專才,進而具有創作能力,在業界找到自己的天空。 圖解:媒體業界參訪與模擬操作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大數據分析數據整理與流量和情緒指數的分析,對於未來新聞的產製與專題製作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本系從大數據的基礎理論一直到模式的建構、數據探勘與雲端運算和數據分析,結合新聞事件與案例,訓練同學掌握未來內容行銷的利器。 圖解:數據分析與圖表新聞製作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傳播實務分組編採,定期發行電子書、電子報與影音新聞和專題,加上即時新聞訓練,培養學生在《銘報MOL》平台上多元產製,訓練小編與粉絲經營,具體實踐網路互動與內容行銷策略,強化同學跨媒體報導與創作能力。 圖解:媒體實務分組教學與實作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粉絲團經營
1.實際操作粉專案例與互相分享,有效進精與學習使用社群平台的媒體模式。 圖解:傳播實務指導學生操作粉絲團經營 版權:銘傳影新系辦提供 |
新聞採寫與編輯學習如何編輯報紙,包括版面編輯、標題製作、文章的編整、照片處理、圖文整合等。 跨平台新聞採編實務融(多)媒體概念在新聞媒體中日益受到重視,但多媒體如何運用在新聞的實際報導之中,卻缺乏系統性的討論,因此本課程希望透過教師講授概念、學生實際操作、以及學生課堂討論等過程,讓學生學習多媒體的技術以及相關的應用,同時也希望讓學生透過這些過程,瞭解多媒體運用在新聞報導上的倫理議題。 廣電多媒體新聞製作本課程之授課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藉由實習媒體的管理實務訓練,深入瞭解傳播媒體經營與管理的實際問題與困難,以增加學生對傳播產業的瞭解與認知。 畢業實習重點在於為期至少一個月的校外媒體實習(主要安排於大三生大四的暑假),同學們可真切體驗職場生活與實務運作情形,映證在學校所學知識與技能,實習結束回到課堂上校後,根據需求邀請相關人士來校談,提供經驗與意見交流。 |
銘傳大學 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台北校區)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台北市議員、前TVBS新聞主播柳采葳 版權:校友柳采葳提供
柳采葳銘傳大學新聞系學士、臺大政研所碩士班 台北市議員 TVBS新聞主播、主持人 TVBS 政治記者 認為「新聞無界線 人生不受限」就學期間即擔任TVBS編輯台工讀生,新聞學習的是看世界看社會的方式、是學溝通、是學累積人脈、學會強大心智、是學會任何專長,具備好奇心強大、愛第一現場、想認識別人接觸不到的人、想先知道別人不知道的訊息、想去別人無法去的地方等特點,相信「懂新聞 人生通行無阻」。 圖解:現任華視新聞社會線文字記者趙若評 版權:校友趙若評提供
趙若評銘傳大學新聞學系 現任華視新聞社會線文字記者 台視新聞實習記者 銘報新聞記者、社群編輯 中時新聞網文字編輯 擊劍擊時通粉絲專業 社群編輯 曾擔任體育署111培育大專校院轉播人才計畫記者會主持人、榮獲最佳影音新聞獎,參與全中運、全大運賽事轉播記者,並參與三立主播比賽、全球華文永續新聞報導獎,大學時期即跨媒體參加校內實習媒體電視台助理,實際練習找題、採訪、寫稿、過音、剪輯等基本功,並從多次實習與外出採訪中獲得職場實際經驗,增進臨場應變能力與勇於挑戰不畏新嘗試。鼓勵學弟妹在學時期跨領域多元學習,盡早培養實力、把握各種職場體驗管道。 圖解:新加坡聯合早報駐台北記者繆宗翰 版權:校友繆宗翰提供
繆宗翰銘傳大學新聞學士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現任新加坡聯合早報駐台北記者 中央社駐北京特派員 中央社國際暨兩岸中心記者 曾獲第35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字類兩岸報導獎 有位業界前輩曾說「新聞就是新聞,不是情懷。」身為記者,能夠做到「正反並存」是件重要的事情,感謝在銘傳新聞系四年所培養出的實務能力。尤其是在兩岸新聞的採訪裡,如果把自身情感放進新聞中,會讓自己變得盲目。所以如何妥善的採訪、查證、撰寫新聞,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課題。 圖解:客家電視台主播、主持人吳詩禹 版權:校友吳詩禹提供
吳詩禹銘傳大學新聞學士 客家電視新聞主播 新聞部村民大會 節目主持人 客家電視暗夜新聞主播 幾次受邀擔任「金銘獎全國主播大賽」的評審,覺得現在的學生們都很強。現在網路平台或新聞台普遍情況下,台風和咬字表現不會有太大問題,反而臨場經驗和現場的感受才考驗著媒體的現場反應,希望新聞工作者不要去秀太多太誇大自己厲害擅長的地方,在媒體工作上反而可使用比較生活化、熟悉的方式,扎實的學習基本功,樸實更能勝過於花俏。 圖解:攝影記者的日常 版權:校友杜宜諳提供
杜宜諳銘傳大學新聞學士 (2011新聞系畢) 中國時報攝影記者 巴黎奧運運動賽事特派拍攝 曾入圍「卓越新聞獎」以〈回家〉系列作品,入圍系列新聞攝影獎,學生時期即熱愛攝影,在校擔任校刊《銘傳一週》攝影記者,〈回家〉是其在花蓮遇到6.8級強震,立即秉持著記者天職,拍下東台灣居民震後艱苦的回家之路。期勉學弟妹「攝影就是生活.不用太認真」將攝影與感動的瞬間當作平日生活中的一部分。 |
未上傳圖片
馬湘瑩媒體人必要的技能和態度,一個主播不單單只是對著鏡頭讀新聞,肢體語言、說話的邏輯、語速和口氣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時她也提到,「每個經歷,都有意義」,鼓勵同學們在大學時期多嘗試、累積作品,都是提升自己很好的方式。 「工作像戀愛,職涯像婚姻」,馬湘瑩希望所處的工作環境是自己喜歡的。對於職涯的選擇,馬湘瑩建議省視自我,建立目標,「有了方向,再遶路、再崎嶇都會到達。」職業生涯需要持續的累積經驗,並從過去的親身經歷中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可先從了解自身特質開始,進一步去思考喜歡什麼舞台,最後再選擇要進入哪一個職場及媒體環境。 未上傳圖片
謝向榮因為被主播播報新聞的專業樣子,深深吸引,而決定要念新聞系。 在大學努力練習,充實自我,訓練自己的儀態、咬字、聲調,為了能當上主播,做足了準備。 未上傳圖片
李濤在文化大學新聞系時期是中視節目部實習生。之後轉到華視新聞部當了5年的記者。1995年,出任TVBS總經理。2012年4月1日,李濤卸任TVBS總經理職務,任為2100全民開講主持人,與TVBS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2016年,李濤為偏鄉教育奔走,全台學校巡迴演說,鼓舞老師士氣,並鼓勵多元教學。 現職為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長期為偏鄉孩童教育奔走,並推出《善耕台灣》、《熱血老師 翻轉教育》等節目,發掘偏鄉熱血教師故事,且關懷文教基金會長期認養偏遠地區中小學的清寒學生,並持續補助其獎學金。 未上傳圖片
張若妤在文化大學新聞系就讀的四年裡,至今仍是她職業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在這裡,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更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在困境中找到前進的力量。 儘管已經成為一位主播,她還是以身為一位記者自居,因為她認為「記者才是一個新聞的最初」。 |
銘傳大學 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台北校區) |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