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攝影與科技藝術組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新北市石碇區華梵路1號 |
校本部 116011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的「攝影與科技藝術組」適合對「攝影藝術創作」、「攝影媒體傳播」、「攝影商業應用」、「攝影出版製作」、「動態影像創作」、「跨媒體影像設計」、「攝影與虛擬製作」等領域感興趣,或已有基礎與相關專業的學生。本組為全台第一所大專院校攝影專業科系,課程結合扎實的攝影理論與實務學習,涵蓋「靜態攝影」、「動態攝影」與「虛擬攝影」等特色教學,以回應當代影像發展趨勢。 |
● 優良的學術傳統,擁有專業師資與多元豐富課程 |
學科意涵 |
本系組為藝術設計及媒體傳播跨學群,本系攝影組除教授傳統動靜態攝影知識技術之外,更強調攝影之前製與後製、 2D/3D 數位內容與新媒體藝術等核心技術, 全方面發展動靜態攝影、 新媒體藝術及當代藝術等次世代數位資訊內容的多媒體影像設計應用與傳播。 |
本系以「中國文學」為核心,思想、語言文字為基礎,內容涵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域外漢學、數位人文學等領域。 |
學習方法 |
![]() 本系學生主要透過攝影創作與電腦軟體實作來學習,輔以華梵大學特色導師工作室制度、PBL專案開發、Game Jam、團隊式學習法來鞏固學習成果,增進實作能力。* 四大專業工作室: 攝影棚、圖文影音室、VR3D模型創作* 優先使用校內虛擬特效攝影棚* 優先承接校內專案* 領銜掌握校內新設備 圖解:圖文影音工作室 - 校內接案剪輯中 ![]() 每月PBL與一日workshop工作營。由工作室的導師或幹部舉辦,廣邀同學進行自主訓練活動,分為每月一主題的PBL以及一日主題營隊兩種。* PBL專案學習題目: 人像模特兒攝影、商業攝影、新媒體影像設計* 一日營: 外景實習、影視後製與特效 圖解:攝影工作室 - 相機科技史一日營 ![]() 團隊式學習+Mooc(募客計畫)。課堂上分學習小組,每堂課建立Line群組讓同學參與討論,老師錄製輔導影片發布至群組,針對同學提出之課後問題以影片方式回答,隨時想看只要上線就能觀看。* 依同學需求錄製Mooc影片* 透過華梵募課系統購製校外影片資源* 課程Line群組協助解決問題 圖解:學習小組 - 人像攝影 |
![]() 經典閱讀與鑑賞 ![]() 文本分析與批判 ![]() 思想研討與辯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希望高中時期的學生能夠有興趣並積極使用手機或是新穎的攝影器材進行創作,此外對色彩搭配和人物素描繪製的基本能力亦可多加強化練習並接觸。透過長期有系統的使用手機與攝影器材進行影像與影片編輯,學生可以提早建立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或影音的概念。 |
對於有意走上中文系道路的同學,建議在高中時多接觸經典名著,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同時,練習歸納分析文本內容,嘗試用不同的觀點進行解讀,在養成文字閱讀與賞析能力之餘,亦讓自己擁有批判性思考與邏輯思維。透過多看、多寫、多思考,累積中文相關基本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為全台第一以傳統靜態攝影藝術專業與特效虛擬攝影為發展主軸的藝術與多媒體設計科系,著重創作實踐精神的同時,亦力求作品商業性質的均衡發展。我們力邀國內線上名師精心安排的內容對於高中或技職體系同學都很適合,歡迎具攝影實踐與未來創業精神的同學來共同參與。 |
本系專業領域主要涵蓋文學、思想、語言文字,研究三者之源流、發展及相關文化現象,並透過文藝分析與思想辯證探究經典文獻內容。至於歷史系側重史料考證、與歷史現象解釋等,哲學系則重視中西哲學思想。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攝影與科技藝術組的學生,常被誤解為只能從事一般的攝影工作者,事實上未來可從事各式商業影像製作和和藝術創作相關的廣域專業工作,不論是動態或是靜態等影像或圖像方面的生成與運用。例如:商業攝影、時尚攝影、藝術創作、婚攝、新媒體藝術創作、大從電影團隊中的攝影與導演,小至自媒體與直播企劃等工作都是攝影專業。 |
一般認為中文系學生畢業出路有限,只能擔任教師或公務員,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發展多元,各界皆有優秀校友。尤其在數位化、國際化及重視「內容力」的浪潮下,中文系所學文化專業與人文素養將更有利於跨界甚至跨國發展。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對於攝影與科技藝術組的修課內容,常認為只侷限於一般傳統的攝影課程,事實上攝影的修課範圍,除了經典的人像及自然與生態攝影外,尚著重於影像編輯和影像美學方面的養成,除此,亦講授影像特效、直播與自媒體實務、電影腳本與攝製、VR360虛擬攝影等各式新類型攝影及新媒體藝術創作等,過程並強調商業實務訓練。 |
中文系並非「字典系」,課程內容涵蓋多元,且學習方式除背誦外,還有許多思辨、創作、批評鑑賞、實務應用等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所有配備均為現今大專教育界最高規格,攝影組之教學相機為Sony A7s3, CanonD800 鏡頭與Profoto燈光組, 動態攝影機為Sony PXW Z190V,後製教學機為 i7-gen8 加上 nVidia 2080顯卡,同時系上虛擬攝影棚已運作,是國內少數擁有虛擬攝影棚的藝術與傳播科系。本系投資教學資源在教學硬體方面位於國內第一線,未來也將會逐年投資器材。 |
在課程以外,中文系每年辦理文學創作坊,招收本校校內有志於寫作的學子,延聘資深作家進行習作指導以及創作經驗分享,培養學生之藝文寫作與創發能力。 |
我的學系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攝影與科技藝術組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虛擬製片
本系結合電影攝影與VR元宇宙趨勢的特色課程,支持攝影組與VR組同學在創作上可以使用系上價值數百萬片廠等級專業特效棚與adobe系列合成軟體。讓同學可以在進入業界之前的portfolio 就有了精彩的個人作品。 圖解:虛擬製片製作指導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人像攝影本系人像攝影課程每學期至少進行8次拍攝。經由與模特兒的配合拍攝,養成對專題攝影與畫面構圖的設計概念。 圖解:攝影棚內人像攝影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展覽實務本課程由老師帶領學生們直接進入美術館展覽現場,全程觀摩專業攝影佈展的工作方式,並引導同學思考關於大型攝影展覽的圖像編輯、展場空間的靈活調度、臨場的視覺判斷問題等。 圖解:美術館展覽現場實地觀摩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計畫型攝影本課程學生經整學期拍攝、討論後於期末進行輸出、打樣、校色,實地在展場進行佈展編排,最後進行評圖和交流活動。課程中定期邀請知名校外攝影師和影像創作者來進行專題講座及作品分享,以拓展學生的眼界並建立對外交流機會,激發學生對未來工作與發展的想像力。 圖解:計畫型攝影課程期末展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基礎動態攝影理論與實務本課程邀請到前日本最大廣告公司AMANA之攝影師-劉怡嘉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動態影像商業實務的內涵訓練。劉老師亦帶領學生執行新北市石碇區觀魚步道觀光宣傳影片拍攝計畫。https://reurl.cc/QEKooMzM5A 圖解:動態攝影器材使用示範教學 版權:copy right 華梵大學攝影VR系 |
![]() 文字學這是一門介紹漢字的結構理論、發展演變歷程及其應用的課程。讓同學了解漢字在世界文化史的地位,從而對漢字的未來有所思考。語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使用的過程中,造成語言文字的發展變化。透過深入地了解語言文字發展變化的軌跡與掌握變化的規律,引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及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 圖解:課堂教材書影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 史記史傳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敘述文本,深刻地影響了國人的敘述思維,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文學敘述。司馬遷的《史記》一向被譽稱為中國史傳的巨著,是中國敘述文的典範。本課程欲藉由選讀《史記》名篇,既關注司馬遷的史學思想,尤側重於「描寫生動而故事性較強的敘述文」,進而引導同學具體而微的認識「敘述」的書寫、內涵與意義。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 實用編輯學除介紹編輯知識、流程等實務,更強調中文應用審美能力的展現,不論是報紙副刊、雜誌、圖書出版,均以文學類型為主,以與中文系文學課程相互結合。邀請多位業師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傳承其多元豐富的實務經驗,令學生能實作應用,涉獵編輯、企畫、出版、發行、行銷等各項實務之認知。 版權:Pexels ![]() 報導文學報導文學(reportage)是行走者的文學也是觀察者的文學,介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兼具文學和新聞的特色。強調運用文學藝術、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實踐和人物活動的一種文學體裁。本課程選取國內外研究報導文學的現況和脈絡,從宏觀出發聚焦到微觀,對重大議題、人物刻畫進行體系化的探索和可能。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 電影評論寫作帶領學生了解影評、學寫影評,還能評影評,能夠向讀者解釋或介紹他們不熟知的電影、電影工作者或其他事物,甚至將電影與其他文化範疇連結,以闡明作品與世界的關係。 圖解:政大中文影展籌辦師生合影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
我的學系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攝影與科技藝術組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葉正義曾擔任過職業剪接師, 畢業後積極發展個人創作。 剪輯師 攝影創作 未上傳圖片
孫嘉瑜大學時發展具有個人色彩之『容貌焦慮』攝影作品 現擔任個人攝影師與創意企劃 未上傳圖片
李灝江從VR特效轉向虛擬攝影場景製作 3D建模師 個人創作者 |
![]()
李豐楙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為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專長為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臺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獎(1994年、1997年)及優等獎(1990年)。著有《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山海經圖鑑》等著作。 ![]()
周芬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 以散文寫作著稱,也寫小說、兒童文學和口述歷史。曾榮獲獲聯合報散文獎、中山文藝散文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吳魯芹散文獎、吳濁流小說獎等殊榮。著有《美學課》、《北印度書簡》、《創作課》、《汝色》等著作。 ![]()
林紀良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曾任朗德萬斯(原歐司朗通用照明)全球 CEO、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大峽谷智慧照明聯合創始人暨執行長。在 LED 封裝、照明產品研發創新及跨境企業併購整合等領域深耕多年,成就斐然。 ![]()
楊佳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以現代詩、散文見長,曾獲臺北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全國大專文學獎、寶島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獎項。著有《小火山群》、《金烏》、《少女維特》等著作。 ![]()
吳青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現職歌手、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為樂團「蘇打綠 aka 魚丁糸」主唱,曾獲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作曲人、最佳國語男歌手等殊榮。 |
我的學系 |
華梵大學 攝影與VR設計學系攝影與科技藝術組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
多元能力 |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