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表演藝術學類 |
藝術學群
跨
遊憩運動學群
舞蹈學類 |
所在校區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士學位學程為臺灣唯一以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作為基礎專業的研究與教學單位,力圖建構、發展以原住民族文化、哲學與美學為基礎的樂舞與藝術知識、實踐體系,因此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結盟族群、部落,導入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專業人士,並與藝術、人文社會及資訊科技相關教學單位研發課程、合作教學,傳統與創意互動加持,讓學生學習原住民族豐富多樣的樂舞與藝術內涵。 |
前身為『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的舞蹈學系,為全台第一所公立的舞蹈教育機構,自創立以來在歷屆主任的精心規劃與帶領下,以培養專業舞蹈表演人才為宗旨,教授各項專業舞蹈的知識。教師以專長施予學生系列性的技術課程,為加強舞蹈相關知識的認識與運用,本系亦開設中西舞蹈史、動作分析、藝術行政等相關理論課程,帶給學生更多元化的舞蹈專業知識與精湛之技能。 |
學科意涵 |
具備跨領域專業、視野以及實踐動能是提升競爭力的前提,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來自族群部落,透過不斷展演、實踐,連結族群部落的生活,以汲取養分;部落豐富多樣的文化資產,佐以現代樂舞、藝術專業知識,增強本學士學程課程的專業。 |
舞蹈學系旨在學習以身體為語言之動態表達藝術,在嚴謹的術科訓練中,也涵蓋歷史及美學涵養。 |
學習方法 |
田野調查:師生實際進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向部落族人學習傳統樂舞、藝術等文化知識。 圖解:進入部落向耆老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實作展演:透過課堂所習之學理知識結合部落田野調查之傳統文化進行藝術及樂舞之創作及展演。 圖解:卡那卡那富族傳統樂舞之實作展演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團體討論:學生針對一主題,發表各自的意見,並聽取他人的意見,進行深入的探討。 圖解:討論原住民族傳統樂舞與藝術之創作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課堂講授:使學生加深對所授知識的理解,並體驗運用知識的具體情景,可用於階段複習或鞏固原有知識,也可用於學習新知識。 圖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介紹之課堂講授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作品實作:透過作品實作實際了解傳統技法與現代技法的不同,進而學習融會貫通找尋傳統與創新的可能。 圖解:原住民陶藝實作由鍊土到成為陶器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術科練習:藉由多元的舞蹈課程內容,使自身察覺身體認知與身心連結,提升舞蹈技術表現之能力。 課堂講授:教師講述舞蹈歷史脈絡及相關學科理論,使學生更加瞭解專業史學背景、掌握正確的知識與觀念,進而將所學運用在舞蹈創作或展演應用實作。 創意思考:學習舞蹈創作與編排,透過自身發想將構思具象化呈現。 團隊合作:透過舞蹈創作為媒介,讓個體之間產生連結進行團隊交流與合作,進而學習溝通與人合作的模式。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平時可以多接觸部落活動或參與藝文活動。 |
對於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同學,不光需將自身身體訓練到一定的程度,也需對生活周遭事物和舞蹈歷史脈絡要有所連結與理解,進而幫助自身對舞蹈角色的詮釋和舞蹈創作的主題發想;平時多閱讀文學作品,增強聽說讀寫能力,以利對舞蹈解構與分析時的文字紀錄。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綜觀國內藝術類相關科系,較缺乏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相關課程。本學士學位學程在優質樂舞學習與展演績效、長期與部落藝術家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連結國際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創新發展,營造臺灣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傳承、學術研究及教學重鎮,培育高階人才,精實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質量。 |
雖同為肢體的運用,但舞蹈學系與一般運動競技學系或運動休閒學系完全不相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畢業生不論是進修或進入實務領域的就業管道多元,依個人專業及志趣朝藝術文化教育、樂舞展演、表演藝術、文化產業等領域深造,亦可從事原住民族相關之教育、文化、藝術、樂舞、語言及文化資產相關產業等機構服務。 |
本系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之舞蹈相關工作包括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藝術行政、舞台技術等行業外,還能夠應用所學從事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藝術治療等就業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不僅提供原住民族學生修讀,亦歡迎非原住民族學生修讀,以來了解原住民族文化,促進族群間跨文化認識與了解,建立尊重多元社會價值觀。 |
本系為引導學生發展出屬於自我的風格特色,銜接職場全方位的需求,在中國舞、現代舞與芭蕾方面皆均衡發展,無分主副修,進入本學系後所有舞蹈皆需要學習。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學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透過「部落實踐」及「傳統創新」佐以現代樂舞、藝術專業知識,營造臺灣原住民族樂舞文化與藝術傳承、學術研究及教學重鎮,培育高階人才,精實原住民族樂舞文化與藝術質量。 |
無 |
國立東華大學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原住民族樂舞表演初階(一)、(二)藉由實際參與原住民族樂舞之製作,結合學術研究之方法,進而發展、保存及傳承原住民族之樂舞文化。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原住民族藝術創作初階(一)、(二)
1. 視覺藝術的複合媒材創作、表現技法創作訓練。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原住民族藝術實務講座
1. 從原住民藝術的展現來認識其文化的深層意義。 版權: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中國舞蹈中國舞蹈涵蓋中華民族各地方風格特色的舞蹈內容,其表現形式因各地區域風格特色而有所差異,課程中強化舞蹈基本動作技巧,與如何掌握中國舞蹈特有的動作質地,並加強道具動作之訓練。 現代舞現代舞風格多元,訓練體系也有不同面向,課程中強化掌握肢體動作的特色外,並施予空間、時間與力量的變化訓練,強化身體語彙的表達能力,由內而外做出動作,表達個人的情感。 芭蕾芭蕾有古典芭蕾及現代芭蕾等不同體系的訓練師資,課程強調暸解並掌握各項動作之質地及表現,並透過經典舞劇的分析、小品的練習來學習,增強芭蕾技巧之運用。 流行舞蹈認識並熟悉如爵士舞、踢踏舞等舞蹈,使學生體會箇中妙趣,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 |
國立東華大學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弗奧伊.舒樣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畢業 傳源文化藝術團 團長 未上傳圖片
長辣赫.乙興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畢業 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 未上傳圖片
孫李杰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畢業 資料建檔中 |
陳武康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 2016年開始與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 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與實地探究計畫,創作《半身相》(2018),同時展開三年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2019年台北藝術節中傑宏・貝爾《非跳不可》作品擔任導演執行,2020年共同編創及演出《攏是為著・陳武康》並獲第19屆台新表演藝術獎。
田孝慈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個人創作發表於臺北藝術節、新人新視野、下一個編舞計畫、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系列、墨爾本Dance Massive舞蹈藝術節、嘉義草草戲劇節與美國舞蹈節等。作品《洞》曾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中國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巡演。作品《莖》曾赴印度加爾各答Dance Bridges Festival巡迴演出。2020年,與趙卓琳合作創作之舞蹈影片《灰的漂盪》於高雄、嘉義、馬德里三地進行放映。
林美宏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修畢中等教育學程。 臺北市立大學舞蹈教育碩士。 具視覺藝術第二專長教師資格。 現職: 彰化縣立北斗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彰化縣藝術領域輔導團團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輔導團藝術領域分團輔導員暨副召集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資師培育中心兼任講師。 經歷: 現任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組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 文化部北區文化體驗計畫課程諮詢委員。 國教署提升藝術教師教學專業精進計畫團隊講師。 國家教育研究院亞太美感研究室《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指引》編撰教師。
廖奕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 演員∕芭蕾舞者∕模特 作品: 電視劇 《仙女姐姐來我家》 《誰在你身邊》 《浪漫輸給你》 《通靈少女2》 電視電影 《愛的詐欺犯》 電影 《六弄咖啡館》 《永生號》2022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 舞蹈演出 受邀EXLIE放浪兄弟2023台北演唱會與AKIRA共同演《Ti Amo》
謝慧超學歷: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 美國麻州Lesley University表達藝術治療研究所—舞蹈治療專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專長: 成人自我探索與成長、身心賦能與調節 舞蹈治療 焦慮、強迫特質調節與自我照顧 失落與悲傷歷程陪伴 家庭照顧者紓壓與賦能 經歷: 自由接案諮商心理師 ONEdmt相癒空間舞蹈治療培訓課程臺灣端班主任暨講師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中心舞蹈治療探索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親子生活舞蹈團體講師 法務部矯正署敦品中學輔導教誨志工 2015-20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專業認證與訓練 國考通過諮商心理師 美國舞蹈治療學會(ADTA)認證舞蹈動作治療師(R–DMT) |
國立東華大學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