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特殊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特殊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學系特色 |
1.本系目標在培育優秀國小特教教師、身心障礙輔助科技實務與學術人才,課程包含身心障礙教育、資賦優異教育等學程。2.本系新生須通過甄選始具師資生資格,得免繳學分費修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學程。 |
本系主要培養學生具備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之專業知能與人文關懷素養,課程結合實地學習並與教學現場密切連結,以增進學生實務能力與經驗。畢業後除擔任教職,另可任職特教行政部門和身心障礙療育機構,亦可繼續進修深造。 |
學科意涵 |
特殊教育必須基於因材施教的事實,予特殊學生以個別化教學;特殊教育的目的在消除或減輕障礙,而不在補救缺陷;對象不僅僅是身心障礙,還包括資賦優異。 |
特殊教育是國家教育進步之重要指標,分為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兩類。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課堂講授: 課堂講述法一直是廣受採用的主要培訓方法,此方法有利於擴大培養人才,使學員在較短時間內學到人們長期積累的豐富的知識,是一種比較經濟、有效的教學方式。且能有效發揮講授者的作用。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全班學員進行教學,保證了每個學員在講授者直接指導下進行學習。 未上傳圖片 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是以學生導向,一種具平等參與及互動的策略,為結合小組學習及討論學習等多項特質的教學方法,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脈絡,具有甚多功能。而小組討論具有一個主題,且談論的內容與主題有關。成員係透過語言及非語言的方式彼此交換意見。其目的在分享個人觀點與感受或尋求能為大多數人的所接受的意見。 未上傳圖片 參觀實習: 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組織學生到自然界和其他社會場地、空間,透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和研究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參觀是以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活教材,能打破課堂和教科書的束縛,使教學與實際生活、生產密切地聯繫起來,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並使學生在實際接觸中受到教育。 |
觀察(實地學習)本系課程結合理論與實作,讓學生實際進入教學現場,學習課程調整、教學環境規劃、班級經營與親師合作等,透過實地觀察,更能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教學。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參訪配合課程至特教學校或特教機構進行參訪,以瞭解其運作方式、教學環境與課程規劃。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講座邀請教學現場教師進行教學實務經驗分享或教學演示,以強化師資生的教學能量與教學實務體驗。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小組討論與專題製作本系課程注重分組討論及分享,讓學生於小組討論中交流彼此想法,展現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之精神,並透過成果發表,培養學生撰寫專題研究報告的能力 實作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教案設計與教學演示,並實際至國小進行教學及實習,思考如何規劃適合特殊需求學生之課程及活動。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如能有參與校內外社會服務,參與或辦理相關活動的機會,累積並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而非為了升學為目的的各類義工服務。 |
本系以培育特殊教育師資為宗旨,除特殊教育領域之充實外,普通教育領域亦為強調之方向,大學部課程著重於基本能力之建立與專業素養之養成。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國立東華特教系是深具特色的綜合大學特殊教育系!格局視野如下: 1、優質特教師培為首務:貫穿特教系的教學與社會服務,研究則重創新。 2、輔助科技與原住民特教研究為特色:形塑特教系的國際化、精緻化與在地化。 3、特教多元發展與人才培育:機構、基金會、早療、輔助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輔導等人才培育,適性適材。 |
以下說明本系與教育系、幼教系之差異: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認為只能當特教老師或到機構服務,出路亦包含擔任高中職及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員。 |
本系學生畢業後,除了擔任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教師以外,也能透過再進修轉往早期療育專業人員、語言治療師、諮商輔導專業人員、教育行政人員、高等教育師資等,亦可參加公職考試。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特殊教育包含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兩大類。 |
高中生常以為特殊教育即為照顧、訓練身心障礙學生生活起居及課程教學與輔導。事實上,本系課程包含許多小組討論活動,搭配實地見習及實作演練,如:教案撰寫、試教、評量工具操作與教學實習等。使學生理論與實務並重,進而同時具備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兩類教育專業知能。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本系系學會社團蓬勃發展,頗具規模與特色。長期與教育部和臺北市特教資源中心合作,舉辦國小身障及資優營隊並組成志工小組,學生可透過擔任營隊總、副召、隊輔、場記總籌、志工等職務,藉由觀摩課程、活動設計,累積日後教學能力。 |
國立東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科技在特殊教育之應用
1.瞭解輔助科技的定義及目前輔具的發展現況 未上傳圖片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
1.了解各類特殊兒童鑑定標準與程序。 未上傳圖片 聽覺障礙
1.瞭解啟聰教育發展背景及現況。 未上傳圖片 視覺障礙
1.了解視覺障礙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未上傳圖片 無障礙環境規劃與設計
瞭解無障礙環境的定義及對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性 |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本課程內容主要在於讓學生了解評量的基本理念及其重要性,並能充分認識到正式評量與非正式評量的理論與方法、熟悉鑑輔會與現行各特殊教育類別的鑑定標準,以及實務工具的介紹與操作演練。進而具備評量資料的解釋、報告分析與應用之能力。 圖解: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測驗工具操作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音樂治療此門課為特殊兒童音樂治療初階課程,學生將藉由活動參與及短期的實作經驗,學習音樂治療的理論、技巧與臨床實務。修課學生將從體驗治療的過程中覺察自我、從實務的訓練中理出音樂治療的樣貌、再從真實情境的個案實作中了解治療與教學的異同。修課學生可從本課程中獲得特殊教育相關知能提升的機會,並培養第二專長的基礎能力 圖解:音樂治療專業教室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特殊教育教學實習本課程藉由入班實習接觸各類特殊教育需求學生,使其對特殊教育有多元之認識與體驗,並熟悉各類班級環境與班級實務,運用學生基本資料分析學生能力現況,熟悉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內涵及撰寫,設計教學活動及撰寫教案。期待學生學習課堂理論之同時,也能將所學與實務結合,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於教學現場。 圖解:教師提供試教、口試演練與指導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特殊教育班級實務
本課程由具有多年現場教學經驗之教師進行授課,並藉由講述、分組討論、專題講座、入班觀察、訪談教師等方式,增進學生對特教班級實務的瞭解並熟悉班級經營策略及學校行政編制、運作。 圖解:講師分享核心素養融入課程實務之應用 版權:北市大特教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郭又方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學士班/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畢業,最高學歷為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博士班特殊教育組畢業。 現職為宜蘭縣壯圍鄉古亭國民小學校長。 本系首位擔任校長的系友 本校第三屆傑出校友 榮獲教育部100、101年「推動國民中小學整合空間資源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傑出校長 榮獲宜蘭縣救國團102年度社會優秀青年 榮獲宜蘭縣108年度特殊優良校長 未上傳圖片
朱怡珊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學士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博士班特殊教育組。 現職為臺北市內湖區內湖國民小學校長 93年花蓮縣資訊科技輔具種子教師 93年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輔導組長 94-98年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特教組長 99年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代理輔導主任 100年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輔導主任 榮獲臺北市99年輔導與特殊教育優良教師 未上傳圖片
馮理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學士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博士。 現職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創造力、教師生涯發展 未上傳圖片
陳勇安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學士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適應體育博士班畢業。 現職為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民小學體育組長 專長適應體育 未上傳圖片
許恆旗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班畢業。 現職為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民小學特教教師。 榮獲105年度新北市優良特教教師 天生遺傳小臉症併發小耳症的新北市三重碧華國小老師許恆旗,高職念餐飲科,原本有廚師夢,後來受到同樣遺傳有小臉症的姊姊許琇雲影響,跟隨姊姊一起投入特教領域。許恆旗擔任特教老師4年多,獲頒優良特教老師獎座;他說,只要孩子有需求,他會一直為這些孩子服務下去。 |
游健弘學歷:本系大學部畢業系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進修中。 現職:臺北市士東國小資優班教師 榮譽事蹟: 1.榮獲2024年亞太資優會議最佳論文發表獎 2.榮獲2022年第十屆星雲教育獎 3.教育部107年師鐸獎 4.榮獲北市107年度輔導與特殊教育類 特殊優良教師 未上傳圖片
林迺超本系大學部畢業系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職:臺北市劍潭國小資源班教師 榮譽事蹟: 1.榮獲臺北市107學年度優良教師-輔導與特殊教育 2.臺北市104學年度國小及學前特殊教育優良教材評選-自編教材教具身心障礙組 榮獲優等 3.臺北市102學年度國小及學前特殊教育優良教材評選-自編教材教具身心障礙組 榮獲佳作 未上傳圖片
鄭綺瑩本系大學部畢業系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現職:臺北市民生國小資優班教師 榮譽事蹟: 1.榮獲教育部110年度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2.榮獲107學年度輔導與特殊教育類優良教師 3.榮獲106學年度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教育專業經驗分享 4.榮獲103學年度國小特殊教育優良教材評選優等獎 5.榮獲臺北市102學年度輔導與特殊教育類組優良教師、「教育部102年度表揚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
國立東華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