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跨
文史哲學群
史地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學系特色 |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專注於臺灣與區域文化的研究與應用,培養具地方文史、社區發展、地方創生及文化創意產業等跨領域專業的人才。課程涵蓋人文地理、地方文史實務及數位人文技術,並重視田野調查技能。系上具備教育部認可的中學地理專長師資培育資格,適合有志於地理教育與史地應用推廣的學生。畢業生可選擇升學進修,或投入教職、文化行政、博物館、文創、社區文史及數位人文等產業。 |
本系有基礎的社會學課程,多個特色課程是我們的與眾不同,包括「法律社會、犯罪防治與觀護學程」、「公共與勞工事務微學程」、社工學分、進階數據分析、中等師資培育等,有利學生接軌就業市場。我們的優勢來自學生可以取得國立大學的教育資源,包括多項獎助學金、國外移地教學、國際交換學生的機會更高於許多大學、與歐美和日本簽屬多個雙聯學位等。完善的雙導師輔導制度讓東華社會學系的師生關係是有溫度且共感美好。 |
學科意涵 |
臺灣文化學系的學科定義聚焦於地方學與區域研究的核心理論和方法,以臺灣研究為基礎,並延伸至鄰近地區的理解。學習領域包括:(一)融合臺灣學與區域研究的視角。(二)強調田野調查和文獻解讀能力的培養。(三)運用數位技術進行本土文化推廣及跨領域研究,培育具多元專業技能的人才。 |
社會學是一門綜合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學科,用以洞察社會現象,進而落實社會實踐。社會學研究的範圍廣泛,小至個人日常、家庭與社區,大至全球化趨勢與人類發展。社會學經常使用質化和量化的專業技能進行社會現象分析,也在專業知識養成的過程中培養洞察力、邏輯分析、批判與問題解決之執行能力,以此改善社會問題及實踐理想。 |
學習方法 |
本系主要學習方法包括:田野調查,透過實地考察理解地方文化;文獻解讀,分析歷史資料以掌握文化脈絡;數位技術應用,使用GIS及數位工具進行資料分析與視覺化;專題實作與展演,透過小組合作完成文化推廣計畫,提升實務操作與溝通能力。藉上述方法也培育中等教育地理科師資,結合理論與實務,增進學生在地理教學能力。 圖解:本系師資光譜與教學特色 版權:臺灣系 一、田野調查:透過實地考察,學生學習觀察與記錄地方歷史與文化,培養深度理解社會脈絡的能力。 圖解:臺灣系田野踏查活動 版權:臺灣系 二、文獻解讀:解析歷史檔案、地方誌等資料,幫助學生掌握文化資源的脈絡。 圖解:文獻解讀與討論 版權:臺灣系 三、數位技術應用:運用GIS、數位人文工具進行資料分析與視覺化,提升文化研究的呈現效果。 圖解:數位工具討論 版權:臺灣系 四、專題實作與展演:透過小組合作完成文化推廣或創意展演計畫,增強實踐和溝通能力。 圖解:專題展演活動 版權:臺灣系 |
理性批判:社會學是一門具有深度的學科,對於所有理所當然的事提出質疑,並從事批判性的思考。 版權:系辦 建構知識體系: 透過大量地閱讀社會學相關理論,結合專業的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以建構一套認識世界的知識系統。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依據所習得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給予任務設計方案深入現實社會,提昇學生社會關懷與社會參與之能力。 版權:李瑋恩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對周遭的鄉土人文、歷史地理進行觀察與探索,透過學校課程或社團活動增進了解。可以撰寫小論文或地理實察報告,深化觀察力和分析力。此外,積極參加國內面向高中生的地理實察、小論文或人文相關競賽,不僅累積實作經驗,還能增強表達與研究能力,為未來進入本系學習奠定基礎。 |
對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情抱持懷疑的態度,透過廣泛涉略相關社會議題之書籍、媒體影音、新聞事件等,且多參與讀書會、講座、工作坊,來訓練自己從多元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同時可經常與自己或他人對話,討論並分析社會事件背後的意義,以跳脫個人歸因的思考框架,從社會現象背後的結構運作作剖析,俾能重新認識「我何以成為今日的我」。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與中文系、華文系的差異:本系不是文學或語文為主軸之科系,主要以臺灣及區域文化的研究為核心,導入文學地景及文化研究的方法。 |
我們有跨域的課程,如結合法律、諮商與臨床學系開設「法律社會、犯罪防治與觀護學程」,也有跨企管、勞工與法律的「公共與勞工事務微學程」等。有意從事社工,但又對社會學感興趣的學生,也可在本系修得近半數的社工學分,再跨到校內其他學院修滿學分,即取得社工師考試資格。我們也是中等師資培育的主責科系之一,讓有興趣成為公民教師的學生更具競爭優勢。學生取得商業數據分析師和社會調查師的證照是我們的強項之一。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不是只有當中學老師這選項,可以有各類公職、文化推廣的可能性 |
其實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出路還有是有所差別,社會學系的出路較為寬廣,如公職,犯罪防治工作、數據分析師,非營利組織企劃人員,國會助理、媒體記者...等。如要報考社工師證照,則還需補修若干學分,並參與社工實習,這樣就可取得社工師的報考資格。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生常誤解「臺灣文化」等同於臺灣文學或語文學習,但本系強調的是以人文地理為基礎的綜合性文化研究。我們的課程不僅深入探討臺灣社會與文化,還結合田野踏查、區域研究等實地調查方法,讓學生培養觀察與分析能力。此外,本系特別著重數位工具的應用,運用GIS等技術進行空間資訊的處理和視覺化,開展跨領域的學習。 |
「社會學系的學生只會社會運動」是一般社會大眾對社會學系的誤解。社會學系主要在於培養學生洞悉社會現象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對於日常生活及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 本系課程具備「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地理專長」師資培育優勢,也鼓勵學生加科選修其他師資培育專長。 |
最好的方式就是請學生上本系的網站,了解本系的課程、師資、學長姊的出路等訊息。本系也極歡迎學生打電話前來詢問。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鬼魅地理學鬼魅,在各種人類歷史都扮演重要角色;即便進入現代社會,逐漸興盛的文本與都市傳說,仍看到鬼魅對當代社會的影響。本課程多採密集授課,除閱讀文本,並以不同媒介與授課方式讓學生了解鬼魅課題,例如桌遊、電影、小說、或田野調查。讓學生透過不同的角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直接感受鬼魅在人文社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圖解:中國泉州靈山聖墓調查 版權:授課教師-林潤華老師授權 田野調查田野調查被視為地理學的「啟蒙儀式」,是知識生產的重要方法,因此田野經驗的累積關係到地理學專業能力的發展。本課程透過實作學習與專題發展,並規劃多天期的田野實察活動,讓學生親臨田野 ,將課室內所教授的地理學概念與現實世界的經驗案例相串連,以厚植田野調查的基礎技術與知能。 圖解:參訪台北市聖多福天主堂 版權:本系修課學生-曾子睿同學授權 文化資產概論文化資產概論課程除了法規所規範的文化資產,更擴及現地文資考察的技巧、線上文史資料的整合運用。隨著數位化技術與網路科技的發展,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運用也與數位技術密切的結合,本課程也從數位人文的角度,運用故事地圖平台,引導同學撰寫具新媒體特色的文資深度報導。 圖解:檢察長宿舍參訪 版權:本系教師-郭俊麟老師授權 臺灣社會與風俗臺灣社會與風俗為一門和在地宗教文化,有著濃厚關聯的課程,由在臺灣宗教領域研究多年的李世偉教授開班授課,帶領學生前往花蓮各地廟宇,親身體驗廟會爬刀梯、觀落陰等民俗活動,擺脫傳統對宗教文化的想像,實際走出校園教室讓學生感受最真實的臺灣宗教文化。 圖解:臺灣風俗踏查 版權:本系教師-李世偉老師授權 東臺灣歷史文化傳統臺灣的歷史,可以說是以漢人為中心的西部、北部開拓史;東臺灣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被放在邊陲的位置而受到忽視。藉由對東臺灣歷史文化的瞭解與還原,將可以補足以西部臺灣為主軸研究的「臺灣開發史」之缺憾,並從過去東臺灣篳路藍縷的開發歷史中,緬懷各族群先祖開發的艱辛,進而珍惜今天,展望未來。 圖解:潘繼道老師歷史現場解說 版權:本系教師-潘繼道老師授權 |
社會變遷
1.了解台灣社會發展脈絡 圖解:老店參訪 版權:劉珈均 社會階層化
社會不平等是最重要的社會現象之一。如何從社會階層研究的視角對不平等進行觀察和分析,會是一門十分有趣的課程,也是社會學研究區別於其他學科研究的主要特徵之一,更蘊含了傳統社會學中核心的理論關懷。 版權:系辦 環境社會學
本課程安排參訪前往花蓮米棧社區、磯崎山海劇場附近、花蓮市清潔隊及垃圾中繼站(掩埋場)、花蓮南濱海灘學習ICC淨灘,出海從海上觀察海洋垃圾、花蓮海岸,並認識花蓮鯨豚資源。學生在參訪及聽取專家解說後,拍攝環境報導影片,上傳到公民記者(PeoPo)平台,以宣揚花蓮環境議題,傳遞環境教育的知識。 版權:系辦 社會實踐方案本課程由系上老師們共同擔任導師,指導同學進行學術研究、方案實踐或是展演,以作為畢業的代表作。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從事質性或量性的論文寫作,或是以方案或展演的方式來呈現。 版權:系辦 性別與社會透過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的視角,本課程介紹性別研究論述、方法和實例,並討論性別及女性主義知識建構。主要的目的在提昇同學們的專業視野、思考及研究能力;檢視自我的性別經驗,分析社會建構性別議題的過程,關懷日常生活中性別議題,培養對性別的尊重與公正的態度 版權:梁莉芳提供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以認知為基礎! 版權:游淑梅
游淑梅(梅子老師)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 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15)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意象教學主持人(2015起) 台灣越南海外語言教學講師主持人(2015起) 中央客家委員會客語復興會議與談人(2017) 深根語言文化領域十六年,一路勇闖國際化的文化領域。2015年榮獲「第22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是本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受獎者。「語言是族群文化的祖譜!」發揚語言文化是責任,也讓我體會了海外的人情之愛。從多元化的自我學習,多方探討自我挑戰及嘗試,謙虛地保持做中學、學中做的思維,經營自己的教學使命式。 圖解:以鄉土教育為使命 版權:邱宏凱
邱宏凱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畢業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理事 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監事 宜蘭綠色博覽會-專案計畫人員(20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營運推廣組專案人員 宜蘭縣史館專案人員 宜蘭縣蘇澳鎮大坑罟社區發展協會社區規劃師 以推廣鄉土文化為志向,研究所畢業後先回到故鄉擔任無尾港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理事,並於2016年擔任宜蘭綠色博覽會-專案計畫人員負責規劃體驗活動,後擔任宜蘭縣蘇澳鎮大坑罟社區發展協會社區規劃師,協助社區營造及文化推廣。目前擔任宜蘭縣史館專案人員,藉學以致用、發揮所長,繼續發揚鄉土文化。 圖解:阿榮師與762書庫 版權:黃家榮
黃家榮2006年因撰寫網路部落格因而踏入文史圈,在學校老師的鼓勵下報考臺灣文化學系。多年來持續推廣花蓮在地人文走讀課程,常受邀至地方政府單位開辦相關講座及走讀課程。人文古蹟教育及推廣向下扎根是未來的目標,期盼將臺灣文化的重要性向下扎根,讓更多青年學子能提早認識家鄉之美。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研究所畢業後,參與地方政府多項文史調查、出版之計畫,也是花蓮相當具代表性的走讀解說老師。目前成立文史工作室,深耕在地文化,現為花蓮鐵道文化園區762書庫的負責人。 圖解:花蓮縣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 版權:曾俊喬
曾俊喬大學就讀鄉土文化學系,開啟了對東臺灣人文史地的興趣與視野。出社會後進入觀光業,並取得導遊領隊證照;2017轉至博物館單位,客源多為本國旅客,深度旅遊也成為本國的觀光趨勢;雖然身在觀光業,卻意外的學以致用,且深感在地文化才是觀光的核心以及永續的力量。 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畢業 光隆石之屋業務(2014-2016) 光隆海洋生技業務(2017) 光隆博物館業務副理(2017-2020) 光隆博物館經理(2020起)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07年度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北花蓮城鄉價值整合平台分項負責人(2018-2020) 花蓮縣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2020起) 圖解:葉湘雯 版權:葉湘雯
葉湘雯高中對地理感興趣,嚮往旅遊,藉踏查應證課本內容,因此大學選擇地理相關科系就讀。大學課程與實作學習中,均關於對現象、問題與人的觀察、反思、理解,也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行政事務處理等的能力。目前,擔任美編與行政,包含平面設計、社群小編、行政業務處理等,均實際應用大學時的學經歷程,讓工作更得心應手。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學士、碩士畢業 國家科學及科技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2021~) 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棉樂悅事工坊台灣區員工、本立自然良品職員|(2017) 科技部研究計畫「無用之用: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五位屋布工坊跨界實踐」研究計畫助理、課程助教|(2012-2016) |
版權:本人提供
施柏榮現職: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計畫專案經理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工學碩士 獲獎:林榮三文學獎 台大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 菊島文學獎等獎項 長年參與國發會、經濟部等部會多個科技研發與服務計畫,投入跨部會研發計畫之技術評選與提案。主要專業在於國家產業升級策略、智慧城市、物聯網(IoT)、邊霧運算(Edge Computing)、人工智慧(AI)等新興議題,具有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產業分析師認證、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管理師認證。多次獲邀前往台灣科技大廠、法人產業科技型研究討會,進行專題演講與內訓。 版權:本人提供
游騰林現職:國泰世華銀行 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 商業分析師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所 騰林透過提早設定升學目標並展開具體計畫,僅利用五年的時間即完成學碩士學位。 在社會學系/所的課程中,學習到許多社會分層、社會趨勢等專業知識,並搭配統計學、量化研究等課程培訓的分析技術。讓學生不只能夠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剖析問題,還具有將各種複雜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化的統計指標,藉以讓學生能夠兼具大數據分析專案的理論與實務。 騰林曾任職於台灣之星、國泰世華銀行,在職期間曾獲卓越專案管理獎與科技應用創新 版權:本人提供
吳采璋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 編導兼主持人 學歷: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 曾任: 正聲廣播電台高雄台記者兼主持人 復興電台主持人 台灣區漁業廣播電台記者兼主持人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教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擔任廣播電台主持人 擔任花蓮看守所讀書會長期志工 未上傳圖片
尤泓鈞現職: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班 110年特種考試司法官考試及格 110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律師考試及格 109年司法人員特種考試四等書記官及格 |
國立東華大學 臺灣文化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學系 |
|
---|---|---|
多元能力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4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