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校本部 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學系特色 |
以培養專業演奏及創作人才為教學目標。共設有理論與作曲、鍵盤、聲樂、絃樂、管樂、擊樂等主修別。在系務的運作、師資的延聘或課程的設計上,著重在「音樂專業」與「人文科學」的聯結及「本土藝術」和「現代創作」的整合與平衡,故在培養人才與傳授智識、技能上具有國際水準與規模,並開創了北藝大音樂系的獨特風格。https://music.tnua.edu.tw/ |
自八十六學年度起,本系開設應用音樂相關課程,提供音樂學子們應具備之音樂應用知識;自九十三學年度起招收應用音樂主修生,著手培養在古典以外兼具多元語彙及多元展演(音樂科技)能力之生力軍;九十八學年度起將作曲組與應用音樂組合併,成為可運用跨界語彙及科技媒材之多元創作主修,並在音樂內涵、科技應用,以及商業連結等專業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音樂學系>共設有:理論與作曲、鍵盤(鋼琴)、聲樂、絃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及豎琴),木管(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及薩克斯風)、銅管(法國號、小號、長號、上低音號及低音號),共計18種主修別. 下載詳細資料 |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是以創作為主,風格不限的專業訓練,涵蓋古典音樂、配樂與流行音樂。 |
學習方法 |
1.以專業的音樂實務訓練為根基、在瞭解東西方音樂文化地培養薰陶下,養成全面的演奏及創作人才,開創世界性的東西方融合的音樂美學。實務上:與國內職業樂團職場接軌:從樂團排練/演出參與/節目演出策畫/製作/執行,皆設有專業平台提供學生實務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著重音樂理論研究與演出實作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培養創作專業人才及演奏專業技巧、加強音樂理論分析與應用、強化音樂演奏與詮釋。 圖解:所學理論透過演奏與詮釋體現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增進人文基礎修養、加強表演相關藝術之訓練、實施科際整合與交流為學習目標。 圖解:國際大師班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北藝大音樂學系與絃樂組老師奇美提琴工作室 圖解:北藝大音樂學系與絃樂組老師奇美提琴工作室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2021北藝大晨曦之星 小提琴大師班 圖解:2021北藝大晨曦之星 小提琴大師班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
核心:音樂核心基礎能力之養成與培育 適性:個人內在潛質與適性理念之探索 多元:合作精神與跨領域之開拓與發展 連結:音樂與人群密切連結關係之建立 課程地圖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主修需每日扎實練習 |
可參與音樂類課程、展演、講座、工作坊、營隊等活動,增進音樂專業知識及技能。另外也可多接觸其他領域(不限於藝術),增廣跨域的視野。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有別於國內其他音樂學系在於:本學系著重「音樂專業 」與 「人文科學」的聯繫,及「本土藝術」和「現代創作」的整合與平衡。
|
強調創意取向於大一、大二階段之課程設計著重應用音樂領域之專業訓練,包括爵士音樂理論、商業音像內涵與創作元素、數位混錄音製作等課程之修習,同時亦涵蓋作曲領域之基礎課程,包括總譜閱讀及樂器學;大三之後則依學生志向與能力區分為作曲組與製作組,各組按照建議選修科目引導學生確立其創作或應用音樂專長之發展方向。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雖然是以培養創作人才為主,但仍可結合自己的專長,如:成為一位創作型歌手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一般人誤以為是以流行音樂為導向,但其實是依據學生的性向,有多元的選擇,如:電玩配樂、影視配樂、現代古典創作、混錄音工程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本系「創作與應用組」學生於大一、二時之專業核心必修(主修)採大班共同上課,至大二下學期決定個人畢業導向(學術型之作曲畢業,或實務型之製作畢業),後於大三時依選取方向調整修課內容,並進行「畢業製作」之長線規劃。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管絃樂合奏透過本課程的實務操作:訓練演奏能力、聽力、鑑賞力,擴展對不同時代曲目的詮釋力:並在樂團合奏中,認識且增進群育的概念與價值。 圖解:呂紹嘉與胡乃元大師 VS 北藝大管弦樂團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新音樂演奏與實習
本課程藉由排練和演奏從20世紀和21世紀撰寫的各種音樂風格的作品。詮釋當代音樂表演相關的技術和解釋技巧,在本學期結束時,將會深入的了解新音樂語言,並獲得演出所需的技能。 圖解:新音樂工作坊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專題演講本系為了帶領學生在音樂領域具備宏觀及專業性,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同時得以與世界級大師面對面請益,親聆大師精闢的演講及演出,透過課程安排,希冀培育學生專業音樂涵養、拓展個人作品視野, 加強專業的演奏技巧學習,近年來不斷力邀在音樂不同專長之大師來校,進行單次之大師班、密集之大師講座課程及音樂會演出。 圖解:北藝大OPENDAY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鋼琴家之身心整合教育
啟發正確而自然的身體結構認知及自我覺察,並與演奏實務融會貫通,以提昇演奏者之藝術表現。 圖解:蔡佳憓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音樂跨域專題
培養學生對音樂演奏與跨領域藝術合作之理解與實作能力,希冀培育學生專業相關涵養、創新研發的精神與團隊合作的態度。 圖解:跨域 版權:北藝大音樂學系 |
數位混錄音製作
使用業界標準的ProTools軟硬體及專業錄音室的器材來實習錄製各種音樂作品(Recording.Tracking.Edit.Mix down.Mastering)。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一)滿足跨領域音樂設計人才之培訓與針對聲音美感的培養。適用對於影像後製處理、遊戲音效設計與音訊後製處理感興趣之同學選修。瞭解業界動畫配樂師、遊戲聲效設計師、音效師、錄音師等相關職位之工作內容,並且思考如何將跨領域聲音世界的價值與現階段領域做連結。 跨領域音樂設計與實作(二)學習如何在設計體感醫療或體感遊戲產品時,以情境、情緒、速度感等三個共感面向作為跨領域溝通焦點,進而調整聽覺設計結果 (配樂寫作與音效製作),將其有效聯結至與視覺 (畫面場景與故事營造)及體感 (動力控制與動態工程) 領域的共作成果上。 音樂科技概論
介紹音樂科技及音樂工業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並藉由專業軟硬體數位器材的相關介紹與實際操作,搭配商業音樂作品的觀摩與討論,使學生能運用巧思將個人音樂創作完整呈現。本入門課程將以深入淺出方式,將音樂科技相關知識做完整的介紹。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鄭立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主修指揮畢業,為國內首位獲頒此學位者。先後受教於亨利‧梅哲﹙Henry Mazer﹚、徐頌仁、陳秋盛等名師。 2007-15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專任副教授,2015年起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期待帶領樂團邁向更高的藝術成就。2017年以《臺灣音畫》獲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詮釋獎-指揮」殊榮。 未上傳圖片
吳思珊擅長音樂劇場,1993年榮獲法國馬爾梅森音樂院第一演奏家文憑,並二次獲得「卓越評賞獎演奏文憑」以及「精湛技藝獎」;2008年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曾師事朱宗慶教授,並曾與佳斯棟‧席勒維斯特教授學習音樂劇場。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專任教授、朱宗慶打擊樂團團長。 未上傳圖片
顏華容顏華容自幼由葉秀勤老師啟蒙,先後師事林芳瑾、卓甫見、郭長揚、彭聖錦等教授,自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後通過音樂資優測驗進入南門國中音樂班、成為鋼琴家宋允鵬教授之弟子,以優異成績通過資優甄試保送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顏華容的獨奏、室內樂、協奏曲演出愛樂者深切期待,每年受邀演出多場不同曲目獨奏會;現任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並於中正高中及國立新北高中音樂班兼任指導,兼顧演奏、寫作、教學與研究之高素質。 |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鄭辰惠音樂系創應組100級畢業生,雖非科班出生,求學時期曾主動致電智冠科技,爭取實習機會,在學時更積極拓展自我領域,不論是劇藝課程、管理課程、治療學程、活動策劃等皆多方嘗試。 畢業後即進入智冠科技製作遊戲音樂,曾任高雄鳳新音樂班應用音樂講師,現擔任向上國際科技音樂音效設計師,及自由編曲配樂師;參與製作之作品有『獵命師Online』、『古龍爭霸Online』、『刀龍傳說Online』、『俠客風雲傳』、『角子共玩』、『老子有錢』等線上遊戲、手機遊戲音樂音效師。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游怡婷學習經驗:學音樂出身,先是學鋼琴,後來中間又學習小號,大學的時候學過創作與編曲,在校期間曾多次發表創作與在各演出場所演出,畢業時發表首張單曲EP。豐富的創作與改編作品發表以及各式演出與比賽獲獎經驗,更成為畢業後就業的重要養分。 職業經驗:台灣獨立唱作人,代表作品為 ”在你肩膀上入睡”及 ”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等。2013年獨立發行個人EP”就算討厭洋蔥也要把它吃下去”並開始於台灣各大live house及音樂季演出。2015年以原創作品參加中國好歌曲第二季進入蔡健雅組八強。擅長樂器除Keyboard外,也曾參與滅火器樂團、柳葉魚及猛虎巧克力之演唱會小號樂手及專輯錄製。目前為自由的音樂人,以教學及演出為主。 版權:校友個人臉書
林潔如學習經驗:大學時期除與校內劇場藝術學系合作外,也開始參與業界多項專輯、劇場、廣告的音樂製作,於畢業時發表個人作品專輯。 職業經驗:現為電視音樂節目執行企劃兼音樂後期、大型演唱會現場執行兼導演助理、所參與節目『大聲MY客風』入圍2018年金鐘獎 最佳綜藝節目獎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創作與應用組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