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和平校區 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
校本部 403514台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素質優秀,注重倫理,和諧相處,凝聚力高,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動能,並依據「教育基礎理論」、「教育政策與行政」、「課程教學與媒體」及「心理輔導與測統」等專長領域分組,含蓋周延。教師教學嚴謹,在教學設施上亦頗為完善,並擁有國際知名質性研究軟體與師資;本系學生認真向學,實施家族制,學長姐導引提攜學弟妹,在理論與實務上相互切磋觀摩,成效卓著,相關說明如附件。 下載詳細資料 |
教育學系是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程,大學部為國小全師培學系,免經激烈的教育學程甄選即可取得國小師資生資格,免另繳教育學分費,只要繳交大學部學雜費,畢業學分數約為129學分,入學管道主要有繁星推薦、特殊選才、申請入學、分發入學,是有志於擔任國小教師的最佳選擇,同時,重視教育實務及研究人才養成,透過精緻與專業課程規劃,培育國小教師、主任及校長及教育行政人才。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教育學是社會科學重要學門之一,揭示並探討教育的本質,立基於其他的社會科學學門,諸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奠定教育理論基礎,研究教育政策與制度,研發課程、教學與評量,研討心理測驗與統計,致力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與對話,引發對教育現象與問題的關注與突破。 |
教育學類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務的學科領域,學習內容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比較教育、教學原理、課程發展與設計設計、教學評量、班級經營、輔導與諮商、教育統計學、教育研究法、各科教材教法及教育實習等。 |
| 學習方法 |
1.互動式與情境化教學:強調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教師透過對話與啟發引導,促進學生同理心及情感表達,將理論內化並應用於實踐,達成深度學習目標。 圖解:透過互動及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習 版權:授課老師
2.小組合作學習:每週設計有趣又實用的主題情境,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升學輔導等,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力!課程還安排小組報告,探討學習困難、差異化教學及成人學習輔導等實務議題,更特邀教學現場的業師與專家學者分享真實輔導經驗。課堂作業亦融入生成式AI,協助學生學習設計自主學習與學習輔導方案。 圖解:分組討論諮商模擬及個案概念化技巧 版權:授課老師
3.口頭簡報:培養同學能依據指定的主題範圍,兼顧學術與生活化的面向,製作簡報、進行口頭發表,並接受師生的提問與提供回應。 圖解:依據主題製作簡報,進行口頭發表 版權:授課老師 4.撰寫研究專題計畫及論文寫作:選定有價值的主題,提出具可行性的計畫並撰寫小論文。 圖解:每年舉辦畢業紀念論文競賽 版權:學生
5.實習、實作與實察:接觸、結合教學現場,進行實地學習。 圖解:安排到國民中小學校實地學習及教學 版權:授課老師 |
大學部屬於全師培學系,非常重視教育實習系列課程,包括大二下實地學習、大三教育實習(1)及教育實習(2)、大四教育實習(3)及國民小學教學實習(大四上下學期需進行每次二週的都市、偏鄉駐校集中實習),並銜接大五實習作為總整課程,共計三年實習課程,過程中將教育理論運用於實務上,奠定成為優秀教師的碁石。 圖解:南投縣水里國小偏鄉集中實習
本系辦理下一站幸福營隊,提供弱勢學生快樂的暑期營隊,已邁入第十幾屆,建立優良的傳統與傳承,升大三學生主辦之重大活動,投入龐大人力及心力最多的本系活動,參與學生主動自發,任勞任怨,自我要求高,培養學生具備教學、輔導、課程設計、溝通表達、領導及教育愛等素養,是本系最具指標性的活動。 圖解:下一站幸福營隊
本系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採取ORID(焦點討論法)進行討論對話,提高課堂的互動與參與,促進學習多樣化,促進批判思考能力,以及理論與實務結合。ORID分為四個層次:包括Objective客觀事實層次、Reflective感覺反應層次、Interpretive詮釋意義層次與Decisional決定行動層次 圖解:ORID焦點討論法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關心教育時事或新聞,培養問題意識及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 |
若對擔任國小教師有興趣者,建議高中階段參與服務性社團,或是擔任國中小課輔義工,高中階段課程學習,可以加強國語、數學、自然、社會等學科能力,有助於國小的包班教學,並利用口頭報告的機會,增加個人口語表達的能力,多閱讀及寫作,以利精進撰寫報告的能力。若您對教育志業有興趣,建議您在高中的學習歷程檔案中,能增加一些想擔任教職或教育工作學習、與人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經驗的連結。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兼具教育與心理輔導學門課程,著重培育國中輔導教師與教育行政人才。相較之下,心理輔導系偏重諮商實務,教育科技系強調教育與科技結合,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以培育社會科教師為主,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則聚焦教育領導與政策研究。本系課程涵蓋教育基礎理論、教育政策與行政、課程與教學媒體、心理輔導與測驗統計等四大領域。
|
國立臺中教育學系是以培育國小師資為主要目標,入學後將可修習教育部訂定國小師資職前課程,修畢之後通過教育部教師資格考試之後,將可至各縣市國小進行半年全時教育實習,完成實習後將可參加各縣市正式教師之甄試,因本系是以修習國小師資類科為目的,與中等教育、幼教及特殊教育學程,雖皆屬教育學程,未來教授的對象不同。本系大四的都市及偏鄉國小兩階段集中實習,有助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是最具特色的課程。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生常誤以為教育系只能當老師或不清楚可教科目。實則本系為全師培系,畢業可任教輔導活動科或擔任專任輔導教師,亦可考公職從事教育行政,或輔修第二專長任教其他學科,出路多元且具廣泛發展潛能。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本系為國小全師培學系,鼓勵修習加註專長(輔導、英語、自然、閩南語、科技、雙語次專長),以增加就業競爭力,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後,完成半年全時教育實習,即可參加各縣市正式教師或是代理教師甄選,若不從事教職,未來可有機會參加國家考試擔任公務人員。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生常誤解教育系僅學教育理論、無師資資格或不需數學;實則本系除教育課程外,亦涵蓋輔導與綜合活動領域,可成為國中輔導教師或生涯規劃教師,並可加修小學師資。教育心理學著重學習與動機研究,教育統計仍需基本數學能力。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本系為國小全師培學系,學習方法及學習內容主要在於培養國小教師為主,培養教育行政人員為輔,與主要在於培養教育行政人員(公務人員)之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有所不同。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教育學系出路多元:可先任教再晉升為校長;亦可準備教育行政高普考從事公職;喜愛研究者可深耕學術領域;或運用教育專業投身創業、補教、文化等行業,開創多樣職涯方向。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良師興國是不變的真理,民國39年前臺大校長傅斯年受邀省立師範學院(師大前身)演講時說:「要臺大辦得好,必先辦好師院,因為臺大的學生,是師院畢業生教出來的。」因此,教師的對於國家及社會發展具有高度重要性,擔任教師要有教育家劉真所說的「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耐性、教士般的熱誠、聖哲般的懷抱」的特質。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學習輔導本課程專為關心教育與學習輔導的學生設計,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技巧,涵蓋學習策略輔導、時間管理、學科學習診斷,以及學習困難與低成就的輔導等議題。透過課程,學生將深入了解學習輔導的基本概念,掌握輔導兒童與青少年的核心能力,並學習設計實用的輔導方案,進而提升個人學習成效與專業力。 圖解:運用世界咖啡館討論理想的學習計畫 版權:授課教師
阿德勒心理:理論與實務以體驗輔導教學為核心,結合理論與經驗學習,運用模擬案例、角色扮演及遊戲等多元情境,注重情感發展與實踐,培養師資生輔導能力,聚焦青少年輔導與心理議題。 圖解:運用角色扮演及遊戲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 版權:授課教師
教育哲學本教育專業課程同時也是教師資格考試的準備科目之一,課程除提供生動且深入的理論背景與內涵介紹,也安排小組對指定的主題進行口頭簡報,培養修課同學提問與回應的能力,從而理解當前合格教師應認識的教育思想,進而發展自身有兼容教育哲思與課綱願景理念的一套教師哲學。 版權:授課教師 |
教育報告寫作本課程內容包括:教育報告寫作的意義與重要性、教育報告的格式與寫作技巧(含寫作資源應用)、教育報告的評析等,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具備撰寫教育報告的能力並寫出優質書面報告。 國民小學實地學習本課程目標在幫助同學了解國民小學的實務運作。內容以學校的環境與校務運作、學校各處室的組織與運作、學校重要活動的實施為主,輔以導師班級實務與教學、省思教學經驗及孕育教師素養的了解與認識。本課程將結合參觀、實習、國小課堂說故事、實務運作、案例、專題研討等不同方式,引導同學共同探究前述內容。
課程發展與設計本課程目標主要是了解課程發展與設計的理論與實務、培養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實務與研究能力,教學方式包括:課程理論與實務的探討、學習單實作、課程設計實作、資訊融入課程與教學演示等。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本課程包含:教學目標的設定、分析;教材之準備及運用;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練習;多元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班級經營實戰;教學設計及教學評鑑與學習評量的實習。透過參觀國小、見習、教學演示觀摩、假試教、試教、校校內討論、集中實習等活動,期使實習教師能更完整地掌握教學現場的全貌。
班級經營本課程以貼近教室現場與實務的角度,結合班級經營理論、真實案例與實務作法,透過案例研討與分析,幫助學生瞭解中小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分析和解決的多種典型課堂問題,並進行課堂班級經營的案例分析與問題解決模擬,預知各種教學與班級概況,有助於準教師打下解決真實課堂問題所需的知識基礎,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鄭英耀/教育部部長 版權: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鄭英耀鄭英耀/教育部部長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系學士 經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服務於教育行政機關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吳清山/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 蔡培村/監察委員/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 蔡清華/教育部前政務次長 鄭淵全/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前司長 戴淑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 鄭新輝/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王慧蘭/屏東縣教育處前處長 劉靜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圖解:方德隆特聘教授/本校教育學系教授 版權:本校教育學系
方德隆方德隆/高雄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學歷/英國威爾斯大學卡迪夫學院教育學系哲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學士 經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 *任教於大專院校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鄭彩鳳/高雄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陳惠萍/台南大學教授 張慶勳/屏東大學教授 簡成熙/屏東大學教授 李玉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 吳百祿/正修科技大學前副校長 丁毓珊/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圖解: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版權: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
陳世聰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學學士 經歷/屏東縣佳冬鄉昌隆國民小學校長 *榮任中小學校長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黃秀霞/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前校長 翁慶才/高雄市四維國小前校長 黃怡雯/高雄市岡山國中前校長 駱怡如/大樹區興田國小校長 陳世杰/彰化縣中興國小校長 陳志明/美濃區美濃國中校長 |
王政忠全國POWER教師及SUPER教師,教學實踐家,夢的N次方計畫主持人。 全力投入偏鄉教育實踐家,全國教師專業進修及發展的領航員。
郭至和全國師鐸獎獲獎人及改變世界的教育行動家。 長期投入教學現場,顛覆傳統教學行動家。
李政穎發展語文生態特色學校,偏鄉實驗教育實踐家及111年師鐸獎獲獎者。 擔任學校課程領導與管理者。 未上傳圖片
比令亞布全臺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國民小學、臺中市和平區博屋瑪國民小學催生者及現任校長,除曾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教學卓越等獎項,亦受邀至日本、法國、韓國,分享教育理念及推廣原住民文化,成果豐碩讓他榮獲教育部108年「師鐸獎」肯定。 創辦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發展泰雅文化課程。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3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