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 土地資源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土地資產學類 |
生物資源學群
森林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學系特色 |
教學特色 |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兼具專業實務能力及道德文化涵養之森林與自然保育人才,核心能力塑造具備倫理道德觀念、專業知識技能、野外實務操作、溝通合作能力以及生態人文素養,發展方向為培養優秀之「自然教育」及「生態保育」人才為主要重點,讓學生具備豐富的跨領域知識與多元的專業發展選擇,未來從事綠色經濟與森林碳匯、生態系服務與生物多樣性價值。 |
學科意涵 |
不動產投資、不動產經營管理、不動產估價、土地開發、土地行政、環境教育、環境資源規劃與保育、都市計畫、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等人才。 |
「森林暨自然保育」涵蓋「森林學」及「自然保育」,森林學學科主要包括育林學、樹木學、林產學、森林生態學及森林經營學、林政學等;自然保育學科則包括普通生物學、生態學、保育生物學、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及保育法規等。 |
學習方法 |
1.結合實務操作的課程講師與設備,包括:(1)業界實務教師。(2)專屬的電腦教室操作。(3)資訊軟體分析。(4)實作空拍機、測量。 圖解:校園測量實習 版權:土資系測量學 未上傳圖片 2.產學合作模式。110/12/15與桃園航空城公司簽定產學合作111/08/29完成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與國家金質獎連雲建設的產學合作,共同推動高齡健康友善的都市更新重建 ! 圖解:本系與連雲建設簽定產學合作約 版權:土資系系網 未上傳圖片 3.業界實習參訪。109/04/29北市都更中心參訪。110/04/27翡翠水庫參訪。110/12/02迪化污水處理廠參訪。111/08/30至桃捷訪視本系學生實習狀況。 圖解:至桃捷訪視本系學生實習 版權:土資系網頁 未上傳圖片 4.實務專題報告。 未上傳圖片 5.影音數位教學。 |
課堂講授:講述森林及自然保育相關學理。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實驗、實做:透過實際實驗操作,學習生物科技實驗、育林、測計、生態調查等技術。 圖解:生物科技、育林、測量實做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數據分析:應用統計及資訊科技分析資料。 圖解:統計及資訊科技資料分析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團隊學習:透過分組合作完成各種實作專案報告。 圖解:分組合作完成實作專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專題討論:統整所學,完成專題研究並發表成果 圖解:統整所學,完成專題研究並發表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由於本系專業涉及多面向的土地與環境議題,在課程設計上兼具多面向及應用性知識的授予,也強調團隊合作、溝通與實務能力的培養,以謀求在未來在相關公、私部門職場的競爭力。因此,建議有興趣加入本系的同學: |
多進行戶外大自然之觀察,並閱讀自然相關書籍。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全台灣唯一正統土地資源學系,全國唯一,兼具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育雙專長。 |
本系與國內其他森林相關科系之學習內容相近,惟自然保育方面的課程比重略高,並在課程中納入環境教育核心課程,以及攀樹學、樹藝學、樹木健康及風險評估等課程,期使學生畢業後除了從事林業工作之外,亦具備從事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樹藝師等專業能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本系畢業後就業職涯發展除了從事林業相關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動植物生態保育、生物科技生產技術、環境教育、綠化樹藝甚至是木材文創商品開發方面多元發展,本系專業課程可考取林業證照,包括林業技師、樹藝師、攀樹師,修畢環境教育核心課程,可直接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資格。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與都市計畫相近,但是不同,土地資源系傳統之地政系,教學有關土地行政、不動產估價、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並機具培育環境保護之人才,如環境工程師、水土保持等。因此,都市計畫為城市規畫之上位,從事都市規劃的行政規劃權,規劃完畢,交由賭地相關人才,進行開發管理,為後端經營土地之人才。 |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不是只有種樹、砍樹,除了木材利用外,必須具備深厚的動植物生態知識、生物科技技術、資料分析與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對於環境生態議題的思辨能力,教學並重理論與實務,尤其強調「從做中學」,開設多門實驗及實習課程,讓學生兼具實驗操作以及野外調查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承續培育土地資源管理人才之設立宗旨,配合時代變遷而以培育土地資產利用管理、自然資源保護規劃人才為教育目標;現階段發展則強調以環保意識為本、可運用資訊科技、具實務經驗之土地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於課程上依土地資產、環境資源二類進行規劃;而以專業基礎、應用科技為必修主軸,輔以二類專業選修課程為設計架構。 |
本系所學雖區分「森林與自然教育」與「動植物生態保育」兩主軸,但是學生可以自由規劃學習歷程,期使能兼具開發與保育知識基礎,也能專業領域深入應用。此外,本系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和社會人文層面息息相關的「環境教育」也是本系的發展重點,因此,本系也竭誠歡迎非自然組之高中生及高職生報考本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土地資源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國際土地資源規劃與管理移地教學因應本校高教深耕計畫 ,依本系專業領域發展方向開設移地教學課程 。 (一)加強國際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兩校間交流活動, 促進實質學術交流。 (二)以多元互動的方式,讓同學們在交流時瞭解彼此學習模式與思維 。(三)促進國際青年交流,穩定雙方關係發展 。(四)提升本系學生國際觀並促進國際學生交流。 圖解:移地教學照片 版權:李家儂 遙測學習空拍機,錄影、後製。 圖解:學習空拍機 版權:李家儂 大數據資訊應用利用大數據工具,製作報表、系統與分析軟體。 圖解:利用大數據工具,製作報表、系統與分析軟體 版權:李家儂 |
木本植物分類學及實驗樹木識別與分類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的基礎,藉由學習木本植物分類,讓學生認識並關注周遭環境中各種常見的、重要的、瀕危的或是外來的各種樹木,不僅啟發學生對於生態的觀察與重視,也是引領學生步入專業的第一步。 圖解:植物辨識與跑台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林木組織培養及實驗「 林木組織培養」是生物技術在育林方面的應用,藉由培養基配置、無菌技術、生物反應器操作、二次代謝物分析、原生質體分離培養、融合及植物基因轉殖及檢驗技術等技術,將植物本身可繁殖部位藉由細胞全能性及人為環境控制再生成完整植株。 圖解: 林木組織培養操作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林場實習林場實習課程是全體三年級同學前往本系華林實驗林場進行為期五天的野外實習工作以及生態觀察。除了藉由實際操作印證課堂所學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共同生活及團體合作,激發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並凝聚學生感情與向心力。 圖解:華林實驗林場五天綜合實習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攀樹學無論是林業種子採集、樹冠森林生態研究以及樹藝師高空樹木修剪,均必須具備攀樹能力。藉由攀樹學課程,可以讓學生具備正確的攀樹知識與實務應用能力,並且對於高空作業安全有所瞭解。 圖解:攀樹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森林特產物導論本課程教導學生認識並運用除木材外其他森林經濟植物做為產業利用,包括抽取精油、染料、插花材、造紙、蚊香、青草茶、藥草藥膳、愛玉、果實泡酒等。 圖解:精油、造紙、果實泡酒實做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土地資源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鍾榮昌華固建設董事長 建設公司 未上傳圖片
顏炳立戴德梁行總經理 商業不動產管理規劃 未上傳圖片
郭武博國有財產局局長 地政體系公務員 未上傳圖片
黃亮猛地政司副司長 地政體系公務員 未上傳圖片
楊文科新竹縣縣長 前竹科管理局土地開發 |
未上傳圖片
林澔貞現任林務局副局長 林副局長為本系第7屆畢業系友,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學位,並進入林務局服務。曾經擔任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務局主任秘書、羅東林區管理處處長、以及新竹林區管理處處長等職務,為台灣林業貢獻心力。 未上傳圖片
方國運特有生物中心主任(退休) 方國運主任為本系第3屆畢業系友,專長為野生動物保育,曾經在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林業試驗所、農委會、林務局等機關服務,為生態保育貢獻心力,之後擔任特有生物中心主任,目前已經退休。 未上傳圖片
張 彬現任林業試驗所所長(退休) 張彬所長為本系第3屆畢業系友,地理資訊系統、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資源調查、區域規劃、資訊科學、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及吸存等,曾經任職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並擔任林務局臺東、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主任秘書、副局長、參事等,之後升任林業試驗所所長。 |
中國文化大學 土地資源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